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pula传递熵的设备级和网络级宽频振荡传播路径分析及振荡源定位方法
1
作者 冯双 杨浩 +2 位作者 崔昊 汤奕 雷家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96-5010,共15页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问题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确定宽频振荡的传播路径和振荡源位置,对振荡的抑制至关重要。该文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Copula传递熵的设备级和网络级宽频振荡传播路径分析及振荡源定位方法...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宽频振荡问题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确定宽频振荡的传播路径和振荡源位置,对振荡的抑制至关重要。该文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Copula传递熵的设备级和网络级宽频振荡传播路径分析及振荡源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因果传递方向和因果强度系数,利用有向加权图构建宽频振荡因果网络,在此基础上确定振荡源位置,并通过保留因果强度系数最大的支路,确定振荡的主要传播路径。采用所提方法一方面能够从设备级分析控制器内部各状态变量的因果关联性;另一方面能够从网络级分析电网中各节点振荡数据的因果传递性,从而确定宽频振荡在控制器内部和电网中的传播路径及振荡源位置。最后,在强迫振荡、风机与弱电网交互、发电机轴系振荡中的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多种机理的宽频振荡,能够同时实现设备级和网络级宽频振荡传播路径分析和振荡源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振荡 振荡传播 振荡源定位 Copula传递熵 因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时间模式注意力的炼化装置振荡传播分析
2
作者 刘品逸 张岳 +2 位作者 谢竞 刘子龙 周纯杰 《信息技术》 2024年第8期8-17,共10页
现有针对炼化装置的振荡传播分析方法构建的振荡传播因果模型中冗余、错误因果关系较多,为此,提出基于时间模式注意力的炼化装置振荡传播分析方法。考虑到时间模式注意力对数据的周期性特征提取能力较强的特点,将其与格兰杰因果分析相... 现有针对炼化装置的振荡传播分析方法构建的振荡传播因果模型中冗余、错误因果关系较多,为此,提出基于时间模式注意力的炼化装置振荡传播分析方法。考虑到时间模式注意力对数据的周期性特征提取能力较强的特点,将其与格兰杰因果分析相结合进行振荡传播因果模型构建,该方法构建的因果模型冗余、错误因果关系较少。同时利用设计结构矩阵对炼化装置的过程变量进行分组处理,以降低所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催化裂化分馏塔动态仿真模型上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模式注意力 炼化装置 振荡传播分析 格兰杰因果分析 设计结构矩阵
下载PDF
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沈雨旸 任宏利 +2 位作者 李维京 张玉洁 左金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综合考察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的关系,利用1981—2011年再分析资料系统性地研究了我国南方夏季五类大尺度低频雨型分别对应的前期和同期热带ISO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夏季各类低频降水型与... 为综合考察我国南方夏季低频降水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传播的关系,利用1981—2011年再分析资料系统性地研究了我国南方夏季五类大尺度低频雨型分别对应的前期和同期热带ISO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夏季各类低频降水型与热带ISO信号的经向传播关系极为密切。热带湿ISO信号主要来源于我国东南方向的热带海洋,并大体向西北方向传播,最终对我国南方各地区低频降水事件产生影响。其中,东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自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向西北方向传播,到达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型和江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均产生于南海北部,北传至长江地区后西传,并表现出湿ISO信号低纬度北传与中纬度南传相互配合影响降水的特征;华南型低频降水前期湿ISO信号产生于菲律宾群岛附近,西北向传播特征明显,并以北传为主;同时也发现,对于南方少雨型,总体而言我国南方为干ISO位相控制且无明显传播特征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为开展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延伸期降水预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夏季低频降水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传播 合成分析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传播路径频域定位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立 张青蕾 +3 位作者 王康 黄世楼 焦典 王彤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2,共9页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比例的逐渐增大,系统动态特性更加复杂,导致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加剧并难以定位振荡传播路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传播路径的频域定位方法。首先,建立直驱风机的动态模型,包...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比例的逐渐增大,系统动态特性更加复杂,导致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加剧并难以定位振荡传播路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传播路径的频域定位方法。首先,建立直驱风机的动态模型,包括永磁同步机及其传动系统,机侧、网侧换流器及其控制系统。然后,建立风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推导其多输入多输出的传递函数模型,从而提出系统各节点振荡传播强度的量化方法,实现从频域的角度定量分析次同步振荡的传播特性。最后,以2台直驱风机接入4机2区系统和10机39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所提频域分析方法对于振荡传播路径定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传播路径 次同步振荡 风电并网系统 频域分析
下载PDF
秋季中低纬低频振荡传播与长江中下游的连晴、连阴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秀祥 翟小玲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34-540,共7页
对1983年~1985年9月~11月份850hpa的经纬向风场进行了15d~25d的带通滤波分析。结果表明,110°E经向风低频振荡波存在阶段性地从南半球(北半球)越过赤道向北(南)传播,低频越赤道气流存在阶段性... 对1983年~1985年9月~11月份850hpa的经纬向风场进行了15d~25d的带通滤波分析。结果表明,110°E经向风低频振荡波存在阶段性地从南半球(北半球)越过赤道向北(南)传播,低频越赤道气流存在阶段性地明显向东、向西传播,它们在5天平均低频风场中表现为低频气旋、反气旋环流的周期性振荡变化,并都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晴、连阴雨天气的时间分布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传播 连晴 连阴雨 低纬 大气 长江
下载PDF
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强迫振荡定位与传播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双 彭祥佳 +5 位作者 陈佳宁 陆友文 陈力 洪希 雷家兴 汤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8-1309,I0005,共13页
振荡源定位与传播预测是抑制强迫振荡和保证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电网的空间拓扑信息和振荡的时序特征,限制了定位和预测的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强迫振荡定位与传播预测方法。首先,根... 振荡源定位与传播预测是抑制强迫振荡和保证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现有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电网的空间拓扑信息和振荡的时序特征,限制了定位和预测的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强迫振荡定位与传播预测方法。首先,根据节点特征和拓扑信息构建图数据,考虑到强迫振荡传播的快速性,通过切比雪夫多项式扩大节点空间感受野,提取振荡空间特征。同时,利用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提取多个节点振荡数据的时序关联,通过时空图卷积单元融合空间和时序特征。然后,将定位与传播预测分别建模为分类和回归问题,训练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且在噪声和部分节点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振荡 振荡源定位 振荡传播 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风场经柔直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传播特性研究
7
作者 曹跃龙 邹小明 +1 位作者 仇子铭 杜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6,共8页
针对风电场经柔直送出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会在换流器交直流侧之间传播的问题,提出了次同步振荡传播系数来定量描述次同步振荡在柔直系统中的传播.基于次同步振荡传播系数,研究了次同步振荡在柔直系统中的传播特性,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风... 针对风电场经柔直送出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会在换流器交直流侧之间传播的问题,提出了次同步振荡传播系数来定量描述次同步振荡在柔直系统中的传播.基于次同步振荡传播系数,研究了次同步振荡在柔直系统中的传播特性,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风场经柔直送出系统中次同步振荡监测设备的布置位置,同时提出了确定振荡主导换流器的判据.结果表明:次同步振荡在从送端换流器的交流侧传播到直流侧的过程中可能放大振荡,并进一步传播到受端换流器的交流侧,因此在柔直直流侧与受端换流器交流侧都应该布置振荡监测设备;次同步振荡几乎不能从送端换流器直流侧传播到其交流侧,因此当风场观测到明显振荡现象时,可以判断送端换流站为振荡主导换流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的柔直系统 次同步振荡 振荡传播 振荡监测
原文传递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辉 李崇银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通过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传播(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热带大气ISO的纬向和经向移动的特征,以及热带大气低频动能的跨赤道传播特征。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还揭示了ENSO和热带对流加热场异常对热带大气IS... 通过观测资料的分析,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传播(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热带大气ISO的纬向和经向移动的特征,以及热带大气低频动能的跨赤道传播特征。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还揭示了ENSO和热带对流加热场异常对热带大气ISO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大气季节 振荡传播 ENSO 对流加热
下载PDF
叶轮机复杂流道内振荡扰动传播的简化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红 李宇红 陈佐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文中提出了叶轮机复杂流道内振荡扰动传播的简化理论 ,并给出了分析的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振荡扰动传播的分析不再采用传统简化的波方程方法或特征线法 ,而是对反映扰动传播本质的三维非常粘性基本方程进行直接求解。对于复杂流道内 (... 文中提出了叶轮机复杂流道内振荡扰动传播的简化理论 ,并给出了分析的基本方程与求解方法。振荡扰动传播的分析不再采用传统简化的波方程方法或特征线法 ,而是对反映扰动传播本质的三维非常粘性基本方程进行直接求解。对于复杂流道内 (如多叶片排流道 )三维非定常方程的求解 ,应用本文提供的理论成功地对两个叶轮机械复杂流道内振荡扰动传播引起的流体激振重大事故进行了分析 ,其一是近期某汽轮机组低压缸内所有隔板的碎裂事故 ,另一为试验火箭系统中氧泵诱导轮的破坏事故。对事故产生原因的合理解释和为试验验证的成功的设计改良说明该理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机 流道 振荡扰动传播 N-S方程
下载PDF
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宽频带振荡非同时性研究
10
作者 高磊 张慧媛 +2 位作者 许军 姚蜀军 吴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6,共7页
随着“双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宽频带振荡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亟待解决。目前分析振荡波形的“频谱”特性主要是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波形的频谱图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利用快速傅里叶变... 随着“双高”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宽频带振荡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亟待解决。目前分析振荡波形的“频谱”特性主要是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波形的频谱图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提取振荡波形“时频谱”图的方法,对振荡后的波形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在PSCAD/EMTDC搭建其仿真模型,研究系统控制参数突变失稳以及系统故障时出现的宽频带振荡波形的时频谱特性,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发现不同的振荡频率出现的时刻不同,发现了海上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宽频带振荡非同时性的存在,为研究宽频带振荡的传播以及振荡的抑制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振荡 振荡传播 海上柔性直流输电 傅里叶变换 短时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扰动进口影响多重旋转爆轰波演化及振荡特性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陈煌威 吴宇 +2 位作者 李润泽 胡洪波 朱跃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研究了周期性扰动进口对旋转爆轰发动机(RDE)多重爆轰波的演化及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进口扰动的旋转爆轰波(RDW)传播过程先后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混乱阶段、自调整阶段和振荡传播阶段。通过改变扰动振幅... 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研究了周期性扰动进口对旋转爆轰发动机(RDE)多重爆轰波的演化及振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进口扰动的旋转爆轰波(RDW)传播过程先后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混乱阶段、自调整阶段和振荡传播阶段。通过改变扰动振幅,RDW的波数改变,传播方向并未改变;而改变扰动频率,RDW的波数和传播方向均发生变化。多重爆轰波起源于RDW的混乱传播,主要通过双波对撞进行RDW的波数和方向的调整。同时通过改变扰动振幅和频率讨论RDW传播特性,发现进口扰动将作用于旋转爆轰波的压力、传播速度和热释放速率,并且在本文研究中,改变扰动振幅对RDW传播特性的影响更显著。另外,对出口的推力进行分析,发现质量流量和推力的振荡形式和进口扰动形式高度一致,且增大扰动振幅,平均比冲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轰波 周期性扰动 多重爆轰波 振荡传播 振荡特性
下载PDF
振荡叶栅传播失速不稳定流场的离散旋涡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西斯托 吴文权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采用离散旋涡法对振荡叶栅传播失速不稳定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片线性化与再校正技术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包括:进气冲角对传播失速的定量影响;叶片振动频率与振幅的不同响应;随时间流谱与旋涡分布变化的分析,可... 采用离散旋涡法对振荡叶栅传播失速不稳定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片线性化与再校正技术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包括:进气冲角对传播失速的定量影响;叶片振动频率与振幅的不同响应;随时间流谱与旋涡分布变化的分析,可以显示传播失速的时间与空间传播。本工作为叶片失速颤振气动弹性问题研究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旋涡法 振荡叶栅传播失速不稳定流场 数值模拟 进气冲角 叶片振动频率 时间流谱 旋涡分布
下载PDF
T型管道不同封闭状态瓦斯爆燃火焰传播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解北京 王广宇 +1 位作者 董春阳 王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5,共7页
为了研究分岔管道不同封闭状态下瓦斯爆燃火焰阵面传播规律,在自制的T型透明分岔管道内,设置支管端口完全封闭、直管左端口弱封闭,采用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试了直管右端弱封闭、完全封闭2种情况下,预混甲烷-空气可燃气体爆燃火焰... 为了研究分岔管道不同封闭状态下瓦斯爆燃火焰阵面传播规律,在自制的T型透明分岔管道内,设置支管端口完全封闭、直管左端口弱封闭,采用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试了直管右端弱封闭、完全封闭2种情况下,预混甲烷-空气可燃气体爆燃火焰传播过程中速度、超压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分岔的存在,2种封闭状态在支管端点火后瓦斯爆燃火焰阵面在支管中的传播速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直管右端弱封闭时,经过分岔后火焰加速向直管两端传播速度基本一致,分别达到86. 29m/s和88. 07 m/s;直管右端完全封闭时,火焰向弱封闭端传播速度增大至166. 67 m/s,火焰向完全封闭端传播时并不断压缩未燃气体产生高压振荡反馈导致火焰振荡传播现象,火焰速度不断减小至4. 84 m/s;管道内瓦斯爆燃超压均迅速上升到达峰值,之后受压缩气体的膨胀和冲击后爆燃产物的振荡作用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燃 火焰传播 分岔管道 振荡传播 光电信号
下载PDF
小水电机群对特高压电网功率振荡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阳海 刘巨 文劲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2-769,共8页
为了分析区域内集中的大量小水电机组所产生的群集效应以及这些机组之间的弱阻尼振荡模式引发主网强迫功率振荡的风险,以湖北恩施地区小水电机群为研究对象,在某年度湖北电网丰水大负荷运行方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恩施地区小水电机组... 为了分析区域内集中的大量小水电机组所产生的群集效应以及这些机组之间的弱阻尼振荡模式引发主网强迫功率振荡的风险,以湖北恩施地区小水电机群为研究对象,在某年度湖北电网丰水大负荷运行方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恩施地区小水电机组采用详细模型时,华中—华北主网以及特高压联络线的低频功率振荡特性,结果表明:恩施地区小水电机群内部存在阻尼比接近3%的弱阻尼振荡模式,并且这些发电机参与了三峡机组主导的振荡模式;进一步的仿真研究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小水电机群可诱导主网产生上百MW的强迫功率振荡;针对该现象文中提出了一种振荡传播路径图用于指明振荡向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与影响范围,分析表明其对三峡以及特高压电网的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水电机组 发电机建模 小干扰稳定性 强迫功率振荡 特高压 振荡传播路径图
下载PDF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汀 琚建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 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夏季风期间(5-10月)都有约3次半的波动。夏季风期间,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有4次从阿拉伯海的东传和3次从西太平洋的西传,其中7月后东传可直达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在夏季风期间都有4次季节内振荡的经向传播,但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季节内振荡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则为副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南传;而在南海则是4次季节内振荡从热带的北传。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1—3位相和4 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东传和北传所致。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 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东传,经过约6 d到达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经过约25 d到达华南,形成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45 d)。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主要是在20°N以南的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除了这种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外,还有在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存在雨带随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节内振荡的经纬向接力传播
下载PDF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PAGATION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AND THEIR OBSERVED ASSOCIATION WITH TROPICAL SYNOPTIC WAVES IN THE ASIAN-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 BOREAL SUMMER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洁琳 万齐林 +2 位作者 管兆勇 林爱兰 王黎娟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3期248-256,共9页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boreal summer(Mays to Octobers)from 1979 to 2007,the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ISOs)in th...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d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in boreal summer(Mays to Octobers)from 1979 to 2007,the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on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ISOs)in the Asian-western Pacific(AWP)reg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opical synoptic waves and ISOs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finite-domain wavenumber-frequency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and lagged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1)The AWP ISOs propagate both eastward and westward,showing seasonality and regionality.The ISOs propagate eastward with a period of 30 to 60 days over equatorial regions in the whole AWP region,while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ccurs over 10 to 20°N western Pacific or in the late summers(August,September and October) with periods of 20 to 40 days.The ISOs eastward propagation mainly occurs in primary summers while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enhances in late summers.(2)Deep ISO convections associate with westerly and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that first form in the Indian Ocean,propagate eastward to the dateline in the Pacific and then turn northwestward.The ISOs convections show northwestward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3)The ISOs link with the tropical synoptic waves closely.Both convection signals,though with different spatio-temporal scale,enhance simutaneously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and the ISOs facilitate the forming of a cluster of tropical cyclones(TCs),while a cluster of TCs convection becomes one portion of the northwestward IS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finite-domain wavenumber-frequency energy spectral analysis lagged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 tropical synoptic wave
下载PDF
Oscillation propagation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arou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of typical strong and weak monsoon years 被引量:7
17
作者 WANG ChengHai CUI Yang JIN Shua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w-frequency atmospheric oscillation(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 and the diabatic heating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QXP) from March to June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ow-frequency atmospheric oscillation(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 and the diabatic heating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QXP) from March to June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respectively two and one wave trains around the QXP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in strong and weak monsoon years.The locations and strength of the wave train propagation differ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monsoon years.Because diabatic heating of the QXP prevents the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the wave trai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abatic heating and the zonal wind MJO propagates along the west and east of the QXP in the strong monsoon years.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ve trai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abatic heating and the zonal wind MJO traverses the QXP and coincides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upper-level jet streams,showing that they are remarkably correlated.An interesting and notable phenomenon is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abatic heating and the zonal wind MJO over the QXP suddenly disappears during the monsoon onset in weak monsoon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diabatic heating Qinghai-Xizang Plateau
原文传递
Propagation of Density-Oscillations in Solutions to the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18
作者 Zhong TAN Yanjin WANG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08年第5期501-520,共20页
Concerning a bounded sequence of finite energy weak solutions to the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denoted by CNSP), which converges up to extraction of a subsequence, the limit system may not be the same... Concerning a bounded sequence of finite energy weak solutions to the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denoted by CNSP), which converges up to extraction of a subsequence, the limit system may not be the same system. By introducing Young measures as in [6, 15], the authors deduce the system (HCNSP) which the limit functions must satisfy. Then they solve this system in a subclass where Young measures are convex combinations of Dirac measures, to give the information on the propagation of density-oscillations. The results for strong solutions to (CNSP) (see Corollary 6.1) are also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ble fluids Navier-Stokes-Poisson equations Young measures Propagation of oscillations Strong solutions
原文传递
The zonal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 in boreal summer 被引量:5
19
作者 YANG ShuangYan WU BingYi +1 位作者 ZHANG RenHe ZHOU ShunW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66-1575,共10页
Using 32-y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 reanalysis data,we investigated zonal propagation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 Using 32-yr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 reanalysis data,we investigated zonal propagation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for the prevailing period over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 in boreal summer(May-August) in terms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linear regression,and phase analysis and so on.We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periods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are 10-30 days and it clearly shows meridional(southward) and zonal(westward) propagation features at the middle troposphere(500 hPa).The average zonal speed of the 10-30 days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LFO) is about 9-10 longitudes per day.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uthernmost part of the polar vortex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exhibits westward clockwise rotation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in boreal summer.Also,the southernmost tips of 5400 and 5500 gpm contours,which indicate the site of the major trough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obviously move westwards.The southernmost tip of 5500 gpm contour line propagates westwards at the speed of about 9-10 longitudes per day,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n zonal speed of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Moreover,the 10-30-day LFO-related cold air also shows west propagation feature with respect to LFO phases.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LFO is the low-frequency-scale embodiment of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polar vortex.The cold air activities closely related to polar vortex or to ridge-trough system activities is the essential circulation of 10-30 days LFO circu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 in boreal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zonal propa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over the Eurasian mid-high latitude in boreal summ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