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6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38,共8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到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文明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孕育、生成和发展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研究,即“新中国学”。“新中国学”特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学,由此也推动中国学从“他塑”转向“自塑”,重心从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转向探讨关于新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中国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科,是关于新中国的“百科全书”;作为世界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构建“新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引领世界中国学发展,是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要求,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为此,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本组专题讨论,重点以《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新中国史史料学的新境遇与新问题--兼论“新中国学”资料构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为题作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中国史研究 中国学” 新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新中国史史料学
下载PDF
新中国史史料学的新境遇与新问题——兼论“新中国学”资料构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
2
作者 郑清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26,共8页
史料是构建新中国史研究“三大体系”的基础。然而,新中国史史料学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然成为制约相关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科体系建设也明显滞后于研究实践的发展。迄今,有关新中国史史料学的研究仍较多聚焦于相关史料的整理、分类... 史料是构建新中国史研究“三大体系”的基础。然而,新中国史史料学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然成为制约相关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科体系建设也明显滞后于研究实践的发展。迄今,有关新中国史史料学的研究仍较多聚焦于相关史料的整理、分类、解读以及对个别史料的辨别考证等,更多的还是属于史料研究而非史料学研究。近几年,有学者已开始具体探讨新中国史史料学的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中国史研究 中国学” 新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新中国史史料学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家精神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斯辉 刘立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一种精神支柱。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以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崇高的办学理想、坚守教育规律的品质、办学治校的管理智慧、直面困难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当今高校管理者治校办学树立了榜样。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为生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创造有利条件,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进行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 教育家精神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汉学 陈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著名大学校长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杰出领导者和卓越教育家,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至深,尤其是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著名大学校长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杰出领导者和卓越教育家,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至深,尤其是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其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描就教师队伍的政治底色;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锚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选聘与培养结合,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双重路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融通视野;教学与科研相辅,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发展思路;质量与数量统一,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诉求;注重团队建设,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逻辑;理论与实践结合,彰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论;物质与精神兼顾,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审视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思想智慧,对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 教师队伍建设思想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画像——基于47位大学校长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斯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考察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特征是研究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需要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总结回顾著名大学校长群体特征之意义,也具有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掘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参考价值。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成长、成才、成功,有着性别... 考察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特征是研究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需要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总结回顾著名大学校长群体特征之意义,也具有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掘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参考价值。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成长、成才、成功,有着性别、时代、出生地、年龄等自然变量影响的印记;与民族、社会地位、社会阅历等社会变量有关;与职业、经济待遇等经济变量有关;同时打上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等教育变量的烙印;也受到政治立场、任期、出任方式等政治变量的影响。47位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特征显示出他们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是与时俱进的革命者,是艰苦朴素的育人者,是治教有方的大先生,是立场坚定的爱国者,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著名大学校长 人口学特征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媚 《党史文苑》 2024年第5期89-91,共3页
党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全党践行初心使命、增进团结统一、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庆祝建党3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构建... 党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全党践行初心使命、增进团结统一、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庆祝建党3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党领导新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史学习 执政党建设 新中国建设 团结统一 意识形态主导地位 精神力量 应对风险
下载PDF
略论新中国时期西藏城市发展特征
7
作者 王川 马正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城市不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城市随着社会变革经历了初期的调整适应后,实现了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并向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现代城市迈进。在70...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城市不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城市随着社会变革经历了初期的调整适应后,实现了从少到多的跨越式发展,并向兼具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现代城市迈进。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西藏城市发挥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辐射中心和支撑点作用,成为西南边疆安全稳定的“压舱石”。这其中所蕴含的发展逻辑,是国家治理边疆,经营民族地区的宝贵实践经验,而制度性安排、机制构建是西藏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逻辑。西藏城市发展在此基础上进入了新时代高速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时期 西藏 城市 特征 机制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海南黎族苗族地区提高农业生产力措施研究
8
作者 朱沁夫 张成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海南全岛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黎族苗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以经济-文化为主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由初期农耕社会-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化,使得其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基础设施迅速改进、教育文化... 海南全岛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黎族苗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以经济-文化为主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由初期农耕社会-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化,使得其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基础设施迅速改进、教育文化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迅速地拉近了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既符合农业社会的发展规律,又充分联系了黎族苗族地区的实际,因而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益,其亦给当今推动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海南黎族苗族地区 农业生产力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75年的成就与经验
9
作者 何一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共1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八大成就:城市化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一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八大成就:城市化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转移,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城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成就斐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市文化高度繁荣;城镇居民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得到提升。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城市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路径,为全球城市化提供了中国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有四大经验:一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强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四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城市发展 城市化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功在国家,利在自己”:新中国初期的保本保值储蓄
10
作者 丁芮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8,共9页
1950年3月,国家统一财经工作之后,物价趋稳,人民币币值进一步稳定。为消除民众对物价能否长期稳定的顾虑,国家银行在折实储蓄的基础上开办了保本保值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的适宜举办,对民众来说,改善了生活,增强了储蓄兴趣,初步建立了储... 1950年3月,国家统一财经工作之后,物价趋稳,人民币币值进一步稳定。为消除民众对物价能否长期稳定的顾虑,国家银行在折实储蓄的基础上开办了保本保值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的适宜举办,对民众来说,改善了生活,增强了储蓄兴趣,初步建立了储蓄习惯;对于国家来说,聚集了社会闲散资金,支援了新中国国家建设。同时,保本保值储蓄的实施,为货币储蓄奠定了基础,也扩大了人民政府的政治影响,体现了新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本保值 储蓄 新中国初期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基于对1949—1956年中国主要理论报刊的研究
11
作者 吴文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19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宣传内容上,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以及过渡时期理论是知识界着力阐释的方面,它们渐次在三个历史时段被主要理论报刊集中述及。在宣传方式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宣传内容上,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以及过渡时期理论是知识界着力阐释的方面,它们渐次在三个历史时段被主要理论报刊集中述及。在宣传方式上,主要理论报刊最初表现出结论式的论断多于学理性研究的特点,国内民众借以认识列宁国际主义思想的文献比较有限。1951年至1953年间,知识界开始注重通过引述列宁著作原文、类比经典文献的方式来阐明原理,因而对列宁知识分子和文化理论的阐释更加细致和深入。1953年后,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在更为宽广的文本基础上得到传播,列宁著作内容进一步得到学理性的解读。相关的宣传和阐释既推动了列宁学说的中国化、大众化,加深了国内民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群体在建设新社会这一问题上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学说 知识分子 理论报刊 新中国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统筹打造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及启示
12
作者 李含琳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10期17-27,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高我国的国土空间布局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发展格局的打造工作,由此,打造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三新一高”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提高我国的国土空间布局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发展格局的打造工作,由此,打造新发展格局成为中央经济发展战略“三新一高”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泽东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新发展格局的打造问题。在打造思路上突出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运用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和提高效率的基本策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和资源环境的影响,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方针和目标又有所区别,各具特点。总结这些历史事实和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成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格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发展格局 历史过程 基本经验
下载PDF
缔造国家视觉形象——新中国国徽设计考略
13
作者 黄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I0001,共6页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徽设计蕴含的政治意象、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国徽与国家形象之间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国徽设计 图式风格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层对和平共处的认识
14
作者 孙泽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实践中认识到: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长期方针;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的核心;制度自信是和平共处的底蕴;国家富强是和平共处的后盾;和平共处要有危机意识;坚持和平共处形式上的多样性、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方针上的求同存异;签订和平条约和建构制度机制是和平共处的保障。上述认识对当下坚持和谐共处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领导层 和平共处 外交实践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的人民储蓄与社会生活
15
作者 丁芮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北京陆续举办了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等,并以此为基础走上了人民币储蓄的新阶段,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储蓄。人民储蓄的创建,平抑了物价,稳固了币值,引导民众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使民众不担...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北京陆续举办了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等,并以此为基础走上了人民币储蓄的新阶段,开创了新中国的人民储蓄。人民储蓄的创建,平抑了物价,稳固了币值,引导民众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使民众不担心物价上涨,保障了民众生活的安定,更使民众初步体会到了新中国生活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储蓄 物价 生活
下载PDF
从缔造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对政治话语“小米加步枪”的构建与运用
16
作者 潘大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I0002,共10页
解放战争时期,“小米加步枪”经由毛泽东公开表述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经典政治话语,它最初代表着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用日常事物形象地表达... 解放战争时期,“小米加步枪”经由毛泽东公开表述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经典政治话语,它最初代表着党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用日常事物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政治话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实现党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层面的传递和濡化。新中国成立后,“小米加步枪”形塑内政外交,成为党阐释治国理政方式的话语工具,其革命属性逐步转向建设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小米加步枪”不仅作为党深化军事现代化建设的话语标尺,也延伸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从政治话语逐步向社会话语转变。“小米加步枪”在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从缔造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历程中锻造出的政治符号,是百年来党带领中华民族从弱小不断走向强大的缩影,也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精神动力和信心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小米加步枪 政治话语 新中国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人文社科期刊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17
作者 杨春兰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8,共9页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工具,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人文社科期刊以自身独特的媒介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和舆论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工具,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人文社科期刊以自身独特的媒介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和舆论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人文社科期刊在新中国初期的创办情况,结合“破”“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文社科期刊如何介入新中国初期的学术批判运动;另一方面,又深入研究了人文社科期刊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和引领新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人文社科期刊 马克思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展望
18
作者 胡建华 曾慧琳 廖恩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9-25,共7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脱贫攻坚的强劲支撑,也是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壮大阶段和成熟阶段,呈现出教育...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脱贫攻坚的强劲支撑,也是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贫困治理战略的需要。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发展阶段、壮大阶段和成熟阶段,呈现出教育扶贫内容丰富化、主体社会化、对象精准化、方式多元化等特征。今后,教育扶贫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应以人民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格局;保障教育资源,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政策结构,构建动态政策体系;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政府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教育扶贫政策 历史演变 以人为本 多元主体 精准扶贫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提高公共卫生防疫能力的实践探索及启示研究
19
作者 刘图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频发,由于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尚未健全,人居卫生环境条件恶劣,老百姓公共卫生防疫意识不强,我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不足。通过制定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建立纵向的卫生防疫体系、实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频发,由于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尚未健全,人居卫生环境条件恶劣,老百姓公共卫生防疫意识不强,我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能力明显不足。通过制定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建立纵向的卫生防疫体系、实行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动员开展清洁卫生运动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党领导公共卫生防疫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为新时代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公共卫生防疫能力 卫生防疫体系
下载PDF
新中国75年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0
作者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6,共11页
新中国走过的75年,是确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7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并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 新中国走过的75年,是确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7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并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挫折的巨大压力,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伟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体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逐步走向振兴的历史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主义发展史 历史地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