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家炎与施蛰存“新感觉派”争议考论 |
陈艳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
靳丛林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92 |
3
|
|
3
|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探索及其流变 |
李惠彬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2 |
1
|
|
4
|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 |
李晓宁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1
|
|
5
|
刘呐鸥的新感觉小说翻译与创作 |
王志松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6
|
论中日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
靳明全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4
|
|
7
|
新感觉派论 |
王文英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8 |
3
|
|
8
|
刘呐鸥与日本新感觉派 |
杨迎平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0 |
1
|
|
9
|
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叙述模式的创新 |
朱彤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3
|
|
10
|
都市文学的一枝奇葩——试论中国新感觉派 |
杨莉馨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1
|
感觉化:新感觉派小说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变异 |
陈喜珍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12
|
中国新感觉派形成探因 |
潘海鸥
|
《零陵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3
|
现代主义:从接受到实践——论新感觉派小说 |
张鸿声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4
|
1930中国文坛的“新感觉风” |
胡希东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5
|
中国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的关系 |
王艳凤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6
|
中国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 |
潘海鸥
|
《学海》
|
2003 |
0 |
|
17
|
以女性为文本观照下的新城市新感觉 |
韩志湘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新感觉——新感觉派作家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 |
胡希东
|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9
|
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 |
杨庐丽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0 |
|
20
|
长久的误读:中国“新感觉派”的日本文学译介考辨 |
王升远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