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案例报道
1
作者 邬文燕 智深深 +4 位作者 胡谢飞 李丽娟 张媛媛 姚海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临床症状以发热伴血小板和血细胞减少、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1]。2009年SFTSV首次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临床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发传染病 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症状 案例报道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病情进展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臧传飞 于美言 牛铁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135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37)和无AKI组(n=98),比较两...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135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37)和无AKI组(n=98),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毒载量、基础疾病、应用利巴韦林情况、病程、实验室检查、是否合并多脏器衰竭及死亡率等。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的死亡率高于无AKI组(P<0.01),发生AKI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60岁、病毒载量>104(拷贝/ml)、血小板计数<30×10^(9)/L、基础肌酐值>80μmol/L、基础eGFR值<60 ml/(min·1.73m^(2))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出现AKI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病情较重,死亡比例高,发生AKI是其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病毒载量、血小板计数、基础肌酐值、基础eGFR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出现AKI有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小板减少 新型布尼亚病毒 死亡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3
作者 郭骥 吕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载量联合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SFTS患者10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77)和死亡组(n=23),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症状、PLT、凝血指标及SFTSV载量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神志改变、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低于生存组,而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FTSV载量的拷贝数对数值≥5的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SFTSV载量是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方程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60~0.97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0%和81.80%。结论SFTS患者预后受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心脏功能损害、DIC、PLT、TT和病毒载量因素的影响,且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方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预后 新型布尼亚病毒 载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海云 赵晓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传统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46例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全...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传统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46例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系统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系统组低于传统组(P<0.05);系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通过运用全方位护理能够提高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不良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负性情绪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1例报告
5
作者 陈伟峰 谢振华 +4 位作者 陈亮亮 唐莉 魏军军 张曙伟 翁国斌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7期962-964,共3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是2009年由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分离出的布尼亚病毒科白岭病毒属新病毒,感染该病毒可引起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1]。SFTSV通过蜱虫传播,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流行,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是2009年由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分离出的布尼亚病毒科白岭病毒属新病毒,感染该病毒可引起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1]。SFTSV通过蜱虫传播,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流行,感染主要分布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可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病人群 肾移植术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布尼亚病毒 病毒 城乡结合部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 被引量:112
6
作者 陶文元 陶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白蛉病毒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指标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国胜 胡立芬 +1 位作者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及对影响预后的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例),对两组影响预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农民居多,41例(占97.62%),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主要症状为纳差、乏力、全身酸痛等,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痛,肢体震颤,皮下出血。42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均有升高。其中21例淀粉酶升高,6例肾功能损害。治疗后42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1,t=12.979;P<0.001);其中存活40例,死亡2例。死亡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生存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281,P<0.001)。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SFTS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并常伴实验室指标异常;血小板显著下降、凝血功能及肌酶明显升高是导致SFTS患者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谷草转氨酶 丙氨酸转氨酶
下载PDF
宝鸡市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倩 曾令霞 +5 位作者 田辉 余鹏博 孙彦峰 胡侃 王宏戈 陈志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572,F0003,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宝鸡市北部山区人群及不同宿主间该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并按照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发病村(病例组)及周边未发病村(对照组)的村民血样共1 050份;同时在发病村采集常见牲畜及生物媒介标本,其中... 目的初步了解宝鸡市北部山区人群及不同宿主间该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并按照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发病村(病例组)及周边未发病村(对照组)的村民血样共1 050份;同时在发病村采集常见牲畜及生物媒介标本,其中猪、狗、牛、羊血液样品各40份,在牲畜体表采集蜱、蚤等生物媒介,同时在牛圈、猪圈周围采集蚊、蛉等昆虫。所有样本均进行布尼亚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人群抗体阳性率4.7%,发病村与未发病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羊、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7%、66.7%、15.0%,蜱抗体阳性率20.2%。猪、蚊、蚤未检测到阳性;未捕捉到蛉。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在监测地区广泛存在,人群及牲畜中存在隐性感染及轻症感染状态。被蜱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改变牲畜饲养方式是预防该病毒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感染 调查 宝鸡 传播途径 饲养方式 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序列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秀兰 姚学君 +1 位作者 管书慧 姜仁杰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分离株的完整S片段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 目的分析中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了解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MEGA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区分离株的完整S片段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收集到248株中国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主要为人源毒株232株,占93.55%,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9%~96.8%和91.4%~95.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地区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占58.06%;5种亚型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9%~96.8%、91.4%~95.2%,同亚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9.1%、96.8%~98.6%。与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病毒属亲缘较远,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39.3%~40.2%和47.3%~48.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13.6%~14.4%和22.5%~23.9%。人源毒株与宿主动物分离株高度同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3%~97.1%和94.0%~95.7%。结论我国近年来新型布尼亚病毒流行毒株以基因亚型C2为主,存在多种基因亚型间循环交替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基因特征 序列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云金 龙志国 +6 位作者 刘瑜 李章志 宋斌 姜铧 张霞 章正华 万楚成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87-488,共2页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散发于山区,多发病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纳...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散发于山区,多发病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伴纳差、肌肉酸痛及不同程度的出血,部分患者伴有肖化系统及神经、精神症状,同时表现为肝脾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外周血见较多异型淋巴细胞,骨髓中见噬血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现象等.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经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痊愈10例,死亡2例.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死亡,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我国部分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秀兰 姚学君 +2 位作者 张雪峰 管书慧 姜仁杰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23-625,648,共4页
目的 分析我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遗传进化特点。 方法 利用DNA STAR和MEGA 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我国75株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统计。 结... 目的 分析我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了解遗传进化特点。 方法 利用DNA STAR和MEGA 6.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我国75株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对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统计。 结果 75株新型布尼亚病毒分离株流行优势株为基因型C;分离株核苷酸碱基突变总数合计5 938 bp,主要为碱基转换(占79.86%);氨基酸间突变总数合计3 304 aa。 结论 我国新型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树具有相似的拓补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GENBANK数据库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玲 徐鹏 何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19例临床治愈出院,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SFTSV致SFTS是一种新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20例重症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世会 代永安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对20例核酸检测阳性的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例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重症患者均有发热(100%),伴全身中毒症状...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对20例核酸检测阳性的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例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重症患者均有发热(100%),伴全身中毒症状及胃肠道症状,11例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血小板显著下降20例,白细胞明显下降18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脑钠肽、淀粉酶及脂肪酶不同程度升高,蛋白尿19例及血尿12例。8例(40%)重症患者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心肌酶谱及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明显升高、电解质显著异常、白蛋白低下,是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其预后差。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采取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重症患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家庭内聚集性发病患者2例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虹 张红霞 戴兆云 《上海护理》 2018年第9期87-88,共2页
发热伴血小板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mdrome bunyavirus ,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虫媒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的一种新变种,往往由蜱虫叮咬引起,表现为发热伴血... 发热伴血小板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mdrome bunyavirus ,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虫媒病毒,是布尼亚病毒的一种新变种,往往由蜱虫叮咬引起,表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俗称蜱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家庭内聚集性发病 消毒隔离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堃 何竞 +6 位作者 修冰水 王国华 宋晓国 朱翠侠 杨锡琴 冯晓燕 张贺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 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临床评价.方法 克隆表达新型布尼亚病毒核蛋白(NP),分别免疫家兔和小鼠,制备多抗和单抗,以单抗包被酶联反应板,多抗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建立双抗体夹心免疫... 目的 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临床评价.方法 克隆表达新型布尼亚病毒核蛋白(NP),分别免疫家兔和小鼠,制备多抗和单抗,以单抗包被酶联反应板,多抗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建立双抗体夹心免疫酶联方法,将获得的NP蛋白进行系列稀释,制作标准曲线,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检测48份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48份健康献血员血清.结果 建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 pg/ml,48份临床疑似病人检出阳性7例(14.58%),48份健康血清样品1例阳性,特异度98%.结论 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8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旭映 俞伶 +3 位作者 赵宏 连江山 朱曼华 毕晟 《护理与康复》 2018年第3期51-52,共2页
总结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病情观察,重视发热、出血、皮肤黏膜的对症护理,加强用药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经过治疗护理,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并发其他疾病,突发心搏骤停,... 总结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做好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病情观察,重视发热、出血、皮肤黏膜的对症护理,加强用药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经过治疗护理,7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并发其他疾病,突发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感染 护理
下载PDF
某部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醉元 李东力 +1 位作者 吴益民 闫铁成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82-682,共1页
2014年6月23日,某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军队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系统接到报告,一战士经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在解放军第二一〇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这是该军区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 2014年6月23日,某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军队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系统接到报告,一战士经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在解放军第二一〇医院传染科接受治疗。这是该军区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中心调查人员于当天下午抵达医院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和蜱标本,并对患者所在部队进行疾病防控指导。1发病及就诊情况患者,男,36岁,五级军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蜱传疾病
下载PDF
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明芳 朱鸳鸯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0期24-26,共3页
总结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本病以发热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起病急,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科学防护;患者白细胞呈进行性下降,做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出血征象、血小板及... 总结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本病以发热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起病急,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科学防护;患者白细胞呈进行性下降,做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出血征象、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变化等,观察及预防出血的发生;进行有效健康教育,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本组5例重症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中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 血小板减少 护理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堃 何竞 +6 位作者 修冰水 王国华 宋晓国 朱翠侠 杨锡琴 冯晓燕 张贺秋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建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新型布尼亚病毒NP抗原包被酶联板,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健康人群中检测结果计算临界值(均值+3标准差)。检测7... 目的:建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新型布尼亚病毒NP抗原包被酶联板,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评价,健康人群中检测结果计算临界值(均值+3标准差)。检测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恢复血清和69份健康人血清样品。结果:在70份患者血清样品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性51例,阳性率为72.14%(51/70);69份健康人血清样品中,检测出1份阳性,特异性为98.6%(1/69)。结论:建立的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IGG抗体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倩 王小利 汪明明 《新医学》 2015年第12期850-852,共3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较为罕见,该文报告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病例。患者因发热、乏力、左下肢疼痛、神志恍惚入院,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RNA检测呈阳性,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患者相...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较为罕见,该文报告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病例。患者因发热、乏力、左下肢疼痛、神志恍惚入院,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RNA检测呈阳性,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患者相关症状一度减轻,但数日后再度出现明显的发热、出汗、关节疼痛表现,病原学检查提示同时合并布鲁杆菌感染。该例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布鲁杆菌同时感染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提示当某种感染性疾病经过恰当的治疗病情好转后,患者再度出现新的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其他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布尼亚病毒 布鲁杆菌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鲁杆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