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走向完善的30年--从效率优先到公平正义的权衡与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言君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8期10-14,共5页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 该文提出迄今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和三次历史性飞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与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既是公平、效率、共富、和谐关系规律和人的异化复归历史趋势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见之于实践的现实必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入到建构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新阶段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效率优先型按劳分配制度 公平正义型按劳分配制度 人的异化复归
下载PDF
按劳分配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微观基础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祝志勇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48,94,共6页
企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微观单元。企业不仅是生产的手段,也是分配的手段。与包容性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剩余劳动博弈分享制。按劳分配的对象不仅是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重要的是参与剩余劳动的分配,... 企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微观单元。企业不仅是生产的手段,也是分配的手段。与包容性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剩余劳动博弈分享制。按劳分配的对象不仅是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重要的是参与剩余劳动的分配,这是企业资本利润目标与劳动者收入目标包容的微观制度基础。"包容性增长"的过程,是政府、企业、劳动者各方利益合理博弈和均衡实现的过程,是实现公平合理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包容性增长"要求社会主义劳动者能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适应企业知识化需要,这是劳动者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且分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包容性增长 微观基础
下载PDF
深化改革分配体制的必定路向——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建构发展的追溯与前瞻 被引量:5
3
作者 程言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0,共7页
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作为一个以企业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完善发展的制度体系,基于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构发展,决定于马克思人和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的否定"规律。追溯其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三次重大变革、两次... 新中国按劳分配制度作为一个以企业按劳分配为主体不断完善发展的制度体系,基于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构发展,决定于马克思人和经济社会发展"否定的否定"规律。追溯其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历史阶段、三次重大变革、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三种历史形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完善原则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标志着公平高效型按劳分配制度体系建构历史新阶段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正义 按劳分配制度体系 公平初步型 效率优先型 公平高效型 人力产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不同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与收入差距水平
4
作者 章淑兰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S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 商品经济 分配原则 资本主义
下载PDF
新时期按劳分配制度之我见
5
作者 汪向东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13,共3页
现阶段我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收入差距并恰当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升华按劳分配的实现模式,使我国分配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完善。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效率 公平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机制
下载PDF
不断发展的按劳分配制度——读《哥达纲领批判》
6
作者 王文锦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38-40,共3页
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光辉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论及未来新社会的分配制度时,着重阐述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后来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确立... 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光辉思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论及未来新社会的分配制度时,着重阐述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后来列宁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确立。 首先,马克恩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他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哥达纲领批判》 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 分配 按劳分配理论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分配方式
下载PDF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与按劳分配制度创新
7
作者 吴幼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5-17,共3页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开篇明义地指出:“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从历史的角度看,在这个商品世界中,有几种特殊商品对资... 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开篇明义地指出:“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从历史的角度看,在这个商品世界中,有几种特殊商品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按劳分配制度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劳动者 占有剩余劳动 特殊性 资本主义体系 国有经济 国有资本 非公有制经济
下载PDF
按劳分配制度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8
作者 蔡松鹤 李益翰 《求实》 1983年第2期10-13,9,共5页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有的同志担心: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要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倡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有的同志担心: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否会与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产生矛盾。他们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就不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利于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坚持按劳分配制度与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二者是不矛盾的,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按劳分配制度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生活 劳动态度 胡耀邦 社会主义公有制 劳动者 马克思
下载PDF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按劳分配制度——学习《邓小平文选》关于按劳分配问题论述的体会
9
作者 盛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8-20,共3页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我认为,一要牢牢地掌握马克思...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我认为,一要牢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按劳分配制度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 历史经验 生产资料 集体所有制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制度的探析
10
作者 程昆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按劳分配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与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制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新的问题。要想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
下载PDF
论按贡献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制度的结合
11
作者 王云中 王石红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 按贡献分配原则并不改变和否定按劳分配制度成立的条件和根本特征 ,与按劳分配制度具有兼容性。但按贡献分配原则和按劳分配制度反映的关系和要求不同。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按贡献分配反映的是多元所有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财富平等参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反映的是企业劳动者对公有产权的平等占有并按自己的劳动贡献参与收入分配以实现这种占有关系。因此 ,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替代。为了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统一 ,必须实行两个层次的分配机制 :第一层次的分配 ,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平等地 ,按照其对于创造财富的贡献分得一个收入份额。第二层次的分配 ,按照劳动者的劳动贡献 ,分得一部分公有产权收益。这样才能既贯彻按贡献分配原则 ,又体现按劳分配制度 ,而不同于一般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贡献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 公有制经济 公有产权 分配机制 劳动要素 生产要素
原文传递
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
12
作者 陈端计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3-66,共4页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 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应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但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又应有其各自不同的实现形式。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只适合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国现有的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又普遍存在忽视劳动力所有权资本权益的缺陷。按劳分配的制度修正,即重视实现劳动力所有权资本的权益,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是按名义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实际劳动力使用权分配+按劳动力所有权资本分配的“三位一体”式市场经济型按劳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名义劳动力使用权 实际劳动力使用权 劳动所有权资本
下载PDF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3
作者 钱明辉 刘丽琼 《办公室业务》 1998年第1期5-5,共1页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方面要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就确立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后来,由于“...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方面要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就确立了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后来,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特别是在十年“文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收入差距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平均主义 收入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下载PDF
坚持与时俱进精神 创新收入分配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晓梅 娄毅翔 《学习导报》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制度 十四届三中全会 收益分配 资本 经济利益 坚持 十五大 社会经济制度
下载PDF
关于按劳分配的若干问题——十问刘祥峰先生
15
作者 关柏春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刘祥峰 劳动力价值 社会主义经济 非公有制企业
下载PDF
试论按劳分配实现形式提出的合理性
16
作者 郭正斌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9X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理论 社会分配制度 理性 按劳分配制度 马克思 形式概念 分配机制 社会性质
下载PDF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解释
17
作者 黄荣英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也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是由...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也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关系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 所有制 产权 按劳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生产要素
下载PDF
试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8
作者 李俊 《党建与人才》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 剩余价值 劳动产品价值
下载PDF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19
作者 甘保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9年第1期81-82,共2页
【教材分析】本课以个人的收入分配为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明白按生产要素实行分配的意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很少直接接触本... 【教材分析】本课以个人的收入分配为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明白按生产要素实行分配的意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很少直接接触本课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面对我国现在出现的复杂多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习方向】1.文化目标。增加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与所有制基础的了解,深刻理解按劳分配的要求。2.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 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方式 基本经济制度 按生产要素 教材分析 思维能力
下载PDF
对分配制度及收入差距的思考
20
作者 钟世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62-63,共2页
按劳分配制度的创始人马克思把它设置在一个未来社会情境里,它的实现是需要一些必要前提的,否则便名不符实。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分配制度做出了很大调整,然而还没有完全面对现实,没有充分认识按... 按劳分配制度的创始人马克思把它设置在一个未来社会情境里,它的实现是需要一些必要前提的,否则便名不符实。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对分配制度做出了很大调整,然而还没有完全面对现实,没有充分认识按要素分配这一现阶段实际的基本分配方式。事实已证明:按要素分配并不与公有制势不两立,它是市场机制实现对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贫富差距日益加剧不是按要素分配的结果,公平缺失是其最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制度 资源有效配置 社会情境 名不符实 经济过程 经济走向 分配方式 必要条件 市场机制 贫富差距 马克思 创始人 公有制 认识 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