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2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认知可及度的古今汉语主语指称对比研究
1
作者 谢莉 陈伟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据可及性理论,指称形式的使用受制于所指实体的认知可及度,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但从历时维度看,其在同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倾向。本文通过开展古代汉语翻译实验,在测量认知可及度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指称形式的选择过程,对比分... 据可及性理论,指称形式的使用受制于所指实体的认知可及度,具有跨语言普适性,但从历时维度看,其在同一语言系统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倾向。本文通过开展古代汉语翻译实验,在测量认知可及度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指称形式的选择过程,对比分析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书面叙事语篇中主语指称的特点及成因。研究发现,两类语篇都倾向于以名词短语(NP)指称低可及度实体,以零代词(■)指称高可及度实体,在一定程度上都遵循可及性原则。相较而言,现代汉语语篇中NP和代词(PRON)的使用比例增加,而■的使用比例相应减少,遵循可及性原则的概率较大,语境依赖性减弱,但句法制约性更强。不同于古代汉语指称系统的NP-■两分格局,现代汉语指称系统呈NP-PRON-■三分格局,PRON的指称功能如认知缓冲带,兼具经济性与可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可及度 主语指称 对比研究 指称形式
下载PDF
二维指称理论及其发展
2
作者 尹均怡 刘叶涛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查尔默斯以二维语义为视角提出了一种试图融合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的新型意义理论;通过重新把握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区分与关联,构建了一种较为系统的二维指称理论,以进一步强化“意义—理性—模态”的密切关联。在系统阐释查尔默斯二维... 查尔默斯以二维语义为视角提出了一种试图融合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的新型意义理论;通过重新把握认识论与形而上学的区分与关联,构建了一种较为系统的二维指称理论,以进一步强化“意义—理性—模态”的密切关联。在系统阐释查尔默斯二维指称理论的建构动因、核心内容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考察国内外学界就此提出的质疑,并追踪查尔默斯针对这些质疑给出的回应,可为深度把握二维指称理论架构的成就与不足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理论 金三角 二维指称理论 认知可能性 形而上学可能性
下载PDF
互动元话语视角下高校毕业典礼演说的语用功能探析——以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为例
3
作者 郭樱姬 《品位·经典》 2024年第7期62-65,共4页
以2023年部分高校毕业典礼演说为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Hyland的“立场—介入”互动元话语模型,深入探析了毕业典礼演说中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的语用功能,发现指称类型的选用及其使用频率展现了讲者的表达策略和对效果... 以2023年部分高校毕业典礼演说为语料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Hyland的“立场—介入”互动元话语模型,深入探析了毕业典礼演说中自我指称与听众指称的语用功能,发现指称类型的选用及其使用频率展现了讲者的表达策略和对效果的追求,也在塑造和加固身份认同以及归属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演说 互动元话语 自我指称 听众指称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频域融合的零样本指称图像分割
4
作者 林浩然 刘春黔 +2 位作者 薛榕融 谢勋伟 雷印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2-1568,共7页
为了解决语义分割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下游任务时无法处理未定义类别的问题,提出了指称图像分割任务。该任务根据自然语言文本的描述找到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一个跨模态解码器来融合从视觉编码器和语言编码器中独立提取的特... 为了解决语义分割应用到现实世界的下游任务时无法处理未定义类别的问题,提出了指称图像分割任务。该任务根据自然语言文本的描述找到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一个跨模态解码器来融合从视觉编码器和语言编码器中独立提取的特征,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且训练复杂。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是一个强大的预训练视觉语言跨模态模型,能够有效提取图像与文本特征,因此提出一种在频域融合CLIP编码后的多模态特征方法。首先,使用无监督模型对图像进行粗粒度分割,并提取自然语言文本中的名词用于后续任务;接着利用CLIP的图像编码器与文本编码器分别对图像与文本进行编码;然后使用小波变换分解图像与文本特征,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边缘特征与图像内的位置信息在频域进行分解并融合,并在频域分别对图像特征与文本特征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反变换;最后将文本特征与图像特征进行逐像素匹配,得到分割结果,并在常用的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证明,网络在无训练零样本的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图像分割 CLIP 小波变换 零样本
下载PDF
字体名称指称的混同现象及其成因
5
作者 李海平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0期56-59,共4页
目前,字体已有某种通用词的特点,存在字体名称指称混同现象。这是字体定义本身“落地”多样化的一种反应。该文作者借助对形和体、字体和字体作品关系的辨析,明确字体定义的合理“落地”,尝试纠正字体名称指称的这种混同现象。
关键词 字体名称 名称指称 混同
下载PDF
命题主义指称论解决空名难题的策略
6
作者 高贝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208,共10页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句是否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等相关问题。从命题主义指称论的观点看,空名的意义在于其具有的基础可接受性,空名语句表达命题,空名语句的真值判定依赖于以意义为核心的等值模式。命题主义指称论弥补了间隙命题论解决空名难题的语义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名 指称 意义 命题
下载PDF
单称常项、直接指称与亲知—启发性含义
7
作者 刘叶涛 寇静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唐纳兰通过区分限定摹状词的语义功能对“谓词首位思想”提出的挑战,因其在逻辑与语言哲学上的诸多关联,以及在描述论与直接指称论论战中引发的诸多重要后果而备受关注。唐纳兰对于限定摹状词语义功能的区分遭到质疑,而对其起支撑作用... 唐纳兰通过区分限定摹状词的语义功能对“谓词首位思想”提出的挑战,因其在逻辑与语言哲学上的诸多关联,以及在描述论与直接指称论论战中引发的诸多重要后果而备受关注。唐纳兰对于限定摹状词语义功能的区分遭到质疑,而对其起支撑作用的从言—从物区分这一直接指称论原则的合理性也遭到描述论的驳斥,并揭示出直接指称论无法在实际中成功指称对象的理论困难。克里普克的“启发性含义”思想及与此相关的对意向性隐含的认同和应用,可视为对此的某种回应。这使得寻找作为对立双方的塞尔与克里普克的互动与融通的出路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称常项 限定摹状词 直接指称 从言—从物区分 启发性含义 意向性
下载PDF
汉语相关名词指称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动因探析——以“酒店、饭店”为例
8
作者 解竹 《辞书研究》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文章从辞书编纂中近义词释义的需要出发,以汉语相关名词“酒店、饭店”为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将汉语中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所指对象单一,过渡阶段所指对象交叉,相对稳定阶段所指对... 文章从辞书编纂中近义词释义的需要出发,以汉语相关名词“酒店、饭店”为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将汉语中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所指对象单一,过渡阶段所指对象交叉,相对稳定阶段所指对象有一定的偏好。这一变化过程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通过影响范畴属性,为指称变化提供了可能的方向;事物的兴衰以及语言内部的竞争使得可能的方向成为显著的变化。从词汇系统内部来看,相关名词指称对象交叉的基础是范畴的共有属性,指称对象偏好的形成则是多义范畴内部调整的结果。因此,相关名词研究应关注语言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互动关系,从词汇系统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为辞书编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名词 指称变化 单一 交叉 偏好
下载PDF
生态宣教语篇有益性指称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9
作者 周晓丽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有益性指称语是生态宣传教育语篇的点睛之笔,对语篇生态意义有重要贡献。就结构而言,有益性指称语多为名词词组,其所包含的多个语法空槽为表达丰富的生态意义提供形式基础。就语义而言,情感张力、高可及性及理念凸显是重要特征,经由昵... 有益性指称语是生态宣传教育语篇的点睛之笔,对语篇生态意义有重要贡献。就结构而言,有益性指称语多为名词词组,其所包含的多个语法空槽为表达丰富的生态意义提供形式基础。就语义而言,情感张力、高可及性及理念凸显是重要特征,经由昵称、喻体代本体、跨域搭配、跨域用词、仿旧创新及直言等策略得以表达,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的描写使得构拟一个有益性指称语的生成系统成为可能,可为构建更多有益性指称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有益性指称 语言特征 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宣教语篇
下载PDF
摹状词的意义、指称和使用
10
作者 张丹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234-236,共3页
20世纪初,罗素区分了专名与摹状词,认为专名指称的对象就是其意义,而摹状词不指称对象,则不具有意义,他试图以这种区分解决弗雷格留下的三个指称难题。50年代,斯特劳森指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没有看到语词和句子只有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语... 20世纪初,罗素区分了专名与摹状词,认为专名指称的对象就是其意义,而摹状词不指称对象,则不具有意义,他试图以这种区分解决弗雷格留下的三个指称难题。50年代,斯特劳森指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没有看到语词和句子只有在使用中才有意义,语词和句子的意义与它的使用和表达相关,所以他从根本上否定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而唐奈兰则综合了二者,指出摹状词有两种用法,罗素和斯特劳森都只看到了其中一种,因此唐奈兰的区分从语词的使用上更为细致地完善了摹状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指称 意义 使用
下载PDF
动态指称与汉语话题结构允准
11
作者 年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认知语用上,汉语话题结构的允准机制,可以解读为话题对述题的指示、指别以及述题对话题的语义回指等动态指称内容。首先,话题作为信息处理优化器(PEMs),通过所指实体、时间、空间、原因、条件、领属、范围等信息来限定述题所述的适用范... 认知语用上,汉语话题结构的允准机制,可以解读为话题对述题的指示、指别以及述题对话题的语义回指等动态指称内容。首先,话题作为信息处理优化器(PEMs),通过所指实体、时间、空间、原因、条件、领属、范围等信息来限定述题所述的适用范围,相当于对述题内容的指别;其次,在信息内容上,为了充分满足述题信息的完整性,述题必然存在语义空位与话题成分复指或回指。语义空位在述题中表现为但不限于复指代词、附缀、句法空位甚至是附加语等句法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话题结构 允准机制 动态指称 指示指别 语义回指
下载PDF
“量-名”结构指称功能的句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丰存 佟祉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3,共12页
“量-名”结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法组合结构,在汉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语言中均有使用。鉴于“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指称功能具有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分布特征,结合量词尚未词汇化为冠词这一语言事实以及量词形态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本文... “量-名”结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法组合结构,在汉语各方言及汉藏语系语言中均有使用。鉴于“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指称功能具有显著的语言类型学分布特征,结合量词尚未词汇化为冠词这一语言事实以及量词形态句法特征相关研究,本文对“量-名”结构的句法分布及其指称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该结构指称意义为结构性功能意义而非词汇性功能意义。“量-名”结构指称功能是在DP结构内部发生了n-to-D句法移位,致使量词具有了临时性功能,并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表现出参数选择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名”结构 句法分析 指称功能
下载PDF
亲子互动中儿童指称类修正的会话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博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7-288,共12页
修正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机制和交际现象,是维护交际延续性与实现交际者之间互解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四名汉语儿童(2.4~5.5岁)约20小时真实自然的家庭录像,析出24例儿童指称类修正,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描写成人发起-儿童修正这一具体会话... 修正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机制和交际现象,是维护交际延续性与实现交际者之间互解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四名汉语儿童(2.4~5.5岁)约20小时真实自然的家庭录像,析出24例儿童指称类修正,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描写成人发起-儿童修正这一具体会话修正路径。研究发现儿童始发行为中指称类修正的修正源为代词错置或代词缺失;成人发起修正的主要手段包括开放类修正发起、特定类修正发起以及理解验证类修正发起;儿童在执行修正时采用替代方式以及重复伴随手势的方式。虽然学龄前儿童尚处于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但是儿童在修正中展示出较强的标定修正源,调用语言资源与具身资源澄清指称问题的修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修正 成人发起-儿童修正 会话分析 亲子互动
下载PDF
指称论、指称论证与指称测试 被引量:1
14
作者 梅剑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11,159,160,共10页
在分析哲学中,指称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是语言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弗雷格、罗素为代表的描述理论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因果历史之间的争论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主要版图。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将指称论... 在分析哲学中,指称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是语言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弗雷格、罗素为代表的描述理论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因果历史之间的争论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主要版图。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将指称论的结论应用到其它领域(科学哲学、心灵哲学),一个语义学的结论对形而上学乃至伦理学产生了实质的影响,这导致另外一批学者开始注意到各种论证中都假设了某种特定的指称理论,试图反驳这一指称预设,双方都同意从语义学到本体论的论证,这种论证是为指称论证。这进一步说明指称论本身是否普遍必然为真不再是语言哲学内部的争论,而是具有普遍的哲学意涵。因此一些哲学家对指称理论进行经验检测,是为指称测试。从早期语言哲学中的指称论到本体论中的指称论证,一直到最近的实验哲学中的指称测试,都是为了回答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语言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指称论证 实验哲学 语义学 本体论
下载PDF
虚构名字的接续主义指称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7,共8页
针对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用法,我们拥有两个方面的直觉,即“无所指称”直觉和“有所指称”直觉,这导致虚构名字指称难题。针对该难题,空指称论者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没有指称;全指称论者则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同外部语境... 针对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用法,我们拥有两个方面的直觉,即“无所指称”直觉和“有所指称”直觉,这导致虚构名字指称难题。针对该难题,空指称论者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没有指称;全指称论者则认为,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同外部语境下的虚构名字一样,直接指称虚构对象。空指称论者尊重了“无所指称”直觉,但未能尊重“有所指称”直觉。全指称论者尊重了“有所指称”直觉,但未能尊重“无所指称”直觉。笔者提出接续主义指称观,据此,创作语境下的虚构名字通过指称时间部分完成对虚构对象整体的指称,虚构名字既“指称”了虚构对象,又“没有指称”虚构对象。笔者通过回应可能的质疑,完成对接续主义指称观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名字 指称难题 指称 指称 接续主义指称
下载PDF
概念流利视角下名词指称陈述转换研究
16
作者 施卓廷 刘正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基于概念流利理论,通过研究语言概念层面概念建构和概念重组等概念化过程中英语名词指称陈述功能,揭示在概念隐喻、英汉文化差异和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下,英语名词指称功能逐渐消解或游移,并向陈述功能转换,即名词由指称具体的事物到陈... 基于概念流利理论,通过研究语言概念层面概念建构和概念重组等概念化过程中英语名词指称陈述功能,揭示在概念隐喻、英汉文化差异和汉语概念系统的影响下,英语名词指称功能逐渐消解或游移,并向陈述功能转换,即名词由指称具体的事物到陈述抽象概念、具体事件和形象、生动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名词指称陈述 概念流利 概念隐喻
下载PDF
体标记和指称形式对于英语学习者指称选择的影响
17
作者 樊雨欣 李娟 +1 位作者 隆雨文 钱政渲 《海外英语》 2023年第3期75-77,94,共4页
指称是话语理解的起点,是交际成功的关键,在话语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由于指称的表征形式和结构因语言而异,二语学习者在二语语篇中选择和使用指称时存在很大困难。该研究以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补全测试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体标记... 指称是话语理解的起点,是交际成功的关键,在话语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由于指称的表征形式和结构因语言而异,二语学习者在二语语篇中选择和使用指称时存在很大困难。该研究以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补全测试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体标记和指称形式对不同英语水平二语学习者指称选择的影响,并用关联论解释实验结果。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指称选择时对体标记不敏感,而受代词回指影响较大。关联论认为这种有标记的英语体标记语法形式不在英语学习者可及假定中,所以学习者无法提取产出正确的指称选择,相比而言,代词回指这一语法形式对于学习者可及,所以学习者可做出正确的指称选择。研究结果对指称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 指称形式 英语学习者 指称选择 关联论
下载PDF
隐喻指称及其语用功能
18
作者 高军 王琪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5-149,171,共6页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指称 构式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指称的行为性和体系性:四种指称理论的得与失
19
作者 金毅强 曹立勤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当前有四种主要的指称理论框架:描述理论、历史——因果论、意向论和实指论。意向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建立"指称联系"的方式,但仍有所不足。另三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交流"指称联系"的三种手段,但都不够全面... 当前有四种主要的指称理论框架:描述理论、历史——因果论、意向论和实指论。意向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建立"指称联系"的方式,但仍有所不足。另三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交流"指称联系"的三种手段,但都不够全面。四种理论中,只有历史——因果论注意到了指称行为间的联系性,即指称行为的体系性,但该理论不足以描写和解释与单个指称行为相关的指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理论 指称联系”的建立 指称联系”的交流 指称行为体系
下载PDF
通名指称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反思
20
作者 高小丽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通名的涵义与指称是语言哲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批判的眼光客观分析与通名有关的两大理论--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并从方法论上对通名指称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对通名的研究应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展开,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将... 通名的涵义与指称是语言哲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批判的眼光客观分析与通名有关的两大理论--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并从方法论上对通名指称理论进行反思,认为对通名的研究应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展开,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通名指称问题做出较好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名 专名 指称 涵义 语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