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延时动态预测补偿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胜 费树岷 +1 位作者 赵剑锋 黄允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169,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SRF)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控制延时动态预测补偿策略。该方法通过对各次SRF的相移控制,实现对APF各次谐波电流控制延时的补偿;同时,根据微变线性化原理,对SRF上暂态变化的同步谐波电流进行线性预测,从而实... 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SRF)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控制延时动态预测补偿策略。该方法通过对各次SRF的相移控制,实现对APF各次谐波电流控制延时的补偿;同时,根据微变线性化原理,对SRF上暂态变化的同步谐波电流进行线性预测,从而实现对各次谐波电流控制延时的动态预测补偿。首先详细分析了APF控制延时的形成机理、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延时抑制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所提控制延时动态预测补偿方法,并对基于该方法的APF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响应负载暂态变化,精确补偿控制延时,有效提高谐波电流补偿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电力滤波器 控制延时 同步旋转坐标系相移控制 线性预测补偿
下载PDF
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27
2
作者 殷华文 于兆和 马志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67,共3页
详细介绍了PLC对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和编程技术 ,包括控制坐标系的建立、单双轴控制、接线、控制参数计算和控制程序的编写等。
关键词 步进电机 PLC 控制坐标系 单双轴控制 接线 控制参数 控制程序
下载PDF
线路中桩、边桩的坐标计算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劲松 沈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32,45,共4页
通过坐标转换公式 ,将中桩在各个独立局部坐标系的坐标统一到线路控制坐标系中 ;该计算模型还同时推导出边桩的坐标 ,便于全站仪、GPS的RTK坐标放样。
关键词 全站仪 GPS 中桩 边桩 坐标转换 局部坐标系 控制坐标系 缓和曲线
下载PDF
线路中桩、边桩的坐标计算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劲松 陈正阳 沈凌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通过坐标转换公式,将中桩在各个独立局部坐标系坐标统一到线路控制坐标系中。该计算模型还同时推导出边桩的坐标,便于全站仪、GPS和RTK坐标放样。
关键词 线路 坐标计算模型 中桩 边桩 坐标转换 局部坐标系 控制坐标系 缓和曲线
下载PDF
三相并网逆变器比例谐振控制及其网压前馈问题分析 被引量:63
5
作者 马琳 金新民 +2 位作者 唐芬 Pedro Rodriguez 孙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63,共8页
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控制因其具有对特定频率响应速度快、不存在耦合项并易实现谐波补偿这三个显著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多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当中。本文对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控制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同时针对比例谐振控... 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控制因其具有对特定频率响应速度快、不存在耦合项并易实现谐波补偿这三个显著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多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当中。本文对静止坐标系下的比例谐振控制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同时针对比例谐振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带有比例系数的正序网压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正序网压前馈环节,相比传统的比例谐振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在逆变器公用接入点(PCC)电压畸变的情况下,正序网压前馈环节降低了网压畸变对并网电流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 网压前馈 比例谐振控制 静止坐标系控制
下载PDF
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蒋冀 段善旭 陈仲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提出了一种使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TDMI)在复杂电网故障情况下能够平滑切换和电网正常时具有很好并网性能的控制策略。针对采用LC型滤波器的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abc坐标系控制的切换方法,有效减小了基... 提出了一种使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TDMI)在复杂电网故障情况下能够平滑切换和电网正常时具有很好并网性能的控制策略。针对采用LC型滤波器的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abc坐标系控制的切换方法,有效减小了基于dq坐标系控制的切换过程易产生电压电流冲击的问题,对于严重电网故障也具有良好的切换性能,实现了双模式运行的平滑切换;采用了并网模式下引入电容电流补偿的电感电流闭环控制和独立模式下采用电容电压外环电感电流内环的控制方案,保证了逆变器在并网模式和独立模式下都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切换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器 电容电流补偿 基于abc坐标系控制的切换方法 平滑切换
下载PDF
利用曲线模型求解曲线放样坐标 被引量:3
7
作者 雷宇斌 肖祥红 《国土资源导刊》 2006年第4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局部坐标系 曲线放样 模型求解 控制坐标系 数学关系 缓和曲线 任意曲线 坐标原点
下载PDF
大功率并网变流器不平衡控制策略对比
8
作者 张平 洪丹 +3 位作者 孙素娟 陶婧娴 朱玲 张侃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4年第4期10-12,15,共4页
正负序双坐标系下双比例积分(PI)控制和正序旋转坐标下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方法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风电并网变流器不平衡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两种电流内环控制方法,以实际大功率并网变流器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电流平衡、有功平衡和消除直... 正负序双坐标系下双比例积分(PI)控制和正序旋转坐标下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方法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风电并网变流器不平衡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两种电流内环控制方法,以实际大功率并网变流器需求为出发点,结合电流平衡、有功平衡和消除直流电压波动等3种功率控制目标,仿真对比了不同控制组合下并网变流器不平衡控制运行效果,最后给出实际工程试验中大功率变流器不平衡运行实测波形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电压不平衡 并网变流器 正负序双坐标系双PI控制 PIR控制
下载PDF
AFA-3G下管座三坐标测量程序设计
9
作者 王丹 《核电工程与技术》 2009年第2期33-42,共10页
本文简介了三坐标测量机基本原理,分析了AFA-3GT管座的结构特征,介绍了下管座三坐标测量夹具的选用与探针的选择。本设计工作从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提高人力、设备的利用率出发,以测量准确,操作灵活,运行稳定性好为目标,编制了三... 本文简介了三坐标测量机基本原理,分析了AFA-3GT管座的结构特征,介绍了下管座三坐标测量夹具的选用与探针的选择。本设计工作从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提高人力、设备的利用率出发,以测量准确,操作灵活,运行稳定性好为目标,编制了三坐标测量程序,实现了下管座全自动化测量。该程序应用于下管座合格性鉴定件和产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测量机 控制坐标系 基准坐标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的孤岛微电网储能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瑜 张占强 +1 位作者 孟克其劳 魏皓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6-184,共9页
针对直流微网在储能控制策略中所采用的传统下垂控制方法,存在功率输出不均、母线电压跌落等问题,提出了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储能装置稳定直流母线和负荷恒功率运行的分层控制策略,将微电网优化控制过程分为两层:一级控制层下的储能作为... 针对直流微网在储能控制策略中所采用的传统下垂控制方法,存在功率输出不均、母线电压跌落等问题,提出了微电网在孤岛模式下储能装置稳定直流母线和负荷恒功率运行的分层控制策略,将微电网优化控制过程分为两层:一级控制层下的储能作为微电网主要能量分配的装置,提出了基于双闭环的下垂控制策略,将储能电池变换器通过P-f、Q-u进行双层下垂控制,实现负荷的恒功率运行;二级控制层下的储能作为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以及补偿一级储能的装置,提出了同步参考坐标系控制(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control,SRFC)策略,并在控制中加入自调谐滤波器(self tuning filter,STF),实现对交流信号中谐波的滤除。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分层优化策略使负荷恒功率运行的同时稳定了直流母线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模式 直流微电网 储能装置 下垂控制 同步参考坐标系控制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微电网不平衡工况下改进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河遥 王鲁杨 +3 位作者 吴嘉明 柏扬 丁权 白洪山 《电气传动》 2022年第14期45-51,58,共8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能为微电网频率稳定提供虚拟惯量,而微电网运行时会存在大量不对称负荷,为补偿不平衡负载,输出三相对称电压电流,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在双二阶广义积分器中引入一个可调节系数λ,使输出的三相不...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能为微电网频率稳定提供虚拟惯量,而微电网运行时会存在大量不对称负荷,为补偿不平衡负载,输出三相对称电压电流,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在双二阶广义积分器中引入一个可调节系数λ,使输出的三相不对称电压能够准确分离出正、负序电压和电流,并提取出电压电流幅值、频率、相角信息,使输出电压达到三相平衡。电流控制采用一种基于dq坐标系的分序控制,使三相不平衡电流输出平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HIL硬件在环实验平台中通过对比传统虚拟同步控制策略和改进后虚拟同步控制策略,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微电网 不对称负荷 可调节系数 dq坐标系分序控制
下载PDF
新州公路平面控制测量问题研究与施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传明 《地矿测绘》 2005年第2期13-15,22,共4页
简述建立公路控制网坐标系的方法,针对新州公路测量中投影长度变形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投影至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30′的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然后采用重心公式计算出坐标平移旋转的4个参数,建立了坐标平移旋转的数学模型... 简述建立公路控制网坐标系的方法,针对新州公路测量中投影长度变形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投影至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30′的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然后采用重心公式计算出坐标平移旋转的4个参数,建立了坐标平移旋转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本公路控制网的施工过程和最终精度情况。通过本工程得出了几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控制坐标系 任意带直角坐标系 数学模型 公路控制
下载PDF
工程控制网坐标系与投影面的确定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为力 申志明 《勘察科学技术》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该文介绍了我国大地坐标系的概况 ,阐述了工程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原则 ,以及工程控制网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选择和确定的方法。
关键词 大地坐标系 工程控制坐标系 投影面 中央子午线
原文传递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输出电压负序分量抑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晓波 邬伟扬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3,81,共3页
与其它拓扑类型的三相四线逆变器相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具有电路形式简单,体积小,电压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并通过增加第四桥臂,使其具有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然而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会导致输出电压中含有负序分量和零序分... 与其它拓扑类型的三相四线逆变器相比,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具有电路形式简单,体积小,电压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并通过增加第四桥臂,使其具有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然而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会导致输出电压中含有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对此可以采用两组PI控制器来实现输出电压控制。一组基于逆时针旋转坐标系的PI控制器用于调节正序电压分量,另一组基于顺时针旋转坐标系的PI控制器用于消除负序电压分量的影响。在此,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基于两组旋转坐标系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双闭环PI控制器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台5kVA样机,并通过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控制器/旋转坐标系
下载PDF
钢管拱桥拱肋安装测量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家柱 《西部交通科技》 2017年第7期86-89,共4页
文章基于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长江一桥特大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吊装施工的全过程,阐述了从拱肋在厂加工到现场安装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正确做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控制坐标系 预埋件测量 标高轴线控制 测量设备选择
下载PDF
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硫、氮、碳协同控制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毛显强 曾桉 +2 位作者 刘胜强 胡涛 邢有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3-1260,共8页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高污染行业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是实施协同控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钢铁行业技术... 随着我国污染减排形势的日趋严峻,在高污染行业采用协同控制措施实现多种污染物控制目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而合理评价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是实施协同控制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从环境-经济-技术角度系统地提出了钢铁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对硫、氮、碳的协同控制效应评价方法,包括: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Elsa/b)分析和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3种评价方法相互配合,可以从多角度检验不同减排措施的协同控制效应.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或协同控制效应不佳,而绝大多数过程控制措施都具有较好的协同控制效应.单位污染物减排成本评价的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优先度排序靠后,而过程控制措施排序靠前,且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排序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钢铁行业协同减排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应根据决策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参考评价结果选择最为成本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污染物控制 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 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 成本-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