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家炎与施蛰存“新感觉派”争议考论
1
作者 陈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作为新时期“新感觉派”研究的拓荒之作,严家炎《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一文影响深远,但也引发了关于施蛰存与“新感觉派”关系的争议。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馆藏1983、1986年严家炎与施蛰存的三封佚简为材料,重返1980年代的文学史现... 作为新时期“新感觉派”研究的拓荒之作,严家炎《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一文影响深远,但也引发了关于施蛰存与“新感觉派”关系的争议。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馆藏1983、1986年严家炎与施蛰存的三封佚简为材料,重返1980年代的文学史现场,讨论新时期严家炎对“新感觉派”的命名和论述与“现代派”讨论的关系,以及1980年代学者与作家遇合的特殊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家炎 施蛰存 新感觉 时期 “现代派”讨论
下载PDF
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之异同 被引量:3
2
作者 靳丛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2期70-75,共6页
由于历史与文学观念的差异,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虽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却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表现殖民色彩的都市罪恶,作家描摹畸形社会人的变态心理时常带温情;后者则怀揣冷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荒谬的现实。前者常观念前行,表现观念下的... 由于历史与文学观念的差异,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创作虽受日本新感觉派影响却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表现殖民色彩的都市罪恶,作家描摹畸形社会人的变态心理时常带温情;后者则怀揣冷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荒谬的现实。前者常观念前行,表现观念下的感觉;后者则感觉先入,表现感觉中的观念。前者强化感觉的表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者则趋向于象征的表现。心理分析小说则相似而流向有异:前者趋于展示变态心理和双重人格,后者趋于表现情死;而泛性论地图解历史人物的失误却是当今文学创作应引之为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日本新感觉 变态心理 异同 小说创作 资本主义 心理分析小说 中国新感觉 历史人物 泛性论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探索及其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惠彬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三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延续与发展。 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已具有了许多后来“新感觉派”小说重视主观感觉与印象的艺术特征。在影响初期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源流中,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是重要的一个... 三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延续与发展。 初期现代心理分析小说已具有了许多后来“新感觉派”小说重视主观感觉与印象的艺术特征。在影响初期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源流中,日本新感觉派小说是重要的一个,这些在郭沫若、陶晶孙等人的小说中可以发现。新感觉派小说承接了初期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探索,并有自己的发展。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探索有一个过程,刘呐鸥、穆时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日本新感觉 中国新感觉 心理分析小说 革命小说 穆时英 刘呐鸥 艺术探索 作品 新感觉主义
下载PDF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52-57,共6页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李晓宁纵观本世纪前半叶至80年代之前的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现代主义始终未能形成强大的潮流。五四时期作为先驱者的现代文学之父鲁迅曾在其以现实主义启蒙文学精神为主导的小说中对现代主义有过开放性的...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李晓宁纵观本世纪前半叶至80年代之前的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现代主义始终未能形成强大的潮流。五四时期作为先驱者的现代文学之父鲁迅曾在其以现实主义启蒙文学精神为主导的小说中对现代主义有过开放性的借鉴和尝试。创造社艺术派的浪漫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小说 新感觉小说 心理分析 新感觉派小说 施蛰存 穆时英 刘呐鸥 中国新感觉 日本新感觉 都市文学
下载PDF
刘呐鸥的新感觉小说翻译与创作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志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69,共16页
关键词 刘呐鸥 中国新感觉 日本新感觉 文学研究 翻译小说 创作活动 小说翻译 作品 色情
下载PDF
论中日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 被引量:4
6
作者 靳明全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63-70,共8页
关键词 日本新感觉 艺术追求 穆时英 表现主义 横光利一 中国新感觉 川端康成 创作主体 人物形象 刘呐鸥
下载PDF
新感觉派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英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新感觉派是兴起于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渊源来自日本。刘呐鸥是最早将这个文学流派介绍进中国的作家,穆时英后来居上,把这个学派的创作推向高峰阶段,新感觉派从题材到技巧都有鲜明的创造性。他们把视野对准现代化的都... 新感觉派是兴起于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渊源来自日本。刘呐鸥是最早将这个文学流派介绍进中国的作家,穆时英后来居上,把这个学派的创作推向高峰阶段,新感觉派从题材到技巧都有鲜明的创造性。他们把视野对准现代化的都市,通过意识流、电影蒙太奇的镜头剪接切换,运用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手法,把现代化大都市的声、光\色、影,乃至在大都市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的浮躁心态和各色的欲望,比较传神地渲染和烘托了出来。这是我国原有的各个文学流派都尚未能达到的。因此,新感觉派从某种角度看,它又是一种新颖、独特的都市文学。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历史上,堪称为一个重要的有特色的文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 刘呐鸥 穆时英 日本新感觉 印象主义 横光利一 施蛰存 感觉主义 都市风景 文学流派
下载PDF
刘呐鸥与日本新感觉派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迎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37-40,共4页
刘呐鸥是中国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他最先从日本引进新感觉派 ,其小说创作有与日本新感觉派相同的特征 ,如表现悲观、虚无、寂寞的世纪末情绪 ;崇尚主观、表现自我、尊重感觉生活 ;表现现代都市机械化生活所造成的人的异化。但刘呐鸥... 刘呐鸥是中国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作家。他最先从日本引进新感觉派 ,其小说创作有与日本新感觉派相同的特征 ,如表现悲观、虚无、寂寞的世纪末情绪 ;崇尚主观、表现自我、尊重感觉生活 ;表现现代都市机械化生活所造成的人的异化。但刘呐鸥的小说缺乏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象征性、乡土气息和诗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呐鸥 新感觉派小说 日本新感觉 象征主义
下载PDF
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叙述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彤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1-76,共6页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小说、日本新感觉派小说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论析穆时英小说在叙述视角、叙述时空、叙述结构上的创新,探讨他在小说叙述模式的发展与都市文学的开拓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小说 叙述模式 日本新感觉 新感觉小说 叙述结构 叙述视角 人物视角 新感觉派小说 小说艺术 弗洛伊德主义
下载PDF
都市文学的一枝奇葩——试论中国新感觉派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莉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6-49,共4页
中国新感党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活跃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尽管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大有差异,接受现代主义文艺影响的程度也颇不相同,但他们都自觉... 中国新感党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活跃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尽管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大有差异,接受现代主义文艺影响的程度也颇不相同,但他们都自觉运用新感觉主义的技巧,在小说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卓异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学 中国新感觉 穆时英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小说 日本新感觉 都市风景 施蛰存 刘呐鸥 新感觉派小说
下载PDF
感觉化:新感觉派小说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变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喜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中国新感党派小说家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通过对人的心灵近视或感觉的临摹来表现人生和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觉化的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既有刘呐鸥、穆时英那些典型的新感...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中国新感党派小说家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小说创作,通过对人的心灵近视或感觉的临摹来表现人生和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觉化的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既有刘呐鸥、穆时英那些典型的新感觉主义小说,也有施蛰存的那些心理分析小说,它不同于传统的情节化、典型化的叙事模式,在形式上以新、奇、怪著称。本文力图从叙事的视点、模式、语言来捕捉、体味这种“新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小说 叙事模式 日本新感觉 穆时英 施蛰存 刘呐鸥 意识流小说 传统小说 新感觉主义 时空单元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形成探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海鸥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 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为代表的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接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完整的都市小说流派。本文结合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的部分作品综合分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日本新感觉派、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国传统美学这四种因素是如何影响该流派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 五四文化运动 日本新感觉 中国传统美学
下载PDF
现代主义:从接受到实践——论新感觉派小说
13
作者 张鸿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5,129,共6页
中国新感觉派在形成过程中有一条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的线索 ,其作品以泛性学说表现现代人心理 ,并有浓重的绝望、危机色调 ,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质 ,对心理分析。
关键词 新感觉 西方现代主义 心理分析 新感觉
下载PDF
1930中国文坛的“新感觉风”
14
作者 胡希东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新感觉风"作为一种文体风格在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一些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以扩大其影响,但由于这一文风自身的缺陷,它面临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以及来自"左翼"文坛的批判,这使"新感觉风&qu... "新感觉风"作为一种文体风格在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一些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以扩大其影响,但由于这一文风自身的缺陷,它面临乡土中国的现实处境,以及来自"左翼"文坛的批判,这使"新感觉风"在现代中国文坛存在的历史非常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风” 1930 新感觉理论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的关系
15
作者 王艳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共5页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两种特点。以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倾向,但与日本新... 中国新感觉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和启发下形成的,但在中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中国新感觉派兼具日本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两种特点。以保尔·穆杭为代表的都市文学虽然在表现手法上有印象主义和感觉主义的倾向,但与日本新感觉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新感觉派文学与都市文学关系密切的主要原因有二:中国文坛将法国都市文学代表人物保尔·穆杭与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混同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产生不仅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也受到了穆杭等人的都市小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新感觉 日本新感觉 都市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
16
作者 潘海鸥 《学海》 200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中国新感觉派是 2 0世纪 2 0 - 3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而其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及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将西方的现代派... 中国新感觉派是 2 0世纪 2 0 - 30年代出现于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出现是中西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而其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及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将西方的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中 ,从而使他们的小说呈现了有别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感觉 艺术特色 意识流 小说流派 现代派 新感觉主义 日本 西方小说 文学评论 心理分析 写实手法 意象 作品结构 审美特质
下载PDF
以女性为文本观照下的新城市新感觉
17
作者 韩志湘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5-87,共3页
都市对人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外在生活景观的改变,而是都市生活方式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内在认知方式。新感觉派笔下,典型的女主人公被塑造为纯粹的第一批现代都市的产物,他们已经成为了都市本身,使得人们了解城市的过程与了解女性并列平行... 都市对人的影响主要不在于外在生活景观的改变,而是都市生活方式在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内在认知方式。新感觉派笔下,典型的女主人公被塑造为纯粹的第一批现代都市的产物,他们已经成为了都市本身,使得人们了解城市的过程与了解女性并列平行。现代城市的体验和感受因此与现代女性的形象紧紧嵌接在一起。女性成了观照这个城市的一面镜子。男女关系的对立描述说到底是现代文化中传统的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两元思维模式的一个变体,展现了他们对都市环境下城与人关系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 女体观照 城市新感觉
下载PDF
新感觉——新感觉派作家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
18
作者 胡希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4-78,共5页
对创作技巧的追求是新感觉派作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新感觉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 ,这表现为独特而反常规的感觉在他们创作中的频繁出现。本文着重探讨该派作家对声、色、光的独特感觉 ,意象的捕捉及心理活动与意识流... 对创作技巧的追求是新感觉派作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新感觉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 ,这表现为独特而反常规的感觉在他们创作中的频繁出现。本文着重探讨该派作家对声、色、光的独特感觉 ,意象的捕捉及心理活动与意识流在创作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 新感觉 内在生命 表达形式
下载PDF
论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
19
作者 杨庐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9期122-124,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达到其鼎盛时期。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创作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是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和病态方面。新感觉派小说在表现都市生... 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达到其鼎盛时期。新感觉派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创作的第一个显著特色,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现代大都市的生活,尤其是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畸形和病态方面。新感觉派小说在表现都市生活内容的过程中,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并对小说的形式、手法、技巧作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将人的主观感觉、主观印象渗透、融合到客体的描写中去。新感觉派在挖掘与表现潜意识、隐意识、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心理、变态心理等方面,同样显示出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小说 现代主义 小说流派 生活内容 主观感觉 变态心理 大都市
下载PDF
长久的误读:中国“新感觉派”的日本文学译介考辨
20
作者 王升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7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新感觉派” 文学译介 中国 考辨 误读 新感觉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