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1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败血症308例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赵伟 蒋翠莲 冯晓丹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332株非重复菌株,排名前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0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332株非重复菌株,排名前4位的菌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GNS)、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6年间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均高于革兰阴性菌,GN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除无乳链球菌在足月儿以及正常体质量儿组检出株数最多外,其他主要病原菌均在超早及极早产儿、超低及极低体质量儿组检出比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完全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检出病原菌以GNS、大肠埃希菌为主,且各病原菌在不同类别病儿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定期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以进一步规范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菌变迁 耐药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IL-6、IL-8联合PCT、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别静洋 苌俊明 +4 位作者 薛燕 赵杰 张伟业 包逢源 朱萍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N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12例NS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非感染新生儿64例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N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12例NS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非感染新生儿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PCT、IL-6、IL-8水平,以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外周血CRP水平,并运用ROC曲线分析各炎性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CT、CRP、IL-6三个指标是影响败血症患儿早期诊断的指标,其OR值分别为2.067、1.396和1.306。ROC曲线显示,PCT、CRP、IL-6三个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67.0%、59.8%、75.0%,特异度分别为87.5%、87.5%、76.4%,均低于联合诊断试验的89.3%和90.6%。PCT、CRP、IL-6三个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773和0.828,均低于联合诊断试验的0.950。结论NS患儿外周血PCT、CRP、IL-6表达水平升高,对NS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三指标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NS患儿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锌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黄列 李丹丹 +2 位作者 程美乐 郭宁 张居慧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锌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我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新生儿血清锌水平,比较2组间的血清锌水... 目的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锌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期我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新生儿血清锌水平,比较2组间的血清锌水平和炎性指标水平。结果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锌平均水平(52.6±17.4)μg/dL显著低于对照组(83.2±21.4)μg/dL(P<0.05);早发型败血症(EOS)组血清锌平均水平(50.8±13.2)μg/dL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组血清平均水平(53.4±14.4)μg/dL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37,P<0.05),而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544,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锌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812(P<0.05),与CRP(AUC=0.865,P<0.05)相比较低,但仍具有预测诊断的价值,其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6.9%。结论血清锌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存在相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体内存在更高的炎症反应,血清锌的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血清锌 炎症
下载PDF
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赵艳梅 曹孟宸 +1 位作者 王颍源 郭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 目的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为休克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患儿为败血症组,60例无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诊断价值;分析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的关系;分析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与休克组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的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及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的ADMA、IL-6、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和对照组的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9、0.89、0.9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MA水平与IL-6、内毒素及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高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预后不良有关。结论血清ADMA、IL-6、内毒素及乳酸在新生儿败血症所致感染性休克中表达水平较高,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6 内毒素 乳酸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5
作者 陈春娇 陈春芳 陈冬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N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4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NS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NS的53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N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4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NS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NS的53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资料记录新生儿围产期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情况;收集并记录52例N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NS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2例NS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体温改变、反应差、黄疸等症状为主;NS患儿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极早产儿(OR=3.594,95%CI:1.997-6.468)、极低出生体重儿(OR=3.724,95%CI:2.071-6.698)、超早产儿(OR=2.244,95%CI:1.158-4.346)、超低出生体重儿(OR=15.111,95%CI:8.286-27.557)是发生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S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体温改变、反应差、黄疸等症状为主,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极早产儿、超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是NS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 极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降钙素原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庞德 陈寅凤 向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住医院新生儿科、日龄≤7 d的败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产科出生的45例无感染中毒症状新生儿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住医院新生儿科、日龄≤7 d的败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产科出生的45例无感染中毒症状新生儿作为无感染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4 h、12 h、24 h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6、PCT水平,同时在入院时进行血培养,检测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对IL-6、PCT检测诊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统计。结果:感染组入院4 h、12 h及24 h时IL-6、PCT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6、PCT水平均于入院12 h达到峰值,之后IL-6水平逐渐降低,24 h检测其水平显著低于12 h结果(P<0.05)。入院4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5.5%;入院12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6.5%;入院24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5.6%;三个时间节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58、0.891。IL-6、PCT联合检测,入院12 h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到峰值,与入院4 h及24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5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2%(10/45)。结论:IL-6及PCT检测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细菌培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鑫 张晓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31-934,共4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十分普遍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临床上容易漏诊导致治疗延误,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的血培养,由...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十分普遍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临床上容易漏诊导致治疗延误,从而引发严重后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的血培养,由于其耗时长,因此尚不能达到早期诊断败血症的目的。中性粒细胞CD64(neutrophil CD64,nCD64)是主要分布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骨髓前体细胞和树突细胞表面的一种穿膜糖蛋白,其在炎症反应中高度表达,本文将对中性粒细胞CD64的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机制以及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识别、病情评估及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 新生儿败血症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征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年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卞赵男 查新祎 +5 位作者 张熙 陈旭婷 陈彦如 许敏 张永红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G-菌)组和革兰阳性菌(G+菌)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鉴别价值的评价。结果 201例新生儿确诊败血症患儿共检出208株病原菌,其中G+菌126株(60.6%),G-菌82株(39.4%)。G+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程度较高。G-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程度较高。对比不同年度病原菌占比情况发现G-菌在过去5年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例患儿按照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G+菌组(n=119)和G-菌组(n=82),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白细胞计数(WBC)<5×10^(9)/L,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是鉴别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上述影响因素鉴别G-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0.888 (95%CI:0 840-0.936,P<0.01)。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主要以CoNS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感染在2018-2022年间的占比呈上升趋势。院内感染、WBC<5×10^(9)/L和更高的CRP、PCT水平是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院内感染、WBC<5×10^(9)/L、CRP和PCT对G-菌感染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
下载PDF
新生儿脐血浆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常正江 魏倩 +4 位作者 刘晓龙 符兆英 陈美霓 何进伟 樊海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50-154,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血血浆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的相关性,旨在筛选出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较大诊断价值的细胞因子。方法以2021年9月~2023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出生的足月新...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血血浆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EONS)的相关性,旨在筛选出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较大诊断价值的细胞因子。方法以2021年9月~2023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和早产新生儿(胎龄均≥32周)310例作为受试对象,根据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血培养结果分为三组:无败血症基础对照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组和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阴性组;在受试对象出生后立即采集脐带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IL-2,IL-4,IL-6,IL-9,IL-10,IL-21,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筛选出表达水平较高(关联性较高)的细胞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患儿脐血浆上述8种细胞因子中,IL-6,IL-9和IL-21浓度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组(392.6±258.7 pg/ml,11.9±7.5 pg/ml,29.1±16.8 pg/ml)和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阴性组(353.8±244.5 pg/ml,10.4±6.3 pg/ml,27.7±19.2 pg/ml)显著高于无败血症基础对照组(34.9±25.1 pg/ml,5.9±4.5 pg/ml,10.8±10.1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61,20.732;15.174,17.824;22.466,21.193,均P<0.05),其中IL-6浓度升高最为明显。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组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阴性组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3.377,均P>0.05)。ROC曲线分析,IL-6,IL-9,IL-21截断值分别为123.0 pg/ml,3.60 pg/ml和6.00 pg/ml,IL-6,IL-9和IL-21单独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95%CI:0.786~0.955),0.782(95%CI:0.667~0.875)和0.825(95%CI:0.737~0.913),三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75~0.997),IL-6,IL-9和IL-21联合检测能显著地提高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37,2.391,2.257,均P<0.05)。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组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血培养阴性组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6~3.377,均P>0.05)。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脐血浆细胞因子IL-6,IL-9和IL-21显著升高,联合检测IL-6,IL-9和IL-21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细胞因子 脐带血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许爱华 顾涛 +2 位作者 李云 方飞 王静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m,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愈/好转组与死... 目的:分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m,PCT)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愈/好转组与死亡组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IL-6、PCT、CRP水平,分析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治愈/好转组有77例患儿,死亡组有9例患儿(死亡组患儿在12h内死亡4例,2d死亡2例,3d死亡2例,5d死亡1例)。在发病12h、12~36h内以及7d内,死亡组IL-6>7pg/mL比例、PCT>0.5ng/mL比例、CRP>10mg/mL比例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是否胎膜早破、是否为早产儿、有无黄疸、以及分娩方式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出生时体重、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IL-6、PCT、CRP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清IL-6、PCT、CRP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监测血清IL-6、PCT、CRP水平,或可为临床调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策略提供可靠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管理进展
11
作者 俞元强(综述) 陈平洋(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8-522,共5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各类合并症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新生儿败血症的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产时抗生素预防策略、早发型败血症风险计算器的应用和新生儿病房的质量改进等管理方案均有利于减轻新生儿败血症的疾病负担。该文就新...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各类合并症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新生儿败血症的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产时抗生素预防策略、早发型败血症风险计算器的应用和新生儿病房的质量改进等管理方案均有利于减轻新生儿败血症的疾病负担。该文就新生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临床管理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产时抗生素预防 风险计算器 质量改进 管理
下载PDF
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林丹娥 翁立坚 +2 位作者 杨斯岚 林霓阳 房晓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别用血培养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进行病原检测,选取10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02例疑诊败血症新生儿中的46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为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32.61%(15/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91.30%(42/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培养(P<0.001)。1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液标本PCR检测及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灵敏度为91.30%(42/46),特异度为96.43%(54/56)。结论:与传统血培养相比,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且敏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16S rRNA基因 血培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美罗培南治疗的效果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牛晓曦 郭少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8月-2023年08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美罗培南单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1例)和基于...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8月-2023年08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美罗培南单药物治疗的对照组(41例)和基于对照组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41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儿用药后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免疫活性分子水平。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血培养转阴、皮肤颜色正常、拒奶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住院时间时长均减少,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更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活性分子水平均增高,P<0.05;较之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显著降低,各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免疫活性分子水平则均增高,P<0.05。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采取免疫球蛋白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有效缩短其临床康复时间,在减轻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免疫方面也具有明显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免疫球蛋白 美罗培南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程颖 邰怡 +1 位作者 葛柳源 王金环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新生儿败血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采用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新生儿败血症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采用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效果较好,可加速病情恢复,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何志成 程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间分为EOS组8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与LOS组94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后)。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产相关因素(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住院天数、血培养转阴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EOS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00g患儿占比均高于LOS组(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胆汁淤积患儿占比均高于EOS组,EOS组黄疸患儿占比高于LOS组(均P<0.05);EOS组住院天数和血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LOS组(均P<0.05);LOS组治愈好转率为95.74%(90/94),高于EOS组的93.95%(7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S多发生于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中,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和胆汁淤积在LOS中更为常见,黄疸在EOS中较常见;LOS组住院时间更长,血培养转阴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区分EOS与LOS,根据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治愈率,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晚发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杨清玉 杨续 李维春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NS)早期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NS患者纳入研究,另选取79例健康婴儿纳入研究,将上述婴儿分为对照组(n=79)和败血症组(n=91)两组,比对两组血... 目的: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NS)早期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NS患者纳入研究,另选取79例健康婴儿纳入研究,将上述婴儿分为对照组(n=79)和败血症组(n=91)两组,比对两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实验室检测指标对NS的诊断价值。结果:败血症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总数(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相关血液检测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总数(Lym)、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LL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核细胞总数(Mo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Neu、Lym、PCT、CRP含量是新生儿发生N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WBC、Neu、Lym、PCT、CRP联合检测预测N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60,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结论:WBC、Neu、Lym、PCT含量、CRP含量是新生儿发生N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NS早期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诊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8基因rs407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纤溶系统的活性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
17
作者 赵春娟 徐征 +2 位作者 杜晨 夏兰兰 高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8基因rs407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纤溶系统的活性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的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败血症患儿为研究组(n=92)和同期选择9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n=92),收集研究对象的...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8基因rs407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纤溶系统的活性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的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败血症患儿为研究组(n=92)和同期选择9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n=92),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血液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的含量,鉴定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种属以及IL-8基因rs4073位点基因多态性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IL-8基因型的病原菌种属以及血清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RP、IL-6以及D-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AT以及PL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败血症患儿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约占总病例的70%,研究组IL-8基因rs4073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增加,不同IL-8基因rs4073位点基因型之间血清指标以及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T型败血症患儿的CRP、IL-6以及D-D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LT以及AT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IL-8基因rs4073位点的多态性与败血症发病密切相关,且可能通过影响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的活性,参与败血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8 突变 多态性 新生儿败血症 纤溶系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万古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神经系统症状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刘峰 唐妮 章飞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神经系统症状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保...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神经系统症状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保暖、吸氧、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正常时间、病原体检查转阴时间)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体温正常、据奶改善及病原体检查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CRP及PCT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抑制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万古霉素 丙种球蛋白 神经系统 炎症 疗效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不同发病日龄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陈丹丹 邓福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发病日龄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发病日龄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败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行血清PCT、CRP检测,比较两组PCT、CRP水平,分析PCT、CRP检测及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晚发型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截断值分别为6.21 mg/L、4.76μg/L,CRP联合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0.942、90.00%、93.33%,诊断效能最高。结论PCT、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截断值分别为6.21mg/L、4.76μg/L,两者联合检测可提升对不同发病日龄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及高迁移率蛋白-1对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王国文 严子海 贺志龙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对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126例早发性或迟发性败血症新生儿纳入研究,根据预后结果分...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对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126例早发性或迟发性败血症新生儿纳入研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115例)与死亡组(1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PCT、sTREM-1、HMGB-1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sTREM-1、HMGB-1对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存活组新生儿血清PCT、sTREM-1、HMGB-1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sTREM-1、HMGB-1预测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863、0.885。结论 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死亡患儿血清PCT、s TREM-1、HMGB-1水平较高,且3种指标预测价值均较高,临床可根据3种指标变化及时给予患儿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或迟发性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高迁移率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