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排泄障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缨 岳寿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21-723,共3页
脑卒中后出现的排泄功能障碍包括尿便和汗液排泄障碍。排泄障碍与脑卒中的程度、部位、年龄、性别和精神障碍有关,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异。尿失禁在脑卒中后排泄障碍中的发病率中占首位,可通过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和小剂量的抗胆碱... 脑卒中后出现的排泄功能障碍包括尿便和汗液排泄障碍。排泄障碍与脑卒中的程度、部位、年龄、性别和精神障碍有关,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而异。尿失禁在脑卒中后排泄障碍中的发病率中占首位,可通过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和小剂量的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排便失禁是排便障碍的常见表现,排便训练、饮食控制可改善症状。重视脑卒中后排泄障碍的防治,有助于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排泄障碍 排便训练 康复 生活质量 尿便障碍 汗液排泄障碍
下载PDF
生物反馈训练在残疾患者排泄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朱熊兆 姚树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9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反馈训练 排泄障碍 内脏学习 盆底肌肉 患者 肛门内括约肌 肌电反馈
下载PDF
脑卒中后心肺功能、心理及排泄障碍的康复
3
作者 张其乐 李晨光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46期7-7,共1页
心脏疾病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脑卒中有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所以,应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治疗。脑卒中早期卧床不动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调节失常,还可能引发坠积性肺炎,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
关键词 脑卒中后 心肺功能 排泄障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康复 心理 危险因素 脑卒中患者
下载PDF
排泄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高飞 张心怡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5期478-479,共2页
排泄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遗尿症和遗粪症,该组障碍的特征是不恰当的尿液或粪便排泄。遗尿症是指每周2次,至少连续3个月反复将尿液排在不恰当的地方,或引起上班、上学、社交困难。遗粪症是指每月至少1次,至少3个月反复将粪便排泄在不... 排泄障碍的代表疾病主要包括遗尿症和遗粪症,该组障碍的特征是不恰当的尿液或粪便排泄。遗尿症是指每周2次,至少连续3个月反复将尿液排在不恰当的地方,或引起上班、上学、社交困难。遗粪症是指每月至少1次,至少3个月反复将粪便排泄在不恰当的地方,或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及其他功能的损害。两种障碍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出现。排泄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改善饮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泄障碍 遗尿症 遗粪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ICD-11与DSM-5关于排泄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茜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5期480-483,共4页
本文目的是对《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排泄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进行比较。排泄障碍的临床特征是不恰当的尿液和粪便的排泄,明显引起患者痛苦或功能损害。为了提高精神心理工作者... 本文目的是对《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排泄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进行比较。排泄障碍的临床特征是不恰当的尿液和粪便的排泄,明显引起患者痛苦或功能损害。为了提高精神心理工作者对相应内容的理解,本文对排泄障碍的在两套诊断系统中的诊断要点进行总结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1 DSM-5 诊断标准 排泄障碍
下载PDF
泪液排泄障碍的术前及术后超声评价
6
作者 Stupp T. Pavlidis M. +2 位作者 Busse H. Thanos S. 王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31-31,共1页
In addition to the obligatory clinical tests, imaging of the 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LDS) is useful in its clinical evalu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 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ultrasonogra... In addition to the obligatory clinical tests, imaging of the 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LDS) is useful in its clinical evalu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 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We perform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on 17 patients with epiphora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on 17 asymptomatic volun teers, to visualize and evaluate the anatomic and functional condition or pathol ogic abnormalities of the LDS.Ech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LDS was possible in all individuals. Pathologic abnormalities (canaliculitis, diverticulitis, concre tion, or dilation of the lacrimal sac, and reduced functionality of the orbicula r muscle and/or lacrimal sac pump) could be well demonstrated. In the postsurgic al course, functional patency of the dacryocystorhinostomy opening could be veri fied in all cases. Sonography of the LDS appears to represent a reliable diagnos tic technique supplementary to clinical tests in the presurgical and postsurgica 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epiphora. Pathologic abnormalities that may not b e apparent in routine X ray dacryocystography can be demonstrated with ultrasou nd techniques. Patients also benefit from the avoidance of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However, ultrasound is not suitable for imag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lacrimal sac and the lacrimal duct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overlying bony st 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超声 排泄障碍 泪液排泄系统 眼轮匝肌 溢泪 泪囊鼻腔造口术 泪囊造影 泪小管炎 超声成像 泪囊扩张
下载PDF
持续阴部刺激可改善神经紊乱患者的尿排泄与尿节制障碍
7
作者 于淑清 《国外医学情报》 2006年第6期19-20,共2页
据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节制协会(ICS)第35届年会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延续刺激阴部神经(CPNS)治疗的新方法可改善神经紊乱患者的尿排泄与尿节制等一些排泄障碍症状。
关键词 神经紊乱 排泄障碍 阴部神经 尿排泄 节制 患者
下载PDF
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圆锥上脊髓损伤后排泄功能障碍
8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311-1314,共4页
圆锥上脊髓损伤导致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影响最大。在这类患者植入骶神经根(S2-4)排泄神经假体,通过电刺激能恢复控制性的排尿、排便和阴茎勃起功能,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S2—4)切断... 圆锥上脊髓损伤导致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影响最大。在这类患者植入骶神经根(S2-4)排泄神经假体,通过电刺激能恢复控制性的排尿、排便和阴茎勃起功能,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S2—4)切断去传入,能恢复良好的贮尿功能。目前该方法已临床应用2000多例,效果优良。文章介绍了排泄神经假体的组成、临床适应证、植入方法、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根 电刺激治疗 圆锥上脊髓损伤 排泄功能障碍 痉挛性膀胱 排泄神经假体
下载PDF
阴部与骶骨神经刺激治疗排泄功能障碍同样方便有效
9
作者 于淑清 《国外医学情报》 2006年第2期23-24,共2页
排泄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阴部神经刺激治疗似乎至少与骶骨神经刺激治疗同样方便、安全和有效。研究人员认为倘若两种方式可供选择的话,那么大多数患者应首选阴部神经刺激治疗。
关键词 排泄功能障碍 刺激治疗 阴部神经 骶骨神经 研究人员 患者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致足下垂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10
作者 陈建常 史振满 张伯勋 《新疆医学》 199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足下垂(腓总神经瘫)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非常少见,作者自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手术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表现为足下垂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年龄21~42岁,平均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足下垂(腓总神经瘫)或大小便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非常少见,作者自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手术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表现为足下垂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年龄21~42岁,平均30.5岁。其中工人2例,农民2例,战士1例。临床特点:本组足下垂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足下垂 排泄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郑素军: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的诊疗
11
作者 张美玲 郑素军 《肝博士》 2024年第2期21-22,共2页
记者问: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如何?郑素军教授:虽然肝豆状核变性被认为是罕见病或少见病,但实际上它是罕见病中的相对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的转运、排泄障碍和代谢异常,铜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 记者问: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率如何?郑素军教授:虽然肝豆状核变性被认为是罕见病或少见病,但实际上它是罕见病中的相对常见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它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的转运、排泄障碍和代谢异常,铜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以导致肝脏、脑部等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ATP7B基因突变的携带率大约是1/90,患病率大约在25~400/每百万人口。我国学者对安徽省三个县的调查数据。初步数据显示,每百万人口中大约有58.7人罹患肝豆状核变性,由此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罕见病 排泄障碍 携带率 少见病 初步数据 代谢异常 全球范围
下载PDF
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中不同原因高尿酸血症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丹 青玉凤 +6 位作者 李青 易婷 王霞 彭春梅 何泳龙 张全波 周京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h尿尿酸≤3.57mmol定义为血尿酸排泄障碍,>3.57mmol定义为尿酸生成增... 目的探讨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4h尿尿酸≤3.57mmol定义为血尿酸排泄障碍,>3.57mmol定义为尿酸生成增多。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原因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04例患者为尿酸排泄障碍型(排泄障碍组),176例患者为尿酸生成增多型(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患者较生成增多组患者病程长、年龄大;排泄障碍组BMI指数、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GB)指标明显低于生成增多组;排泄障碍组血肌酐(Crea)、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球蛋白(GLOB)指标明显高于生成增多组。24h尿尿酸与ALT、ALB呈正相关,与GLOB、尿素氮(Urea)、Crea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BMI指数均与尿酸排泄障碍及生成增多相关。结论我国川东北地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以排泄障碍为主,年轻患者血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为尿酸生成增多。尿酸排泄障碍患者病程长、肾功能易受损。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年龄、BMI指数、病程、痛风石形成、高血压可能是尿酸排泄障碍及尿酸生成增多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24小时尿尿酸 血尿酸 生成增多型 排泄障碍
下载PDF
大黄利胆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一鸣 邢开 +2 位作者 丛林 马丽 曹建彪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79-280,共2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aptic cholestasis,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与胆汁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或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于肝内而引起胆汁流动阻滞,血液中以胆汁成分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而患者胆道无... 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aptic cholestasis,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与胆汁分泌有关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胆汁的生成或排泄障碍,胆汁淤积于肝内而引起胆汁流动阻滞,血液中以胆汁成分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而患者胆道无明显阻塞。IC是许多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生化检查与胆汁淤积相关的肝酶升高,消退缓慢,临床治疗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肝内胆汁淤积症 利胆胶囊 排泄障碍 肝酶升高 CHOLESTASIS 胆汁分泌 肝细胞凋亡 酒精性肝炎 瘟黄
下载PDF
尿酸转运相关蛋白SLC2A9/GLUT9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颖琬 孙维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61-2263,共3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升高,细胞外液尿酸盐呈超饱和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控...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升高,细胞外液尿酸盐呈超饱和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控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肾脏在尿酸的排泄过程中对维持血浆尿酸水平起着主导作用,深入研究肾脏排泄尿酸的分子机制越来越重要。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主要有两种转运蛋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升高 相关蛋白 转运 高尿酸血症 排泄障碍 嘌呤代谢紊乱 年轻化趋势 细胞外液
下载PDF
尿酸相关基因多态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雯辉 张园 邱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10-1712,共3页
尿酸(uricacid)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以游离尿酸盐的形式溶于血液。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生成增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主要病因。其中,尿酸合成增多的机制仅能解释发生的小部分原因,更大程度上... 尿酸(uricacid)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以游离尿酸盐的形式溶于血液。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或)生成增加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主要病因。其中,尿酸合成增多的机制仅能解释发生的小部分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肾脏尿酸的排泄障碍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 心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尿酸排泄减少 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谢 排泄障碍 外源性
下载PDF
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被引量:6
16
作者 晏晓敏 黄志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已证实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FIC)与一些特定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由于基因突变致肝细胞或毛细胆管上皮细胞的胆汁分泌转运体缺失,导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而形成... 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已证实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FIC)与一些特定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由于基因突变致肝细胞或毛细胆管上皮细胞的胆汁分泌转运体缺失,导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而形成的综合征,为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汁淤积症 家族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胆管上皮细胞 基因突变 胆汁分泌 分子遗传学 排泄障碍
下载PDF
痛风患者93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秀林 张莉芸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1085-1088,共4页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晚期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等表现。
关键词 痛风患者 临床资料 异质性疾病 血尿酸增高 嘌呤代谢紊乱 肾功能受损 代谢综合征 排泄障碍
下载PDF
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和诊治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伦根 《胃肠病学》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汁分泌 排泄障碍 肝窦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永生 亢泽峰 +7 位作者 陆烨凯 陈倩倩 韩冉 卢伟 张鸣凤 马智勇 黄桂芹 徐会选 《肝脏》 2019年第12期1479-1480,共2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在临床诊疗中多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肝内或肝外胆汁的合成、摄取、分泌、排泄障碍,使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出现肝脏生化学改变及临床症状[1]。病程超过6个月者诊断为慢性胆汁淤积,长期胆汁淤积可使患者出现瘙... 胆汁淤积性肝病在临床诊疗中多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肝内或肝外胆汁的合成、摄取、分泌、排泄障碍,使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出现肝脏生化学改变及临床症状[1]。病程超过6个月者诊断为慢性胆汁淤积,长期胆汁淤积可使患者出现瘙痒、乏力等症状,且可使肝脏形成纤维化及肝硬变[2],因此尽快改善胆汁淤积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 排泄障碍 临床诊疗 临床症状 纤维化 肝外 效果分析 肝硬变
下载PDF
核受体在胆汁淤积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珊珊 马雄 《肝脏》 2012年第7期504-506,共3页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胆汁淤...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胆汁淤积时机体会采取一系列代偿机制,核受体是这些代偿调节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以这些核受体作为药物靶点治疗胆汁淤积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将对这些胆汁酸代谢相关核受体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核受体 调节 病理生理过程 代偿机制 胆汁酸代谢 排泄障碍 胆汁分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