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视觉化研究:文化逻辑与运营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彭红艳 胡安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国际传播 视觉化 文化逻辑 运营机制
下载PDF
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及其阐释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亚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现代性;网络媒介带来了读写的后现代文化逻辑,却遭受到现代性立场的批判;数字现代主义将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区隔,主张文本内容及其主题的新现代性,陷入媒介文艺学的内在矛盾中;它们存在着文学内容和主题的困境、媒介作为中介的片面性以及语言文本的过分重视等不足。要把握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必须回到后现代的原初含义,认清其是建立在可操作、多元呈现和融合生成的界面上,且在读者、阅读文本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具有“虚拟后现代”特性。新媒介文学阅读体现出阅读文化的范式转型和阐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文学 界面阅读 文化逻辑 阐释路径
下载PDF
中国神话动画电影中的视觉艺术与深层文化逻辑
3
作者 吴文娟 丁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1-145,共5页
探索中国神话动画电影中视觉艺术与深层文化逻辑的交织,揭示视觉表达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键作用。色彩对比、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等艺术元素,不仅重现神话传说的丰富情感,还复现了哲学思想与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通过精细的... 探索中国神话动画电影中视觉艺术与深层文化逻辑的交织,揭示视觉表达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键作用。色彩对比、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等艺术元素,不仅重现神话传说的丰富情感,还复现了哲学思想与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通过精细的视觉艺术设计,动画电影强化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激发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欣赏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动画电影 视觉艺术 文化逻辑 哲学观念 道德教化
下载PDF
和合共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4
作者 贺祖斌 卞志国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哲学沃土,根植于以“和合共生”为文化主旋律的本土教育范式。“和合共生”蕴藏三重文化逻辑,即以“中道圆融”为人与自我共生之基,以“和而不同”为人与人共生之本,以“自然无为”为人与自然共生之道。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持续发展,应遵循以“和合共生”为价值本源的文化逻辑,以“中道圆融”泽润生命关怀教育底色,以“和而不同”丰盈社会生活教育内涵,以“自然无为”引领自然生态教育方向,立体式构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望未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与研究应扎根中华文化哲学沃土,立足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和现代性,遵循“和合共生”文化逻辑,为世界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中华优秀文化 和合共生 文化逻辑 和而不同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野下陶瓷装置中的现代“自然观”文化逻辑隐喻
5
作者 陈健 张鑫 宋庆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84-286,共3页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世纪80年代,生态美学观念应运而生。此观念启发了各界学者对于中国“天人合一”观念的回溯。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脉中的生态观念,以此引出生态美学概念的由来。核心章节以对都市文明的批判、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主题创作的优秀案例分析为论据,通过当代陶艺作品表达生态美学观在现代性“自然观”文化逻辑中的隐喻,剖析生态美学观念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漠视传统审美思维中人与自然被视为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性,重构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陶艺 生态美学 自然观 文化逻辑 隐喻
下载PDF
文化基因、文化要素和文化场景——国家文化公园建构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野 王伟 程遂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83,共13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展现国家文化形象、彰显国家文化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综合体,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尝试从文化维度剖析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逻辑,揭示国家文化公园建构的文化逻辑框架。研究发现,国家文化公园存在... 国家文化公园是展现国家文化形象、彰显国家文化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文化综合体,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文章尝试从文化维度剖析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逻辑,揭示国家文化公园建构的文化逻辑框架。研究发现,国家文化公园存在“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场景”的文化逻辑。1)文化基因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内核。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主题、文化事象、文化基因之间存在双向文化互动的逻辑,既要从宏观到微观逐层进行研究阐释,又要从微观到宏观逐层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2)文化要素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文化单元。国家文化公园应按照“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谱系→文化价值体系”的逻辑,以文化要素为起点开展文化分析,既要探寻文化基因,又要构建文化谱系,进而构筑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体系。3)文化场景是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载体。文化基因、文化要素与文化谱系,是文化场景的重要支撑。文化场景与文化资源、文化事象都体现着文化价值,共同建构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体系。4)文化基因、文化要素和文化场景之间是由小到大、由内而外、逐层递进的关系,“文化基因-文化要素-文化场景”文化逻辑框架在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逻辑,有利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逻辑 文化基因 文化要素 文化场景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文化逻辑、理路遵循、践行方式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分别对应破除传统文化虚无主义、革命文化虚无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虚无主义三大症候,构成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的文化逻辑,引领并指导其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分别对应破除传统文化虚无主义、革命文化虚无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虚无主义三大症候,构成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的文化逻辑,引领并指导其理路遵循,为践行方式提供解析路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其理路遵循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以“历史回顾—理论阐释—实践检验”破除“历史—当下—未来”的文化叙事理路、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破除“反思—质疑—重评”的文化建构理路、以“以中为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破除“丑化—矮化—西化”的文化发展理路。其践行方式的三个方面,分别为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叙事的基本内容进而从文化叙事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理性”、将秉承“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构的方法遵循进而从文化建构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规性”、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文化发展的崇高使命进而从文化发展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情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将指引我们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文化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虚无主义 文化逻辑 理路遵循 践行方式
下载PDF
从银幕到社会:数字技术时代电影消费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婧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数字技术使电影发生了从影像到拟像的呈现方式转变,加深了电影符号的超真实表现,并消解了电影符号的价值共性。工业电影开始以价值共创的市场逻辑引导电影消费,其中线上平台互动与网络众筹成为电影市场的新型生产方式。电影消费市场应... 数字技术使电影发生了从影像到拟像的呈现方式转变,加深了电影符号的超真实表现,并消解了电影符号的价值共性。工业电影开始以价值共创的市场逻辑引导电影消费,其中线上平台互动与网络众筹成为电影市场的新型生产方式。电影消费市场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在主旋律电影中的结合与转化、在电影消费中的审美创新与转型,以实现电影消费真正符合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电影消费 文化逻辑 符号消费
下载PDF
身体、记忆与伦理——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文化逻辑与审美方向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静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4,共8页
在当代科幻电影中,“身体”和“记忆”是建构电影叙事话语逻辑的两个重要维度。身体作为记忆的媒介是虚实结合的最好代表,而人类身体作为一个肉身化的具体实物又承载着意识、精神、情感、感觉等不可见的虚物。作为记忆媒介的身体,在科... 在当代科幻电影中,“身体”和“记忆”是建构电影叙事话语逻辑的两个重要维度。身体作为记忆的媒介是虚实结合的最好代表,而人类身体作为一个肉身化的具体实物又承载着意识、精神、情感、感觉等不可见的虚物。作为记忆媒介的身体,在科幻想象中激活了可供挖掘的电影叙事空间和文本符号,借助赛博格身体的机器记忆建构和重构,创意性地确立了叙事文本内核和世界观的文化表达,从而形成了对后人类视域下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审美展望与伦理边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叙事 后人类身体 机器记忆 伦理边界 文化逻辑 审美方向
下载PDF
创业型大学教师科研激励的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
10
作者 王健忠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8,I0005,共10页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是突破自身局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实施创业转型的主体,如何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激励至关重要。如果沿用传统的资本逻辑主导的“高压控制”和“工分制”的激励模式可能导致创业型...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变是突破自身局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实施创业转型的主体,如何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激励至关重要。如果沿用传统的资本逻辑主导的“高压控制”和“工分制”的激励模式可能导致创业型大学滑向商业化的深渊,对高校发展不利。通过研究教师科研激励的资本逻辑和文化逻辑融合机制,虽然可以肯定资本逻辑介入创业型大学的逻辑必然,但资本逻辑的介入也带来文化价值逻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高校行政化趋势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缺失是资本逻辑扩展的重要权力因素。高校应从促进知识协同、尊重教师选择以及弘扬科研精神等方面找到资本逻辑和文化价值逻辑的融合点,从坚持人本至上的现代教育治理价值观、建立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和构建教师自我约束机制等方面出发制定激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创业 高校教师 创业型大学 资本逻辑 文化价值逻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对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批判性超越
11
作者 李琦 亓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3-21,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文化给后发国家带来了文化同质化、价值迷失及文化主体弱化等现代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在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主体性—普适性—虚无...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文化给后发国家带来了文化同质化、价值迷失及文化主体弱化等现代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在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主体性—普适性—虚无性”进行整体性批判的基础上,提供了超越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现实路径,即强化文化主体性、文化公共性以及坚持“尚和合”的文化伦理观。由此,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指导,还为解决全球文化危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文化主体性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城市理念的文化逻辑及生成
12
作者 李保全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人民城市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城市工作的创新理念,它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理念,又是新时代指引人民群众开展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治理与发展的实践理念。新时代人民城市... 人民城市理念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城市工作的创新理念,它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理念,又是新时代指引人民群众开展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治理与发展的实践理念。新时代人民城市理念是中西文化包容互鉴、碰撞交流的产物,它的生成有着独特的文化逻辑作为支撑,既包括中国古代优秀城市文化的传承和传统民本文化的弘扬,又包括西方城市文化合理成分的借鉴,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民城市理念 文化逻辑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文化自信的文化逻辑
13
作者 田建龙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6-95,共10页
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阐明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蕴含着深层的文化逻辑。全面深入理解文化自信,需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把握文化自信的文化逻辑。从文化意义看,文化自信在建设现代化强国... 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阐明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蕴含着深层的文化逻辑。全面深入理解文化自信,需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把握文化自信的文化逻辑。从文化意义看,文化自信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确保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文化意蕴看,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主体性,形成了在文化本源、文化本体、文化本质、文化使命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从文化实践看,坚定文化自信,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落脚点,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 文化逻辑 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14
作者 翟成鹏 上官嘉雯 《南方论刊》 2024年第5期13-16,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既区别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只以发展经济为根本的现代化模式,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并致力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既区别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只以发展经济为根本的现代化模式,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并致力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魂;大无畏的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基。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有的文化脉络,经历了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又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地位,持续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为我们的强国新时代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逻辑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逻辑
15
作者 吴丽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63-167,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团结之本、复兴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深挖其文化根基和底蕴。返本开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民族团结之本、复兴之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深挖其文化根基和底蕴。返本开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沃土”,但是,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面临着多种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文化认知,铸牢其价值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夯实其价值定力,深化文化实践,增进其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逻辑 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底蕴 价值定力 价值认同
下载PDF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2
16
作者 戴国斌 曹可强 +3 位作者 郑国华 高晓波 杨海晨 花家涛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体育以五大文化逻辑——基于去“病夫”的逻辑起点,在增强人民体质的使命履行中,形成甩掉“东亚病夫”帽子的现代化;基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政策制定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形成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形成的举国体制,在实现快速赶超发展、提供“中国创造”的实践中,成就创造竞技体育奇迹的现代化;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友谊与比赛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与体育文化新形态的中国方案中,走出“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基于文化的民族性,在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担当中,形成讲述中国故事的现代化——书写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 体育强国 文化逻辑 人民中心 并联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精神生产和践行路径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滨 张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本质予以阐发,并给出明确界定,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诠释。文化逻辑,即马克思笔下的文明要素的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本质予以阐发,并给出明确界定,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诠释。文化逻辑,即马克思笔下的文明要素的生产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可被划归为三条逻辑主线,即文化线索逻辑、文明线索逻辑、意识形态线索逻辑。文化逻辑演进的前提是文化创新,即“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而文化创新的内在本质是精神生产。中国式现代化精神生产的内在核心是价值生产、生产形式是理论生产、最终结果是形态生产;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生产要服务于国家及社会的现实需要,指导并引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需要围绕三大路径行进,分别为内环同振与外环共鸣的价值路径、内宣化行与外宣入心的理论路径、内缘为盾与外缘做矛的形态路径。这三路径可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新的实践方案与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逻辑 精神生产 践行路径
下载PDF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的美国文学本质论——以模仿论和再现论为批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铁生 张立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体制下人的心理结构。因此,美国文学兼具外模仿和内模仿的双重创作特征,并就此形成了其文本世界与美国现实社会的相互映照与促进关系。尽管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内对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美国文学对憧憬人类理想社会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仍具有政治美学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与再现 美国文学本质论 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文本世界与现实社会
下载PDF
由物及象:“文物IP”影像表达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恽彩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物质存证,不仅携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藏蓄着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启示当下的现代文化价值。从博物馆中静观的文物,到文物成为传统文化IP被影像反复表达,其背后遵循的是“由物及象... 文物作为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物质存证,不仅携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也藏蓄着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启示当下的现代文化价值。从博物馆中静观的文物,到文物成为传统文化IP被影像反复表达,其背后遵循的是“由物及象”的三层转化关系,即作为历史的文物与国家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作为情感的文物与民族认同意象之间的关系、作为审美对象的文物与视听艺术影像之间的关系。这三层关系,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文物IP影像表达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IP 影像表达 文化逻辑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化逻辑与实践框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长伟 《未来与发展》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是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大和政权的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 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是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增强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大和政权的稳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须挖掘民族文化,强化中华文化认同。话语是文化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教育话语是一种介质,它不仅体现着民族团结思想和观念,还型塑规约着民族团结实践。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话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必须扎根人民,回应人民呼声,解决人民问题,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伟大目标。所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话语生成,实际是依托于原有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在新时代民族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实现从以民族团结理论范式到以教育为手段指向民族团结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即,把握战略部署:指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发展方向;整合教育资源:打造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引擎”;嵌入教育管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文化逻辑 实践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