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找矿知识图谱的智能化应用:以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前龙 周永章 +6 位作者 郭兰萱 原桂强 虞鹏鹏 王汉雨 朱彪彪 韩枫 龙师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共9页
找矿知识图谱是一个结构化的找矿知识表示形式,它通过将各种矿床地质、矿物、矿体和勘探开发技术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和表达,形成一个知识图谱结构,为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从数据源和文献中收集了... 找矿知识图谱是一个结构化的找矿知识表示形式,它通过将各种矿床地质、矿物、矿体和勘探开发技术等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和表达,形成一个知识图谱结构,为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从数据源和文献中收集了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的相关知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知识图谱并和机器学习技术进行知识的自动化提取和推理。本研究通过构建找矿知识图谱模型,对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的实体、属性和关系进行了表达和存储。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知识图谱进行了语义关联和推理,实现了知识的自动化提取和推理。本研究还建立了查询问答和可视化系统,使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实体、属性或关系来获取相关信息,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信息的结构和关联。最后,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应用在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找矿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找矿建议。未来,将深化图算法应用和推荐系统,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找矿需求,并拓展其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矿床本体 斑岩铜矿 钦杭成矿带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斑岩铜矿蚀变分带与成矿机制:玉龙矿床水-岩反应热力学平衡模拟例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少颖 和文言 +2 位作者 高雪 田成华 肖仪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7-1852,共16页
蚀变分带和成矿机制的准确厘定是建立斑岩成矿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以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玉龙斑岩铜矿为例,通过质量作用定律(LMA)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模型(GEM),构建含矿热液与斑岩侵入体的pH-f O 2相图和动态传输模型... 蚀变分带和成矿机制的准确厘定是建立斑岩成矿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以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玉龙斑岩铜矿为例,通过质量作用定律(LMA)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模型(GEM),构建含矿热液与斑岩侵入体的pH-f O 2相图和动态传输模型,以揭示蚀变分带成因和金属成矿机制。LMA与GEM结果显示初始成矿流体pH值为4.7,logf_(O2)=-23.0(ΔFMQ=+2.7),且溶解Cu含量为1138×10^(-6),Mo为1.2×10^(-6)。研究表明,当该酸性及强氧化性流体流入二长花岗斑岩体时,在温度为450~360℃范围内,代表钾硅酸盐化蚀变的钾长石、黑云母、硬石膏、赤铁矿和磁铁矿的矿物逐渐沉淀,且与钾硅酸盐化蚀变相关流体具有较高pH值(5.0~7.0)和氧逸度(ΔFMQ=+2.9~+3.6)特征;当温度在360~320℃范围时,代表青磐岩化蚀变阶段的典型矿物如绿帘石、铁绿泥石和斜绿泥石等逐渐形成,流体pH值(5.0~6.4)和氧逸度(ΔFMQ=+1.1)均有所下降;当温度进一步从320℃下降到200℃时,流体pH值(5.0~5.7)进一步小幅下降,而氧逸度则(ΔFMQ=+1.7)略有回升,在此期间,绢云母和方解石等开始沉淀并形成典型的绢英岩化蚀变。此外,以HMoO_(4)^(-)和MoO_(4)^(2-)为载体的Mo在狭窄高温区间(450~370℃)内沉淀,而以CuCl(CuCl_(4)^(3-)、CuCl_(2)^(-)、CuCl)为主要载体的Cu则在在中、高温(450~300℃)范围中沉淀。通过利用LMA反演及GEM正演相结合定量化地刻画了玉龙斑岩铜矿水岩反应过程,由此揭示了斑岩矿床蚀变分带是逐渐冷却的单一岩浆热液与斑岩体不断反应的结果,且不同温度窗口对应着钾硅酸盐化(450~360℃)、青磐岩化(360~320℃)和绢英岩化(320~200℃)蚀变矿物的形成,故含矿流体温度的快速下降可能是玉龙铜矿蚀变叠加的重要因素。此外,Cu、Mo络合离子溶解度对温度变化的差异响应,导致了Mo矿化主要发育于靠近斑岩体的高温区域,而Cu则以网脉状-浸染状叠加到Mo矿化之上,并广泛分布于斑岩体周边的高-中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热力学平衡模拟 玉龙斑岩铜矿 pH-f O 2相图 动态传输模型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床成矿斑岩起源及成矿意义
3
作者 孙茂妤 代作文 +4 位作者 刘申态 李秋耘 周怿惟 杨志明 侯增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8-1600,共23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是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根据现有研究发现,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和含矿斑岩的成矿潜力不同。为深入探讨该矿床的岩浆起源,并揭示控制其成矿潜力的内在因素,本文对玉龙矿区含矿的二长花...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是碰撞型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根据现有研究发现,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和含矿斑岩的成矿潜力不同。为深入探讨该矿床的岩浆起源,并揭示控制其成矿潜力的内在因素,本文对玉龙矿区含矿的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的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和Sr-Nd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有与二长花岗斑岩相近的结晶年龄(42~41 Ma),同时也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_(i)分别为0.7060~0.7076和0.7062~0.7067、ε_(Nd)(t)分别为-2.9~-2.1和-4.6~-1.9,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两期斑岩具有高K_(2)O含量(平均值大于4%),较低的MgO、Mg^(#)、Cr含量,显著的Nb、Ta负异常,较低的Nb/U和Ce/Pb值,重稀土元素相对轻稀土元素亏损,高Sr/Y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起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数据显示,两期斑岩均具有较高的Eu/Eu^(*)(>0.44)、10000×(Eu/Eu^(*))/Y(>3.6)、(Ce/Nd)/Y(>0.01)及较低的Dy/Yb值(<0.31,平均0.22),暗示两者均具有很高且相近的岩浆水含量;二长花岗斑岩ΔFMQ为0.29~2.29(平均为1.44),花岗斑岩ΔFMQ为1.07~2.74(平均为1.80),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但花岗斑岩氧逸度具有更大的变化范围,且较二长花岗岩的更高,暗示氧逸度的差异导致了两者的成矿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锆石微量元素 斑岩铜矿 西藏玉龙
下载PDF
埃达克岩与热液成矿过程中钾镁同位素分馏及其指示意义:以驱龙斑岩铜矿床为例
4
作者 字艳梅 田世洪 +4 位作者 陈欣阳 侯增谦 杨志明 龚迎莉 唐清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9,共20页
为研究后碰撞埃达克质岩岩浆分异和热液过程中的钾镁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对斑岩铜矿床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的一套埃达克质岩石开展了钾镁同位素分析。该套岩石包括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后者是超大... 为研究后碰撞埃达克质岩岩浆分异和热液过程中的钾镁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对斑岩铜矿床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本文对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的一套埃达克质岩石开展了钾镁同位素分析。该套岩石包括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后者是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已有研究结果证实,这3套岩石很可能是由同一来源的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δ^(41)K组成分别为-0.38‰~-0.22‰、-0.43‰~-0.34‰和-0.59‰~-0.36‰。尽管3类岩石各自变化范围较小,但整体上δ^(41)K与K 2O和SiO_(2)含量呈现明显负相关趋势,表明全岩钾元素迁移和钾同位素发生了解耦,钾同位素产生了分馏。在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演化期间,δ^(41)K与Sc和Y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这指示了在该演化期间可能主要是角闪石分离结晶导致了钾同位素分馏。相比之下,花岗斑岩中具有明显的钾同位素组成变化,在花岗斑岩演化期间,δ^(41)K与Eu/Eu*和Sr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岩石演化晚期钾同位素的分馏可能主要跟斜长石分离结晶有关。然而,通过瑞利分馏模拟表明仅矿物分离结晶难以实现如此大的钾同位素分馏,花岗斑岩中的钾同位素分馏是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闪长质包体具有比地幔更重的钾同位素组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下地壳可能具有比地幔更重的钾同位素组成,岩浆混合机制下导致源区具有重钾同位素组成;另一方面,驱龙斑岩铜矿床的岩浆源区受到俯冲板片来源的富重钾流体/熔体所交代,导致其源区的钾同位素组成偏重。相比之下,这3类岩石的镁同位素组成比较类似(闪长质包体:-0.36‰~-0.19‰;花岗闪长岩:-0.28‰~-0.13‰;花岗斑岩:-0.44‰~-0.13‰),并且落在了地幔和下地壳范围内。这3类岩石的δ^(26)Mg跟MgO和SiO_(2)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埃达克质岩浆分异过程中(角闪石和黑云母)也不产生镁同位素分馏,与前人对花岗岩中镁同位素分馏行为的结论相一致。作为典型的热液型矿床,藏南驱龙斑岩铜矿床和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在热液蚀变过程中均产生了钾镁同位素分馏。德兴斑岩铜矿床大部分蚀变岩的钾镁同位素值都高于新鲜岩浆岩,具有显著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变化;相比之下,驱龙斑岩铜矿床埃达克质岩岩石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大部分位于岩浆岩基线值范围内,受热液蚀变作用影响不显著。此外,驱龙斑岩铜矿床花岗斑岩中铜大量富集,岩浆热液流体出溶是导致铜大量富集的主要原因,可能至少有两种不同性质(温度、盐度)的热液流体导致花岗斑岩中钾镁同位素组成局部波动变化,这些流体不仅改变了花岗岩斑岩的钾镁同位素组成,并且从高度演化的岩浆中提取金属元素,最终导致铜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龙斑岩铜矿 埃达克质岩石 钾镁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岩浆热液流体出溶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滇西北斑岩铜矿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志鹏 杨帆 +3 位作者 张婷 李金林 蒋永芳 李正章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683-1690,共8页
普朗超大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其成矿作用跟岩体密切相关,为了探测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形态及规模,拓展深部找矿空间,运用广域电磁法在矿区进行测深勘探。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精细处... 普朗超大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产于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其成矿作用跟岩体密切相关,为了探测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形态及规模,拓展深部找矿空间,运用广域电磁法在矿区进行测深勘探。对采集数据进行了精细处理和综合地质解译分析,成果显示广域电磁法能有效地识别深部隐伏岩体和大型构造,通过与施工钻孔揭露的地质信息对比,较完整且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电阻率更稳定,本方法对岩性分界线响应的准确度也更高。探测结果表明矿区东侧和南部的深部还存在大范围复式岩体,在岩体内构造裂隙发育地段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可为后期优选深部找矿靶区提供地球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斑岩铜矿 深部勘探 滇西北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龙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U-Pb和Ar-Ar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4 位作者 李光明 张天平 肖波 赵俊兴 陈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0-461,共2页
多龙(多不杂-波龙,多不杂为多龙矿区的北东矿段,波龙为南西矿段)富金斑岩铜矿床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于近年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床(Cu资源远景可能达400~500万吨,金80~100吨),由于此矿床的发现,使班公湖-怒江构造成矿带成为... 多龙(多不杂-波龙,多不杂为多龙矿区的北东矿段,波龙为南西矿段)富金斑岩铜矿床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于近年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规模前景的矿床(Cu资源远景可能达400~500万吨,金80~100吨),由于此矿床的发现,使班公湖-怒江构造成矿带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的西藏第三条斑岩铜矿带。但对该成矿带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年代学 玄武安山岩 火山岩 斑岩铜矿 锆石 矿区 西藏班 演化
下载PDF
Sr/Y和La/Yb:定量评估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形成深度的有效参数
7
作者 曹倩 姜子琦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含矿岩浆的起源深度或者地壳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带岩浆弧地壳厚度变化,对建立斑岩铜矿的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现代岛弧火山岩的一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Sr/Y,La/Yb)与地... 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含矿岩浆的起源深度或者地壳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带岩浆弧地壳厚度变化,对建立斑岩铜矿的成矿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现代岛弧火山岩的一些全岩地球化学参数(Sr/Y,La/Yb)与地壳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并且在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可信的拟合函数模型。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些参数与地壳厚度的关联,并讨论了该参数在重建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型造山带地壳厚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球化学参数 斑岩铜矿 地壳厚度
下载PDF
斑岩铜矿次生富集带的特征、形成条件以及在我国产出的可能性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克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47-450,共4页
1斑岩铜矿勘查与研究进展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3个特点。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 1斑岩铜矿勘查与研究进展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3个特点。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全国"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从而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内蒙乌努克吐山等一批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床,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勘查 次生富集带 斑岩铜矿 形成条件 大型斑岩铜矿 硫化物 铜矿 氧化带 可能性 潜水面
下载PDF
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喜连 黄文婷 +3 位作者 邹银桥 梁华英 张健 张玉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2-2534,共13页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2O/Na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f)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 西藏东部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磁黄铁矿和毒砂成因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广 申萍 +3 位作者 潘鸿迪 李昌昊 马阁 曹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47-1471,共25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包古图斑岩铜矿是中亚成矿域内首例确认的还原性斑岩铜矿,具有区别于氧化性斑岩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包古图斑岩铜矿的成矿闪长岩发育钾硅酸盐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及少量青磐岩化蚀变,铜矿化主要集中在钾硅酸盐蚀变阶段...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包古图斑岩铜矿是中亚成矿域内首例确认的还原性斑岩铜矿,具有区别于氧化性斑岩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包古图斑岩铜矿的成矿闪长岩发育钾硅酸盐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及少量青磐岩化蚀变,铜矿化主要集中在钾硅酸盐蚀变阶段和绢英岩化蚀变阶段。钾硅酸盐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两阶段发育不同的金属矿物共生组合:前者发育磁黄铁矿,具有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钛铁矿+闪锌矿±毒砂组合,黄铁矿主要呈细粒—粗粒五角十二面体,富集Cu而亏损As;后者发育毒砂和碲铋矿物,出现与毒砂共结晶的碲化铋以及不含其他硫化物的独立毒砂脉体,具有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闪锌矿±碲铋矿物组合,黄铁矿主要呈粗粒立方体,黄铁矿和毒砂中均富集Au+Ag+Te+Bi。钾硅酸盐蚀变和绢英岩化蚀变阶段的硫化物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成分,反映了绢英岩化蚀变阶段As—Au—Ag—Te—Bi矿化和钾硅酸盐蚀变阶段Cu—Mo—Au—Ag矿化叠加的关系。利用磁黄铁矿和毒砂成分反演了其形成温度和硫逸度,钾化蚀变阶段的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267~600℃和-1. 5^-9. 5;绢英岩化蚀变阶段的温度和硫逸度分别为209~325℃和-15. 8^-9. 7,同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矿物组合相图,结果显示磁黄铁矿的形成和早期低氧逸度流体相关,毒砂的形成与流体温度降低和硫逸度降低相关。同时推断在早阶段Cu—Mo—Au—Ag矿化期和晚阶段As—Au—Ag—Te—Bi矿化期,由于温度和硫逸度存在差异,Cu和As经历了不同的反应沉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斑岩铜矿 磁黄铁矿 毒砂 硫逸度 包古图斑岩铜矿
下载PDF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被引量:214
11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2 位作者 高永丰 曲晓明 孟祥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者通过对 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 ,而是一种高SiO2 〔w(SiO2 ) >5 6 %〕、高Al2 O3〔w(Al2 O3) >15 %〕、富Sr(多数wSr>40 0× 10 -6)、低Y(多数wY&... 作者通过对 3个重要的斑岩铜矿带的综合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 ,最具成矿潜力的含矿斑岩不是典型的岛弧岩浆岩 ,而是一种高SiO2 〔w(SiO2 ) >5 6 %〕、高Al2 O3〔w(Al2 O3) >15 %〕、富Sr(多数wSr>40 0× 10 -6)、低Y(多数wY<16× 10 -6)的岩石 ,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 ,显示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含矿的长英质岩浆并非来自地幔楔形区或壳幔过渡带 ,而是来自俯冲的洋壳板片的直接熔融。该俯冲板片熔融前通常变质为含水的榴辉岩。在安第斯弧造山带 ,大洋板块低缓、快速、斜向俯冲 ,诱发洋壳板片直接熔融 ,形成埃达克质熔体 ,后者通过分凝和封闭性演化 ,形成安第斯中新世_上新世巨型斑岩铜矿系统 ;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俯冲并堆积于地幔岩石圈的古老洋壳物质的变质和拆沉 ,诱发榴辉岩部分熔融 ,产生埃达克质熔体 ,并与幔源熔体混合 ,形成西藏冈底斯和玉龙斑岩铜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质学 斑岩铜矿 成矿模式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被引量:150
12
作者 曾普胜 莫宣学 +5 位作者 喻学惠 侯增谦 徐启东 王海平 李红 杨朝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精确的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资料 ,将中甸地区的印支期岛弧斑岩体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 ,东斑岩带形成于 2 1 8~ 2 0 3Ma ;西斑岩带形成于 2 4 2 .92~ 2 37.5Ma。喜马拉雅期(5 3.0 2Ma)斑岩叠加于... 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精确的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资料 ,将中甸地区的印支期岛弧斑岩体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 ,东斑岩带形成于 2 1 8~ 2 0 3Ma ;西斑岩带形成于 2 4 2 .92~ 2 37.5Ma。喜马拉雅期(5 3.0 2Ma)斑岩叠加于早期的斑岩体之上 ,与斑岩铜矿化关系密切。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远景极大 ,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 ,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 (多金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斑岩铜矿 地质学 中甸地区 滇西北 地质背景 矿化
下载PDF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96
13
作者 张连昌 秦克章 +2 位作者 英基丰 夏斌 舒建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增生岛孤带,容矿岩石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于岛弧火山岩区。通过对容矿围岩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主量元素SiO2、Al2O3和MgO的含量分别为64.37%-72.28%、17.77%~17.71%和0.55%-1.35%,微量元素Y...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晚古生代大南湖增生岛孤带,容矿岩石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于岛弧火山岩区。通过对容矿围岩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主量元素SiO2、Al2O3和MgO的含量分别为64.37%-72.28%、17.77%~17.71%和0.55%-1.35%,微量元素Y、Yb和Sr的含量分别为4.42—11.1(μg/g),0.38—0.87(μg/g)和619—738(μg/g),LREE为富集型和Eu为正异常,这些特征反映斜长花岗斑岩为埃达克质岩。本区埃达克岩与铜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铜矿形成时代与埃达克岩相近,形成于早石炭世,而火山岩形成于泥盆纪。铜矿与埃达克岩紧密共生,矿区范围埃达克岩多被蚀变并铜矿化。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埃达克质岩浆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物质和流体来源。进一步研究表明,岛弧火山岩与具埃达克岩性质的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过程。本区中基性-中酸性的岛弧火山岩是由于大洋板块俯冲到深部,因脱水作用使板片之上的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而埃达克岩是俯冲到深处具MORB性质的板片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后直接侵位于近地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土屋-延东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岛弧 晚古生代 成矿
下载PDF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93
14
作者 佘宏全 张德全 +4 位作者 景向阳 关军 朱华平 丰成友 李大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乌珠尔 斑岩铜矿 热液蚀变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青海省
下载PDF
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99
15
作者 王福同 冯京 +3 位作者 胡建卫 王磊 姜立丰 张征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6-39,29,共5页
土屋铜矿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斑岩型铜矿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增生拼贴岛弧带中。矿体赋存于石炭纪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岩体内。属细脉浸染状矿化,具有厚度大、矿化均匀、品位低、组分简单... 土屋铜矿是新疆地矿局近年在斑岩型铜矿地质找矿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矿床产于准噶尔板块南缘石炭纪增生拼贴岛弧带中。矿体赋存于石炭纪闪长玢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岩体内。属细脉浸染状矿化,具有厚度大、矿化均匀、品位低、组分简单、围岩蚀变分带明显的特点。目前初步控制的远景规模可望达大型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新疆斑岩型铜矿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促进新疆今后矿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矿床地质 找矿方向 围岩蚀变 矿体赋存 成因
下载PDF
斑岩铜矿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81
16
作者 芮宗瑶 张洪涛 +3 位作者 陈仁义 王志良 王龙生 王义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500,共10页
文章从全球角度对斑岩铜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评述,对斑岩铜矿的源区及岩浆岩特征、Mash带的地质意义、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的关系、过渡岩浆的地质意义、中国斑岩铜矿概况及斑岩铜矿的一般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铜矿 中国 评述
下载PDF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61
17
作者 芮宗瑶 侯增谦 +3 位作者 李光明 刘波 张立生 王龙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6,共8页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 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模式都是建立在“B”型俯冲基础上的,而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为18~12Ma,主碰撞期为65Ma,因此属于“A”型俯冲时期,即印度大陆壳俯冲到亚洲大陆壳之下的早期,此时夹于两者之间的新特提斯洋壳尚未消失掉,由此上地幔脱水和部分熔融提供了斑岩铜矿的主要成矿的物质来源。本文讨论了俯冲作用与斑岩铜矿的关系,通过驱龙和冲江两个代表性矿床的Nd、Sr同位素讨论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物质来源,通过矿带结构和成矿年代等制定了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斑岩铜矿 俯冲 成矿模式 西藏
下载PDF
斑岩铜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勘查新进展 被引量:66
18
作者 毛景文 罗茂澄 +2 位作者 谢桂青 刘军 吴胜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53-2175,共23页
斑岩铜矿是铜资源的主要供给矿种,长期以来是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2000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高潮,找矿勘查取得了新突破,研究获得重大进展。迄今为止,已探明斑岩铜矿储量约18×108t,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西南太平洋... 斑岩铜矿是铜资源的主要供给矿种,长期以来是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2000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高潮,找矿勘查取得了新突破,研究获得重大进展。迄今为止,已探明斑岩铜矿储量约18×108t,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西南太平洋岛弧、中亚地区以及特提斯东欧段、伊朗—巴基斯坦段和我国西藏地区,其中南美西部大陆边缘储量达11×108t。已探明储量按时代分布,从新生代、中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到前寒武纪,依次降低。斑岩铜矿通常出现在大洋俯冲带上部,在岛弧形成斑岩铜金矿,在大陆边缘形成斑岩铜钼矿或斑岩铜金钼矿。俯冲板片由陡倾角变为缓倾角,甚至平板,有利于成矿;超大型矿床在空间上往往与无震海岭、海口山连和海中高原的低角度俯冲有关,大洋板片广泛发育的转换断层易于被海水交代,当俯冲到大陆或岛弧之下,有利于形成含矿岩浆;而在大陆不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俯冲板片易于撕裂,也是成矿带形成的重要场所。由于板片俯冲,将大量海水及海底沉积物(包括硫酸盐)携带进入软流圈,俯冲板片脱水导致交代作用和软流圈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被认为是弧岩浆成因的主要过程。这种高氧化度和富含挥发组分的基型岩浆在下地壳经历了MASH过程和分异演化,逐渐形成中酸性含矿岩浆,这种岩浆比重较轻,沿断裂带上升到浅表定位和成矿。过去10多年对于大陆斑岩铜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成矿物质来自于大陆内部的壳幔反应产物(包括新生下地壳)还是俯冲板片残留重熔形成的交代岩石圈。从找矿勘查角度,矿床模型研究依然是重点,从单个典型矿化蚀变模型到矿床组合模型。此外,近年针对斑岩铜矿系统中的蚀变矿物(例如,绿泥石、绿帘石、明矾石和粘土矿物等),开展Footprint(找矿印痕)研究,探讨矿体的分布规律,提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俯冲与成矿 大陆成矿 时空分布规律 矿床模型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被引量:197
19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2 位作者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碰撞造山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与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斑岩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刚阳 郑有业 +5 位作者 龚福志 高顺宝 屈文俊 庞迎春 石玉若 殷世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3-479,共7页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段。锆石 SHRIMP U-Pb 和辉钼矿 Re-Os 年代学研究表明,与成矿相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8.68±0.49Ma,成矿事件发生在48.30~50.8Ma。明显不同于冈底斯铜矿带形成于陆内后碰撞造...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段。锆石 SHRIMP U-Pb 和辉钼矿 Re-Os 年代学研究表明,与成矿相关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8.68±0.49Ma,成矿事件发生在48.30~50.8Ma。明显不同于冈底斯铜矿带形成于陆内后碰撞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过渡环境的驱龙、冲江、朱诺等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集中在17~12Ma)。该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碰撞晚期(52~42Ma)的间歇性应力松弛造就了吉如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和斑岩型矿化的发育。这一成果表明,在中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同时存在碰撞环境和后碰撞伸展环境的斑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冈底斯 陆陆碰撞 吉如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