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藏底水接触关系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评价研究
1
作者 安娜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48-250,共3页
以侏罗系浅层为主的油藏底水发育参差不齐,物性、底水能量差异大。目前,周期注水是减缓侏罗系油藏含水上升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注水政策。但由于不同底水接触关系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探索不清,油藏无论有底水与否均实施周期注水,导致不同... 以侏罗系浅层为主的油藏底水发育参差不齐,物性、底水能量差异大。目前,周期注水是减缓侏罗系油藏含水上升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注水政策。但由于不同底水接触关系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探索不清,油藏无论有底水与否均实施周期注水,导致不同条件的油藏周期注水效果差异较大。以不同部位底水发育差异较大的侏罗系D油藏为例,通过对油藏南北部不同底水接触关系下的周期注水效果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与总结了适应不同底水接触关系的周期注水政策,为同类油藏周期注水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接触关系 周期注水 侏罗系油藏
下载PDF
单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水驱开发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航 张译丹 +5 位作者 梁亮 曲梦绯 李龙语 赵云刚 陈正辉 赵振兴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姬塬油田L27区单砂体接触关系复杂,其接触关系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油藏分布规律和水驱开发效果。为了研究L27区长4+52、长61油层组的单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长4+52、长61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综合钻井... 姬塬油田L27区单砂体接触关系复杂,其接触关系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油藏分布规律和水驱开发效果。为了研究L27区长4+52、长61油层组的单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长4+52、长61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综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了单砂体的识别与划分,刻画了该油层组单砂体的垂向和侧向接触关系,进一步厘清了单砂体接触关系对水驱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单砂体侧向接触关系分为3类,即侧切式、孤立式、对接式,其中,侧切式连通性最好,对接式次之;侧向接触关系主要影响注水见效时间,垂向接触关系主要影响水驱动用程度。该地区的单砂体接触关系对注水开发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提出的潜力层补孔措施对该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姬塬油田长4+5、长6油藏单砂体刻画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水驱开发 接触关系 长4+5、长6油藏 姬塬油田
下载PDF
轮轨接触关系对货运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和疲劳伤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光 刘丰收 +3 位作者 李闯 张银花 周韶博 梁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4,共8页
针对货运小半径曲线钢轨的磨耗和疲劳伤损问题,通过长期跟踪测试获得小半径曲线钢轨的廓形和表面状态演变规律,建立基于实测轮轨参数的货运车辆-曲线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手段,研究小半径曲线钢轨不同磨耗阶段的轮轨... 针对货运小半径曲线钢轨的磨耗和疲劳伤损问题,通过长期跟踪测试获得小半径曲线钢轨的廓形和表面状态演变规律,建立基于实测轮轨参数的货运车辆-曲线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动力学仿真手段,研究小半径曲线钢轨不同磨耗阶段的轮轨接触关系变化规律,以及轮轨蠕滑作用变化对钢轨磨耗、接触疲劳伤损的影响,并分析小半径曲线钢轨的合理润滑时机。结果表明:曲线上股钢轨磨耗在服役初期以垂磨为主,后期以侧磨为主;曲线下股钢轨以垂磨为主,垂磨速率与上股钢轨基本相当;随着钢轨磨耗的增大,轮对横移量、轮轨接触范围和钢轨光带宽度均逐渐增大,曲线上股钢轨的工作边轮轨蠕滑作用也逐渐增大且磨耗占主导地位,不易出现接触疲劳伤损,曲线下股钢轨的表面伤损程度不断减轻;曲线上股钢轨出现侧磨后再进行润滑作业,既能降低侧磨速率,又能降低接触疲劳损伤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钢轨 货运铁路 轮轨接触关系 磨耗速率 疲劳指数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接触关系及对油藏水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邱祥亮 郑晓梅 +4 位作者 赖雅庭 赵当妮 付雨萱 谭成仟 尹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4,共13页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的持续稳产及高效开发。基于单砂体界面的识别划分标志,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刻画砂体内部接触关系,进而厘清砂体横向交错与垂向叠置关系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有切叠式、叠加式和分离式3类,其中切叠式砂体较均质,含油性好,水驱动用程度高,其次是叠加式砂体;单砂体的侧向接触关系可分为侧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3类,不同接触关系反映了河道砂体井间连通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油井注水见效周期,其中侧切式接触关系对应的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短,其次为对接式、孤立式单砂体所对应的油井见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4+5油藏 单砂体 接触关系 水驱效果 姬塬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与宝塔组接触关系新认识 被引量:15
5
作者 樊茹 卢远征 +4 位作者 张学磊 张师本 段文哲 李鑫 邓胜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和宝塔组自上世纪20年代命名以来,在地层学界一直被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奥陶统习水良村和武隆黄草两条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与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指示,十字铺组与宝塔组之间存在沉...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和宝塔组自上世纪20年代命名以来,在地层学界一直被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奥陶统习水良村和武隆黄草两条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与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指示,十字铺组与宝塔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即二者并非整合接触关系。该不整合可与北美地区的M4/M5不整合面对比,二者可能是由桑比期早、晚期的海平面下降引发。与此时代相近的不整合在新疆巴楚地区、塔里木盆地亦有发现。由于十字铺组在四川盆地广泛分布于覆盖区,且岩性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因此不整合的发现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并评估该组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奥陶系 十字铺组 宝塔组 接触关系
下载PDF
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在海区的接触关系——来自上下源、长排列多道地震剖面的新认识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志强 郝天珧 +3 位作者 张训华 刘丽华 肖国林 温珍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92-1705,共14页
在新一轮南黄海区域地质地震调查工作中,针对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设计了新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方案——上下源延迟激发+长排列接收,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的深部地层有效反射,揭示了千里岩断裂两侧分布着向南逆冲的构造推覆带.结合重... 在新一轮南黄海区域地质地震调查工作中,针对地震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设计了新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方案——上下源延迟激发+长排列接收,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的深部地层有效反射,揭示了千里岩断裂两侧分布着向南逆冲的构造推覆带.结合重力、磁力反演成果认为,千里岩隆起区为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碰撞接触带,扬子块体向北运动与华北块体碰撞后楔入到华北块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块体 华北块体 接触关系 新认识
下载PDF
新疆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的构造接触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文斌 马瑞士 +1 位作者 胡德昭 徐鸣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吐哈盆地南北两侧与盆地紧密相接的两座山脉分别是觉罗塔格山和北天山。许多研究者对北天山以及山脉与盆地北界的构造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但是针对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构造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 吐哈盆地南北两侧与盆地紧密相接的两座山脉分别是觉罗塔格山和北天山。许多研究者对北天山以及山脉与盆地北界的构造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发表了相当多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但是针对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构造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震剖面研究认识到: 1.觉罗塔格山从板块构造归属上应与北天山一样同属于东天山造山带,它们是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 2.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的构造交接形式在不同地段表现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构造类型: 1)托克逊冲断带型; 2)鄯善伸展构造型; 3)哈密和缓褶皱型; 3.觉罗塔格山、北天山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盆地─山脉构造景观是新生代以来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接触关系 觉罗塔格山 吐哈盆地 板块构造 伸展构造 构造交接形式
下载PDF
滇东南“新寨岩组”与变质花岗质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斌辉 丁俊 +3 位作者 张林奎 陈敏华 王鹏 戴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6,共11页
越北地块位于中国滇桂交界和越南北部地区,是研究扬子、华夏、印支等陆块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通过对越北地块北缘马关—麻栗坡地区"新寨岩组"与花岗质岩石接触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应为三种接触关系(沉积接触、侵入... 越北地块位于中国滇桂交界和越南北部地区,是研究扬子、华夏、印支等陆块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通过对越北地块北缘马关—麻栗坡地区"新寨岩组"与花岗质岩石接触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应为三种接触关系(沉积接触、侵入接触、过渡接触),而不是前人划定的剥离断层接触。沉积接触关系反映出震旦纪—寒武纪时越北地块北缘地区从南西向北东的逐渐超覆过程,也揭示了本区还存在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接触和过渡接触关系表明,奥陶纪末—志留纪时伴随广西运动的构造—热事件,成就了越北地区的都龙—SongChay花岗岩底辟—片麻岩穹窿构造。前人划分的新元古界"新寨岩组"实际包含了晚震旦纪末—中寒武世的多组地层在内。前人划分的古元古代"南捞片麻岩"当属志留纪构造—热事件的产物,而原志留纪花岗岩乃是新元古代和志留纪两期花岗岩搅合未解体片麻状花岗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寨岩组 花岗杂岩 接触关系 滇东南
下载PDF
鲁东官山榴辉岩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新发现及其对年代学的启示 被引量:20
9
作者 宋明春 金振民 +2 位作者 王来明 张希道 李远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8-244,T007,共8页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锆石U-PB年龄 花岗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固相包体 接触关系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支护-围岩接触关系与软岩硐室失稳破坏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文兵 陆士良 +3 位作者 杨米加 姜耀东 殷少举 史振凡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基于由注浆量统计结果得出的支护-围岩接触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支护-围岩接触关系对支护-围岩承载体系的影响规律和碹体支护失稳破坏的内在机制,分析了支护体上载荷分布与其破坏形式的关系,为改进现有碹体支护工... 基于由注浆量统计结果得出的支护-围岩接触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支护-围岩接触关系对支护-围岩承载体系的影响规律和碹体支护失稳破坏的内在机制,分析了支护体上载荷分布与其破坏形式的关系,为改进现有碹体支护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硐室 数值分析 失稳破坏 支护-围岩 接触关系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及其构造意义——来自沉积学和岩相学的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博 魏建设 +4 位作者 白建科 牛亚卓 姜亭 许伟 冯杨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50,共12页
西天山上、下石炭统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争议颇大,制约了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伊犁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典型且完好,通过对该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开展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沉积学特征显示,二者产... 西天山上、下石炭统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争议颇大,制约了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伊犁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典型且完好,通过对该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开展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沉积学特征显示,二者产状一致,未见底砾岩和风化壳,且存在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混生"的沉积特征,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之间并无明显沉积间断,应为连续的火山–沉积序列。该研究为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为统一后碰撞裂谷盆地的认识提供了沉积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关系 火山-沉积序列 石炭纪 后碰撞裂谷 西天山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盆山接触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袁 牟中海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文龙 林伶 李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剖面的对比及露头资料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盆山关系具有很大差异。阿尔金山与盆地的接触关系主要为断层接触和超覆接触,在红沟子以北地区为下断上超式接触,其中月牙山地区呈典型的半花...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震剖面的对比及露头资料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盆山关系具有很大差异。阿尔金山与盆地的接触关系主要为断层接触和超覆接触,在红沟子以北地区为下断上超式接触,其中月牙山地区呈典型的半花状断层接触,红沟子及其以西地区为超覆接触。昆仑山与盆地的接触关系在中生代主要呈正断层接触,但在阿拉尔、斧头山地区为超覆接触;在新生代主要为高角度逆断层接触,其中昆仑山前中西段与东段之间为右旋走滑断层接触。深刻认识阿尔金山、昆仑山与盆地的接触关系,对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接触 超覆接触 构造反转 盆山接触关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明金 汤加富 +1 位作者 高天山 荆延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1-547,共7页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屋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新建为梓树坞组),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群 大别群 接触关系 构造砾岩 砾岩 地层
下载PDF
鄂西地区二叠系大隆组与吴家坪组的两种接触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志军 李志宏 +1 位作者 段其发 傅泰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鄂西地区大隆组与吴家坪组之间存在 2种不同的接触关系 :①整合接触 ,仅分布于建始、恩施等地 ;②假整合接触 ,广见于鄂西地区。接触界面形成于晚二叠世吴家坪中晚期。 2种接触界面的确定是划分碳酸盐台地上Ⅱ型层序界面的重要标志 ,同... 鄂西地区大隆组与吴家坪组之间存在 2种不同的接触关系 :①整合接触 ,仅分布于建始、恩施等地 ;②假整合接触 ,广见于鄂西地区。接触界面形成于晚二叠世吴家坪中晚期。 2种接触界面的确定是划分碳酸盐台地上Ⅱ型层序界面的重要标志 ,同时是否定大隆组深水盆地成因论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隆组 吴家坪组 接触关系 湖北 二叠系 碳酸盐岩 接触界面 整合接触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接触关系讨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英刚 郭建华 +1 位作者 蒋小琼 张椿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共3页
前人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或假整合,从而影响了层序边界的识别。该文从区域地质条件对比、沉积相的突变、生物灭绝、物源变化、地层对比等六个方面,论证了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凹陷范围内的... 前人研究认为,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或假整合,从而影响了层序边界的识别。该文从区域地质条件对比、沉积相的突变、生物灭绝、物源变化、地层对比等六个方面,论证了东濮凹陷沙三段与沙二段的接触关系为凹陷范围内的不整合,且与控凹断层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幕式变化有关,为层序边界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三段 沙二段 接触关系 相变 地层对比 地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接触关系:对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宏博 朱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1-579,共9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证实了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广泛发育平行不整合(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说明总体上两者之间并非断层接触关系。峨眉山玄... 本文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纳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ELIP)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证实了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广泛发育平行不整合(喷发不整合)接触界面,说明总体上两者之间并非断层接触关系。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是由于峨眉山地幔柱作用导致地壳大幅抬升成陆,茅口组灰岩顶部遭受剥蚀后被溢流玄武岩所覆盖的结果。不整合界面上普遍发育的角砾状灰岩、底砾岩、红土(古土壤)层、黏土岩等就是这一地质事实的遗迹。隆升之后的快速沉降以及地幔柱与岩石圈作用的复杂性,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海相沉积和连续的生物地层的现象,但不足以否定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地壳曾经整体抬升。因此,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支持了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峨眉山玄武岩 茅口组灰岩 接触关系 地幔柱 地壳抬升
下载PDF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关系与佳-蒙地块的形成和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宁 王成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1340,共10页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界及其相关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含有丰富的大地构造信息,本文系统梳理了这些资料,用以阐述佳-蒙地块的形成与演化。佳-蒙地块南缘的西别河组、北缘的卧都河组及东缘的黑台组等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底部均发育不整合(或非整合),揭示了东北地区曾经历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大地构造运动,标志着佳-蒙地块的形成。区内泥盆纪—石炭纪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之间多为整合接触,说明这一时期佳-蒙地块处于稳定沉降接受沉积阶段。佳-蒙地块南缘晚二叠世林西组底部的平行不整合界面及其上部的磨拉石建造,以及中—晚二叠世地层序列由海相向陆相的转化,表明林西组处于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标志着佳-蒙地块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佳-蒙地块南缘早三叠世卢家屯组底部的不整合及卢家屯组下部砾岩所具有的磨拉石建造特征,说明碰撞造山作用仍在持续进行,属于递进造山作用。晚三叠世大酱缸组底部的不整合,说明造山作用已经完成,佳-蒙地块独立发展的历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 不整合 佳-蒙地块 华北板块
下载PDF
固定辙叉轮轨接触关系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卫华 王平 黄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9,24,共6页
基于轮轨接触理论,考虑固定辙叉复杂的轨头廓形变化及轨距线不连续,提出能够准确计算固定辙叉轮轨接触参数的算法并编制相应计算软件。通过现场试验,对LM型踏面通过60 kg/m钢轨12号合金钢组合辙叉时的轮轨接触点位置(包括沿辙叉纵向和... 基于轮轨接触理论,考虑固定辙叉复杂的轨头廓形变化及轨距线不连续,提出能够准确计算固定辙叉轮轨接触参数的算法并编制相应计算软件。通过现场试验,对LM型踏面通过60 kg/m钢轨12号合金钢组合辙叉时的轮轨接触点位置(包括沿辙叉纵向和各关键断面)进行测量,并与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采用该算法分析60 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整铸辙叉翼轨加高这一优化设计对轮轨接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沿辙叉走行方向和辙叉各关键断面,实测值与软件计算的轮轨接触点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对翼轨适当加高可以优化轮轨接触关系,降低辙叉竖向不平顺,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软件的可行性,便于准确、高效地对固定辙叉区轮轨关系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固定辙叉 轮轨接触关系 软件开发 不平顺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考虑胎圈-轮辋接触关系的斜交轮胎充气工况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庆 崔文勇 +1 位作者 徐鸿 赵军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 ,选用三维体单元、层单元以及接触单元 ,以 9 0 0 2 0 16PR斜交轮胎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考虑胎圈与轮辋接触关系以及胎面花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并将计算结果与未考虑胎圈
关键词 胎圈 接触关系 充气工况 斜交轮胎 轮辋 有限元分析 层间切应力
下载PDF
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地质接触关系及其地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放 武毅 +3 位作者 孙银行 胡文广 连捷 于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7-11,共5页
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至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水力联系一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在分析区域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地质调查,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该问题的地电研究工作,对比了地质接触关... 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至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之间的水力联系一直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在分析区域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地质调查,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该问题的地电研究工作,对比了地质接触关系与地电特征的符合程度,并进一步分析了金塔盆地与鼎新谷地的地质接触关系和水力联系。地电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金塔盆地和鼎新谷地地质接触关系及其地电特征存在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结论认为黑河干流下部存在古近系砂砾岩、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基底隆起及其伴随断层,该基底隆起和伴随断层构成了金塔盆地和鼎新谷地之间的地质接触关系,并且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地下水水力联系。研究工作为黑河下游地下水水资源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接触关系 地电特征 基底隆起 水力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