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鼻咽癌患者PICC所致接触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罗晓华 郑艺君 +3 位作者 王丽红 林丹凤 张红梅 刘志慧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鼻咽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5至2022-04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因置入PICC所致接触性皮炎的9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05至20...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在鼻咽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05至2022-04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因置入PICC所致接触性皮炎的9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05至2021-04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05至2022-04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联合3M透明敷料行PICC换药,观察组采用喷涂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联合3M透明敷料行PICC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患者的自付费用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1周、第2周总有效率(95.83%,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91%,89.13%)(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10.43±0.52)d]、换药次数[(3.30±0.69)次]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18.15±0.33)d]、换药次数[(5.67±0.96)次](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8.71±0.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得分(5.67±0.96)(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移位率、脱管率及患者自付费用三方面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效果明显,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局部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接触性皮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牡丹皮提取物对接触性皮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佳丰 韩婕珺 +3 位作者 龚天贵 王斌 陈贤 王春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4,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牡丹皮提取物外用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NCB诱导的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牡丹皮提取物体内抗炎活性。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牡丹皮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信息;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牡丹皮提取物外用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NCB诱导的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评价牡丹皮提取物体内抗炎活性。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牡丹皮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信息;通过DisGeNET等数据库得到接触性皮炎的相关靶点;构建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图及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Reactome Pathway数据库进行Reactome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验证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水平,并对关键靶点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动物实验显示,牡丹皮提取物能减少接触性皮炎小鼠皮肤组织中的炎细胞浸润,调节脾脏、胸腺指数,降低小鼠皮肤组织IL-6水平(P<0.01)。网络药理学显示,牡丹皮活性成分18种,潜在作用靶点317个,富集于多个生物进程、多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SRC、MAPK1、PIK3R1、HSP90AA1、TP53等关键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出良好的小分子-蛋白亲和性。验证试验显示,牡丹皮提取物提高了小鼠皮肤组织p-ERK1/2、p-Akt蛋白表达及PI3K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牡丹皮提取物可能通过MAPK/ERK、PI3K-Akt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水平,发挥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提取物 接触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MAPK PI3K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及局部免疫微环境分析
3
作者 曾月玲 范立民 +3 位作者 陈惠芳 何颖 陶爱林 刘雪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1-2036,共6页
目的: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发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模型,分析内在型,为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局部涂抹4%SDS建立小鼠ICD模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剂量和频率与模型组保持一致... 目的: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发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模型,分析内在型,为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局部涂抹4%SDS建立小鼠ICD模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剂量和频率与模型组保持一致,观察皮损情况。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表皮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定量PCR分析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D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肤表皮增厚、真皮层炎症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增加;Il17a及Il17f mRNA表达上调。结论:成功建立SDS诱导的ICD模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显著浸润,并伴有17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内在型 中性粒细胞 17型炎症 白细胞介素17A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
4
作者 陈霞 樊官伟 +5 位作者 陈云志 王艳 孔祥艳 李倩 陈梦璐 蒲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0-170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探讨马齿苋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筛选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获取ACD和皮肤瘙痒的靶点,Venny2.1平台获取马齿苋与ACD及皮肤瘙痒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分析交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以及重要靶点相互作用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糠酸莫米松乳膏组、空白基质乳膏组和马齿苋低、高剂量乳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运用2,4-二硝基氯苯(DNCB)构建ACD皮肤瘙痒模型,各组给予相应乳膏外涂14 d后观察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情况,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IL-6、CXCL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马齿苋活性成分181个,ACD靶点1314个,皮肤瘙痒靶点4113个,三者相交靶点103个,核心靶点有TNF-α、c-Jun、IL-6、CXCL8等,涉及TNF-α、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马齿苋可减轻ACD小鼠背部皮损以及抓挠次数,下调血清IL-6、CXCL8水平以及皮肤组织TNF-α、JNK、p-JNK、c-Jun、p-c-Ju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马齿苋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干预ACD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JNK/c-Jun信号通路,减少炎性介质IL-6、CXCL8释放,缓解皮肤瘙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瘙痒 网络药理学 炎性介质 TNF-α/JNK/c-Ju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关键基因
5
作者 卓凡 汤敏丹 +2 位作者 陈小帆 窦侠 于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i-ACD)皮损与正常皮肤的差异基因,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治疗药物预测。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得到GSE60028及GSE168735数据集,采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校正、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基因...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Ni-ACD)皮损与正常皮肤的差异基因,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治疗药物预测。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检索得到GSE60028及GSE168735数据集,采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校正、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2个数据集交集的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Cytoscape分析得到关键基因,将12个关键基因输入Connectivity Map(CMap)中预测治疗Ni-ACD的潜在化合物。结果本研究筛选获得GSE60028和GSE168735数据集交集差异表达基因417个,关键基因MX1、ISG15、IRF7、XAF1、BST2、IRF1、IFI35、OAS2、RSAD2、IFIT3、ISG20和OASL共12个。GO及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白细胞的细胞-细胞黏附、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白细胞迁移、T细胞激活的调节和白细胞的细胞-细胞黏附的调节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通路上。预测得到10种化合物,可能对Ni-AC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Ni-ACD关键基因,并预测潜在的治疗药物,为临床及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潜在治疗药物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抗炎效果
6
作者 陈宇 杨纪元 +5 位作者 邱之阳 张笑 邱昌扬 周凯 郝泽金 陈志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 为了明确不同加工方式的油茶籽油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油茶籽油中的主要抗炎物质,分别制备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热榨油茶籽原油、热榨精炼油茶籽油、土榨油茶籽油和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及添加不同活性物质的油茶籽油对ACD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并结合ELISA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探究其对小鼠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最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其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率超过10%,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好转,耳廓肿胀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预防性给药的抗炎效果普遍低于造模后给药;倍数添加角鲨烯和生育酚的油茶籽油对ACD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在50%左右,且角鲨烯、生育酚处理组小鼠耳廓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因此,外用超临界CO_(2)萃取的油茶籽油治疗小鼠ACD效果最佳,其抗炎效果并非源于单一活性成分,与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活性成分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抗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超临界CO_(2)萃取
下载PDF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丹妮 索雅力·齐齐格 +1 位作者 丛赟 朱雅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696-703,共8页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CD)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类型,它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化妆品种类、功能的要求及化妆品需求量的上升,使得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面部作为最常接触化妆品的部位...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CCD)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类型,它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化妆品种类、功能的要求及化妆品需求量的上升,使得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面部作为最常接触化妆品的部位,故其也是最容易发生CCD的部位。另外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初步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自述的病史及现有的临床表现,但由于人们对CCD认知的缺乏,使得从问诊阶段的病史描述不清到治疗阶段的依从性差都对诊疗工作形成了干扰。特别是对于CCD的治疗,患者自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故该病的宣传以及相关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从病史追踪、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面分析CCD发生的特点,为开展化妆品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不良反应 接触性皮炎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概况
8
作者 王小雪 蒲翔 +1 位作者 陈霞 樊官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70-74,共5页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变应原而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性、症状重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文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变应原而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病,患病人群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病因复杂、病情反复发作性、症状重且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文章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中医药方法包括单味中药、中药单体成分、中药内服复方制剂、中药外用复方制剂、中医药特色疗法及中医药联合疗法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降低机体氧化应激、调控相关通路及蛋白表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中医药 中药疗法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接触性皮炎验案
9
作者 胡竞文 陆健华 +1 位作者 贺新月 雷龙鸣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9期80-82,共3页
该文介绍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1例因精油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治疗过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发现,单纯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接触性皮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可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膏药风 火路湿毒病 漆疮 精油 灸法 药线点灸
下载PDF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梦然 王明月 +2 位作者 白羞月 孙秋云 王雪莹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是常见的皮肤损伤类疾病,以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护理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减少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发生,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情况,改善其预后。该文对接触性皮炎与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护理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 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是常见的皮肤损伤类疾病,以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护理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减少接触性皮炎与湿疹的发生,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情况,改善其预后。该文对接触性皮炎与湿疹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护理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湿疹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清热除湿汤内服联合三黄洗剂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王学军 肖云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1102-1104,共3页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致敏物质后,在其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病。据统计,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为2~4%[1],临床上皮损多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糜烂或水疱,伴不同程度的瘙痒为特征,多急...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致敏物质后,在其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病。据统计,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为2~4%[1],临床上皮损多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糜烂或水疱,伴不同程度的瘙痒为特征,多急性起病,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本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紧张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日常社交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皮肤病 清热除湿汤 致敏物质 三黄洗剂 接触性皮炎 DERMATITIS 临床观察 接触
下载PDF
维生素B_(12)合剂治疗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晓云 邹云 +2 位作者 曾友华 李金伟 叶会红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合剂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合剂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与换药,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_(12)合剂湿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100%(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7.89±1.22)d]短于对照组[(13.96±2.49)d],换药次数[(4.52±0.87)次]少于对照组[(6.38±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重度接触性皮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_(12)合剂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维生素B_(12)合剂 满意度
下载PDF
比较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耿慧慧 邓宁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85-0188,共4页
比较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时间段选择4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通过抽签法分为比较组(20例,常规护理)与细节组(20例,常规护... 比较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在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时间段选择4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通过抽签法分为比较组(20例,常规护理)与细节组(20例,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研究指标为依从情况、综合效果、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舒适评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细节组依从情况高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细节组综合效果高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细节组症状评分低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细节组生活质量高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细节组舒适评分高于比较组,P<0.05;护理后细节组满意度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 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接触性皮炎中采用细节护理能够提升患者依从表现,有利于病情改善,优化临床症状,让患者在护理期间感受到更加舒适,提高生活质量,满意护理工作开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联合氦氖激光治疗 常规护理 细节护理 接触性皮炎 综合效果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唐芳 吴显菊 +2 位作者 秦旺喜 熊含香 周长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在桂林市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PICC护理门诊及住院治疗的PICC置...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6月在桂林市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PICC护理门诊及住院治疗的PICC置管后致接触性皮炎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待干后贴透明敷贴,实验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外涂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用无菌伤口敷料换药,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周。结果 护理1周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两组中更高(P<0.05)。护理1周期间实验组的导管脱管率、导管移位率分别为0.00%、0.00%,与对照组的2.00%、4.0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00%)较对照组(12.00%)低(P<0.05)。实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125.23±15.24)评分较对照组(113.32±14.68)高(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湿敷在PICC致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也可持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注射液 乳酸依沙吖啶 接触性皮炎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过敏原分析
15
作者 王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4-0057,共4页
分析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过敏原。方法 选取30例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分析其常见过敏原。结果 金属时最常见的过敏原,十二醇硫酸钠、硫柳汞和溴硝丙醇等一些化妆品中成分也是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 分析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过敏原。方法 选取30例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分析其常见过敏原。结果 金属时最常见的过敏原,十二醇硫酸钠、硫柳汞和溴硝丙醇等一些化妆品中成分也是面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之一。结论 面部ACD的过敏原种类繁多,涵盖了化妆品、药品、食品和日用品等多个领域。在临床医学中,针对患者的过敏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以预防面部A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原
下载PDF
1084例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猛猛 李婷婷 +1 位作者 胡雯 康晓静 《新疆医学》 2023年第3期279-281,289,共4页
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对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787例,阳性率反应较高的变应原是硫柳汞、硫酸镍。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 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对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787例,阳性率反应较高的变应原是硫柳汞、硫酸镍。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是引起二、三级过敏反应的主要变应原;男性患者对橡胶、对苯二胺、重酪酸钾、三乙醇胺更易过敏,女性患者对硫酸镍更易过敏;汉族更易对硫柳汞过敏,维吾尔族更易对硫酸镍过敏。年轻患者更易对硫柳汞过敏,中年患者更易对硫酸镍过敏,老年患者更易对对苯二胺和重络酸钾过敏。结论硫柳汞、硫酸镍是本地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硫柳汞、硫酸镍、对苯二胺更容易引起高级别过敏反应。男性应提防职业接触导致的过敏反应,女性患者更应该注重金属首饰引起的过敏,老年患者对染发过敏要更加重视。斑贴试验是确定接触性皮炎患者变应原的一个较为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斑贴实验 变应原
下载PDF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与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 被引量:1
17
作者 窦侠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当个体经皮肤接触某种半抗原致敏后,再次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经皮肤粘膜吸收等系统途径接触相同的半抗原时,可能会诱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药物、金属以及食品添加剂是引起系...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当个体经皮肤接触某种半抗原致敏后,再次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经皮肤粘膜吸收等系统途径接触相同的半抗原时,可能会诱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药物、金属以及食品添加剂是引起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往接触性皮炎部位或斑贴试验阳性部位皮炎复发是较为常见而特异的表现,还可表现为瘙痒性水疱性手部湿疹、屈侧皮炎、狒狒综合征和泛发性斑丘疹等。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与狒狒综合征相似,目前认为属于药物引起的狒狒综合征。目前对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还了解较少,除了经典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超敏反应外,速发超敏反应以及多种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发病。当明确了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后,避免系统接触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狒狒综合征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
下载PDF
药酒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并发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1例
18
作者 孟凡堰 张佳 +2 位作者 候贻魁 晏晨 陈兴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76岁。因右上肢红斑与水疱伴疼痛、瘙痒1 d于2021年3月27日入院。患者自诉1 d前因右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新鲜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图1A)和牛耳大黄(Rumex crispus L.)(图1B)的地上部分各约1 kg加约5... 1病历摘要患者男,76岁。因右上肢红斑与水疱伴疼痛、瘙痒1 d于2021年3月27日入院。患者自诉1 d前因右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新鲜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图1A)和牛耳大黄(Rumex crispus L.)(图1B)的地上部分各约1 kg加约50 g甜米酒捣烂外敷于右上肢体疼痛处并包裹。外敷后局部立即出现明显刺激性灼热感,约4 h后因局部红肿伴疼痛加剧而除去外敷药物,至入院时已经形成多个水疱。另诉凡接触到药液的皮肤均感明显灼热,以躯干右侧往上至腋窝处最明显。既往史:右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个月,否认其他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龙芮 原白头翁素 接触性皮炎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头孢曲松
下载PDF
医用臭氧油通过抑制FcεRI/Syk信号通路缓解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志兵 谢雅洁 +6 位作者 曾丽月 高丽华 喻小春 谭丽娜 周璐 曾金容 鲁建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臭氧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然而其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臭氧油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目的:臭氧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然而其具体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用臭氧油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用DNCB处理。采用DNCB建立ACD样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油组、医用臭氧油组、FcεRI过表达质粒(FcεRI-OE)组和FcεRI空质粒(FcεRI-NC)组;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组分别采用同等剂量基础油和医用臭氧油进行处理,FcεRI-OE组和FcεRI-NC组分别皮内注射25μg FcεRI过表达质粒和空质粒。记录皮损每日的变化,并使用反射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e,RCM)评估皮损厚度和炎症改变,同时对皮损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NA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及分析。结果:医用臭氧油显著减轻了DNCB诱导的ACD样皮炎,并降低了IFN-γ、IL-17A、IL-1β、TNF-α和其他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均P<0.05)。RNA-seq分析显示医用臭氧油显著抑制了DNCB诱导的FcεRI/Syk信号通路的激活,后续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得到证实(均P<0.05)。与臭氧油组和FcεRI-NC组相比,FcεRI-OE组的IFN-γ、IL-17A、IL-1β、IL-6、TNF-α和其他炎症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FcεRI-OE组FcεRI和Syk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医用臭氧油通过抑制FcεRI/Syk信号通路显著改善ACD样皮炎,减轻DNCB诱导的ACD样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油 2 4二硝基氯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FcεRI/Syk信号通路
下载PDF
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疗效及皮肤屏障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颖 高春芳 +2 位作者 付桂莉 柯欢 杨倩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6-861,共6页
目的研究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及对患儿皮损皮肤屏障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ACD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 目的研究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及对患儿皮损皮肤屏障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ACD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地奈德乳膏治疗,试验组给予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客观症状评分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角质层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及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的变化,以及两组疗效。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试验组临床疗效与角质层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及TEWL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局部烧灼感、瘙痒、丘疹、红斑等症状体征评分及水疱数目均较前降低(P<0.01);且试验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表皮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较前升高(P<0.05),TEWL则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项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50%vs.75.00%,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与表皮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呈正相关(r_(s)=0.496,0.438,P<0.05),与TEWL水平呈负相关(r_(s)=-0.483,P<0.05)。结论鱼肝油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ACD,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病灶症状,修复损伤皮肤屏障,优于单用地奈德乳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鱼肝油软膏 地奈德乳膏 皮肤屏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