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鹌鹑的致病性及接触传播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倩倩 曾显营 +6 位作者 白洁 邓国华 李雁冰 刘丽玲 施建忠 陈化兰 田国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鹌鹑的致病性及其接触传播能力,本研究选择2009年-2012年分离的3株Clade2.3.2病毒株DK/GD/1322/10、DK/GZ/4102/10、GCG/QH/1/09和1株Clade7.2病毒株CK/NX/2/12,以10^5EID50的剂量...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鹌鹑的致病性及其接触传播能力,本研究选择2009年-2012年分离的3株Clade2.3.2病毒株DK/GD/1322/10、DK/GZ/4102/10、GCG/QH/1/09和1株Clade7.2病毒株CK/NX/2/12,以10^5EID50的剂量,人工感染4周龄鹌鹑,并于感染后24h放入同居鹌鹑,检测其发病死亡、排毒、脏器病毒复制、血清抗体转阳情况及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4株病毒株感染鹌鹑均100%发病和死亡,对鹌鹑的平均致死时间依次为48h、48h、67h和98h,病毒在体内各脏器均能够复制,产生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且均能够通过喉头和泄殖腔排毒;DK/GD/1322/10、DK/GZ/4102/10和GCG/QH/1/093株病毒感染组同居鹌鹑分别在6d、4d和3d内全部发病死亡,而CK/NX/2/12病毒株同居组鹌鹑全部存活,血清抗体2/5转阳。以上结果表明,3株Clade2.3.2病毒和1株Clade7.2病毒对鹌鹑均具有高度致死性,但接触传播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 接触传播能力
下载PDF
阴道滴虫病性接触传播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开金 包国祥 +6 位作者 潘涛 朱广梅 曹永安 巢茜茜 周玲 梁国钧 邵长庚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阴道滴虫病性接触传播研究张开金1包国祥1潘涛1朱广梅1曹永安1巢茜茜1周玲2梁国钧3邵长庚3(指导者)近年来,国外医学界认为阴道滴虫病(以下简称滴虫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而非性传播只有在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中得到证明q... 阴道滴虫病性接触传播研究张开金1包国祥1潘涛1朱广梅1曹永安1巢茜茜1周玲2梁国钧3邵长庚3(指导者)近年来,国外医学界认为阴道滴虫病(以下简称滴虫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而非性传播只有在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中得到证明q在感染的母亲所生婴儿中约有5%女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滴虫病 接触传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性接触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接触传播 HBV血清学标志物 HBSAG携带者 非胃肠道 传播疾病 跟踪调查 传染性
下载PDF
大学生中HBV生活接触传播的队列研究
4
作者 唐翔宇 江薇 +4 位作者 滕艺萍 王进 王平珍 黄小平 汤群珍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5期123-123,共1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HBV总感染率约57%,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1]。目前虽已通过...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HBV总感染率约57%,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1]。目前虽已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制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接触传播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接触传播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德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接触传播 研究进展 母婴传播 传播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被引量:11
6
《首都公共卫生》 2011年第6期285-286,共2页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防控制 接触传播 发热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人员 病人血液 感染控制
下载PDF
艾滋病性接触传播干预措施探讨
7
作者 胡凯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11期63-63,65,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接触传播 干预措施 宣传教育 安全套
下载PDF
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8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30-530,共1页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接触传播 生活 病毒含量 体液感染
下载PDF
H7N9:雪貂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9
作者 薛惠文 章静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8-1218,共1页
根据近期雪豹和猪的实验显示,患有H7N9流感的雪貂在表现出感冒症状之前就释放了大量的病毒,并通过直接接触有效的传播病毒。但这一病毒在雪貂之间并不能通过空气有效传播。
关键词 接触传播 雪貂 传播病毒 感冒症状 直接接触
下载PDF
非性接触传播梅毒2例报告
10
作者 赵鸣 王蕊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1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足底 接触传播 阳性 手掌 梅毒 患儿 肛周 智力 就医 发音
下载PDF
70%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
11
《健康人生》 2010年第2期23-23,共1页
不久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上海发布《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到2009年年底,估计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达74万人。在我国,以前艾滋病传播主要通过注射吸毒,现在性接触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性行为感染... 不久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上海发布《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到2009年年底,估计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达74万人。在我国,以前艾滋病传播主要通过注射吸毒,现在性接触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性行为感染者占了70%以上:2008年我国32%的新感染者是男男性行为者,40%属于异性性行为者。报告中特别提到,我国不到1/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诊断,急需提高艾滋病检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接触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09年 艾滋病传播 注射吸毒
下载PDF
金华市2017年新确诊性接触传播HIV/AIDS本地感染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慧玲 蒋均 +3 位作者 罗明宇 金屡华 王凤英 潘晓红 《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355-360,共6页
目的分析金华市新确诊经性接触传播的本地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以金华市2017年新确诊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艾滋病病例个案信... 目的分析金华市新确诊经性接触传播的本地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以金华市2017年新确诊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艾滋病病例个案信息收集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本地感染和确证阳性前性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本地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38例经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本地感染272例,占62.10%。年龄≥60岁、金华市户籍、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农民、金华市连续居住≥5年、既往HIV检测史≤1年者的本地感染比例较高,分别为86.67%、79.47%、63.04%、69.09%、77.46%和77.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金华市户籍(OR=3.437,95%CI:1.250~9.451)、在金华连续居住≥5年(OR=3.609,95%CI:1.403~9.284)、有本地异性商业性性行为(OR=5.463,95%CI:2.529~11.803)是异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本地感染的危险因素;金华市户籍(OR=4.812,95%CI:1.744~13.275)、有本地同性非商业性临时性行为(OR=10.641,95%CI:4.369~25.916)是同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本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金华市新确诊经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中,本地户籍、本地连续居住时间长、有本地异性商业性性行为或本地同性非商业性临时性行为者是发生本地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接触传播 本地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DC-SIGN和DC-SIGNR在HIV-1性接触传播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李莉平 肖昕 +1 位作者 王自能 罗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9-420,共2页
关键词 DC-SIGN DC-SIGNR HIV-1 接触传播 树突状细胞 DC
原文传递
性接触与血液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韦少俊 杨世昌 吕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185-3187,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感染HIV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151例HIV感染者分为性接触感染组和注射吸毒感染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与全国常模互相比较。结果两组对象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 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感染HIV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151例HIV感染者分为性接触感染组和注射吸毒感染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并与全国常模互相比较。结果两组对象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及SDS、SAS量表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性接触感染组SCL-90焦虑因子分与SAS量表分高于注射吸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吸毒感染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及SDS量表分明显高于性接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接触感染组重复检测者高于注射吸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差,因性接触被感染者较注射吸毒被感染者焦虑症状更明显,注射吸毒被感染者的抑郁症状较性接触被感染者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接触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途径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一起接触传播的小学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颖苹 董维波 +1 位作者 江金伦 陈静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对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进行调查,总结措施效果,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特征,采集学校饮用水、病例粪便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结果:该次疫情共发病177例... 目的:对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进行调查,总结措施效果,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特征,采集学校饮用水、病例粪便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结果:该次疫情共发病177例,罹患率9.96%(177/1 777)。首例2017年2月24日发病,末例3月27日发病,出现多次发病高峰,病例分布于全校92.68%的班级。学生罹患率高于教职工,发病有班级集中现象,参加集体舞排练的年级段学生罹患率高于其它年级段(χ~2=9.25,P=0.002)。临床表现以腹泻(66.25%),呕吐(56.25%),腹痛(40.00%)为主,发热占6.25%。患者无共同饮食饮水史。学校饮用水诺如病毒检测阴性,9例病例粪便中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5例,轮状病毒均阴性。经停课、消毒隔离等综合措施疫情控制。结论:该起疫情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应重视学校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 密切接触传播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预防控制要点
16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1年第10期1-1,共1页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眭分泌物具有传染陛,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血小板减成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 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眭分泌物具有传染陛,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血小板减成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行病学调查、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防控制 接触传播 发热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 病人血液
原文传递
外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部接触行为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前胜 周雁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ICU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及其周围物表接触行为,为加强院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IPad分布于外科ICU不同方位,通过视频拍摄采集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及其周围物表接触行为的发生及目的等信息。结果拍摄视频15份,共计19.02h,每份(... 目的了解ICU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及其周围物表接触行为,为加强院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IPad分布于外科ICU不同方位,通过视频拍摄采集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及其周围物表接触行为的发生及目的等信息。结果拍摄视频15份,共计19.02h,每份(1.27±0.18)h。采集接触行为292人次,平均15.35人次/h。接触总频次463次,其中物表接触286次,发生率61.77%,平均15.03次/h;患者接触177次,发生率38.23%,平均9.31次/h。在各类人员中,护士接触人次最多(150人次),其他依次为助理护士(92人次)、医生(42人次)及其他人员(8人次);非必要接触行为共发生144人次,医生、护士、助理护士及其他人员分别为15人次、85人次、41人次和3人次,各类人群之间必要与非必要接触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接触行为的重视,尽量降低与患者的接触频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ICU 医务人员 手部 接触 非必要接触 接触传播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下载PDF
新型H7N9病毒在同居小鼠中的传播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琳琳 朱华 +13 位作者 邓巍 许黎黎 陈霆 吕琦 李枫棣 袁静 徐艳峰 黄澜 李彦红 刘江宁 姚艳丰 于品 秦川 索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7-31,I0009,共6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传播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传播。方法 H7N9病毒感染小鼠后与同居小鼠合笼,研究同居小鼠的临床变化指征、病毒复制情况、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病理变化。以同居小鼠分泌物接种其他小鼠,... 目的进一步了解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传播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传播。方法 H7N9病毒感染小鼠后与同居小鼠合笼,研究同居小鼠的临床变化指征、病毒复制情况、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病理变化。以同居小鼠分泌物接种其他小鼠,观察同居小鼠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病毒。结果 H7N9病毒可以在肺组织、肠组织和脑组织中复制,并可以在同居小鼠中传播。H7N9病毒感染小鼠其咽、眼分泌物以及粪便均具有感染性,其中尤以咽拭子的传播风险最高。结论 H7N9病毒可以不通过适应就感染小鼠,并引起小鼠间传播。被感染小鼠分泌物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小鼠 接触传播 黏膜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热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二娜 马世强 +3 位作者 曹武奎 宁淑敏 罗明 李磊 《肝脏》 2012年第9期670-672,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成为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者。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慢性乙型肝炎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有3.5亿人成为乙型肝炎的慢性感染者。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育龄妇女[1]。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输血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传播阻断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携带 HBV感染 传染性疾病 传播性疾病 接触传播
下载PDF
性传播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几种少见支原体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美琴 王荷英 +3 位作者 蒋娟 王红春 柏立群 尤永燕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了解性传播感染(STI)人群和普通人群中几种少见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PCR(NestedPCR)方法对STI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结果STI人群的... 目的了解性传播感染(STI)人群和普通人群中几种少见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PCR(NestedPCR)方法对STI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结果STI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19.32%(1788)、Mpe9.09%(888)、Mpi2.27%(288)和Mf0(088)。普通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0.58%(1171)、Mpe0(0171)、Mpi1.17%(2171)和Mf1.75%(3171),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中Mg(χ2=36.14,P<0.0001)、Mpe(P<0.0001)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提示在STI人群中Mg和Mp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Mpi和Mf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STI人群中Mg、Mpe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01),Mpi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女性STI人群中,Mg检出率也非常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01),但Mpe、Mpi、Mf在两个人群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人群中男性均未检出Mg、Mpe、Mpi和Mf。结论Mg、Mpe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与尿道炎和宫颈炎有一定相关性,对STI人群中的Mg、Mpe感染问题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人群 感染人群 检测 显著性差异 尿道(宫颈) STI Mpe 传播感染 生殖支原体 穿通支原体 发酵支原体 统计学分析 接触传播 Mpi 阳性率 检出率 感染状况 PCR) 梨支原体 Mg 分泌物 Mf1 相关性 宫颈炎 尿道炎 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