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钱不快乐——支付痛感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李文渊 董圣鸿 颜玉枝 《心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44-51,共8页
支付痛感是指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因支付金钱而感受到的心理痛苦。随着经济学家们承认情感因素在经济行为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支付痛感的系列研究逐渐展开。本文从解决强迫性购物这一心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强迫性购物与支付痛感的关系... 支付痛感是指个体在消费过程中因支付金钱而感受到的心理痛苦。随着经济学家们承认情感因素在经济行为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支付痛感的系列研究逐渐展开。本文从解决强迫性购物这一心理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强迫性购物与支付痛感的关系,总结了关于支付痛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痛感 强迫性购物 消费决策
下载PDF
移动支付、经济内循环激励与家庭杠杆率
2
作者 冯艺苑 李建军 彭俞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45,共22页
移动支付通过鼓励家庭消费,便利居民信贷,促进家庭投资创业的方式驱动经济内循环,但也可能推高杠杆,甚至引发金融风险。移动支付激励经济内循环是否是家庭杠杆攀升的动因?移动支付刺激消费背后的机制是直接还是心理因素?这种影响对于不... 移动支付通过鼓励家庭消费,便利居民信贷,促进家庭投资创业的方式驱动经济内循环,但也可能推高杠杆,甚至引发金融风险。移动支付激励经济内循环是否是家庭杠杆攀升的动因?移动支付刺激消费背后的机制是直接还是心理因素?这种影响对于不同收入家庭群体是否一致?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移动支付行为和杠杆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移动支付提升融资便利,缓解“支付痛感”,刺激家庭消费,推动经济内循环,推高家庭杠杆。家庭财富偏好和维持基本消费均是推升杠杆的重要原因。本文政策启示在于,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适度负债;金融机构在利用数字支付提振内需时应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经济内循环 家庭杠杆 支付痛感
下载PDF
“电子钱包”让人花钱更多?——手机支付的心理账户效应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美萱 吴瑞林 +3 位作者 张涵 田奕真 杨鹿野 姚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4-909,共6页
为探究手机支付使用者消费增加的现象及其心理账户效应,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 为探究手机支付使用者消费增加的现象及其心理账户效应,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对大钱和小钱的花费不存在显著差异。(3)手机支付的意外收入组被试消费次数和金额显著高于常规收入组被试,且更多用于享乐型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支付 心理账户 支付痛感 无现金社会
下载PDF
支付效应的理论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艺凝 李欧 汪蕾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1年第1期84-94,共11页
支付是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不同支付方式会深刻地影响消费行为,这又被称为支付效应。该领域目前仍缺少系统性综述,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包括条件理论、支付痛感理论与双通道理论在内的解释支付... 支付是商品交易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不同支付方式会深刻地影响消费行为,这又被称为支付效应。该领域目前仍缺少系统性综述,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包括条件理论、支付痛感理论与双通道理论在内的解释支付效应的理论机制,并总结了影响支付效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因素。未来研究可以从消费者决策方式、情感依恋、风险感知等新视角出发,深入挖掘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方式 消费行为 条件理论 支付痛感理论 双通道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