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康拉德书信看其文学身份及影响
1
作者 朱洪祥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作为生长在波兰的英国作家,康拉德通过“他者”的眼光来观察欧洲世界,并致力于消解欧洲中心主义,因而康拉德的文学身份被爱德华·萨义德定义为东方作家。其实,康拉德文学创作更多的是从伦理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伦理作家”更为恰... 作为生长在波兰的英国作家,康拉德通过“他者”的眼光来观察欧洲世界,并致力于消解欧洲中心主义,因而康拉德的文学身份被爱德华·萨义德定义为东方作家。其实,康拉德文学创作更多的是从伦理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伦理作家”更为恰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都坦承自己的文学创作受了康拉德的影响,而且影响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借用康拉德的写作方法,而且把康拉德作品作为自己文学作品的背景,甚至于把康拉德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文学身份 影响研究
下载PDF
鲁迅的文学身份、批评本体写作与汉语新文学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寿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4,共11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这是哪怕带有某种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文学家当然具有文学身份,这更是不言而喻的逻辑结论。但这样的逻辑结论背后掩藏着某些鲁迅研究难题的解决方案,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学术命意。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学身份 汉语新文学 批评本体 写作 现代历史 文学 逻辑
下载PDF
手机短信的文学身份与文体审美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友权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07,共6页
手机短信的文学机缘来自"第五媒体"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支持,数字传媒的市场推力规制了手机文学的三重身份。短信写作需要发挥文学才情,展示生活智慧,着力炼字凝意,追求平视审美,以自由灵动的修辞技巧实现个性表达,以人文审美性... 手机短信的文学机缘来自"第五媒体"的文化语境和技术支持,数字传媒的市场推力规制了手机文学的三重身份。短信写作需要发挥文学才情,展示生活智慧,着力炼字凝意,追求平视审美,以自由灵动的修辞技巧实现个性表达,以人文审美性文体创意达成短信文本的优化和美化。与此同时,私密会心的互动沟通,余味曲包的语体感悟以及静观默察、轻松愉悦的欣赏心境,是手机短信审美的常见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文学身份 文体创意 审美方式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散文主体文学身份与文体话语选择的关系
4
作者 王雪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53-56,64,共5页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主体 文学身份 话语选择 关系
下载PDF
论转型时期文学身份及批评姿态的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剑秋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转型时期 文学身份 批评姿态 文化形态 文化模式
下载PDF
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与非洲文学身份的重构 被引量:16
6
作者 姚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本文分析了阿契贝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后殖民思想形成的影响,指出作家通过改写和挪用帝国语言等策略达到了对殖民话语的消解和颠覆的效果。此外,本文分析了阿契贝后殖民思想对于非洲文学身份的启发,指出只有通过从非洲文化本体的角度... 本文分析了阿契贝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其后殖民思想形成的影响,指出作家通过改写和挪用帝国语言等策略达到了对殖民话语的消解和颠覆的效果。此外,本文分析了阿契贝后殖民思想对于非洲文学身份的启发,指出只有通过从非洲文化本体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创作,才能发出非洲的声音,重建后殖民非洲的文学身份。最后,本文尝试对后殖民时代的非洲文学进行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贝 混杂 后殖民 非洲文学身份
原文传递
王德威“后遗民”论述:文学身份的解构与重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忠阳 吴景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2017年,王德威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正式问世。陈思和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其历史叙述架构尤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协和各端,融通不同文学身份,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文学整合。由是,他认为王德威的史著不惟是一部"整合两岸统一... 2017年,王德威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正式问世。陈思和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其历史叙述架构尤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协和各端,融通不同文学身份,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文学整合。由是,他认为王德威的史著不惟是一部"整合两岸统一的文学史",而且把海外华人文学也整合进来,"有利于华语世界的交流和团结"。(1)的确,考察王德威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学论述,其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包容差异、沟通各方的"协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文学身份 文学场域
原文传递
当今乌克兰的文学身份——“布巴布一代”的文化遗产 被引量:1
8
作者 迈克尔·M·耐丹 朱云(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身份 乌克兰 文化遗产 20世纪20年代 文化意识形态 西方国家 民主革命 文化革新
原文传递
夏烈:难以界定的文学身份
9
作者 海飞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在认识夏烈以前,传说中他(她?)是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一个马列老太,这让我觉得这个“烈”字和马列老太身份相符。那时候我作为隅居诸暨的一名作者,和公众人物夏烈之间偶有邮件来往,从邮件的字里行间我能嗅出这样一个信息:夏烈很忙。
关键词 夏烈 文学身份 界定 文艺出版社 公众人物 邮件 传说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文化身份认同
10
作者 黄云霞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3-88,共6页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语境 文学文化身份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2000-2016 被引量:11
11
作者 罗良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8-176,共9页
21世纪之初,美国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改变了美国非裔文学的语境。论文对新世纪之初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新世纪之初美国文化界关于非裔文学的多次论争巩固了美国非裔文学作为民族文学和美国文学的独特部分的身份共识,美国... 21世纪之初,美国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改变了美国非裔文学的语境。论文对新世纪之初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新世纪之初美国文化界关于非裔文学的多次论争巩固了美国非裔文学作为民族文学和美国文学的独特部分的身份共识,美国的社会现实加强了美国非裔文学现实关怀的社会责任与文学传统。论文还认为,新世纪美国非裔文学作家身份更加丰富、当下意识更加凸显,这使得其文学结构趋向多元;在艺术方面,美国非裔作家为了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合黑人性、美国性、世界性和当下性,与美国非裔文学传统和其他文学传统进行对话,展开了多样化的艺术创新,展现出更大的民族自信和艺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文学身份 文学责任 文学结构 文学创新
下载PDF
《诗经》入选文学总集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祚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138,共10页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浓厚的尊经意识和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学术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从隋唐"续经"... 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浓厚的尊经意识和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学术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从隋唐"续经"到朱熹提出《诗》入总集的构想,最终在明代后期出现了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暂时走下了经学的神坛,融入了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文学现象,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到凸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和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续经 总集 文学身份 晚明
下载PDF
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计璧瑞 《东南学术》 2004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 ,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抑和渗透、对写作者身份的改变。一方面结合史实和殖民与后殖民理论 ,理清被殖民者身份改变的多重脉络 ;...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 ,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抑和渗透、对写作者身份的改变。一方面结合史实和殖民与后殖民理论 ,理清被殖民者身份改变的多重脉络 ;另一方面分析日据台湾文学和作家身份确认的复杂和困惑 ,同时探讨文学传承和文学身份问题在日据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处境 文化身份 日据台湾新文学 文学身份
下载PDF
论澳洲新移民文学的主题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60,158,共5页
近二十多年来的澳洲新移民文学以其独特的主题开掘凸显出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内蕴,总括起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身份焦虑的全面表达、"死亡情结"的深度开掘和"原乡"与"异乡"的交错探寻。
关键词 澳洲新移民文学身份焦虑“死亡情结”“原乡”与“异乡”
下载PDF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的研究》简介 被引量:1
15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加勒比英语文学 加勒比地区 学术专著 研究成果 文化语境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的研究》
下载PDF
文学“赛车”驶过坎坷的2012——关于韩寒的研究述评
16
作者 张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2-59,共8页
一直以来,韩寒吸引大众眼球的除了他的文学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他自身的东西。以往对韩寒的研究已形成三条线索:一是韩寒的文学,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与韩寒有关的事件,如"方韩大战"、"韩寒告百度侵权&... 一直以来,韩寒吸引大众眼球的除了他的文学之外,很大程度上还来自他自身的东西。以往对韩寒的研究已形成三条线索:一是韩寒的文学,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与韩寒有关的事件,如"方韩大战"、"韩寒告百度侵权";一是韩寒的多重身份如"叛逆差生"、公共知识分子、网络意见领袖、商人等。2012年对韩寒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三条线索进行。这三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寒 文学身份 “方韩大战”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当代文学表达“中国经验”的一种反思
17
作者 李自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当代文学需要表达"中国经验",但要表达并应表达的是一种丰富而独特、具体而生动的"中国经验",而不是概念化、贴标签似的"中国经验"。对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中国文学状况作出应有的反思,而唯有走出文学主... 当代文学需要表达"中国经验",但要表达并应表达的是一种丰富而独特、具体而生动的"中国经验",而不是概念化、贴标签似的"中国经验"。对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中国文学状况作出应有的反思,而唯有走出文学主体身份危机,重建其精神价值立场与担当,才能为"中国经验"的表达提供可能,并为中国当代文学贡献更富有精神含量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文学主体身份 精神价值立场
下载PDF
识别文学艺术品的身份——论马戈利斯的艺术定义
18
作者 徐靓 宋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F0003,共11页
马戈利斯的艺术定义,即艺术品的通用公式,将传统的规范性定义具体化为对艺术品的描述性表述,主张“艺术品是以物理形式现身并在文化中浮现出来的实体”,进而揭示艺术的本质。识别艺术品的身份是以物理艺术媒介物为基础,由读者主导的感... 马戈利斯的艺术定义,即艺术品的通用公式,将传统的规范性定义具体化为对艺术品的描述性表述,主张“艺术品是以物理形式现身并在文化中浮现出来的实体”,进而揭示艺术的本质。识别艺术品的身份是以物理艺术媒介物为基础,由读者主导的感知过程。这要求读者把艺术品置于具体的文化语境之中,将对物理艺术媒介的感官感知和对审美艺术设计的思维感知融合在一起。他坚信艺术始终处于流变之中,因此,对艺术品身份的识别也应该被视为人类理解艺术的历史性发展过程。最后,他又为定义附加了“类型”“殊例”“宏大类型”及“首要例子”理论,来辨别不同体裁的艺术品,尤其为文学艺术品身份的识别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马戈利斯 艺术的定义 艺术的公式 艺术实践 文学艺术品的身份
原文传递
博大生命:骆一禾与1980年代诗歌 被引量:4
19
作者 西渡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38,共11页
很高兴有机会来和大家谈谈骆一禾和1980年代的诗歌.19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一个诗的时代.如果现在要选一个人物作为1980年代的代表,我愿意推骆一禾.我觉得骆一禾最能代表1980年代达到的人性高度.骆一禾是杰出的诗人,也是具有战略眼... 很高兴有机会来和大家谈谈骆一禾和1980年代的诗歌.19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一个诗的时代.如果现在要选一个人物作为1980年代的代表,我愿意推骆一禾.我觉得骆一禾最能代表1980年代达到的人性高度.骆一禾是杰出的诗人,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诗歌批评家,他还是成绩出色的诗歌编辑.这可以说是骆一禾的三个文学身份,其中每一个身份都体现了骆一禾身上高度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诗歌 生命 文学身份 批评家 人性 诗人
下载PDF
“人民话语”与“十七年”文学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3
20
作者 戚学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规约并指引着"十七年"文学的,是以阶级性为其内核的"人民话语"。本文将以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创作转变为例,辨析十七年文学中"人民"概念的产生、变化,及其内含的文化构成、民族国家想象,探讨人民话... 规约并指引着"十七年"文学的,是以阶级性为其内核的"人民话语"。本文将以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创作转变为例,辨析十七年文学中"人民"概念的产生、变化,及其内含的文化构成、民族国家想象,探讨人民话语的形成,以及在人民话语规训下所形成的阶级-民族身份认同机制,从中找出"十七年"文学发展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话语 “十七年”文学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