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碲镉汞器件接触孔的ICP刻蚀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震 胡小燕 +1 位作者 史春伟 朱西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介绍了ICP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艺参数,阐述了碲镉汞器件接触孔ICP刻蚀工艺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最终优化并确定了ICP刻蚀碲镉汞材料接触孔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良好的刻蚀形貌和器件性能。
关键词 ICP 接触孔 干法刻蚀 碲镉汞 低损伤 刻蚀形貌
下载PDF
碲镉汞p型接触孔湿法腐蚀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卿 白雪飞 +1 位作者 宁提 胡尚正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针对碲镉汞芯片p型接触孔湿法腐蚀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条件的湿法腐蚀工艺完成碲镉汞p型接触孔制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腐蚀后的接触孔表面形貌,电学接触性能通过伏安特性曲线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湿法腐蚀工... 针对碲镉汞芯片p型接触孔湿法腐蚀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条件的湿法腐蚀工艺完成碲镉汞p型接触孔制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腐蚀后的接触孔表面形貌,电学接触性能通过伏安特性曲线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湿法腐蚀工艺在碲镉汞芯片接触孔制备过程中存在钻蚀严重和均匀性不好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超声辅助湿法腐蚀工艺,制备出形貌及均匀性较好的p型接触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湿法腐蚀 p型接触孔
下载PDF
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对GGNMOS保护器件的影响
3
作者 吴晓鹏 杨银堂 +1 位作者 董刚 高海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研究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对深亚微米单叉指栅接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物理机制.基于中芯国际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进行流片,并进行传输线脉冲测试,得到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 研究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对深亚微米单叉指栅接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物理机制.基于中芯国际0.18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进行流片,并进行传输线脉冲测试,得到了不同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DCGS)值的保护器件单位宽度失效电流水平的变化趋势.结合器件仿真,分析了保护器件的电、热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DCGS值的增大,使电流密度峰值向远离沟道的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尖端放电的风险.同时,当DCGS值增大到一定阈值时,由于漏区与衬底温度达到平衡,因此失效电流水平出现饱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极接触孔到栅间距 静电放电 栅接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下载PDF
亚微米IC器件中接触孔的填充和铝金属化工艺的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梁京 黄榕旭 +3 位作者 郑国祥 林健 庞海舟 宗祥福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4-619,共6页
在亚微米 IC器件的铝金属化工艺中 ,采用了阻挡层和硅化物后 ,发现随着铝淀积温度的升高 ,铝的阶梯覆盖率有所提高 .为克服高温淀积带来的问题 ,采用了两步的冷 /热铝溅射和浸润层等工艺代替原来的铝溅射 .通过研究和一系列的比较实验 ... 在亚微米 IC器件的铝金属化工艺中 ,采用了阻挡层和硅化物后 ,发现随着铝淀积温度的升高 ,铝的阶梯覆盖率有所提高 .为克服高温淀积带来的问题 ,采用了两步的冷 /热铝溅射和浸润层等工艺代替原来的铝溅射 .通过研究和一系列的比较实验 ,发现影响铝填充性能的主要因素为 :热铝淀积温度、热铝淀积功率、Ti浸润层厚度及冷热铝厚度比 .由此得到了适合于实际亚微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 接触孔 金属化工艺 亚微米集成电路
下载PDF
40nm节点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电性能稳定性改善
5
作者 贺金鹏 蒋晓钧 +4 位作者 明安杰 傅剑宇 罗军 王玮冰 陈大鹏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随着工艺节点减小,对高深宽比接触孔形貌和关键尺寸的精准控制变得愈加困难。基于40 nm逻辑器件量产数据,研究了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工艺参数和刻蚀设备内部耗材的磨损对器件电性能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通过减小SiO_2厚度... 随着工艺节点减小,对高深宽比接触孔形貌和关键尺寸的精准控制变得愈加困难。基于40 nm逻辑器件量产数据,研究了高深宽比接触孔刻蚀工艺参数和刻蚀设备内部耗材的磨损对器件电性能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工艺改进方案。通过减小SiO_2厚度,减小接触孔深宽比,从而改善孔内聚合物在孔底部沉积的问题;通过优化刻蚀工艺参数提高SiN/SiO_2刻蚀选择比,保持刻蚀后SiO_2的厚度与改进前工艺相同。测试结果表明,工艺改进后接触孔底部关键尺寸稳定性提升36%,接触电阻稳定性提升20%。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了电参数稳定性,对40 nm工艺节点逻辑器件产品良率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宽比 接触孔刻蚀 侧壁形貌 刻蚀选择比 接触电阻 刻蚀设备耗材
下载PDF
模拟光刻中双层衰减相移接触孔衍射的理论公式
6
作者 杨亮 李艳秋 +1 位作者 刘克 刘丽辉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3-418,共6页
为了仿真光刻中接触孔掩模的衍射,建立了严格的三维(3D)掩模模型。采用法向矢量法(NV)改善了接触孔掩模耦合波方程的收敛性。利用S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避免了数值不稳定问题。对于双吸收层衰减相移接触孔掩模,当有效的截断级次达到1225... 为了仿真光刻中接触孔掩模的衍射,建立了严格的三维(3D)掩模模型。采用法向矢量法(NV)改善了接触孔掩模耦合波方程的收敛性。利用S矩阵求解线性方程组避免了数值不稳定问题。对于双吸收层衰减相移接触孔掩模,当有效的截断级次达到1225级以上时,(0,0)级次能得到更好的收敛结果。当有效的截断级次分别为1225级,1369级,1521级及1681级时,衍射效率分别为23.64%,23.67%,23.63%及23.66%。利用建立的模型,研究了偏振态随着掩模、入射光参数的变化关系。当线宽小于25nm时,掩模主要透过TM偏振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光刻 法向矢量 散射矩阵 严格耦合波法 接触孔
下载PDF
金属/半导体接触孔噪声特性研究
7
作者 单霞 杜磊 +1 位作者 万长兴 包军林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1,共4页
通过对1mm金属/半导体接触孔链样品施加高应力的加速寿命试验和室温下的噪声频谱测量,得到了1/f噪声、10Hz点频功率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实验中发现应力前后1/f噪声10Hz点频功率谱有明显的变化。对比实验中电阻和噪声的变化,噪声变化量... 通过对1mm金属/半导体接触孔链样品施加高应力的加速寿命试验和室温下的噪声频谱测量,得到了1/f噪声、10Hz点频功率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实验中发现应力前后1/f噪声10Hz点频功率谱有明显的变化。对比实验中电阻和噪声的变化,噪声变化量是电阻变化量的1304倍。1/f噪声可以作为金属/半导体接触孔可靠性的灵敏表征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半导体接触孔 1/f噪声 可靠性
下载PDF
场效应晶体管中接触孔应力技术的研究
8
作者 赵利川 闫江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0,共4页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场效应晶体管尺寸的微缩,沟道载流子迁移率退化越来越严重,通过沟道应力技术提升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性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接触孔应力对沟道的影响,分析了接触孔与沟道间距离及源漏区外延厚...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场效应晶体管尺寸的微缩,沟道载流子迁移率退化越来越严重,通过沟道应力技术提升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性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接触孔应力对沟道的影响,分析了接触孔与沟道间距离及源漏区外延厚度对沟道应力的影响。通过对应力传导机制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调节侧墙材料和结构来优化沟道应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率 沟道应力 接触孔应力 侧墙
下载PDF
6T-SRAM共享接触孔失效定位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强华 秋艳鹏 王立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1-785,共5页
6T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新的集成电路技术节点被广泛用于制造工艺的研发。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节点微缩进入100 nm线宽以下,SRAM存储单元的主流设计使用了新的布局以降低光刻制造技术的难度,新的布局引入了共享接触孔(shared CT... 6T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新的集成电路技术节点被广泛用于制造工艺的研发。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节点微缩进入100 nm线宽以下,SRAM存储单元的主流设计使用了新的布局以降低光刻制造技术的难度,新的布局引入了共享接触孔(shared CT)的新结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失效机制。系统地分析了共享接触孔带来的失效问题,并采用电性分析和传统失效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准确定位了在共享接触孔与SRAM中另一反相器栅极之间存在的新的高阻失效,而这类高阻失效无法通过传统失效分析方法精确定位。对失效物理地址进行的切片检验证实了这种高阻失效,因此也证明了新的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共享接触孔 失效分析 高阻失效 电性分析
下载PDF
55 nm接触孔刻蚀工艺改善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华 《集成电路应用》 2018年第6期23-25,共3页
55 nm接触孔刻蚀在该工艺窗口检查发现严重良率损失的问题,通过改变接触孔刻蚀这个工艺模块的工艺流程,使用了更先进的图形膜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先进图形膜工艺与传统光刻胶相比对刻蚀后的接触孔边缘条纹与变形可进行良好的控制,图... 55 nm接触孔刻蚀在该工艺窗口检查发现严重良率损失的问题,通过改变接触孔刻蚀这个工艺模块的工艺流程,使用了更先进的图形膜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先进图形膜工艺与传统光刻胶相比对刻蚀后的接触孔边缘条纹与变形可进行良好的控制,图形转移能力更加可靠与稳定。调试中,利用电子束扫描的方法来验证新条件是否良好,可以大大缩短调试周期,并且节约成本。使用了先进图形膜工艺,接触孔的物理形貌完全符合量产的要求,并且最终将接触孔刻蚀关键尺寸缩减了7 nm,相应的工艺窗口也变大;成功将55 nm接触孔刻蚀套准精度提高33%,接触孔光刻的对准工艺窗口从15 nm扩大到了20 nm,更加利于量产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接触孔刻蚀 光阻 先进图形膜 关键尺寸 工艺窗口
下载PDF
用于VLSI的接触孔/通孔形貌控制技术
11
作者 马宏 郑闽 《微电子技术》 1993年第1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集成电路 VLSI 接触孔 控制
下载PDF
在磁控微波等离子体中蚀刻微细接触孔
12
作者 文允监 《等离子体应用技术快报》 1995年第10期3-4,共2页
关键词 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 微波 离子蚀刻 接触孔
下载PDF
适合于改善金属接触孔清洗的单晶圆工艺(英文)
13
作者 Leo Archer Han-Mil Kim +3 位作者 Jong-Kook Song Eun-Su Rho Jae Yong Park Won Ho Cho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7年第6期12-15,30,共5页
在半导体制造流程中,晶圆清洗正在成为一种更加关键的工序模块。因为集成度的提高,需制定适合于清洗机及更高器件结构均匀性的要求。清洗的有效性最终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和成品率[1-4]。无论在生产线前端或后端清洗工艺中,正在受到越来越... 在半导体制造流程中,晶圆清洗正在成为一种更加关键的工序模块。因为集成度的提高,需制定适合于清洗机及更高器件结构均匀性的要求。清洗的有效性最终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和成品率[1-4]。无论在生产线前端或后端清洗工艺中,正在受到越来越仔细检查。在金属化工艺之前,一个有意义的方面是刻蚀和灰化后期金属接触孔侧壁和底部残留物的清除。因其会导致器件失效,一种不完全接触孔清洗技术成为一种主要的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圆清洗 抗蚀剂除胶 刻蚀后清洗 金属接触孔 成品率
下载PDF
功率MOSFET接触孔注入退火工艺对激活效果及器件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颜树范 《电子技术(上海)》 2023年第5期38-41,共4页
阐述接触孔大剂量离子注入会引起颗粒问题,而离子注入剂量太小会导致背栅效应,引起开启电压不可控。本文通过仿真探索接触孔离子注入退火后的激活效果,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注入条件及退火条件对器件的影响,试图找到合适的工艺窗口。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功率MOSFET 接触孔注入 接触孔退火 离子激活
原文传递
SiC MOSFET Al接触孔填充优化
15
作者 王博文 周帅坤 +5 位作者 林建 史文华 彭强 乔庆楠 赵海明 王敬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以制备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器件为背景,通过实验研究铝(Al)接触孔填充工艺,分析磁控溅射中溅射温度、功率、靶片间距和优化刻蚀角度等参数对接触孔填充效果的影响。当靶片间距设定为5500 step时,填充高度可... 以制备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器件为背景,通过实验研究铝(Al)接触孔填充工艺,分析磁控溅射中溅射温度、功率、靶片间距和优化刻蚀角度等参数对接触孔填充效果的影响。当靶片间距设定为5500 step时,填充高度可由1.487μm增加至1.780μm;当采用湿法腐蚀和干法刻蚀优化刻蚀角度时,填充效果最佳,填充高度可增大至2.72μm,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参数设置及工艺调试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FET 接触孔 填充 优化
原文传递
线接触中心孔
16
作者 胡开文 祁静予 《机械工人(冷加工)》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轴类工件常用中心孔实现定位加工。机械加工中通常用的中心孔是由国标GB145—85所规定的。由于标准中心孔定位面是60°的锥面,故又称为面接触中心孔。高精度刚性轴类工件加工或检测时,用面接触中心孔作定位基准,其精度有限,往往满... 轴类工件常用中心孔实现定位加工。机械加工中通常用的中心孔是由国标GB145—85所规定的。由于标准中心孔定位面是60°的锥面,故又称为面接触中心孔。高精度刚性轴类工件加工或检测时,用面接触中心孔作定位基准,其精度有限,往往满足不了加工或检测精度要求。在实际加工中,出现了所谓线接触中心孔。线接触中心孔是在标准中心孔基础上,改变其几何尺寸或形状,使中心孔和与其相配的顶尖之间的接触定位而变成线。理想时,中心孔与顶尖之间形成一个封闭定位曲线——定位圆。 轴类工件用线接触中心孔定位,其加工精度有很大提高,且其制造方法简单易行。我们在CA6140和C6136A的主轴新件加工和旧件修复中,运用线接触中心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线接触中心孔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线接触中心 轴类工件
下载PDF
引线孔接触电阻不稳定对基准电压源的影响及改善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国刚 胡玮芳 《电子质量》 2020年第9期18-21,共4页
该文通过对双极集成电路产品基准电压源稳定性的分析和调查,简述了基准电压源的原理和影响基准值的因素。通过模拟仿真,确定了接触电阻对电阻值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基准电压的结果,通过增加软刻蚀工艺及在刻蚀后进行氟化铵和氢氟酸混合腐... 该文通过对双极集成电路产品基准电压源稳定性的分析和调查,简述了基准电压源的原理和影响基准值的因素。通过模拟仿真,确定了接触电阻对电阻值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基准电压的结果,通过增加软刻蚀工艺及在刻蚀后进行氟化铵和氢氟酸混合腐蚀液清洗的方法,改善了引线孔接触电阻的稳定性、提高了基准电压的一致性,达到了良率提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电压源 一致性 引线接触电阻
下载PDF
TEOS的应用对接触电阻的稳定性问题研究
18
作者 阚志国 周卫宏 《微处理机》 2018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解决因TEOS的应用导致接触电阻稳定性变差的问题,对接触电阻的测试数据及曲线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调查研究方向,然后分别对接触孔内生成物、接触孔内氧化层以及接触孔的金属覆盖性进行相关验证与分析,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针... 为了解决因TEOS的应用导致接触电阻稳定性变差的问题,对接触电阻的测试数据及曲线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调查研究方向,然后分别对接触孔内生成物、接触孔内氧化层以及接触孔的金属覆盖性进行相关验证与分析,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工艺改善。改善措施实施后,进行仿真加工测试,数据经确认正常。此类产品随后在生产线上逐步上量加工,经检验,其接触电阻的数据均在规范值内且非常稳定。此问题的研究解决对提高采用发射区注入工艺的双极型集成电路产品的加工稳定性及产品良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TEOS膜 扫描电镜 湿法腐蚀 金属覆盖率 接触孔形貌
下载PDF
谋定而后动——专访重庆合创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健
19
作者 盛学章 《机电信息》 2011年第22期49-51,共3页
在重庆空调圈子里,经常有同行提到合创机电总经理孔健。而((中央空调市场》作为1份市场类杂志,却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孔总,实为遗憾。2011年5月31日,笔者本期望在“美的中央空调重庆3期扩能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上见到作为美的... 在重庆空调圈子里,经常有同行提到合创机电总经理孔健。而((中央空调市场》作为1份市场类杂志,却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孔总,实为遗憾。2011年5月31日,笔者本期望在“美的中央空调重庆3期扩能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上见到作为美的核心经销商的孔总。然而,由于在外出差,孔总未能参与此次庆典。之后,在美的重庆暖通设备销售公司总经理龙超的牵线下,终促成笔者的这次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经理 重庆 设备工程 机电 空调市场 中央空调 暖通设备 接触孔
下载PDF
对uLoop进行电压对比测试,及时有效对接触层进行在线缺陷分析
20
作者 oliver D.Patterson Horatio Wildman +2 位作者 AIexAche.IBM KevinT.Wu KLA-Tencor 《集成电路应用》 2006年第7期35-3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在线电压比较检测中可采用未接地链测试结构对诱发通孔和接触孔开路缺陷的机制进行监控和调试。它为如何利用在线电压对比检测技术的优点带来众多新的机会。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有关开路链的 VC信号表现的解释理论,并进行... 本文介绍了在在线电压比较检测中可采用未接地链测试结构对诱发通孔和接触孔开路缺陷的机制进行监控和调试。它为如何利用在线电压对比检测技术的优点带来众多新的机会。同时,本文还提出一种有关开路链的 VC信号表现的解释理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在 IBM 的300毫米代工厂中对这一现象的应用方法以及部分使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分析 电压比较 对比测试 在线 对接 检测技术 测试结构 使用案例 接触孔 线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