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虎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1
作者 陈春秀 尚晓迪 +3 位作者 马超 王群山 于燕光 贾磊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为研究金虎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tukula(♂)]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测定了8、11、14月龄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高(X_(4))、体宽(X_(5))、尾柄高(X_(6))、眼径(X_... 为研究金虎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tukula(♂)]不同生长阶段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测定了8、11、14月龄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高(X_(4))、体宽(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等形态性状,并对不同月龄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杂交后代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_(8月龄)=-188.404+13.099X_(3)+20.491X_(5);Y_(11月龄)=-864.627+54.416X_(5)+54.206X_(6);Y_(14月龄)=-837.373+33.211X_(3)+55.331X_(4);金虎斑鱼不同月龄的形态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除14月龄头长、眼径、眼后头长外,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月龄和11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增长、增质量因子,14月龄第一主成分指向增长、增质量和体高因子,3个月龄第二主成分还是以增高、增长和增质量因子为主;8月龄和11月龄体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最大(0.336、0.361),14月龄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608),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综上,金虎斑鱼在3个月龄阶段均以增长、增质量为主,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能够估算不同月龄金虎斑鱼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虎斑鱼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熟制裸斑鱼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燕 张曼纳 +3 位作者 卢娜霖 孟思怡 车振明 丁文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5-233,共9页
为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工业化制作的熟制裸斑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影响,选用3种贮藏方式(-120℃液氮喷淋冻结、-18℃冰箱冻结、4℃冷藏),以菌落总数、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bituric acid, TBA)、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 为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工业化制作的熟制裸斑鱼贮藏期间的品质影响,选用3种贮藏方式(-120℃液氮喷淋冻结、-18℃冰箱冻结、4℃冷藏),以菌落总数、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bituric acid, TBA)、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色泽、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气味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贮藏16 d裸斑鱼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TBA值、TVB-N值、白度均呈上升趋势,感官评分、硬度、弹性、咀嚼性均呈下降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合各指标分析得到:4℃贮藏条件下的鱼肉在第16天已失去食用价值,而-120℃液氮和-18℃储藏下的鱼肉在实验终点(16 d)并未出现腐败变质的情况。结合电子鼻气味分析,-120℃液氮,贮藏期8 d及以下的鱼肉新鲜度更加接近第0天,此时鱼肉风味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鱼 熟制 贮藏方式 新鲜度
下载PDF
2种斑鱼蛉(广翅目:齿蛉科:鱼蛉亚科)幼虫和蛹的分类鉴定及形态描述
3
作者 沈载芸 曹成全 +2 位作者 王向积 刘方庆 杨香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2-542,共11页
为了促进广翅目Megaloptera幼虫和蛹的分类鉴定,本文运用幼虫分子数据和成虫形态特征对2种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的幼虫和蛹进行鉴定,并对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1)双齿斑鱼蛉N.bicuspidatus和越南斑鱼蛉N.ton... 为了促进广翅目Megaloptera幼虫和蛹的分类鉴定,本文运用幼虫分子数据和成虫形态特征对2种斑鱼蛉属Neochauliodes的幼虫和蛹进行鉴定,并对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1)双齿斑鱼蛉N.bicuspidatus和越南斑鱼蛉N.tonkinensis幼虫和蛹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808 bp和820 bp,GenBank登录号为MW560981和MW560982。2)双齿斑鱼蛉和越南斑鱼蛉的末龄幼虫形态区别为:前者头部和前胸背板几乎全黑且无斑纹,后者则有明显复杂的斑纹;前者腹部腹面的“T”型斑纹两部分分离,后者的相连且大小和形状不稳定;前者每一腹节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形大黄斑点,后者腹面斑纹存在2种类型。3)蛹的形态区别如下:前者通体体色较深且随时间变化大,后者在临近羽化时只有翅芽颜色加深近黑色;前者腹部第9节背面和腹面长有密集纤长的刚毛,后者光滑无毛。这些差异性状对于2种斑鱼蛉幼虫和蛹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幼虫的花纹和体色变异很大,无法作为稳定的鉴别特征;而蛹在形态鉴定时要考虑体色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翅目 斑鱼 幼虫 分子分类 形态描述
下载PDF
扁鮨(老鼠斑鱼)室内水族箱饲养的初步观察
4
作者 王明光 《科学养鱼》 1993年第6期26-26,共1页
老鼠斑鱼Cromite ptes altivelis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历来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是我国目前出口活鱼的主要品种,换汇率较高。但是,近年来过量的钓捕使老鼠斑鱼自然资源面临被破坏的威胁,要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同时,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我们... 老鼠斑鱼Cromite ptes altivelis是名贵的海产鱼类,历来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是我国目前出口活鱼的主要品种,换汇率较高。但是,近年来过量的钓捕使老鼠斑鱼自然资源面临被破坏的威胁,要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同时,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我们要积极发展老鼠斑鱼人工养殖事业。目前,广东、福建、香港等地都在开展海水网箱养成,主要是从自然海区得到幼鱼养到一定规格出售,取得较高的利润。北部湾岛礁间都有老鼠斑鱼的分布,尤其围洲岛、斜阳岛资源更为丰富,对其保养成活技术及生物学,许多人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基础上,为了探索老鼠斑鱼室内水族箱人工饲养的可能性与饲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鼠斑鱼 水族箱 室内饲养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5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Ⅰ.胚胎时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伟恒 孙志宾 +8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李昊喆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阶段,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不需要迁移过程;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 发育 体色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小碎斑鱼蛉幼虫资源成分分析及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付彬 刘玉升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针对小碎斑鱼蛉Neochauliodes sparsus(Liu et Yang)幼虫,进行了资源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碎斑鱼蛉幼虫干物质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56.02%、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 针对小碎斑鱼蛉Neochauliodes sparsus(Liu et Yang)幼虫,进行了资源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碎斑鱼蛉幼虫干物质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67.69%、56.02%、10.4%、1.59%、7.05%,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3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82.89%,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分析了小碎斑鱼蛉幼虫资源成分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碎斑鱼 幼虫 资源成分 营养价值
原文传递
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细菌分离及鉴定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付彬 刘玉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小碎斑鱼蛉幼虫的营养生理活动。方法从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环境中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3个细菌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上述3个菌株均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 目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小碎斑鱼蛉幼虫的营养生理活动。方法从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环境中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3个细菌菌株,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上述3个菌株均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1号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号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3号菌株为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结论小碎斑鱼蛉幼虫肠道环境中的不同细菌,其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碎斑鱼 肠道细菌 鉴定
原文传递
野生斑头六线鱼驯化及养殖技术
9
作者 谢清清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71-72,共2页
斑头六线鱼又名花鲷、紫枸子,隶属鲉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六线鱼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斑头六线鱼体表呈紫红色,外形与北方常见的大泷六线鱼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其侧线为1条,鳞片大,纵列鳞数为78~87,且尾鳍后缘圆形... 斑头六线鱼又名花鲷、紫枸子,隶属鲉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六线鱼属,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斑头六线鱼体表呈紫红色,外形与北方常见的大泷六线鱼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其侧线为1条,鳞片大,纵列鳞数为78~87,且尾鳍后缘圆形。斑头六线鱼为温水性海洋鱼,于近海底层栖息,全年生活在陆地沿岸及岛屿的岩礁附近。斑头六线鱼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弱,一般在8~26℃的水体中均能健康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六线 大泷六线 耐受力 鲉形目 六线
下载PDF
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23
10
作者 颜云榕 侯刚 +1 位作者 卢伙胜 殷其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通过对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鳞片年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斑鳍白姑鱼的年龄判定与生长特性。采用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北部湾海域底拖网、流刺网和钓具作业的斑鳍白姑鱼渔获样本,共计626尾。结果认为斑鳍白姑鱼鳞片的... 通过对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鳞片年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斑鳍白姑鱼的年龄判定与生长特性。采用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北部湾海域底拖网、流刺网和钓具作业的斑鳍白姑鱼渔获样本,共计626尾。结果认为斑鳍白姑鱼鳞片的年轮显示为空白型窄带,边缘增长率MGI计算结果表明,年轮主要在9-11月形成,为1年1个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表明,繁殖期为4-8月份,年轮形成于繁殖期之后。本研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Logistic、Gompertz和Generalized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ARSS检验得出雌雄生长在4个生长方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IC、AIC差值和BIC检验得出Logistic生长方程为最适生长模型,主要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220.32 mm,生长曲线的平均速率K=0.58,初始年龄t0=0.905。斑鳍白姑鱼在3龄之前生长迅速,之后生长趋于减缓。为保护产卵补充群体和合理开发利用北部湾的斑鳍白姑鱼资源,以及考虑实际渔业生产状况,建议以2龄的体长146.53 mm作为最小开捕体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鳍白姑 鳞片 年龄确定 模型检验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叶乐 胡静 +2 位作者 赵旺 王雨 吴开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合适蛋白水平,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初始体质量为(0.085±0.002)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每...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合适蛋白水平,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初始体质量为(0.085±0.002)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分别投喂蛋白水平38.11%、40.91%、44.16%、47.21%、50.02%和53.16%的人工饲料,试验持续56d。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的体成分等均有显著影响。饲料蛋白水平为38.11%~50.02%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眼斑双锯鱼幼鱼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增加的趋势,饲料蛋白水平为53.16%时略有下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51.8%时,质量增加率最大;蛋白水平为51.1%时,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饲料系数谷值出现在蛋白水平为47.21%试验组,而蛋白质效率则相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7.5%时,饲料系数最小;饲料蛋白水平为47.8%时,蛋白质效率最大。全鱼粗蛋白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增加趋势,但到一定水平后维持该水平不再增加,而粗脂肪则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等指标,本试验条件下眼斑双锯鱼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为47.5%~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 蛋白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1 位作者 刘红 蔡生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 胚胎发育 形态学
下载PDF
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纪东平 卞晓东 +1 位作者 宋娜 高天翔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8,共11页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的743尾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探讨其摄食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斑头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包括11个类群,主要摄食多毛类(Polychaeta),其次是鱼卵、海藻类、海草类、...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的743尾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探讨其摄食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斑头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包括11个类群,主要摄食多毛类(Polychaeta),其次是鱼卵、海藻类、海草类、口足类(Stomatopoda)、端足类(Amphipoda)和鱼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多毛类以外,春季还摄食口足类和虾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和蟹类,秋季还摄食鱼卵和鱼类,冬季摄食鱼卵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斑头鱼喜食海草和海藻等植物性饵料,体长80~199 mm的个体喜食多毛类、鱼类和虾蟹类等,体长〉199 mm 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多毛类和鱼卵等。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100 mm的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着体长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和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对斑头鱼5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了DNA条形码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属。结论认为,斑头鱼的摄食习性会随季节、个体生长和栖息海域饵料生物的种类和丰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食生态 胃含物分析 DNA条形码 荣成俚岛
下载PDF
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旺 牛津 +4 位作者 胡静 吴开畅 王雨 杨蕊 叶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 饲料糖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盾形陀螺珊瑚与根枝藻和点斑篮子鱼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新庆 杨小舟 +3 位作者 林荣澄 陈章群 牛文涛 黄丁勇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 本研究通过120d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根枝藻(Rhizoclonium sp.)和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的NO3-(5.00~10.00mg/dm3)刺激了丝状绿藻根枝藻在缸内的爆发式生长,在实验27d时根枝藻在缸壁的面积覆盖率达到90.5%,藻丝长度为10~15cm.在海藻的胁迫作用下,盾形陀螺珊瑚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值逐渐从0.712降至0.626,降幅为10.7%~13.5%.放入4尾4~6cm长的点斑篮子鱼后,实验缸壁根枝藻的面积覆盖率在2d内从90.5%下降至10.0%.但解除根枝藻胁迫后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并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也不显著;随着海藻胁迫因子的消除,盾形陀螺珊瑚的Fv/Fm值逐渐升高,并在第120天时恢复至初始状态.本研究结果从珊瑚光合作用效率的角度验证了啃食者的存在确能缓解富营养化对造礁珊瑚的不利影响,为“下行控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盾形陀螺珊瑚 大型海藻 篮子 竞争 FV Fm值
下载PDF
高压电场干燥斑鰶鱼的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亚乡 胡玉才 +1 位作者 杨桂娟 唐德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1-694,共4页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干燥质量,以斑鰶鱼为例研究了高压电场对其干燥效果。采用不同强度的高压电场在同一温度下对斑鰶鱼块进行干燥试验并与热风干燥作了比较,同时检测了干燥后斑鰶鱼块的收缩率、复水率和感观。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能够... 为了提高水产品的干燥质量,以斑鰶鱼为例研究了高压电场对其干燥效果。采用不同强度的高压电场在同一温度下对斑鰶鱼块进行干燥试验并与热风干燥作了比较,同时检测了干燥后斑鰶鱼块的收缩率、复水率和感观。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能够提高斑鰶鱼的干燥速度,在同一温度下,干燥电压越高,干燥速度越快。40°C时33 kV高压电场的干燥速度比同温度下不加电场的干燥速度提高40%,与66°C左右的热风干燥速度相近;和热风干燥相比,高压电场干燥的斑鰶鱼收缩率小3.44%、复水率高3.85%,其色泽、平整度等表面质量均优于热风干燥。最后分析了高压电场干燥机理,认为是交变电场引起水分子振动和离子风的冲击作用导致了干燥速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场干燥 水产品 热风干燥 干燥速度 收缩率 复水率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的克孜河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阎雪岚 杨金权 +2 位作者 唐文乔 王丽卿 阿达来提.尔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3,共6页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3个群体(斯木哈纳SM、牙师YS、卡拉贝利KL)的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biddulphi)41尾个体及1个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群体(斯木哈纳)23尾个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分析了采自新疆克孜河3个群体(斯木哈纳SM、牙师YS、卡拉贝利KL)的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biddulphi)41尾个体及1个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群体(斯木哈纳)23尾个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检测到6个碱基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及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25 4和0.001 16。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塔里木裂腹鱼的遗传变异全部发生于群体内部;群体间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分化指数(Fst<0.085 25)和基因流(Nm>3.18)都显示3个群体没有种群分化,属于单一种群。斑重唇鱼检测出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30 1和0.001 13。研究表明,克孜河的塔里木裂腹鱼和斑重唇鱼均处于很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物种维持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 重唇 CYT b 遗传多样性 克孜勒苏河 新疆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静 叶乐 +2 位作者 赵旺 王雨 吴开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中脂肪适合添加量,将初始体质量为(0.1129±0.005)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4.42%、7.42%、10.42%、13.42%、16.42%、19.42%的等氮人...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中脂肪适合添加量,将初始体质量为(0.1129±0.005)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4.42%、7.42%、10.42%、13.42%、16.42%、19.42%的等氮人工饲料,进行56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高36.7%、19.3%和52.9%,分别比高脂肪(19.42%)组高38.7%、21.2%和48.6%;而饲料系数(FCR)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2%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及高脂肪(19.42%)组低34.7%和32.8%.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和肝体指数(HsI)在饲料低脂肪水平时较低,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幼鱼全鱼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全鱼粗蛋白质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3.42%时达峰值(5.93%),之后基本维持该水平.经回归分析,综合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体成分等指标,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最适脂肪添加量为12.2%~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 脂肪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孤岛指环虫寄生于斑尾刺鱼叚虎鱼鳃空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建华 李盈蕾 +2 位作者 阎斌伦 高焕 杨廷宝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47-450,共4页
通过对斑尾刺鱼叚虎鱼鳃上孤岛指环虫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下降的趋势;从春季到秋季,孤岛指环虫的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呈迅速下降的趋势;斑尾刺鱼叚虎鱼鳃... 通过对斑尾刺鱼叚虎鱼鳃上孤岛指环虫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下降的趋势;从春季到秋季,孤岛指环虫的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呈迅速下降的趋势;斑尾刺鱼叚虎鱼鳃上孤岛指环虫的分布频率,表明大量的孤岛指环虫寄生于少数宿主鳃上,多数宿主感染少量的孤岛指环虫;孤岛指环虫种群在不同体长的宿主和不同季节均呈聚集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刺叚虎 孤岛指环虫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序列对新疆两水系斑重唇鱼遗传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天燕 孟玮 +2 位作者 马燕武 蔡林钢 郭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7,共7页
采用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伊犁河和塔里木河水系6个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群体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AMOVA分析结果显示,斑重唇鱼群体间遗传差异显著大于群体内,群体平均遗传分化指数ΦST... 采用线粒体COI和Cyt b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伊犁河和塔里木河水系6个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es)群体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AMOVA分析结果显示,斑重唇鱼群体间遗传差异显著大于群体内,群体平均遗传分化指数ΦST分别为0.980 2(COI)和0.886 3(Cyt b),除伊犁河水系两群体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两两群体间遗传差异均显著。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发现,不仅两水系间群体存在差异,塔里木河水系内部群体也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关系树显示库玛拉克河群体存在两组不同单倍型类群,分别与伊犁河和塔里木河水系单倍型聚类。根据分子钟假说,基于Cyt b基因序列推算斑重唇鱼两支系发生分歧的时间大约在2.41 Ma年的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天山第四纪构造运动第一幕可能是两水系斑重唇鱼发生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而塔里木河水系群体发生遗传分化可能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唇( Diptychus maculates) 伊犁河 塔里木河 COI基因 CYT B基因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