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洱源县新构造运动的ESR年代学证据
1
作者 金文正 白万奎 叶治续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云南省洱源县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为详细分析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岩石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样品年龄数据介于62~1007ka之间,属于新构造运动时期;ESR年龄值由西... 云南省洱源县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为详细分析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岩石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样品年龄数据介于62~1007ka之间,属于新构造运动时期;ESR年龄值由西向东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更新世以来,洱源县构造运动关键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晚;结合样品所在海拔和ESR年龄,认为现今海拔高的区域,相对构造隆升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具有较大隆升速率;现今海拔较低的盆山接触带新构造运动表现较为强烈,具有较小ESR年龄值、碎屑岩中的多条小型(伴生)断裂,且天然地震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新构造运动 断裂 洱源县
下载PDF
成都平原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对古气候和新构造运动的指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雷传扬 王波 +3 位作者 刘兆鑫 范敏 谢海洋 郝金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3,共14页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 为了研究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古气候变化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对成都平原岷江水系河流阶地序列,年代格架,不同地质时期的孢粉组合特征和T4剖面上网纹红土的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大量存量资料,辅以少量野外查证工作,结合地质、地貌和年代学资料,厘定了成都平原岷江水系5级河流阶地,T5至T1拔河分别为98~127 m、59~79 m、36~52 m、4~10 m、2~5 m,形成时代分别为925±92 ka、722±77 ka、462±46 ka、30.13±2.86 ka、9.0 ka,其中T5、T4、T3、T2为基座阶地,发育受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可作为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的地貌标志,T1为堆积阶地,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驱动;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第四纪以来成都平原以森林草原植被为主,气候整体具由偏暖偏湿向温干变化的趋势;阶地资料揭示第四纪以来龙泉山背斜南段经历了四次间歇性隆升,隆升高度达127 m,早更新世中期龙泉山背斜南段隆升速率为0.089~0.335 mm/a,早更新世晚期隆升速率急剧下降至0.027~0.165 mm/a,然后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到晚更新世—全新世隆升速率上升到0.133~0.322 mm/a;龙泉山背斜南北段存在差异隆升,北段的隆升速率和隆升幅度明显大于南段,在现代地貌上表现为龙泉山北段以低山为主,南段向低山丘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岷江水系 河流阶地 古气候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凸起区、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
3
作者 米立军 徐建永 +2 位作者 刘志峰 朱文奇 吴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5,共14页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 浅层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为渤海的主力含油气层系。新构造运动是渤海新生代晚期发生的对油气成藏影响最为深刻的构造事件,对浅层油气成藏的影响远大于深层,控制了渤海浅层油气最终成藏。研究表明,新构造运动导致的凹陷晚期快速生排烃、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运移活跃等,整体上调整、控制了浅层油气藏的定型和分布,但对不同构造带浅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存在差异。根据构造位置和油气成藏特点,可将渤海浅层油气藏归为两大类:凸起区浅层油气藏、斜坡—洼陷区浅层油气藏。通过系统分析两类构造带浅层油气的成藏特点,明确新构造运动对两类构造带油气最终成藏的控制作用与富集模式差异,并构建了相应成藏模式。凸起区的浅层具有“晚期油源断层+浅层稳定储盖组合”的“台阶”型油气成藏模式;斜坡—洼陷区的浅层具有“洼中隆+晚期断层”“深层运移脊+晚期断层”两种“倒漏斗”型油气成藏模式。渤海浅层已进入了以岩性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应加强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晚期运移断层+岩性圈闭”组合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渤海 浅层油气藏 凸起区 斜坡—洼陷区 成藏模式 “倒漏斗”型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晋陕蒙金三角榆林段生态地质格局的约束
4
作者 杨运军 吴鹏 +5 位作者 王颖维 黄薇 韩旭 焦锐 刘晋 武子俊 《陕西地质》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晋陕蒙金三角榆林段处于黄土高原关键地带,属中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以来发生的差异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是区内根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源动力,是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地质问题的基本地质条件。该地区以其独特... 晋陕蒙金三角榆林段处于黄土高原关键地带,属中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以来发生的差异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是区内根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源动力,是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地质问题的基本地质条件。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活跃的新构造运动,叠加风力、水力、重力、冻融等外动力及采矿等人为工程活动,共同塑造并约束了黄土高原典型生态格局和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榆林 生态地质格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秋里塔格地区新构造运动及铀成矿作用阶段划分——来自不整合的约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元元 王强强 +3 位作者 吕俊维 杨小强 陈瑞 李秋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秋里塔格构造带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变形复杂且强烈,然而对其构造变形时间和变形过程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同时对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变形过程刻画较少,制约了铀成矿过程的研究。文章以秋里塔格构造带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不整合构造... 秋里塔格构造带为新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变形复杂且强烈,然而对其构造变形时间和变形过程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同时对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变形过程刻画较少,制约了铀成矿过程的研究。文章以秋里塔格构造带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不整合构造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新构造运动过程研究;以上新统库车组下段为主要研究层位,探讨其赋矿砂体、层间氧化带等两大成矿要素特征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进而进行铀成矿作用过程研究。研究表明,秋里塔格构造带不整合包括下更新统西域组下伏不整合、中更新统乌苏群下伏不整合、上更新统新疆群下伏不整合,分别显示为削截低角度不整合、超覆平行-高角度不整合、削截平行-高角度不整合。秋里塔格构造带新构造运动阶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平缓背斜发育阶段(N_(2)^(1)-Qp_(1))、箱式背斜发育阶段(Qp_(1)-Qp_(3))、构造突破阶段(Qp_(3)-今)。上新统库车组铀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同生沉积预富集阶段(N_(2)^(1)-N_(2)^(2)),时限为5.5~4.3 Ma;褶皱期层间氧化阶段(N_(2)^(2)-Qp_(2)),时限为4.3~0.12 Ma;剥蚀突破期改造-氧化阶段(Qp_(2)-今),时限为0.12 Ma~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里塔格 库车组 新构造运动 铀成矿作用
下载PDF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秀铭 汪良谋 +4 位作者 徐杰 方仲景 张裕明 向家翠 王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3-51,共9页
根据北京地区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新资料,认为本区南、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段新构造活动较北段弱,未来地震危险性亦然。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北京 地震 危险性
下载PDF
藏北长江源地区河流地貌特征及其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亚林 王成善 +2 位作者 王谋 伊海生 李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4-382,共9页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 对藏北长江源地区河谷地貌和新构造变形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式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形态不同的窄谷和宽谷为特点,新近纪以来该区主要经历了早期挤压和晚期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正断层和地堑构造3种构造变形样式。长江源区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明显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了河谷地貌形态与水系格局,而且影响了河流阶地分布以及洪(冲)积扇的形态、结构。长江源地区主要水系至少自全新世以来是沿新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长江源地区 河谷地貌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形成演化与区域新构造运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屈建军 左国朝 +2 位作者 张克存 俎瑞平 方海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地带,受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贯穿本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发生左旋走滑变动的影响,构筑了南高北低的地质构造变为盆山格局。通过现今的断裂左旋走滑、多风向吹扬及南侧高山洪水及泥石...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地带,受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和贯穿本区的阿尔金断裂系发生左旋走滑变动的影响,构筑了南高北低的地质构造变为盆山格局。通过现今的断裂左旋走滑、多风向吹扬及南侧高山洪水及泥石流侵蚀地形共同作用表现出帚状弧形展布。风沙地貌特征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分异明显、沙丘类型复杂、形态独特,主要以羽毛状沙丘、金字塔沙丘著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塔格沙漠 新构造运动 阿尔金断裂系 帚状弧形沙垅
下载PDF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 被引量:41
9
作者 韩效忠 李胜祥 +3 位作者 郑恩玖 李细根 蔡煜琦 陈正乐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断裂活动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表现十分明显.通过构造地貌和构造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表现特征和运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伊犁盆地新构造具 4 个演化阶段:①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新构造...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在地貌、断裂活动和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表现十分明显.通过构造地貌和构造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表现特征和运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伊犁盆地新构造具 4 个演化阶段:①始新世晚期—渐新世盆地新构造运动起始活动阶段;②中新世盆地南缘隆升、北缘差异沉降阶段;③上新世末—早更新世盆地新构造强烈挤压隆升与沉降阶段;④中更新世至今盆地新构造差异升降运动阶段.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对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活动期次决定了铀成矿时间上的分段性,活动强度决定铀成矿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新构造运动 铀成矿 砂岩型铀矿 成矿关系 隆升 构造地貌 阶段 活动 表现特征
下载PDF
试论南海新构造运动的时限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詹文欢 朱照宇 +3 位作者 孙龙涛 孙宗勋 姚衍桃 丘学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6,共6页
根据南海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重磁场异常、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南海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限进行了新的解释。传统的观点是把新近纪作为新构造下限,依此观点,南海地区在古近系、新近系之间应为不整合接触,但在此... 根据南海地形地貌、地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重磁场异常、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南海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限进行了新的解释。传统的观点是把新近纪作为新构造下限,依此观点,南海地区在古近系、新近系之间应为不整合接触,但在此阶段并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构造事件。而符合南海地区准平原化阶段的时代是在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N12/N13)之间,在此时段普遍存在区域构造不整合接触和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及火山活动等构造变动事件。本文把中中新世末作为南海地区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通过对南海地区中中新世末至晚中新世之间的构造变动事件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新构造运动在不同地点有时间和强度的差异性、构造运动的差异性、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差异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时限 差异性 南海
下载PDF
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吕金波 卢耀如 +1 位作者 郑桂森 郑明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9,共8页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清风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连为一体,称为石花洞系。石花洞系发育在北岭向斜东北扬起端的马家沟组顶部,与南面的周口店猿人洞系隔着房山闪长岩体。石花洞系中8层不同海拔高度的溶洞可以和永定河的8级阶地进行对比,也可以和8个华北地文期对比,代表了与之相互对应的北京西山新构造隆升的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溶洞 新构造运动 石花洞系 房山地貌 北方岩溶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太行山南缘晚更新世以来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其新构造运动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蕾 张绪教 +5 位作者 武法东 何泽新 田珺 于航 王春林 刘江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1-798,共8页
太行山南缘的武家湾河流经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较太行山内部其他水系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更为敏感,能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抬升历史。以武家湾河下游平甸河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河流阶地级序及沉积特征的调查并结合光释... 太行山南缘的武家湾河流经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较太行山内部其他水系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更为敏感,能较好地记录区域地壳抬升历史。以武家湾河下游平甸河为研究重点,通过野外河流阶地级序及沉积特征的调查并结合光释光(OSL)测年结果,厘定了平甸河4级河流阶地,T4、T3、T2及T1阶地河拔高度分别为61~96m、35~54m、19~43m、3~5m,分别形成于97.4kaB.P.、73.9kaB.P.、48.3kaB.P.、2.3kaB.P.,根据对阶地成因的探讨,认为T4、T3、T2阶地为构造阶地,T1阶地为气候阶地,阶地资料揭示晚更新世(Qp3)太行山南缘经历3次间歇性构造抬升后至少隆升了90m:第一次抬升26~42m、抬升速率1.11~1.79mm/a,第二次抬升11~27m、抬升速率0.43~1.05mm/a,第三次抬升16~39m、抬升速率0.35~0.85mm/a。本研究为河流阶地对新构造运动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实际材料,对晚更新世太行山的形成及演化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平甸河 晚更世(Qp3) 河流阶地 光释光(OSL)测年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构造运动时期构造应力方向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玉平 姜正龙 +2 位作者 李景瑞 王步清 满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17,共6页
塔里木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对盆地的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断层、褶皱及钻井诱导缝3方面分析研究区在新构造运动时期不同区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而预测盆地的应力场方向。塔北地区、柯坪断隆和塔西南地区主要受挤... 塔里木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对盆地的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断层、褶皱及钻井诱导缝3方面分析研究区在新构造运动时期不同区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而预测盆地的应力场方向。塔北地区、柯坪断隆和塔西南地区主要受挤压应力作用,形成排状分布的断层及褶皱,向盆地方向断层及褶皱的形成时期逐渐变新,应力作用逐渐减弱;巴楚隆起和麦盖提斜坡的断层走向相近,呈排状分布;塔东南地区主要受走滑和挤压的共同作用,断裂与构造带平行分布;塔中地区以走滑、挤压作用为主,扭应力使该区发育较对称的褶皱,形成现今的构造形态。塔北地区、柯坪断隆和塔东南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为北西—北北西向,塔西南地区和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而塔中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北东向。从盆地新构造运动各时期发育的断裂、褶皱及主应力方向分布特点可以看出,其主应力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预测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区域应力主要来自天山中西段及西昆仑山,呈"S"型分布,具有一定的压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褶皱 钻井诱导缝 最大主应力方向 新构造运动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42
14
作者 韩恒悦 米丰收 刘海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1-257,共7页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塬 (洪积台地 )、平缓黄土塬 (洪积扇裙 )、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 ,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 ,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 ,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塬 (洪积台地 )、平缓黄土塬 (洪积扇裙 )、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 ,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 ,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 ,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正倾滑活动的控制 ,盆地带南缘断裂带除产生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外 ,还由盆边向盆内扩展 ,并导致盆地带另一侧向北扩张。此活动格局控制和影响了盆地带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带 地貌结构 新构造运动 地震危险性 洪积台地 阶地
下载PDF
宁夏中卫盆地的沉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珂 刘开瑜 +2 位作者 吴加敏 杨景春 蔡剑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473,共9页
地表及钻孔资料分析表明 :约在上新世 ,香山山地沿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向东北强烈逆冲上升 ,山前挤压下陷形成南深北浅、剖面上呈楔形的中卫盆地。伴随挤压作用的进行 ,盆地南缘部分早期沉积沿一系列南倾叠瓦式断层从南向北逆冲抬升 ,后... 地表及钻孔资料分析表明 :约在上新世 ,香山山地沿香山—天景山断裂带向东北强烈逆冲上升 ,山前挤压下陷形成南深北浅、剖面上呈楔形的中卫盆地。伴随挤压作用的进行 ,盆地南缘部分早期沉积沿一系列南倾叠瓦式断层从南向北逆冲抬升 ,后期沉积则伴随其南部逆冲而不断北迁 ,穿越盆地的古黄河也不断北移 ,使盆地沉积具穿时性。约在中更新世末期 ,中卫盆地因其北东侧烟筒山断裂强烈活动而抬升 ,黄河下切 ,盆地消亡。上述过程可能反映青藏高原东北缘强烈挤压变形的北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新构造运动 黄河 中卫盆地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6
16
作者 詹文欢 朱照宇 +2 位作者 姚衍桃 孙宗勋 孙龙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4,共8页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火山岛;地壳升降运动差异较大,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2~0.05mm/a;西沙群岛等岛礁地壳运动则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7^-0.10mm/a,岛礁中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礁顶和灰沙岛的堆积率均相当于或大于地壳下降率与现代海平面上升率的总和;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新构造运动 南海西北部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在塔里木盆地演化中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跃 董光荣 +1 位作者 金炯 陈惠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26-430,共5页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 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塔里木盆地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由于波动式的新构造运动在每阶段表现的形式有差异,因而盆地的演化也相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该盆地新构造运动大致经历了上新世末—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以及晚更新世三个阶段,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的地貌影响最大。新构造运动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引起的,故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演化阶段在时间上大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塔里木盆地 地形 地质
下载PDF
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区域地质特征与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耿威 张训华 +2 位作者 黄龙 魏合龙 黄奇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82,共10页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中中新世开始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今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基本构造格局和特有的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台湾岛地质考察和研究区各种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台湾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带,中中新世开始的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边缘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今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基本构造格局和特有的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台湾岛地质考察和研究区各种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区域地质特征,具有出露地层新、构造活动年轻且强烈、受马尼拉和琉球两个俯冲带共同影响等特点;研究区的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到弧陆碰撞的影响,表现出各种断裂作用极其发育、逆冲-褶皱带多见、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地热温度比较高等特征,研究区中西部麓山带和台东纵谷-海岸山脉以及台湾南部和东北部海域是新构造运动的活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陆碰撞 区域地质特征 新构造运动 台湾地区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0,共8页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活动,底辟带的发育与分布,泥火山和地震等。新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演化、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底辟构造带发育以及它们的雁行排列特征,同时还控制了盆地油气的成藏和分布。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强超压盆地,新构造时期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其控制的多期底辟活动不但形成超压体系(包括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通道,同时决定了莺歌海超压盆地油气田的快速幕式充注成藏规律。成熟的烃类以溶解状态储存在超压体系中,当超压体系孔隙流体压力大于封闭盖层破坏压力时封闭盖层就产生水压破裂,超压体系便沿着活动断裂和底辟带等通道发生喷溢活动,油气向上或侧向往过渡带和常压带运移聚集成藏,随着压力的下降,断裂重新闭合形成新的封闭层。这一喷溢过程以幕式活动形式周而复始,在超压盆地的过渡带和常压带中形成大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超压体系 幕式喷溢活动 底辟构造 油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甘肃酒泉盆地河流地貌与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有利 谭利华 +1 位作者 段烽军 杨景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4-309,共6页
通过对甘肃酒泉盆地北大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的阶地进行了野外形态量计,获得了它们的阶地纵剖面,对洪水坝河的阶地年龄进行了测定和估计,并通过卫星像片解译对这些河流的洪积扇进行了制图。作者认为酒泉盆地河流阶地纵剖面... 通过对甘肃酒泉盆地北大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的阶地进行了野外形态量计,获得了它们的阶地纵剖面,对洪水坝河的阶地年龄进行了测定和估计,并通过卫星像片解译对这些河流的洪积扇进行了制图。作者认为酒泉盆地河流阶地纵剖面的形态和洪积扇的迁移受断层控制,河流在距今大约16万年和4万年发生的两次由加积转化为下切的事件可能代表两次构造抬升相对强烈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洪积扇 新构造运动 酒泉盆地 断层活动 阶地纵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