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丹 吴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7期1681-1687,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ranched-chain amino-acid transaminase 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EOC癌组织中BCAT1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ranched-chain amino-acid transaminase 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EOC癌组织中BCAT1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为BCAT1高表达组(n=41)及低表达组(n=92),卡方检验分析BCA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对数秩检验比较BCAT1高、低表达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BCAT1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分期(P=0.004)、淋巴结转移(P=0.001)显著相关,与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P=0.538)、组织学类型(P=0.306)、年龄(P=0.524)、肿瘤大小(P=0.632)、腹水(P=0.178)无显著相关性(P>0.05)。BCAT1高表达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低于BCAT1低表达组(P<0.001)。单因素分析示CA125(P<0.001)、肿瘤大小(P=0.003)、组织学类型(P=0.004)、淋巴结转移(P<0.001)、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01)是影响EO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13)是影响EOC患者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22)、BCAT1表达(P=0.004)及淋巴结转移(P=0.046)是影响EOC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示FIGO分期(P<0.001)和BCAT1表达(P=0.025)是影响EO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OC癌组织中BACT1高表达,且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基因沉默对缺血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曹艳 李恒希 +5 位作者 吴抖威 李佳丽 凌腾晗 蒋鸿雁 李坪 郭小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模型组(MCAO)、MCAO+空白质粒脑室注射组(NC-shRNA)、MCAO+BCAT1干扰质粒脑室注射组(BCAT1-shRNA)...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模型组(MCAO)、MCAO+空白质粒脑室注射组(NC-shRNA)、MCAO+BCAT1干扰质粒脑室注射组(BCAT1-shRNA),利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脑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脑缺血部位BCAT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测定缺血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检测缺血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5),BCAT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脑组织梗死灶增大,SOD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而BCAT1基因沉默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降低BCAT1 mRNA表达水平(P<0.05),缩小脑组织梗死灶范围,上调SOD活性(P<0.05),下调MDA含量(P<0.05),减少细胞凋亡(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可导致BCAT1表达上调,BCAT1基因沉默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BCAT1抑制剂BAY-069的合成工艺优化
3
作者 李勇 罗文 +2 位作者 李燕 谢华 赵桂龙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696-704,共9页
BAY-069是目前体外活性最强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抑制剂,但其报道的合成路线存在原料成本较高、总收率极低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不充分等缺点。本研究基于已有合成路线,重点对其合成工艺中的Ullmann偶联反应进行了系统优化。以1-硝基... BAY-069是目前体外活性最强的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抑制剂,但其报道的合成路线存在原料成本较高、总收率极低和中间体结构表征不充分等缺点。本研究基于已有合成路线,重点对其合成工艺中的Ullmann偶联反应进行了系统优化。以1-硝基萘(1)为起始原料,经过7步反应和手性色谱柱手性拆分合成目标化合物BAY-069。所有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均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表征。以Ullmann偶联反应为主要优化步骤的路线,其优化后的总收率为11.0%(3b→(±)-BAY-069),是原总收率1.6%(3a→(±)-BAY-069)的6.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069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抑制剂 工艺优化 合成 Ullmann偶联反应 Sandmeyer反应 轴手性
下载PDF
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肖英琪 李波 +3 位作者 王雨晴 冯帆 郑纳新 李伯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拟验证前期研究发现的bcat1基因表达产物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PDAC患者血清样本作为实验组,收集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 目的 本研究拟验证前期研究发现的bcat1基因表达产物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潜在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PDAC患者血清样本作为实验组,收集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样本BCAT1浓度,验证其作为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ELISA结果显示PDAC组患者血清BCAT1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 206)。PDAC组患者血清BCAT1浓度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3.80);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高于肝癌组和结直肠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33.80),与胃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33.80)。BCAT1与CA19-9的相关性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2)=0.080 52),与CEA(R^(2)=2.265e-005)、CA125(R^(2)=0.025 88)和CA72-4(R^(2)=0.007 7)相关性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T1诊断PDAC的AUC优于CA72-4,与CA125和CEA相当,劣于CA19-9;BCAT1 cut off值为1.556ng/mL,敏感度为64.1%,特异度为80%。BCAT1在PDAC早中期患者血清浓度中位数为0.283 ng/mL,晚期患者升高为0.48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029);在肿瘤≥40 mm(U=641)、中低分化(U=435)、胰头部位(H=2.767)均表现为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态观测的BCAT1浓度在第0天和1~30天(U=44)、31~60天和61~90天(U=36)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CAT1作为潜在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PDAC的鉴别诊断、肿瘤分期、疾病进展判断具有参考价值,是目前现有的PDAC血清标志物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炜嘉 郑亦胡 +4 位作者 洪重 余华军 戴宁高 叶瑞凡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TIMP1、MMP2和COL1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SC-LX2细胞后,实验组(转染p-BCAT1)HSC-LX2细胞和对照组(转染Vec)HSC-LX2细胞相比,促进纤维化的ACTA2、TIMP1、COL1A1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抗纤维化的MMP2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AT1增强HSC-LX2人肝星状细胞中ACTA2、TIMP1、COL1A1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抗纤维化相关基因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李川 徐小艳 +1 位作者 胡晓舒 杨金花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EO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EOC患者临床资料的相...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癌组织中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6例EO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EOC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BCATl蛋白表达与总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96例EOC患者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BCATl蛋白表达阴性率分别为40.71%(41/96)、71.88%(69/96),阳性率分别为57.29%(55/96)、28.13%(27/96),EO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CATl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T1蛋白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腹水无关(P>0.05),BCAT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AT1蛋白表达阴性组3年总生存率高于阳性组(χ^(2)=6.099,P=0.014),经Lon-rank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2,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BCAT1蛋白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6.645、1.345、2.645、8.45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BCAT1蛋白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645、3.325、3.967,P<0.05)。结论BCAT1在EOC癌组织中表达上升,其表达情况与EOC患者FIGO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微小RNA-135a-5p对胰腺癌增殖、迁移和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仕军 李忠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5a-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和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采用脂质...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35a-5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和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将miR-135a-5p mimic瞬时转染至Panc1和AsPc-1细胞中,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顺铂处理Panc1和AsPc-1细胞,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变化,以比较各组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使用在线软件预测miR-135a-5p下游靶基因,并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135a-5p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3±0.08比1.03±0.18),人源胰腺癌Panc1和AsPc-1细胞中miR-135a-5p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0.30±0.13,0.56±0.09比0.97±0.12,P<0.05);miR-135a-5p mimic组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中BC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35a-5p可靶向调控BCAT1基因的表达。miR-135a-5p mimic组Panc1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P<0.05)。Panc1细胞共转染miR-135a-5p mimic和BCAT1过表达载体,可部分逆转miR-135a-5p上调介导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增加。结论miR-135a-5p在胰腺癌中低表达,上调miR-135a-5p可通过靶向BCAT1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5a-5p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胰腺癌 耐药
原文传递
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葳 庄严 刘鹏飞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中胞裂蛋白9(SEPT9)、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和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中胞裂蛋白9(SEPT9)、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和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IKZF1)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年龄范围和性别比例与病例组相近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及临床资料,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单基因和联合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单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7%(70/105)、44%(46/105)、45%(47/105)和46%(48/105),均高于对照组(均为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例组血液中上述4种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高于单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血液中SEPT9、IRF4、BCAT1、IKZF1单基因甲基化及4种基因联合甲基化状态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相关(均P<0.05)。结论血液中SEPT9、IRF4、BCAT1和IKZF1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较单基因甲基化检测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检测的阳性率,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胞裂蛋白9 干扰素调节因子4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Ikaros家族锌指蛋白1
原文传递
沉默BCAT1对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干预作用
9
作者 石新芳 王育民 +2 位作者 张凯秀 崔国峰 何小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27-3531,共5页
目的探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在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空白质粒组(NC-shRNA)、感染组+BCAT1干扰质粒组(BCAT1-shRNA),采用盲肠结扎... 目的探究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基因沉默在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空白质粒组(NC-shRNA)、感染组+BCAT1干扰质粒组(BCAT1-shRNA),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制备大鼠腹腔感染性脓毒症模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造模成功后采用NC-shRNA转染NC-shRNA组大鼠,BCAT1-shRNA转染BCAT1-shRNA组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BCAT1和C-反应蛋白(CR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各组大鼠SCr、BUN水平升高(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升高以及BCAT1和CR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感染组和NC-shRNA组相比,BCAT1-shRNA组大鼠体内TNF-α、IL-1β、IL-6以及BCAT1和CRP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沉默BCAT1基因沉默可以抑制CRP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对腹腔感染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基因沉默 急性肾损伤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