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富油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明 姜宏军 +2 位作者 付广 历娜 陈亚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8-537,共10页
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联合剖面对比追踪,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平面和垂向富油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1南堡凹陷内... 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联合剖面对比追踪,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平面和垂向富油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1南堡凹陷内似花状断裂密集带较发育,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向,以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2平面上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内部及边部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域,内部较边部油气富集程度高,背形似花状断裂密集带较向形似花状断裂带油气富集程度高,背形似花状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上限;3垂向上油气富集程度受控于盖层断接厚度,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控制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内中浅层的油气聚集,馆陶组盖层断接厚度控制中浅层内垂向油气聚集层位;4背形似花状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较大区域,且东营组二段盖层断接厚度小于90~95 m阈值区域为下一步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断裂 断裂密集带 累计隆起幅度 成藏模式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断裂密集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肇源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1 位作者 陈海峰 王婵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48-3557,共10页
利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小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分析肇源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探讨不同期次断裂对扶余油层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结合油水分布特点研究肇源南地区断裂密集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 利用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小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分析肇源南地区断裂发育特征,探讨不同期次断裂对扶余油层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结合油水分布特点研究肇源南地区断裂密集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由中期和长期发育断裂组成,受基底断裂控制平面上呈8条密集带分布。在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期东部断裂密集带北北西向断层复活开启,而西部断裂密集带仅边界断层复活开启。受基底断裂和长期同生断裂共同控制,西部断裂密集带与河道砂体呈高角度相交、或河道砂体在边界断层上升盘长距离延伸2种关系;而东部断裂密集带与河道砂体呈低角度相交。肇源南地区扶余油层油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被河道砂体沟通的断裂密集带长距离侧向运移至肇源南地区,在断裂密集带附近的断块、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断裂密集带上油输导方式及聚集部位受断层活动性质、及密集带与河道砂体组合关系控制:东部断裂密集带上开启性断层与河道砂体形成"输导断层-岩性"输导体系,密集带内断块、及两侧断层岩性圈闭均有油聚集;西部断裂密集带上边界断层上升盘一侧形成"边界断层-岩性"高效输导脊,由密集带2侧断层岩性圈闭向内部断块含油性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源南地区 扶余油层 断裂密集带 长期同生断裂 油气运移和聚集
下载PDF
歧口凹陷断裂密集带形成演化特征及油气富集差异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世瑞 王有功 +1 位作者 刘海涛 于爱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3,共6页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统计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 断裂密集带作为斜向伸展作用的标志性产物,是断块油气藏形成与聚集的主要场所。针对歧口凹陷不同走向断裂密集带油气富集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统计密集带几何学特征及构造组合样式,结合断裂带形成演化规律,分析不同走向断裂带油气富集差异。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主要发育NEE、EW向及NNE向3种断裂带。其中,NNE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早,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最弱,油气在深部富集;NEE向断裂带随后形成,断裂对盖层的破坏作用最强,油气在深、浅层均有分布;EW向断裂带形成时期最晚,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研究成果可为歧口凹陷及相似的多期裂陷盆地断裂密集带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斜向伸展 次级断裂 多期裂陷 断层垂向封闭性 歧口凹陷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在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付广 王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口分布控制形成的。通过油藏解剖及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模式: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其内超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向断裂密集带两侧扶杨油层侧向运移,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通过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对扶杨油层运移成藏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两侧是油聚集的有利地区;②断裂密集带附近,扶杨油层距青一段源岩底面越近的油层,油越富集;③断裂密集带两侧地垒构造是油聚集的主要场所;④距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越近,油井产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三肇凹陷 青一段源岩 扶杨油层 运聚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在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殿军 付广 张艳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2期2792-2797,共6页
为了研究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发育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大量T11断裂。它们主要由断陷期形成坳陷期活动、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坳陷期... 为了研究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发育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发育大量T11断裂。它们主要由断陷期形成坳陷期活动、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活动、坳陷期形成和坳陷期形成反转期活动的4类断裂构成。平面上呈29个密集带分布,主要分布在三肇凹陷北部和中部,为北北西、近南北和北北东向展布。由断裂密集带与葡萄花油层油藏之间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与油运聚成藏关系密切。对成藏与分布具有3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对油运移的输导,使油大面积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及其附近;②断裂密集带交叉处油更富集;③断裂密集带内的交叉构造有利油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断裂密集带 葡萄花油层 油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广 王宇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研究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密集带内部结构类型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及附近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及... 为研究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密集带内部结构类型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及附近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关系,对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富集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1)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是否为油源断裂控制着断裂密集带及附近油气是否聚集,如果边界为油源断裂,断裂密集带及附近油气聚集,否则无油气聚集;(2)断裂密集带内部结构类型控制着油气在断裂密集带及附近的富集程度,背形断裂密集带及附近油气聚集,而单斜形和向形断裂密集带及其附近油气较少;(3)边界断裂与盖层之间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在断裂密集带及附近的聚集层位,盖层封闭区内,油气在断裂密集带及附近盖层之下聚集,反之则在其盖层上下聚集。因此,断裂密集带及附近下生上储式油气勘探应着重考虑以上3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下生上储式 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不同运移方向下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雪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断裂密集带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的关系,对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与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有继承性,断层发育... 在断裂密集带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的关系,对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与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有继承性,断层发育数量大致相等,均为受近东西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只是展布方向略有变化;扶杨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成因为断裂密集带两侧较内部的正向构造距上覆青一段源岩近,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葡萄花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成因为断裂密集带内部正向构造距下伏青一段源岩近,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方向 断裂密集带 聚集油气 差异性 向斜区 扶杨油层 葡萄花油层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在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以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广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7,6,共6页
为研究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断裂密集带与油气分布叠合的方法,分析断裂密集带在油气成藏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35条断裂密集带,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发育9条断裂密集带;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 为研究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断裂密集带与油气分布叠合的方法,分析断裂密集带在油气成藏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35条断裂密集带,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发育9条断裂密集带;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断裂密集带对油运移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为油输导断裂;(2)断裂密集带不利于油横穿其侧向运移,但可沿其侧向运移.断裂密集带对油聚集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断阶构造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2)断裂密集带内部的背形构造也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运移 油聚集 控制作用 三肇凹陷 尚2井区块 扶杨油层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样式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梅啸寒 吴欣松 +3 位作者 赵家宏 张琴 刘景彦 王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 杨大城子油层现已成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杨大城子油层油藏围绕T2断裂密集带分布,关于断裂密集带如何控制油气运移,什么样式的断裂密集带有利于油气聚集,断裂密集带什么部位有利于油气富集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地震和构造资料总结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扶新隆起带杨大城子油层主要发育4种断裂密集带,即反向断阶带、反向断阶 ̄地堑 ̄反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顺向断阶带、反式断阶 ̄地堑 ̄地垒带。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大角度相交时,易形成岩性 ̄断层圈闭,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当断裂密集带与砂体方向近平行时,断裂带主要起油气疏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杨大城子油层 扶新隆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峻桥 张桐 +4 位作者 吕延防 张梦迪 孙同文 姜贵璞 薛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60,共8页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对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广泛分布,主要包括伸展成因机制的平行地堑带和耦合成因机制的混合式密集带;(2)横向断裂密集带的遮挡作用导致中央背斜带南部和东部缓坡带无油气富集,断裂密集带外油气主要富集在密集带边界反向断裂上盘,反向断裂断距规模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3)顺向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可以作为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的通道,受构造反转作用影响,中央背斜带发育的断裂密集带内部形成"堑中隆"构造,断裂密集带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堑中隆"构造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探讨--以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贺伟 李慧勇 +2 位作者 许鹏 陶莉 华晓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5,共12页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歧南断阶带内以似花状断裂密集带为主,走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其中以发育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②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区域位于断裂密集带内部及边部,内部油气富集程度较边部高,从断裂密集带类型分析,油气主要富集于背形断裂密集带,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③垂向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断裂密集带内中浅层的油气聚集;④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较大且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小于50 m的区域,油气可穿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在中浅层富集。该项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累计隆起幅度 成藏模式 歧南断阶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12
作者 王畅溪 张景军 +4 位作者 刘瑞鹏 王利军 高梦晨 刘洪宏 张宇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3-420,共8页
为确定安达地区西部断裂密集带的特征,以及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运用三维地震方法结合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主要... 为确定安达地区西部断裂密集带的特征,以及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运用三维地震方法结合断裂、构造特征分析,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主要走向近南北、北北西向,依据研究区断层断穿层位、断层活动性划分出4种断裂系统,以坳陷期断裂系统为主;安达地区西部扶余油层油气的运移路径、聚集部位均会受到断裂密集带的控制,在源储对接供油和平行于断裂密集带供油的条件下,反向断层下盘是油优势运移路径,当与断裂密集带垂直供油时,断裂密集带转换部位会控制油的运移路径;断裂密集带间的垒块和密集带转换部位是油有利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地区西部 扶余油层 断裂密集带 油气运聚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差异性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13
作者 胡明 孙同文 庞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此文以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和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的特征及其对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识别方法和分类方案,识别出... 此文以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和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的特征及其对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识别方法和分类方案,识别出文安斜坡和留楚构造的断裂密集带,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对比两种构造部位断裂密集带发育的差异性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隆起区(留楚构造)相对于斜坡区(文安斜坡)断裂密集带发育数量较少,规模大,斜坡区断裂密集带主要以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而隆起区主要以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隆起区油气主要分布在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内,斜坡区主要分布在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内部及靠近生烃中心的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斜坡 留楚构造 断裂密集带 油气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制约研究——以王府凹陷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方文 卢双舫 +2 位作者 徐运亭 邬在宇 魏向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9,共5页
为弄清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选取构造特征典型、油源单一的王府凹陷为例,按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王府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分为4种类型,即地堑-反向断阶组合、地堑-反向-顺向断阶组合、地堑-地垒-... 为弄清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选取构造特征典型、油源单一的王府凹陷为例,按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王府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分为4种类型,即地堑-反向断阶组合、地堑-反向-顺向断阶组合、地堑-地垒-反向断阶组合和地堑-地垒-顺向断阶组合.通过分析断裂密集带中油气显示情况,探讨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二次运移具有横向遮挡、侧向输导作用,并制约油气聚集.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平行时,其两侧地垒、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当其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垂直时,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地垒、反向断阶优先捕捉油气,断裂密集带交汇处是油气富集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府凹陷 扶杨油层 二次运移 断裂密集带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T_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成因机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永河 白鹿 付晓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7-806,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T2反射层断裂与中浅层油气的运聚成藏关系紧密,揭示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的成因机制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发育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 松辽盆地北部T2反射层断裂与中浅层油气的运聚成藏关系紧密,揭示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的成因机制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发育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是在断陷演化基础上,在断陷期断裂先存构造、泉一二段塑性泥岩盖层水平拆离作用和近EW向拉张应力场的控制下形成的,全区以近SN向拉张机制伸展型密集带为主,NE向、NW向和近EW向斜拉机制调节型密集带和走滑调节型密集带零星分布.盆地反转期受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和左旋压扭变形场控制形成反转构造带的同时,反转构造带内的断裂密集带被逆时针旋转改造而定型,呈NW-NNW向展布为主.反转构造带内T2反射层NW-NNW向断裂密集带边部断裂和未反转区带内T2反射层近SN向断裂密集带边部断裂长期活动,与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匹配,是中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油源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反射层断裂密集带 成因机制 先存构造 反转构造 松辽盆地北部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被引量:45
16
作者 孙永河 陈艺博 +2 位作者 孙继刚 付晓飞 胡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断陷构造格局 断裂密集带 反转构造 形成机制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某区断裂带油气特征及差异性研究
17
作者 王杨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在断裂密集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的关系,对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与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有继承性,断层发育数量大致相等,... 在断裂密集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的关系,对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区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聚集油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杨油层与葡萄花油层的断裂密集带有继承性,断层发育数量大致相等,均为受近东西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只是展布方向略有变化;扶杨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成因为断裂密集带两侧较内部的正向构造距上覆青一段源岩近,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葡萄花油层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成因为断裂密集带内部正向构造距下伏青一段源岩近,且圈闭面积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聚集油气 差异性 向斜区
下载PDF
断裂对凹陷区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晓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解剖和断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剖面上从上部的FI油层组至下部的YI油层组油逐渐减少;断裂对油运聚成藏有控制作用,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控藏模式为上覆青一... 通过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藏解剖和断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剖面上从上部的FI油层组至下部的YI油层组油逐渐减少;断裂对油运聚成藏有控制作用,油源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裂控藏模式为上覆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沿油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然后向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构造侧向运移,最后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断层遮挡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凹陷区 上生下储 油源断裂 断裂密集带 倒灌运移 正向构造
下载PDF
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特征
19
作者 王雅春 朱琳 +2 位作者 王璐 孙永河 席国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7-1005,共9页
为了找出与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控油关系密切的断裂,在分析断裂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并依据断裂的变形期次、变形性质划分了断裂系统,通过界定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构成厘定了控油断裂... 为了找出与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控油关系密切的断裂,在分析断裂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并依据断裂的变形期次、变形性质划分了断裂系统,通过界定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构成厘定了控油断裂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西斜坡区断裂以平直断层为主,倾角陡、规模小,断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向。断裂演化主要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变形:即青山口组沉积时期(Ⅰ期)的拉张变形、嫩一二段沉积时期(Ⅱ期)持续拉张变形和嫩三段~第四系时期(Ⅲ期)的反转变形。其中青山口组沉积过程中断裂活动最为强烈,致使断裂集中发育在T2y1和T2 2个界面,并形成了高密度的T2反射层(扶杨油层的顶面)断裂密集带。按照断裂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变形特征可将杏北西斜坡区划分出5套断裂系统,T2反射层主要发育Ⅰ型断裂系统、Ⅰ-Ⅱ型断裂系统和Ⅰ-Ⅱ-Ⅲ型断裂系统,其中沟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且未断穿青山口组泥岩盖层的I型断裂系统的断裂密集带边部具有较好的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西斜坡 扶杨油层 断裂密集带 断裂演化 断裂系统
下载PDF
基于断裂控藏机理研究实现朝阳沟油田扩边增储
20
作者 李文龙 付晓飞 丛琳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226-228,共3页
从研究朝阳沟阶地长10区块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和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长10区块在明水组末期发生大规模断层活动,受反转的影响,断裂密集带总体呈背斜形态,... 从研究朝阳沟阶地长10区块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和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长10区块在明水组末期发生大规模断层活动,受反转的影响,断裂密集带总体呈背斜形态,形成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三肇凹陷生成的油气在超压作用下也于明水组末期沿油源断层下排到扶余油层,后沿河道砂体和断裂密集带匹配做侧向运移到长10区块,形成油气运移的通道,构成扶余油层主要富油气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阶地 断层特征 油源断层 断裂密集带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