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李兆龙 孔祥瑞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秀萍 赵冉 彭小莉 陈常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增殖条件及增殖的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耐酸碱、耐热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电镜观察及小鼠动物试验等以评估该Ec-12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的初步机制。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抑制鼠伤寒沙门菌作用的冠突散囊菌Ec-12,抑菌圈分别为10.4 mm±1.5 mm。根据形态学、生长特征及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并命名菌株Ec-12。粗分离的菌株Ec-12上清在pH近中性条件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稳定好。经电镜观察可见粗分离菌株Ec-12上清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菌体变形,表层粗糙等抑菌现象。并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小鼠绒毛的完整度和增加黏液蛋白的分泌(P<0.05),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危害。冠突散囊菌Ec-12菌株上清作用于鼠胃肠道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破坏了鼠伤寒沙门菌结构完整性,同时又作用于鼠的肠道,提高肠绒毛完整性,促进结肠黏液蛋白的分泌,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及死亡,它具备一定益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上清 鼠伤寒沙门 抑制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寇静 史琳娜 +2 位作者 吕瑞华 马添翼 环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 肥胖 肠道 群分析
下载PDF
应用冠突散囊菌人工接种发酵不同种类茶叶的研究
3
作者 孙玉姣 高润凝 +2 位作者 袁旭霜 罗昭君 胡一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冠突散囊菌(Aspergillus cristatus)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其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抑菌、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等.采用真菌分离纯化技术从陕西茯砖茶中获得一株A.cristatus,将黑毛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六种茶叶... 冠突散囊菌(Aspergillus cristatus)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其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抑菌、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等.采用真菌分离纯化技术从陕西茯砖茶中获得一株A.cristatus,将黑毛茶、乌龙茶、黄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六种茶叶作为发酵基质进行人工接种发酵,研究发现经发酵后六种茶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性降低;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六种单糖含量均显著性增加;其中黑毛茶、绿茶和白茶发酵后拥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冠突散囊菌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人工接种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祎炜 燕飞 +5 位作者 曲东 李新生 谢侗 闫瑞瑞 陈小华 赵璇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菌种,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发酵类真菌。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后可改善茶汤滋味与香气,赋予茶叶多种活性生理功能。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与鉴定、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冠...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菌种,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发酵类真菌。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后可改善茶汤滋味与香气,赋予茶叶多种活性生理功能。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与鉴定、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冠突散囊菌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为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茶叶 发酵 理化特性 呈味物质 品质 功能活性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夏秋茶工艺优化和理化特性分析
5
作者 郑选东 许姗姗 +5 位作者 刘江文 孙磊 吴学凤 穆冬冬 陈祥松 李兴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0-230,共11页
为改善夏秋茶品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夏秋茶进行发酵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夏秋茶茶多酚、总游离氨基酸、总黄酮、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 为改善夏秋茶品质,采用冠突散囊菌对夏秋茶进行发酵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夏秋茶茶多酚、总游离氨基酸、总黄酮、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选取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最佳工艺下发酵夏秋茶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夏秋茶含水量30%、冠突散囊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加工的夏秋茶,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提升了22.51%(P<0.05),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了27.71%(P<0.05),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了6.41%(P<0.01),游离氨基酸变化不明显,感官评分极显著提升了10.33分(P<0.01)。此外,发酵后风味化合物总量提升了296.76%,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α-松油醇、水杨酸甲酯和乙酸苯乙酯物质含量增加尤为明显,为夏秋茶带来了丰富的果香和花草香。因而经过发酵处理后,夏秋茶整体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冠突散囊菌 工艺优化 理化特性 品质提升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青钱柳茶的工艺优化
6
作者 罗茜 巢瑾 +6 位作者 周令欣 李佳莲 蒋立文 袁勇 吴浩人 银飞燕 赵萌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50-156,共7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冠突散囊菌发酵青钱柳茶的工艺条件,以单位质量发酵茶中冠突散囊菌菌落数为指标,考察固液比、灭菌时间、接种量对发酵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0.3(g/mL)、灭菌时间20 min、接种量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冠突散囊菌发酵青钱柳茶的工艺条件,以单位质量发酵茶中冠突散囊菌菌落数为指标,考察固液比、灭菌时间、接种量对发酵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0.3(g/mL)、灭菌时间20 min、接种量3%。在优化条件下28℃发酵7 d所制得的发酵青钱柳茶金花饱满,菌落数为6.48×10^(6)CFU/g,总黄酮含量为8.11 mg/g,总三萜含量为22.45 mg/g,茶叶粗老青气和青涩味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固态发酵 青钱柳 工艺优化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楠楠 石琳琳 +1 位作者 罗娟 肖力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金花”中的主要菌种,也是影响茯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冠突散囊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类、蒽醌类、二酮哌嗪吲哚生物碱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在功能食品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冠突散囊菌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深入研究冠突散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金花” 茯砖茶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GT-1固态发酵对低次烟叶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李萌 曾婷婷 +4 位作者 杨金初 徐永明 李欢 马林 饶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探究应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提升低次烟叶品质的可行性,从茯砖茶中分离筛选冠突散囊菌并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评吸考察固态发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应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检测固态发酵过程中1、3、5、7 d的烟叶主要致... 为探究应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提升低次烟叶品质的可行性,从茯砖茶中分离筛选冠突散囊菌并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评吸考察固态发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应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检测固态发酵过程中1、3、5、7 d的烟叶主要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茯砖茶中成功分离到候选菌株GT-1,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冠突散囊菌.将GT-1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发酵5天烟叶感官质量最佳,香气量、香气质、浓度和余味较对照均有较为明显改善.发酵烟叶中共检测出33种主要致香成分,包含16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9种芳香族氨基酸转化产物、1种叶绿素降解产物、1种类西柏烷降解产物、6种美拉德反应产物.随着固态发酵时间的延长,烟叶主要致香成分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致香成分总量在第5 d达到最高,为402.03μg/g;相较于未发酵烟叶,致香成分含量提高了22.54%,其中4,7,9-巨豆三烯-3-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醇、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等致香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极大的丰富了烟气的甘甜香、烟草香、果香、花香等香气.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可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效提升低次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固态发酵 低次烟叶 致香成分 发酵时间
下载PDF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铭海 龙娇 张亦凡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95-199,共5页
本文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建立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茯砖茶试样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结果为1.9×10^(5)~24.7×10^(5)CFU·g^(-1)。当置信区间为95%,... 本文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建立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茯砖茶试样中冠突散囊菌检测结果为1.9×10^(5)~24.7×10^(5)CFU·g^(-1)。当置信区间为95%,包含因子k=1.8331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5514。培养基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重复性检测、接种体积和梯度稀释次之,样液制备和样品称量的影响最小。本研究可为检验机构和茶企化验室检测冠突散囊菌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对高粱酒酿造过程糖化效率的促进作用与原理
10
作者 赵千慧 周慧玲 秦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2-78,共7页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与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纯粮固态白酒出酒率已成为酿酒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可分泌淀粉酶,但目前未被应用于白酒糖化领域。本文以提高固态白酒糖化效率为目的,利用E.cristatum酿...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与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纯粮固态白酒出酒率已成为酿酒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可分泌淀粉酶,但目前未被应用于白酒糖化领域。本文以提高固态白酒糖化效率为目的,利用E.cristatum酿制高粱白酒,并采用发酵动力学方法优化确定E.cristatum的最佳添加量并延长糖化周期,从而提高出酒率与粮食利用率。对添加E.cristatum酿造后的酒糟淀粉进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检测,揭示E.cristatum对高粱淀粉糖化促进作用的原理。结果表明,E.cristatum具有促进高粱白酒糖化发酵的作用,当菌液添加量为15%(m/m)时糖化效率达到(23.25±1.25)g/100 g的最高值。实验组直链淀粉与小分子淀粉含量增加、结晶区被进一步水解、淀粉分子表面凹凸斑驳、布满孔洞,从分子水平说明了E.cristatum对高粱酒醅的糖化促进过程。因此E.cristatum对高粱白酒酿造的糖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具备应用于高粱酒酿造领域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商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高粱酒 协同糖化 淀粉 糖化原理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对陈皮黑茶主要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卢桂英 晏许超 宋艳春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5期216-220,共5页
为了研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陈皮黑茶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黑毛茶和陈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方法制备金花陈皮黑茶,检测“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多酚、氨基酸和黄酮的含量,比较“发花”前后陈皮黑... 为了研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陈皮黑茶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本文以黑毛茶和陈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接种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方法制备金花陈皮黑茶,检测“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多酚、氨基酸和黄酮的含量,比较“发花”前后陈皮黑茶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花”后陈皮黑茶中粗多糖含量增加0.70%~1.57%,多酚含量减少4.53%~5.65%,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0.92%~1.28%,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陈皮 黑毛茶 粗多糖 氨基酸
下载PDF
培养基和水浴温度对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计数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吴小勇 郝洋 +1 位作者 杨丹 董怡敏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9期85-87,共3页
以陕西泾阳茯砖茶为样品,依据GB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方法,采用孟加拉红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45℃、60℃、100℃分别水浴10min,通过培养、计数、观... 以陕西泾阳茯砖茶为样品,依据GB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方法,采用孟加拉红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45℃、60℃、100℃分别水浴10min,通过培养、计数、观察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情况。研究发现,60℃、10min水浴选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式,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情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培养基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胞内提取物抑制恶臭假单胞菌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张雯 王梅婷 +1 位作者 王明钰 倪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64,共8页
本实验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和鉴定,并以恶臭假单胞菌LP-3为抑菌模型,利用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提取物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微观结构观察、恶臭假单胞菌LP-3细胞内容物分析以及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冠... 本实验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和鉴定,并以恶臭假单胞菌LP-3为抑菌模型,利用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提取物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抑菌活性测定、微观结构观察、恶臭假单胞菌LP-3细胞内容物分析以及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冠突散囊菌FS-1胞内提取物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FS-1 ethyl acetate extract,FSEAE)对1×10^(4) CFU/mL恶臭假单胞菌LP-3的半抑制浓度为8 mg/mL。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FSEAE破坏了LP-3的细胞膜;对LP-3上清液中钾(K^(+))含量、细胞代谢途径中的氧化应激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显示,FSEAE的抑菌作用主要发生在LP-3的对数生长期(8~16 h)。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FSEAE处理组和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处理)样本,得到124种代谢产物,其中30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得出FSEAE主要通过干扰三羧酸循环影响恶臭假单胞菌LP-3的生长和代谢。本研究可为冠突散囊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机制 恶臭假单胞 有机提取物 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种类组成和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志刚 童哲 程苏云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m intermedius)、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和一种未定名的散囊菌(Eurotium sp.),其中前5个菌是优势种类。文中还对它们的分类及产毒性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匍匐散囊菌 间型散囊菌 谢瓦散囊菌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LJSC.2001对不同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密 俞梦瑶 +3 位作者 禹利君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6-115,共10页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LJSC.2001对不同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以冠突散囊菌LJSC.2001菌株对湖南安化代表性厂家提供的槠叶齐、云台大叶、桃源大叶黑毛茶原料进行散茶发花,运用感官审评、常规理化成分检测、儿茶素组分高...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LJSC.2001对不同黑毛茶发花品质的影响,以冠突散囊菌LJSC.2001菌株对湖南安化代表性厂家提供的槠叶齐、云台大叶、桃源大叶黑毛茶原料进行散茶发花,运用感官审评、常规理化成分检测、儿茶素组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进行滋味、香气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黑毛茶经冠突散囊菌LJSC.2001发花后,干茶色泽加深、金花满披,汤色变深,菌香浓郁,滋味醇和、醇厚,叶底柔软;白沙溪的黑毛茶原料发花后菌花香浓郁,还保留明显的松烟香;滋味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儿茶素总量、杨梅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云台山和云上的云台大叶黑毛茶发花后儿茶素下降最为显著。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发花后酯类、醛类增多;不同黑毛茶发花后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水杨酸甲酯、(E,E)-2,4-庚二烯醛等相对含量较高;多元统计分析发现黑毛茶原料与金花散茶的挥发性成分明显差异,共有19种特征性挥发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E,E)-2,4-庚二烯醛、(E)-芳樟醇3,7-氧化物、(E)-呋喃氧化芳樟、苯乙酮和(E)-2-,(Z)-6-壬二烯醛、(E)-2-己烯醛、(E,E)-3,5-辛二烯-2-酮和正十三烷9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含量发花后明显上升,综合形成了金花散茶的菌花香。由此可知,冠突散囊菌LJSC.2001发花能使不同黑毛茶品质滋味更加醇和、醇厚,菌花香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LJSC.2001 黑毛茶 金花 发花品质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SP-5固态发酵普洱大叶毛茶产果胶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彦超 杨云娟 +2 位作者 郝大海 黄遵锡 唐湘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69,共8页
该文利用BIOLOG工作站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对75种碳源的利用,通过显色反应筛选出可利用的碳源,以碳源结构设计多聚体底物,用于冠突散囊菌诱导培养定向产酶,筛选新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果胶、木聚糖、纤维素作为碳源接种培养冠突散囊菌SP-5... 该文利用BIOLOG工作站分析了冠突散囊菌对75种碳源的利用,通过显色反应筛选出可利用的碳源,以碳源结构设计多聚体底物,用于冠突散囊菌诱导培养定向产酶,筛选新酶产品。结果表明,采用果胶、木聚糖、纤维素作为碳源接种培养冠突散囊菌SP-5,其菌落形态生长良好。根据冠突散囊菌SP-5利用果胶诱导产酶特性,我们对普洱的大叶毛茶固态发酵获得果胶酶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SP-5在培养基含水量为20%~40%的比例中长势较好,其中,在含水量20%的茶叶培养基中产生的果胶酶活力最高,能达到12.52 U/g;果胶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0℃,最适pH为3.50;在80℃条件下的半衰期为30.28 min,在pH 2.0条件下半衰期为15.39 min;动力学研究发现SP-5果胶酶米氏常数K_(m)为1.21 g/L,酶促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6.15μmol/(U·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工作站 冠突散囊菌 果胶酶 动力学 半衰期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分离纯化及其发酵乌龙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花 刘建福 +2 位作者 余宇潇 杨道茂 刘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64-166,共3页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为乌龙茶发花原料,以湖南安化产黑茶茶砖提取“金花菌”为菌种接种至乌龙茶散茶中,选取不同的含水量、接种量试验组,探究乌龙茶发花最佳工艺流程参数。结果表明:乌龙茶发花的最佳含水量为30%,在该条件下,冠突散囊菌生... 以福建安溪铁观音为乌龙茶发花原料,以湖南安化产黑茶茶砖提取“金花菌”为菌种接种至乌龙茶散茶中,选取不同的含水量、接种量试验组,探究乌龙茶发花最佳工艺流程参数。结果表明:乌龙茶发花的最佳含水量为30%,在该条件下,冠突散囊菌生长茂盛,茶香浓郁。乌龙茶发花的最佳接种量为0.1%,在该条件下,冠突散囊菌生长茂盛,茶香浓郁,咖啡碱含量最少。黑茶有益菌冠突散囊菌除在黑茶中生长良好外,在乌龙茶中也可成功接种,且接种后产生茶多酚等物质,改善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发花 冠突散囊菌 发酵工艺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对大曲发酵性能、微生物区系以及白酒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凤英 秦洋 +1 位作者 赵千慧 余有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0-186,共7页
糖化发酵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直接决定白酒的产量。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tatum)具有协同糖化作用,加入冠突散囊菌会影响大曲微生物的分布和白酒的风味。本文对比添加冠突散囊菌的大曲与传统大曲主要的生化指标、微生物区系... 糖化发酵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直接决定白酒的产量。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tatum)具有协同糖化作用,加入冠突散囊菌会影响大曲微生物的分布和白酒的风味。本文对比添加冠突散囊菌的大曲与传统大曲主要的生化指标、微生物区系以及发酵的白酒风味成分,分析冠突散囊菌对大曲质量和白酒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冠突散囊菌的大曲与传统大曲相比,具有更高的酯化力、发酵力和糖化力,分别提高了6.70%、125.0%和28.35%。功能性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细菌、酵母菌、霉菌和乳酸菌含量分别是传统大曲的6.68、2.12、2.25和6.02倍。添加冠突散囊菌发酵的白酒与传统大曲发酵的白酒相比,主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乳酸乙酯、川芎嗪等含量明显增加,改善了白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五粮型白酒 发酵性能 白酒风味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尹家全 刘歆旖 +1 位作者 王兰 刘素纯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 采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罗汉果渣,对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粗多糖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总皂苷、多酚、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别在第6、8、6和6天达到最大值11.36、3.08、10.42和8.34 mg/g,,是未发酵组的1.42倍、2.37倍、2.53倍及1.90倍。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别在第8、6、8和8天达到最大值57.91、153.06、69.42和85.30 U/g,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含量的变化与纤维素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多酚含量变化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发酵过程中,罗汉果渣的抗氧化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分别在第8、8和6天达到最大,且与未发酵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冠突散囊菌发酵罗汉果渣能有效提升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强其抗氧化活性,对罗汉果渣资源利用的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罗汉果渣 发酵 功能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青钱柳前后特征风味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巢瑾 罗茜 +6 位作者 李佳莲 袁勇 周令欣 银飞燕 赵萌萌 吴浩人 蒋立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7-64,81,共9页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改善青钱柳茶风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青钱柳茶进行固态发酵,对比检测发酵前后青钱柳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并运用基于顶空固相...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改善青钱柳茶风味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青钱柳茶进行固态发酵,对比检测发酵前后青钱柳茶的感官品质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并运用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的青钱柳茶滋味甘甜醇和,产生了独特的药香、菌花香;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三萜的含量分别下降53.04%、10.74%、13.46%、27.91%,总黄酮含量上升了25.66%。发酵前后的青钱柳茶中共检测到67种差异挥发性物质(FC≥2或≤0.5,P<0.05,VIP>1),结合香气活度值鉴定出具有辛辣木香属性的月桂烯、丁香酚、α-紫罗兰酮和香叶醇是青钱柳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具有甘草香属性的脱氢紫罗烯是发酵青钱柳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可以为发酵青钱柳茶的风味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青钱柳 固态发酵 活性物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