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调Chêneau支具腰代偿弯矫正压力可获得更优的生物力学表现:基于Rigo A3型AIS张拉整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张晓辉 廖八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3-343,共1页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肌肉骨骼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模拟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分析骨骼、肌肉和椎间盘的力学特性。方法纳入1例Rigo A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数据,使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 W... 目的构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肌肉骨骼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模拟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分析骨骼、肌肉和椎间盘的力学特性。方法纳入1例Rigo A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数据,使用Mimics 21.0、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 Works 2020软件,建立包含肌肉、骨骼、椎间盘的AIS张拉整体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 Workbench 19.0模拟Chêneau支具经典的三点力耦合、反重力和Bengding等机制,观察张拉整体中骨骼、肌肉和椎间盘力学特性。再根据前期课题组的临床研究结果,逐渐下调腰代偿弯的矫正力,综合评价符合引导脊柱对称生长的Chêneau支具矫正力耦合。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括肌肉、椎间盘、骨骼的张拉整体的模型,经验证有效后进行模拟。模拟中发现:当Chêneau矫正力耦合达到最大矫正压力阈值时,主胸弯的Cobb矫正率、顶椎的椎间隙高度与椎间盘应力的凹凸比值最佳;然而,近胸弯Cobb角加重,肌肉的轴向力凹凸比值失衡。当腰代偿弯区域的矫正力逐步下调至25%最大阈值时,主胸弯曲线的矫正率随着之略降低,但近胸弯Cobb角未加重,椎间盘、侧肌肉的轴向力凹凸比值则更趋平衡。结论在AIS整体张拉的模型模拟中,将Chêneau支具代偿性腰弯的矫正力下调,可获得更优的张拉整体的生物力学表现,这提示对打破主胸弯进展的恶性循环模式、引导脊柱良性生长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临床研究结果 肌肉骨骼 矫正率 生物力学 顶椎 椎间隙高度 支具
下载PDF
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魏松英 马敬祖 +3 位作者 马宁 王聪 蒋丽艳 罗小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结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34名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既往数据,松解术后结合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的16名患者为观察组,松解术术后给予手法康复的18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结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34名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既往数据,松解术后结合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的16名患者为观察组,松解术术后给予手法康复的18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进而评估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结合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和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人体数据制作的个性化3D打印铰链支具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松解术 3D打印 铰链支具
下载PDF
支具无支撑快速3D打印的变层高规划及路径补偿方法
3
作者 张帆 郝冉 +2 位作者 涂一文 杨肖 刘佳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5,共8页
支具的快速个性化制造对3D打印支具提出了无支撑成型的需求。在无支撑打印过程中需要改变沉积方向,对应在分层时就需要改变切平面方向,使切平面之间产生夹角。若夹角过大会产生阶梯现象;若夹角过小,相邻两切平面之间无更细分的切平面,... 支具的快速个性化制造对3D打印支具提出了无支撑成型的需求。在无支撑打印过程中需要改变沉积方向,对应在分层时就需要改变切平面方向,使切平面之间产生夹角。若夹角过大会产生阶梯现象;若夹角过小,相邻两切平面之间无更细分的切平面,使相邻两切平面之间的模型就无法进行分层,导致打印时部分模型缺失;这2种情况都会对支具打印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造成消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支具无支撑快速3D打印的变层高规划及路径补偿方法。通过对支具模型中轴线的提取和基于中轴线分层规划避免阶梯现象;对由于切平面变化造成的模型缺失进行补偿量的计算,并采用变层高的路径规划方式进行补偿,保证支具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最后生成供五轴打印机打印的Gcode文件。采用手肘支具模型进行路径仿真和打印实验,该支具打印方法的力学性能比优化前提升了3.74倍,同时也提升了表面质量,实现了支具无支撑快速3D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3D打印 变层高 模型补偿
下载PDF
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
4
作者 姚鸣宇 朱赫 +4 位作者 董亦直 宋鑫越 都亚新 吴瑞霞 祝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40-2447,共8页
目的 评估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纳入患者40例,分为支具组(3D打印支具组)与支具+运动疗法组(3D打印支具+施罗斯PSSE组),去除离群与失访数据,最终纳入32例患者,每组各16例。两组3D打印支具佩戴... 目的 评估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 纳入患者40例,分为支具组(3D打印支具组)与支具+运动疗法组(3D打印支具+施罗斯PSSE组),去除离群与失访数据,最终纳入32例患者,每组各16例。两组3D打印支具佩戴时间≥18 h。施罗斯PSSE干预周期为12周,12周后维持锻炼直至随访结束。支具组最长随访时间25个月,平均(15.00±1.29)月,支具+运动疗法组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16.59±1.01)月,随访结束后评价相关指标。结果 支具+运动疗法组主弯Cobb角、躯干旋转角(ATR)改善优于支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支具+运动疗法组C7椎体中点—骶骨中垂线距离(C7-CSV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顶椎偏距(AV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指标与支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SRS-22评分方面,支具+运动疗法组可全面提高SRS-22评分。结论 施罗斯PSSE联合3D打印支具相较单独使用3D打印支具对于主弯Cobb角与躯干旋转角改善效果更佳、对于冠状面失衡改善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改善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支具治疗 施罗斯PSSE 3D打印支具
下载PDF
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足底动力学的效果
5
作者 马玉宝 黄志彬 +3 位作者 李依格 樊志娇 张丽华 孙凤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20,共8页
目的探讨日常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步行时足底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单侧CAI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方案,在日常活动中... 目的探讨日常佩戴软式支具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步行时足底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单侧CAI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方案,在日常活动中对照组佩戴安慰支具,试验组佩戴踝关节软式支具。采用压力平板系统测量患者步行时的足底峰值压力和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6例,试验组脱落5例,最终纳入41例。干预后,对照组各区域足底峰值压力和冲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足跟内侧、外侧和前足内侧区的峰值压力和冲量显著增加(|t|>4.192,P<0.001),而中足和前足外侧峰值压力和冲量减小(t>2.984,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侧足跟内侧、外侧和前足内侧区的峰值压力和冲量高于对照组(|t|>2.126,P<0.05),中足和前足外侧区峰值压力和冲量低于对照组(t>2.133,P<0.05)。结论日常活动中佩戴软式支具可优化CAI患者患侧的足底峰值压力及足底冲量分布,预防再次发生扭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运动疗法 软式支具 足底压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陈祥贵 刘迟 +1 位作者 陈树耿 贾杰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38-43,共6页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佩戴手功能支具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态:患者步频、步速显著提高(P<0.001),患侧步长增大(P<0.001),患侧支撑相缩短(P<0.05)、摆动相增长(P<0.05)。患者健侧的时空参数和下肢运动学参数在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手部肌张力高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能改善步速和步态,其原理可通过“上下肢一体化”理论予以解释。该干预方法有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同时对进一步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改善对其下肢及整体步态、步行能力改善的机制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支具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上下肢一体化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缓解和治疗早期颈椎病
7
作者 杨云霄 赵宇 +2 位作者 王明海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39-4644,共6页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颈椎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7±6.6)岁,所有患者定制和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每天佩戴3 h,持续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30例患者的颈椎曲度Borden值、肩颈部肌肉痛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4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目测类比评分、左斜方肌压痛阈值、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明显改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左及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③与治疗4周后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短期内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托 3D打印支具 压痛阈值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目测类比评分法
下载PDF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安红 陈衍斌 谢瑶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外固定松脱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程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松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C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固定时间,降低松动率,减少患者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 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曾寿全 李武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分析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等肌电积分值(iEMG)均高于对照组,方根振幅(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静态踝足支具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降低RMS,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功能 本体感觉训练 踝足支具 肢肌力
下载PDF
膝关节镜联合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进展
10
作者 吴锑 覃胜华 +2 位作者 胡超 郭靖 伍旭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548-553,共6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理改变的疾病,现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群体下肢健康的重要威胁。膝关节镜手术能在极小的创口下清晰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进行必要的清创,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然而仅依赖...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理改变的疾病,现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群体下肢健康的重要威胁。膝关节镜手术能在极小的创口下清晰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进行必要的清创,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然而仅依赖手术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的长效治疗效果,引入膝关节支具能为术后的康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支具不仅能稳定关节,减轻因负重而加剧的疼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关节的不良力线分布,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和软组织的愈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关节镜联合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问题,以供医疗实践中作参考。Knee osteoarthritis (KOA) is a common 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lower limb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s. Arthroscopic surgery allows for clear observation of the internal joint structure through minimal incisions, performing necessary debridement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However, relying solely on surgery often fails to achieve the best long-term therapeutic outcomes. The introduction of knee joint braces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Braces not only stabilize the joint and reduce pain exacerbated by weight-bearing but also correct the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forces on the joint to some extent,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and the healing of soft tissu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bined use of arthroscopy and braces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for reference in med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支具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支具面罩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的短期研究
11
作者 黎景波 曹海燕 +4 位作者 梁玲毓 邓小倩 何爱群 张桥 孟昭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支具面罩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招募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3例(286处瘢痕),分为支具面罩组28例(152处瘢痕)、布类面罩组26例(100处瘢痕)和对照组9例(34处瘢痕)。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患者均接受8周的压力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支具面罩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招募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3例(286处瘢痕),分为支具面罩组28例(152处瘢痕)、布类面罩组26例(100处瘢痕)和对照组9例(34处瘢痕)。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患者均接受8周的压力治疗,对照组无压力治疗干预。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色谱仪进行瘢痕色泽评估(亮度、红色和黄色),使用超声测量仪进行瘢痕厚度评估,同时,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VSS);治疗8周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①组内前后比较:对照组瘢痕红色和黄色增高,厚度和VSS评分增加,瘢痕亮度降低(P<0.05);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瘢痕亮度和黄色增高,厚度和VSS评分增加,瘢痕红色降低(P<0.05)。②3组间比较,瘢痕亮度(L)、红色(a)、厚度、VSS评分的差值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瘢痕黄色(b)的差值间比较无差异。差值比较,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1),但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间无差异(P>0.05)。③使用满意度比较:支具面罩组与布类面罩组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5%和69.2%;支具面罩组的舒适度和外形满意度较布类面罩组高,但价格满意度较布类面罩组差。结论:本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支具面罩和布类面罩均可改善面部增生性瘢痕亮度和红色的色泽,抑制瘢痕增生的厚度;患者使用支具面罩和布类面罩后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具面罩 增生性瘢痕 面部瘢痕 布类面罩 压力治疗
下载PDF
脊柱侧凸支具不同的矫形力学机制对单腰弯的矫形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12
作者 赵心慧 何源 +7 位作者 冯光宇 陈方瑶 范云龙 郎周雨喆 童鑫 孟伟正 刘捷 陈建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38,共1页
目的现有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研究模型简单,无法研究矫形力对皮肤、内脏的影响,且尚未明确支具不同的矫形力学机制对矫形结果的影响,无法针对矫形目标选取合适的支具。本研究旨在使用内脏结构完整的人体模型,研究支具不同的矫形力学机制对... 目的现有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研究模型简单,无法研究矫形力对皮肤、内脏的影响,且尚未明确支具不同的矫形力学机制对矫形结果的影响,无法针对矫形目标选取合适的支具。本研究旨在使用内脏结构完整的人体模型,研究支具不同的矫形力学机制对矫形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从而优化脊柱侧凸支具治疗。方法以丰田公司研发的THUMS人体模型为基础,使用一位女性单腰弯患者的CT数据,对脊柱进行三维调整,从而获得单腰弯模型。基于常见治疗腰弯的全日型支具的矫形力学机制,即(1)三点力;(2)三点力和抗旋转;(3)三点力和拉伸,分别建立3种支具模型,并利用LS-DYNA模拟在患者身上安装支具进行矫形。利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冠状面、矢状面椎体偏移,水平面椎体旋转,皮肤、内脏和腹壁膜压力,从而评价矫形效果和舒适度。结果仅三点力无法矫正矢状面、水平面畸形。加入抗旋转力或拉伸力后可实现三维矫形,但拉伸力对于水平面的矫正效果劣于抗旋转力,且腋下皮肤受压明显,而抗旋转力的加入使内脏及腹壁膜的压力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使用的仿真模型可用于分析支具矫形力对于皮肤、内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矫形力学机制对于矫形效果和舒适度有不同影响,有助于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支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力 脊柱侧凸 支具 冠状面 椎体旋转 拉伸力 丰田公司 矫正效果
下载PDF
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杨慧娟 华莉 +1 位作者 卢青 朱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 目的 探讨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对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患者11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比较两组手指肌腱总活动度(TAM)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训练前、训练6周后手功能情况。结果 试验组TA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腱断裂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握力、三点捏力、测捏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力型支具下玩具球训练有助于改善手外伤屈肌腱断裂术后患者肌腱TAM,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型支具 手外伤 手术 手功能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及疗效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14
作者 康晓霞 肖斌 刘名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支具治疗后功能性动作特征,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预测疗效不佳风险。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作训练集,治疗前、初次随访时和治疗后均行功能性动作测试;同标准收集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我院行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为验证集。根据治疗1年后侧凸进展度数是否>5°将训练集患者分为稳定组(≤5°)和进展组(>5°),比较组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性。以训练集Bootstrap自抽样前后预测风险值为检验变量、患者实际预后情况为状态变量进行内部验证;验证集Bootstrap自抽样随机化后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共纳入AIS患者102例,稳定组73例,进展组29例(侧凸进展8°~27°),中位随访时间15.4个月;治疗后胸、腰Cobb角均显著性下降(P<0.05);初次随访时旋动稳定性、俯卧撑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弓步蹲、跨栏、旋动稳定性、俯卧撑项目评分提高(P<0.05);功能性动作特征与Cobb角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前Cobb角≥35°、Risser征≥3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是侧凸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是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支具治疗后侧凸进展的风险总值为0.93。训练集自抽样前后AUC分别为0.928(95%CI:0.858~0.998)和0.926(95%CI:0.854~0.997)。验证集共纳入37例患者,验证集外部验证AUC为0.891(95%CI:0.857~0.998)。校准曲线均显示拟合度较好。结论:AIS患者因脊柱受限而存在运动模式不良,支具治疗可提升躯干稳定性和旋动稳定性,对患者运动模式有良好的校正作用。治疗前Cobb角≥35°、Risser征≥3级、顶椎旋转度≥Ⅲ度、脊柱长度增速≥20mm/年、腰椎骨密度<0.8g/cm^(2)、脊柱柔韧性<50%的AIS患者行支具治疗易发生侧凸进展,应基于列线图模型及时预警,并在合适时机辅以体态纠正,以改善AIS支具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功能性动作特征 侧凸进展
下载PDF
3D打印骨折外固定支具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唐锡杰 李章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骨折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固定材料的选择是其关键。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骨折外固定支具领域,研究人员对用于3D打印的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综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材料选... 骨折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固定材料的选择是其关键。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骨折外固定支具领域,研究人员对用于3D打印的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综合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材料选择对最终成品支具各项指标的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果,本文就近年来用于3D打印骨折外固定支具的几种常用高分子材料及其改性复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3D打印 外固定支具 骨折
下载PDF
一种新型手臂辅助支具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素丽 陈昱 +1 位作者 云晓君 顾永雯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233-2234,I0006,共3页
目的观察一种自行改良的新型手臂辅助支具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600例。其中300例患者术中使用改良的新型手臂... 目的观察一种自行改良的新型手臂辅助支具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行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600例。其中300例患者术中使用改良的新型手臂辅助支具,为观察组;另300例患者术中使用传统的手臂辅助支具,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桡动脉穿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中手臂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桡动脉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29.23(15.25,35.45)min比40.28(30.26,60.29)min、3.10(1.50,3.23)min比4.50(3.40,8.40)min],术中手臂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10.0(9.0,10.0)分比9.0(6.0,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9.0%,P>0.05)。结论与传统手臂辅助支具比较,使用改良后的新型手臂辅助支具的观察组患者术中穿刺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术中手臂舒适度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辅助支具 桡动脉入路 舒适度
下载PDF
成人桡动脉采血固定支具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马赛诗 谢芳 +1 位作者 何亦红 胡泽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桡动脉采血固定支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12月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112例,其中9月14日至10月26日采血的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11月2日至12月16日采血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方法,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成人桡动脉采血固定支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12月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112例,其中9月14日至10月26日采血的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11月2日至12月16日采血的患者55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采血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成人桡动脉采血固定支具辅助。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与采血操作时间、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0.9%,50/55)高于对照组(73.7%,42/57),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数字分级评分法得分情况好于对照组,但采血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成人桡动脉采血固定支具辅助采血,可提高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感,但采血操作时间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动脉采血 动脉血气分析 支具 设计
下载PDF
外固定支具固定院前急救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何小婷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5-7,11,共4页
目的:探析外固定支具固定在院前急救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夹板固定方式,观察组采... 目的:探析外固定支具固定在院前急救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院前急救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尾号随机盲目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夹板固定方式,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具固定治疗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舒适度、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功能及疼痛感等.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低于对照组的22.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肢体功能、疼痛感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前急救的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支具固定干预模式效果更佳,具有固定舒适、固定部位不易脱滑等临床优势,有效减轻患者骨折疼痛感,同时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缩短住院诊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外固定支具固定 院前急救 效果
下载PDF
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郭娇 贾海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观察可调负重支具在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调负重支具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分、患肢负重能力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后,两组畸形、活动度、疼痛、功能及Harris总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1、3个月,观察组负重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的29.78%(1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可提高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负重能力评分,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负重支具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脊柱侧弯矫形支具数字化设计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玉芳 关天民 +2 位作者 郭侨阁 张玉芬 郭艳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24-5829,共6页
背景:传统脊柱支具的设计制作具有贴合性差、加工周期长等缺点;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脊柱支具具有个性化、矫正位置准确、设计制作时间短等优势。目的:将计算机辅助工程、生物力学分析和熔融沉积建模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3D打印制... 背景:传统脊柱支具的设计制作具有贴合性差、加工周期长等缺点;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脊柱支具具有个性化、矫正位置准确、设计制作时间短等优势。目的:将计算机辅助工程、生物力学分析和熔融沉积建模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3D打印制作脊柱支具的可行性方案。方法:构建1例完全基于人体解剖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患者体廓信息及三点受力原理,参数化设计支具模型且对其生物力学性能分析。患者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支具进行有限元结构的优化分析获得结构最佳支具模型,并利用3D打印技术将其打印,最后对患者进行穿戴满意度评价。结果与结论:①对穿戴支具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矫正效果,对患者胸、腰侧弯位置分别施加10组不同大小的束紧力,患者胸腰椎侧弯最大矫正率达78%和82%;②设置10组优化参数,对支具进行拓扑优化分析,依据结果对支具进行适当的减材处理,再将模型传输到3D打印机快速打印支具;③患者穿戴支具的评价反馈结果显示,采用数字化设计的脊柱支具与患者贴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矫正率;④提示所提出的利用3D打印制作脊柱支具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为后续3D打印支具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支具 3D打印 拓扑优化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熔融沉积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 个性化支具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