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1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传统民居
1
作者 程娟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侗族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环境意象、精神空间等历史文化特色。因为缺乏文字记载和图纸记录,聚落民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主体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侗寨传统民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建筑和村落的形式起源,追溯建筑语言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文化人类学 传统村落 民居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的新文科之思
2
作者 杨旭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新文科是我国立足百年未有变局,应对世情、国情、族情的发展诉求而提出的教育战略。围绕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教学新内容、学科建设新形势而展开的教育实践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新文科是文化人类学课程建设的契机,认知重建的时代趋势、... 新文科是我国立足百年未有变局,应对世情、国情、族情的发展诉求而提出的教育战略。围绕人才培养新模式、课程教学新内容、学科建设新形势而展开的教育实践是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新文科是文化人类学课程建设的契机,认知重建的时代趋势、技术导向的专业趋势、跨界整合的能力趋势共同推动了文化人类学课程的转型;新文科赋予文化人类学融通视域、优化专业、多能实践的意涵是课程教学实践的遵循。目前,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学习规划缺位、学习动力迟滞、学习成效受限等不足。因此,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的新文科实践应转变传统教学内容设计,以新文科理念为遵循,通过以德育赋能激活学习动力、以知识整合推动学习规划、以能力优化保障学习成效,改进课程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课程 教学 新文科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3
作者 郅慧 权黎明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在当下的发展需要更新颖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手段,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进行阐...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在当下的发展需要更新颖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手段,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传承人的“失位”、武术技术动作的“失真”与“失文”相关,并提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应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促进传承人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对传承人采用传习补偿机制,借助互联网等媒介更新传承模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以及活态传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传统武术 活态传承发展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乔治·巴塔耶耗费理论研究
4
作者 马秋穗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7-90,共4页
乔治·巴塔耶的耗费理论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的历史逻辑起点可以追溯至对西方传统经济学和理性主义思想的批判,以及对人类行为和文化的深层探讨。其以文化人类学视域为逻辑起点,通过田野考察和民族学研究,在对人类... 乔治·巴塔耶的耗费理论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的历史逻辑起点可以追溯至对西方传统经济学和理性主义思想的批判,以及对人类行为和文化的深层探讨。其以文化人类学视域为逻辑起点,通过田野考察和民族学研究,在对人类学家莫斯“礼物交换论”进行深度融合与继承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礼物的象征性交换以及社会中存在的象征交换结构,直指“物”的意义叩问,并最终指向了物化世界中的个体存在。乔治·巴塔耶的耗费理论为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提供了有力的逻辑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耗费理论 礼物交换 景观社会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山西民间舞小花戏基本动律的探析
5
作者 王欣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小花戏”是活跃在太行山上左权县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颤颠轻快的步伐、纯朴俏丽的舞姿、翩跹飞舞的扇花,加之夸张且真切的面部表情,形成了小花戏灵巧而花哨,憨厚而活泼,含蓄而奔放的步、扇、势等独特的民间舞蹈肢体语汇。2014... “小花戏”是活跃在太行山上左权县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颤颠轻快的步伐、纯朴俏丽的舞姿、翩跹飞舞的扇花,加之夸张且真切的面部表情,形成了小花戏灵巧而花哨,憨厚而活泼,含蓄而奔放的步、扇、势等独特的民间舞蹈肢体语汇。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左权小花戏,如今已在山西省各大高校作为民间舞蹈课程的独立训练单元。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为理论支撑,将通过山西民间舞小花戏动态形式背后制约审美风格的传统根源、文化现象、文化寓意、成因等层面将小花戏整体的、深层的文化根源挖掘出来,为小花戏基本动律的文化蕴意提供理论性的根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戏 动律特征 “非遗”舞蹈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马王堆漆棺图像的艺术生成
6
作者 王晴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56-58,共3页
马王堆汉墓作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其内部的独特造型、图像的文化意义颇具研究价值。该文着眼于西汉文化生态系统与马王堆墓室漆棺绘画的内在联系,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马王堆一号墓室中四重套棺之上的彩绘图像为线索,在以人为中... 马王堆汉墓作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其内部的独特造型、图像的文化意义颇具研究价值。该文着眼于西汉文化生态系统与马王堆墓室漆棺绘画的内在联系,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马王堆一号墓室中四重套棺之上的彩绘图像为线索,在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空间中探究当时人们的宇宙天人观、神仙观念、孝悌观念等认知对于墓室漆绘艺术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漆棺绘画 文化人类学 汉代文化 宇宙天人观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网络小说兴起研究
7
作者 杨兴春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理论,网络小说的产生、发展、繁荣与我国独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经过多次量变到质变,转换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民间文学”。人们或以作者或以读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网络小说的... 依据文化人类学的理论,网络小说的产生、发展、繁荣与我国独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经过多次量变到质变,转换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民间文学”。人们或以作者或以读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网络小说的生产中来,充分展现了写作以及阅读的民间性、大众性。网络小说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其类型多样化的兴起缘于对我国文学传统和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网络小说 兴起 新民间文学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雨天的书》解读
8
作者 张雪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作人对西方的文化人类学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文化人类学理论体系庞大,又反过来对周作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一学科的不断滋养下,周作人逐步构建起了以其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并渗透在他的文学理论、散文创作和神话... 在日本留学期间,周作人对西方的文化人类学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文化人类学理论体系庞大,又反过来对周作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一学科的不断滋养下,周作人逐步构建起了以其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并渗透在他的文学理论、散文创作和神话研究中。文章将以周作人的第一本小品散文集《雨天的书》为中心,从蛮性的遗留、封建道德批判及神话研究等方面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人类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蛮性的遗留 道德批判 神话研究
下载PDF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对于建筑学的启示
9
作者 来佳文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S01期298-302,共5页
文化人类学对建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揭示了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被视为文化的物质表达形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建筑的深层次途径,使我们能够从文化的角... 文化人类学对建筑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揭示了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建筑被视为文化的物质表达形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传统和生活方式。文化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建筑的深层次途径,使我们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建筑的形成、演变和意义。这种视角有助于超越建筑的物理特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理论 建筑人类学
下载PDF
近三十年中医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奕望 闫晓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7-11,共5页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 上世纪80年代,伴随医学人类学在我国的建立,中医文化人类学应运而生。文化人类学的阐释性研究,为中医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和疗效的综合评价。作为医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中医文化学的交叉学科,中医文化人类学历经30年的发展,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基本明晰,为这门新兴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年来,中医文化研究迎来历史性的机遇,成为学科拓展的契机,中医文化人类学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人类学 学科建设 研究回顾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分析
11
作者 张雪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1期0170-0173,共4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人类...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人类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精选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更新评价机制等途径对于深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意义,这一教育举措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人类学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寻找金椅子——文化人类学对企业并购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秀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研究 并购管理 企业 椅子 文化人类学 行为模式 各民族 人类文化 进化过程 文化异同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系要
13
作者 张雪慧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8-53,共6页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r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 一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rhropology)相对应的人类学两大分支之一,该学科名称于1901年由美国学者霍姆斯(1846—1933)首次创用,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又有不同的传统称谓,如;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yy);在欧洲大陆各国称“民族学”(Ethnology)。近年来,“文化人类学”有逐渐取代“民族学”而成为通用术语的趋势。意指从历史的及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理论 民族学派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理论方法 文化涵化 社会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 文化进化 文化发展
下载PDF
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广西南丹拉者村“斗牛斗”运动的田野报告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奇 杨海晨 沈柳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7,共8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斗牛斗"运动的变迁历程及传承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斗牛斗"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牛角刀、斗牛武、斗牛斗三个阶段,其中,牛角刀...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斗牛斗"运动的变迁历程及传承基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斗牛斗"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牛角刀、斗牛武、斗牛斗三个阶段,其中,牛角刀是作为当地土兵的一种有效御敌的武器;斗牛武则是中原文化与当地武术结合下的一种训练士兵的方法;斗牛斗是当地在"改土归流"过程中由"斗牛武"衍生出来的一项传递情感的民俗活动。"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主要载体为"演武节"。崇武尚勇的民风和壮族牛崇拜是"斗牛斗"运动传承的两大文化核心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斗牛斗 文化人类学 广西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人类学的话语转向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宗杰 姜克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3,共11页
以语言为视角的后现代思想曾对当代社会科学,包括文化人类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促成了文化人类学的话语学转向,并带来对西方普世文化价值观的批判。面对话语学转向,我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应该跳出西方表征话语,找到能与自身传统对接的文化叙... 以语言为视角的后现代思想曾对当代社会科学,包括文化人类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促成了文化人类学的话语学转向,并带来对西方普世文化价值观的批判。面对话语学转向,我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应该跳出西方表征话语,找到能与自身传统对接的文化叙述方式。孔子寻礼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人类学实践,而《春秋》、《史记》等古典文本提供了"发微探幽"、"言不尽意"的文化叙述方式。这些叙事风格不是将文化描述成知识和概念,而是把最深刻的含义留给读者阐释,最大限度地回避语言带来的表征意义,体现"道不可道"的语言哲学思想。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们在浙江省富阳市东坞山村文化研究中,挖掘出了被现代性话语掩盖了的东西,并且让叙述对村落文化发展产生了"微言大义"的影响,即在不露声色的平淡叙述中改变村民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误读,重新思考村落发展方向。与传统对接的人类学研究避免了中国文化在表述过程中走样,使其人类学的含义以原生态面貌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学 中国文化人类学 叙事 深度描写 文化转向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吉灿忠 邱丕相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3,共5页
研究人类文化学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原理性研究进行评述;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视点... 研究人类文化学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原理性研究进行评述;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视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民间体育 武术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他者”眼中的“他者”——浅谈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医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暄暄 陈小平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中国本土的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从50年代起本土人类学研究又几乎停滞了30年。作为几十年后的新一代学者,面对历史性的损失我们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发展学术研究。国外汉学研究的记录和成果成... 中国本土的近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而从50年代起本土人类学研究又几乎停滞了30年。作为几十年后的新一代学者,面对历史性的损失我们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来发展学术研究。国外汉学研究的记录和成果成为我们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文化人类学具有先天的跨文化研究的学科优势,用来研究中医,有助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桎梏,清醒地重塑文化自豪感,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寻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 中医 “他者”
下载PDF
论米德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黎丽 石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9,共8页
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之一,她与本尼迪克特一起创立了美国的文化心理学学派。她的主要研究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搜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资料,研究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成年后人格形成的影响;二是用大量民族... 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之一,她与本尼迪克特一起创立了美国的文化心理学学派。她的主要研究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搜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资料,研究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成年后人格形成的影响;二是用大量民族志资料来证实文化决定论,并提出了文化在儿童人格塑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将影视方法首次用于田野调查,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德 文化人类学 贡献 人格形成 方法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吉灿忠 邱丕相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发展、东西方体育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方法支脚,而其理论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输入"、"中断"和"适应"等环节的理解,以...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发展、东西方体育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方法支脚,而其理论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输入"、"中断"和"适应"等环节的理解,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强势与弱势、东方与西方等文化对等体中独领风骚提供理论制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 民族传统体育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人工智能新闻内容生产再思考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鑫 赵盼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6-49,共4页
人工智能新闻是人工智能与新闻融合的产物,以人工智能和新闻为两大本体,是高新科技对传统新闻业介入的表现,标志着新闻自动化生产的开始。人工智能新闻借助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传统新闻内容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将... 人工智能新闻是人工智能与新闻融合的产物,以人工智能和新闻为两大本体,是高新科技对传统新闻业介入的表现,标志着新闻自动化生产的开始。人工智能新闻借助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挖掘技术,对传统新闻内容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文章将视野跳脱到新闻传播学科之外,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新闻内容生产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人工智能 新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