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害控制复苏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贾哲勇 阿不都如苏力·热西提 +1 位作者 秦虎 汪永新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85-790,共6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已成为人类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最佳的救治方案,损害控制复苏(DCR)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整合复苏策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创伤出血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常被称为死亡钻石(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 创伤失血性休克已成为人类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最佳的救治方案,损害控制复苏(DCR)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整合复苏策略,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创伤出血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常被称为死亡钻石(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低钙血症),DCR通过强调允许性低血压、限制性液体复苏和输血治疗、目标定向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行损害控制手术纠正生理紊乱,挽救创伤患者生命。本综述旨在阐述DCR新的研究进展,加深对该理念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损害控制复苏 生理紊乱 整合复苏
下载PDF
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孙赳 杨雪 +3 位作者 屈金权 杨欣悦 李佳佳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10-417,共8页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ID)。通过将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置舱内海拔6000 m,气压约4.7 kPa,温度(8±2)℃,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48 h,并使用警用制式QSZ92式手枪,9 mm手枪弹射击脐水平后方2 cm,右侧腹壁皱襞下缘交界处目标点制作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模型。HI组受伤后予以伤口包扎后观察处理。HIT组伤后4 h予以断裂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后行肠管端端吻合的传统手术治疗。HID组伤后4 h行断裂小肠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连续多处穿孔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的DCS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伤后不同时间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IL-6、TNF-α、ALT、AST、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结果HIT组和HID组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肠系膜损伤、结肠破裂、弹孔直径、腹腔积血无明显差异(P>0.05)。HID组12 h开始呼吸(25.2±4.0)次/min、心率(129.9±9.8)次/min、体温(38.3±0.6)℃显著低于HI组[呼吸(38.7±4.7)次/min、心率(150.3±8.6)次/min、体温(40.2±1.0)℃]和HIT组[呼吸(32.0±4.0)次/min、心率(143.6±11.4)次/min,体温(38.8±0.6)℃];HID组48 h体温低于HIT组[(38.3±0.6)℃vs.(3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更快达到平稳状态。HID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HIT组[(46.00±9.37)min vs.(146.00±14.68)min、(26.20±4.24)min vs.(46.10±3.84)min、(45.40±3.03)min vs.(95.70±3.30)min、(96.90±4.48)min vs.(198.20±4.80)min、(27.90±7.80)h vs.(47.99±5.41)h];术中失血量及输液量少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WBC(18.4±4.8)×10^(9)/L、NEUT(3.3±1.1)×10^(9)/L、IL-6(110.4±8.7)pg/mL、TNF-α(288.5±16.4)×10^(9)/L低于HI组[WBC(56.6±9.3)×10^(9)/L、NEUT(24.0±4.4)×10^(9)/L、IL-6(158.8±16.0)pg/mL、TNF-α(425.4±35.3)pg/mL];HID组WBC和NEUT于12 h起低于HIT组;IL-6于24 h起低于HIT组;TNF-α于48 h起低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ALT、AST低于HI组[(88.4±9.9)U/L vs.(138.1±14.4)U/L、(110.4±8.8)U/L vs.(210.1±11.6)U/L];HID组24 h开始ALT、AST低于HIT组[(66.6±14.0)U/L vs.(82.0±8.3)U/L、(96.4±8.9)U/L vs.(10^(9).7±9.9)U/L],P<0.05。HID组术后发热、切口出血、切口皮肤淤斑、肠漏发生率低于HIT组(P<0.05)。HI组、HIT组、HID组72 h存活率分别为60%、70%、100%。HID组生存曲线优于HI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伤后早期行DCS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麻醉苏醒,促进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活动,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仔猪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存时间,提示DCS是早期治疗高原寒冷环境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管贯通伤 枪击伤 损害控制手术 高原寒冷环境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在急性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中的应用
3
作者 罗裕强 马滚韶 +1 位作者 徐勤 罗焕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7-271,27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在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采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技术进行“损害控制”的23例...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在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采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技术进行“损害控制”的23例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8~78岁,平均44.6岁。跌倒扭伤7例,运动伤5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Tscherne分型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7例。C型臂X线机下手法复位,于足底经皮从远端向近端跨胫距跟关节纵向置入1枚2.5 mm及1枚2.0 mm克氏针。记录患者从Ⅰ期克氏针固定手术至Ⅱ期内固定手术的天数及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足踝结局评分(FAOS)。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坏死、针道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Ⅱ期内固定等候天数为(9.5±2.5)d,术后12个月FAOS为(85.8±4.6)分。结论经皮克氏针胫距跟固定应用于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并适宜推广的“损害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损害控制 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手术室音乐心理放松联合损害控制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宇坤 孙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音乐心理放松联合损害控制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 目的:探讨手术室音乐心理放松联合损害控制在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音乐心理放松联合损害控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负性情绪,入室时、入室30 min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术后1 d,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均降低,干预组BAI评分、BDI-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30 min后,两组HR、MAP均升高,干预组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降低,干预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音乐心理放松联合损害控制,能够改善负性情绪,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髋部骨折 手术室 音乐心理放松 损害控制
下载PDF
损害控制护理对急诊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姜迎春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护理对急诊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急诊收治的80例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护理对急诊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1月急诊收治的80例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损害控制护理.对比2组临床临床疗效、健康状况及疼痛程度、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乳酸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全身多处骨折患者采用损害控制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缓解其疼痛,降低血乳酸含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全身多处骨折 损害控制护理 疼痛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刘慧 毛利云 李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给予阶段性康复训... 目的 旨在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给予阶段性康复训练,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腕部肿胀程度、腕关节功能和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拆板以及简单活动开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评分中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手活动范围和握力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腕部肿胀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提升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恢复时间的缩短,还能缓解腕部的肿胀程度,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害控制 精准干预 阶段性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均 姜娇萍 许妍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就诊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协同激励护理... 目的:探讨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就诊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协同激励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损害控制。比较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激励护理 损害控制 围术期护理 四肢骨折
下载PDF
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锋 陈锋 +5 位作者 吴航 许兆坤 宋丽梅 韩思齐 赵子贤 余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 :为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高仿真生物模拟人系统构建一个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其次,基于Faster R-CNN构建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然后使用损害控制手... 目的 :为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高仿真生物模拟人系统构建一个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其次,基于Faster R-CNN构建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然后使用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中的训练集数据进行训练。最后,采用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对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中,基于Faster R-CNN构建的手术器械检测模型检测手术剪、镊子、持针器、止血钳、明胶海绵及手术刀6种手术器械的mAP为79.0%,模型的整体性能较好。结论:提出的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能够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检测 开放性外科手术 损害控制手术 Faster R-CNN
下载PDF
多学科应用损害控制性策略救治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赳 杨欣悦 +2 位作者 李佳佳 屈金权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87-792,共6页
肝损伤发生率在腹部创中位居第二,严重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及并发症高。在发展中国家,肝损伤以腹部穿透性损伤常见,在发达国家中,肝损伤以腹部钝性损伤常见。损害控制性策略应用于腹部创伤,降低了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对肝... 肝损伤发生率在腹部创中位居第二,严重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及并发症高。在发展中国家,肝损伤以腹部穿透性损伤常见,在发达国家中,肝损伤以腹部钝性损伤常见。损害控制性策略应用于腹部创伤,降低了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对肝损伤入院前后管理流程中涉及多学科诊断及处置的损害控制性策略进行综述,阐述损害控制性策略治疗腹部创伤中肝损伤的应用进展及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多学科协作 损害控制性策略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自我效能、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害控制 精准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损害控制在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蔡丽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损害控制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12例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 分析损害控制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12例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损害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疼痛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层面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龄重度OVCF围术期患者施以损害控制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围术期 损害控制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损害控制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孙艳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损害控制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与分析损害控制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损害控制护理,2组护理持续到术后7天,记录与随访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天的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6%vs 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天,且术后7天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7.4%vs 8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害控制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能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护理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治疗 围术期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杨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对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22年内在我预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 对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22年内在我预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有助于改善并发症和手术指标,增加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髋部骨折 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 常规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骨科损害控制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玉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探索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25例获得10~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其中...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探索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25例获得10~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1例,经再次手术后10个月骨折愈合。1例小腿严重毁损伤行截肢术,2例有膝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关节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出现创面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各1例,经相关治疗后均治愈。死亡2例,死亡组ISS平均值42.5分,病死率7.4%。结论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能有效抢救生命,减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骨科损害控制 多发伤 多发骨折 下肢
下载PDF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帆 白祥军 +3 位作者 刘开俊 宋先舟 田利华 汤曼力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损害控制 休克 三联征
下载PDF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 被引量:23
16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侯天勇 孙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多发性骨折 下肢
下载PDF
大出血的损害控制性复苏——挽救战伤伤员的关键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连阳 李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5-1028,共4页
战伤包括不可救治(NS)和可救治(PS)两类,美军的资料显示PS中大出血占90.98%,提升战伤救治能力的重中之重是救治大出血。本文重点介绍了战术阶段和紧急救治阶段控制躯干及交界部位战伤所致的不可压迫性出血(NCH)的外科技术,以及损害控制... 战伤包括不可救治(NS)和可救治(PS)两类,美军的资料显示PS中大出血占90.98%,提升战伤救治能力的重中之重是救治大出血。本文重点介绍了战术阶段和紧急救治阶段控制躯干及交界部位战伤所致的不可压迫性出血(NCH)的外科技术,以及损害控制性复苏伤员的识别、野战输血流程和新鲜全血输注等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 大出血 损害控制性复苏 外科止血
下载PDF
损害控制策略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方勇 朱海东 徐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DCS)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126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一般损伤组...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DCS)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126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一般损伤组(ISS≤35分)67例和严重损伤组(ISS〉35分)59例,其中对59例严重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占46.8%。复苏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同时对两组腹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亦进行比较。结果复苏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进行监测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合理实施损害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和剖腹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快速有效的简化手术、ICU复苏支持和恰当无延误地实施再手术是DCS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策略 腹部损伤 多发伤
下载PDF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福洪 廖华 +3 位作者 朱静 何海山 李晖 陈雪洁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53岁,平均45.1岁;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38例(分期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结果分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常规手术组为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为86.11%,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确定性手术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体温(T)及p H水平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分期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分期手术组患者入院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发伤 损害控制 分期手术
下载PDF
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小林 侯晓宇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蒋仁庆 代薇薇 杜文琼 雷艳 江尧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腹壁距爆炸源的距离分为A、B和C组,距离分别为1.6 m、1.2 m和0.8 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头猪随机分配入A、B和C组。用设计制作的装置固定,高速钢球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破片,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分别检测并记录猪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术中开腹探查猪的受伤情况,并完成相应损害控制手术,术后移入观察帐篷观察6 h。记录各时间点猪的存活情况。统计并观察猪腹部伤情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结果设计并制作了大动物爆炸致伤保护装置。同样爆炸当量下,A组和B组爆炸结束时存活率均为100%,A组有1头猪死于麻醉过量,术中无动物死亡,B组1头猪术中因大出血死亡。C组有2头猪爆炸结束时即刻死亡,2头猪于术中死亡,1头于术后观察30 min内死亡。A组动物伤情总体较轻,有30%猪肝、脾、胃、肠等2个及以下器官出现3处以下伤情,B组猪90%以上有3个以上器官出现4处以上联合伤,C组伤情较重,40%猪有4个以上器官出现8处以上联合伤,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爆炸致伤后每组猪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异常,与爆炸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趋势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PLT、HGB等指标也明显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本研究共27头猪早期复苏成功,并行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除1头因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均于观察6 h内存活。结论在设定的距离和爆炸当量下,利用设计的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能够建立可重复的稳定性好的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适用于实验研究或模拟手术训练,利用该模型进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装置 手术模型 损害控制手术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