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遗产到文化想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实影像话语建构
1
作者 王婧雯 雷建军 《未来传播》 CSSCI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对维系民族共同体想象、凝聚文化认同至关重要。越来越多以非遗为主要题材的纪录片引发了现象级的文化潮流,并形成了一套本土化的、联通历史与当代的叙事系统与美学范式,成为建构大众非遗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对维系民族共同体想象、凝聚文化认同至关重要。越来越多以非遗为主要题材的纪录片引发了现象级的文化潮流,并形成了一套本土化的、联通历史与当代的叙事系统与美学范式,成为建构大众非遗想象的主要话语来源。一方面,通过“去语境化”的话语方式,纪实影像以超脱出具体情景的极致感官体验,实现了对文化本质的直观建构;另一方面,纪实影像又通过“再语境化”的话语表达,激活了个人生命体验与集体记忆的深层共鸣。由此,非遗的影像化再生产在促进文化消费与传播的同时,更引发文化共情与身份认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录片 文化想象 话语建构
下载PDF
从“媒介可供性”视角看电视传媒在“妈祖文化想象共同体”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2
作者 张志君 张涵 《妈祖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矛盾和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构建和谐世界,有必要推进“妈祖文化想象共同体”建设。妈祖文化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其“想象共同体”建构过程中还不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矛盾和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构建和谐世界,有必要推进“妈祖文化想象共同体”建设。妈祖文化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其“想象共同体”建构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空间”“时间”“理论”等方面如何进一步拓展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从“媒介可供性”的视角,分别从“议程设置可供性”“舆论引导可供性”以及“平台可供性”三个维度探析了电视传媒在服务“妈祖文化想象共同体”建构乃至和谐世界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想象共同体 电视 传媒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想象、技术赋能与美学建构策略
3
作者 韩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4,共6页
中国动画电影通过采用文化叙事策略,杂糅喜剧、历史和青春等多种类型元素,密切关注现实社会,传递真实的人文情感,利用电影工业美学的规范流程及技术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讲述符合全龄化观众的动画故事,为观众提供了精... 中国动画电影通过采用文化叙事策略,杂糅喜剧、历史和青春等多种类型元素,密切关注现实社会,传递真实的人文情感,利用电影工业美学的规范流程及技术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讲述符合全龄化观众的动画故事,为观众提供了精品质的动画电影作品。面对大众对动画电影的多元审美期待,我国动画电影应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叙事内核,以智慧动画技术为动力,通过关联现实社会,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构建了新的“中国动画学派”。通过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文化叙事与美学建构策略,以期为我国动画电影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想象 技术赋能 中国动画电影 文化叙事 美学建构
下载PDF
中产阶级文化想象的构建——论“电懋”国语时装片中的都市空间
4
作者 安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20世纪“电懋”公司的国语时装片展现了多样的、现代化的都市空间:机舱/机场作为一种流动的现代空间,满足了观众对于现代职业和旅行的想象;夜总会/舞厅不仅是娱乐场所,还是女性想要获取主导权的“性别战场”;客厅则处于公共空间和私人... 20世纪“电懋”公司的国语时装片展现了多样的、现代化的都市空间:机舱/机场作为一种流动的现代空间,满足了观众对于现代职业和旅行的想象;夜总会/舞厅不仅是娱乐场所,还是女性想要获取主导权的“性别战场”;客厅则处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是资本主义伦理的集散地;从文本内到文本外的影院则提供了一个女性可以参与其中的“公共领域”。这些“电懋”电影中展现的都市空间共同组成了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版图,并构建了观众的中产阶级文化想象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电影 “电懋”公司 国语时装片 都市空间 中产阶级文化想象
下载PDF
边界消解与文化想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在新加坡传播场域的变迁
5
作者 黄露 杨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随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加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新加坡粤剧的传播场域从以神庙戏台为主的民俗场域,延伸到以游艺场为主的经济场域。游艺场的演剧台、电影院成为粤剧传播的重要场所。在游艺场的演出中,粤剧汲取各家之长,积极融入商业体... 随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加坡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新加坡粤剧的传播场域从以神庙戏台为主的民俗场域,延伸到以游艺场为主的经济场域。游艺场的演剧台、电影院成为粤剧传播的重要场所。在游艺场的演出中,粤剧汲取各家之长,积极融入商业体系和消费文化。粤剧在与其他华语戏曲的同台演出中,使华人对文化共性的认识日益加深,消解了华人方言社群之间的边界。同时,粤剧在与他族艺术的交流中,使华人对文化差异性的了解也不断加深,进而深化族群认同感。游艺场中的粤剧电影以华人群体为受众对象,通过在影像中呈现故土风貌与乡音民俗,承载“文化中国”的想象,满足华人移民的审美期待,强化华人的族群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粤剧 传播场域 边界消解 文化想象
下载PDF
李翰祥电影的清宫历史书写与中国文化想象
6
作者 张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6,I0005,共8页
作为港台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导演,李翰祥一生创作影片百余部,引领了黄梅调电影、文艺片、风月片等众多电影热潮,尤其以《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系列清宫历史电影,在银幕上成就了雅俗共赏的浪漫传奇,形成了作者化的中国古典美学风格,... 作为港台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导演,李翰祥一生创作影片百余部,引领了黄梅调电影、文艺片、风月片等众多电影热潮,尤其以《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系列清宫历史电影,在银幕上成就了雅俗共赏的浪漫传奇,形成了作者化的中国古典美学风格,在香港地区银幕上呈现出深层忧患的历史意识。本文在口述采访与历史探询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李翰祥清宫历史电影的历史叙事、片厂美学和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翰祥 清宫历史电影 历史叙事 文化想象
下载PDF
现代焦虑与文化想象:近年来中国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揭祎琳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6期133-140,共8页
父子关系是反映家庭伦理的一扇窗口,其和谐与否事关子代健全人格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形塑和经济分配的影响。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编导常常站在子代的立场和视角,对于当下正在转型的中国式父子... 父子关系是反映家庭伦理的一扇窗口,其和谐与否事关子代健全人格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形塑和经济分配的影响。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编导常常站在子代的立场和视角,对于当下正在转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进行一定的刻画和表现,旨在表达子代的现代焦虑,反思传统父子关系的一些弊端,呼吁建立新型父子关系。“尊崇与启蒙”“因循与反叛”“怀念与想象”是进入这些电影文本的三重维度。把握和探讨电影中的父子关系,有利于以电影为媒介,化解父子的冲突与矛盾,构筑良好的家庭内部关系,建设幸福家庭、和谐社会,在传承与创新当中实现子代与父辈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父亲形象 家庭伦理 文化想象
下载PDF
青年导演的纪实影像建构与文化想象——以电影《告别》与《八月》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190-194,共5页
《告别》与《八月》作为小成本电影,摒弃了奇观化、刻板化等宏大叙事视角,基于导演的私人化生活影像,观照人生与社会。两部电影以文化、社会、家庭为主体叙事元素,褪去宏大叙事包装,摆脱“奇观叙事”与“模仿跟风”,转而将故事文本贴合... 《告别》与《八月》作为小成本电影,摒弃了奇观化、刻板化等宏大叙事视角,基于导演的私人化生活影像,观照人生与社会。两部电影以文化、社会、家庭为主体叙事元素,褪去宏大叙事包装,摆脱“奇观叙事”与“模仿跟风”,转而将故事文本贴合大众日常生活,将家庭想象与社会转型通过日常琐事呈现,迎合大众群体的情感需求与审美愿景,以纪实影像风格弥合过去并链接未来,实现了自我与电影中过去时光的凝视与对话,最终实现了自我审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导演 影像建构 文化想象 《告别》 《八月》
下载PDF
论历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与文化想象
9
作者 崔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想象和文化想象成为历史纪录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然对历史文本天然具有的文献特征、特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产生质疑与挑战。反思“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关系,正是理解“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想象表现历史真实的合法性,并由此走向更高的文化想象”问题之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纪录片 历史真实 历史想象 文化想象
下载PDF
底层记忆与文化想象--新中国电影中的流动农民形象建构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敏 李端生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92-94,共3页
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流动农民形象在叙事与意识形态层面都表征着重要的意义。从建国初期电影银幕上的缺失到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影片中流动农民形象的蔚为大观,流动农民形象的叙述与呈现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颇具意味的文化现象。本文把... 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流动农民形象在叙事与意识形态层面都表征着重要的意义。从建国初期电影银幕上的缺失到90年代以来城市题材影片中流动农民形象的蔚为大观,流动农民形象的叙述与呈现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中一个颇具意味的文化现象。本文把新中国的流动农民形象置于中国逐渐现代化的大背景中,考察其嬗变轨迹,以期解读出该形象所蕴含的多层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农民 多元化 文化想象
下载PDF
文化想象与身份认同: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青 刘小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80-84,共5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题材的电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电影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尽管如此,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浪潮的文化语境下,我国民族电影仍处于边缘状态,不仅观众不多,而且票房收益也不佳。民族电影通过书写本民族人民的生活故事... 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题材的电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些电影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尽管如此,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浪潮的文化语境下,我国民族电影仍处于边缘状态,不仅观众不多,而且票房收益也不佳。民族电影通过书写本民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也彰显出文化想象与身份建构等问题。反思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缓慢的原因,探索如何重建民族电影,使之既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保持其民族特色;又积极与世界文化对话,当是目前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电影 文化想象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戳破镜像:女性文学的身体写作及其文化想象 被引量:32
12
作者 向荣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8-199,共12页
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是 90年代中国知识界聚讼纷纭的重要文学和文化现象。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性别文化冲突中 ,辨析了男权文化建构的女性身体修辞学及其被扭曲的女性身体形象 ,诠释了“身体写作”在文化转型阶段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是 90年代中国知识界聚讼纷纭的重要文学和文化现象。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性别文化冲突中 ,辨析了男权文化建构的女性身体修辞学及其被扭曲的女性身体形象 ,诠释了“身体写作”在文化转型阶段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内在的文化逻辑 ,并对“身体写作”中引人关注的几种共同的叙事模式和情景 ,做了文化语义学的分析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身体写作 文化想象 林白 陈染 棉棉 男权文化 卫慧
下载PDF
西方文化想象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琴 宋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交往日趋密切,国家形象问题理论和实践意义凸显,已经成为文化研究、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持续关注的热门议题。西方是中国国际形象的主导者,对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尤为重要。西...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交往日趋密切,国家形象问题理论和实践意义凸显,已经成为文化研究、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焦点问题,也成为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都持续关注的热门议题。西方是中国国际形象的主导者,对西方中国形象的研究尤为重要。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关于他者的想象,它始终在肯定和否定的两种态度间反复摇摆。文章在总结西方中国形象历史的基础上,对形象的生成原因、发展规律及其背后的权力话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象学 中国形象 文化想象 他者
下载PDF
从童话看成人的文化想象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莉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童话是成人文化想象的产物,作者对动物形象的选择不仅为迎合儿童“泛灵论”的审美心理,而且融入了成人的意识形态。这种想象体现为:1.成人对儿童的想象,包括成人对作为“他者”的儿童的解读和成人对儿童未来形象的预设;2.成人对自我的想... 童话是成人文化想象的产物,作者对动物形象的选择不仅为迎合儿童“泛灵论”的审美心理,而且融入了成人的意识形态。这种想象体现为:1.成人对儿童的想象,包括成人对作为“他者”的儿童的解读和成人对儿童未来形象的预设;2.成人对自我的想象,包括对自我的现代解读和成人的怀旧意识。成人的文化想象导致了动物形象的多重暗示性和隐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文化想象 动物形象 成人 审美心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作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大先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05,共4页
老舍对于北京的文学书写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展开:作为情节背景的存在,作为叙事结构的存在,和作为文化想象的存在。北京意象在作为文化想象的文本中已经超乎地域文化的表象,而具有了中华文化整体的象征性意义,包含着老舍对于文化现代性的... 老舍对于北京的文学书写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展开:作为情节背景的存在,作为叙事结构的存在,和作为文化想象的存在。北京意象在作为文化想象的文本中已经超乎地域文化的表象,而具有了中华文化整体的象征性意义,包含着老舍对于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文化想象 文化现代性
下载PDF
启蒙: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建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舒劼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9-185,共7页
"启蒙"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实践,包含着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设计、知识分子对启蒙客体的认知及其转变、身为启蒙主体的知识分子自我反思、启蒙的公共领域建构等内容。"五四"时期以来,"启蒙"由知... "启蒙"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想象与公共实践,包含着知识分子的自我价值设计、知识分子对启蒙客体的认知及其转变、身为启蒙主体的知识分子自我反思、启蒙的公共领域建构等内容。"五四"时期以来,"启蒙"由知识分子双重向度的文学想象,逐步向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话语实践转化。网络对当代知识分子公共空间内的启蒙实践而言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知识分子 文化想象 公共空间 网络
下载PDF
文化想象与“欧洲观念”的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旭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2-146,共5页
文化想象是“欧洲观念”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它建立在文化优越论的基础上,在“欧洲观念”的建构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视“欧洲观念”中文化想象的成分,有利于人们从批评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理解“欧洲观念”的实质。特别是当全球... 文化想象是“欧洲观念”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它建立在文化优越论的基础上,在“欧洲观念”的建构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视“欧洲观念”中文化想象的成分,有利于人们从批评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理解“欧洲观念”的实质。特别是当全球化进程对一切文化的边界造成冲击时,摒弃“欧洲观念”中本质主义的成分,以文化多元主义来建构新的体现文化差异的“欧洲观念”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想象 “欧洲观念” 本质主义 文化多元主义
下载PDF
作为生态的数字音频:听觉隐喻与文化想象 被引量:3
18
作者 邢彦辉 李欣玲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96,共3页
视觉文化范式在数字时代的表征实践已呈现出过度化趋势,声景隐喻、听觉文化转向与听觉空间建构成为数字生态语境下技术具身的实践维度。本文针对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实逻辑,探讨数字生态隐喻下声音符码与身体感官、生活世界的交互作用,... 视觉文化范式在数字时代的表征实践已呈现出过度化趋势,声景隐喻、听觉文化转向与听觉空间建构成为数字生态语境下技术具身的实践维度。本文针对人类媒介化生存的现实逻辑,探讨数字生态隐喻下声音符码与身体感官、生活世界的交互作用,勾勒出数字音频语境下技术、人、场三者共同构造的听觉文化新时空,表征着技术进化对人性本能的再度回归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数字音频 听觉隐喻 文化想象
下载PDF
地方经验与殖民记忆:台湾当代电影的文化想象——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成竹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而尤其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代表。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不仅创下了台湾华语影史的票房纪录,而且在金马奖上囊括6个奖项,当之无愧地被推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成功典范,以致... 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而尤其以《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代表。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不仅创下了台湾华语影史的票房纪录,而且在金马奖上囊括6个奖项,当之无愧地被推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成功典范,以致人们把台湾影坛相对沉寂的2009年称为"后海角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角七号》 台湾电影 当代电影 文化想象 记忆 殖民 经验 2008年
下载PDF
汉族作家视野中的西藏文化想象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翠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21-125,152,共6页
西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想象和诗性建构,在汉族作家的笔下,在不同的文本中显现出不同的面孔,阐释和表达本身就产生西藏的形象和意义:西藏是一种对生命憩园和情感故乡的追寻;西藏是一种空间性的参与因素,是作者表达历史意识的不可或缺的... 西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想象和诗性建构,在汉族作家的笔下,在不同的文本中显现出不同的面孔,阐释和表达本身就产生西藏的形象和意义:西藏是一种对生命憩园和情感故乡的追寻;西藏是一种空间性的参与因素,是作者表达历史意识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西藏是动态的施动意义的救赎力量。当然,作为异质文化者的作家对于西藏的表达不可避免也会表现出疑惑与困境:马丽华表现出一种情感与理智之间难以调和的文化困境;马原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试图摆脱面对异于自己的西藏文化时不知如何表达的尴尬,暴露了他的叙事之中的潜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汉族作家 文化想象 异质文化 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