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南才士文学群体意识的觉醒——论晚明漳州霞中诗社 |
陈庆元
张婧雅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2
|
四萧文学群体与梁代诗风之变 |
林家骊
陶琳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3
|
|
3
|
论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以“左联”的政治文化性质为例 |
朱晓进
|
《求是学刊》
CSSCI
|
2000 |
5
|
|
4
|
七月派文学群体的文化结构探源——现代中国文学社群的个案研究之一 |
杨洪承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5
|
文学女性从闺内到闺外——以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为例 |
陈水云
王茁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6
|
胡姓士族文学群体与中唐文学格局之形成 |
田恩铭
|
《北方论丛》
|
2020 |
1
|
|
7
|
论“云间三子”文学群体的形成 |
李越深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论陈后主文学群体的文风特色 |
毛振华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9
|
“新月派”的文学策略──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特征之一 |
朱晓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0
|
亚政治文化性: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普遍特征 |
陆咏梅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1
|
青年产业工人与新文学群体 |
江冰
涂燕娜
|
《青年探索》
|
2017 |
0 |
|
12
|
元末明初黄溍师门文学群体研究 |
蒋婷玉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3
|
唐前丝路文学群体的艺术创作与情感表达 |
张晹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1 |
0 |
|
14
|
近代湖南世家中文学女性群体的创作 |
刘人锋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5
|
明代北方运河市镇及其文学群落——以河北故城为例 |
马吉照
|
《德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6
|
解读“同人女”文学创作群体及其社会文化根源 |
都睿
任敏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6
|
|
17
|
清代女性文学群体及其地域性特征分析 |
宋清秀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8
|
网络文学的嬗变及其对大学生文学群体的影响 |
付鸿彦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元末明初南方两个文学群体成员的交往及其差异 |
徐永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20
|
文学世家: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 |
李真瑜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