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承鑫 孙希萌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人因食入生的或未煮熟肉类而患病。该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从发现至今已有188年的历史。通过肉类制品的传播可能导致旋毛虫病的暴发,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近10年的文献... 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旋毛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人因食入生的或未煮熟肉类而患病。该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从发现至今已有188年的历史。通过肉类制品的传播可能导致旋毛虫病的暴发,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通过梳理近10年的文献,综合分析旋毛虫病疫苗研究进展,为基于疫苗的旋毛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 疫苗 防治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检验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亚雄 《猪业科学》 2024年第8期93-95,共3页
猪旋毛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喜生食的国家地区,感染流行比较严重。旋毛虫通常以哺乳动物为宿主,如猪、犬、猫、野猪等,通过感染动物的肌肉组织来生存和繁殖。生猪感染旋毛虫病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无法结合临床症... 猪旋毛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喜生食的国家地区,感染流行比较严重。旋毛虫通常以哺乳动物为宿主,如猪、犬、猫、野猪等,通过感染动物的肌肉组织来生存和繁殖。生猪感染旋毛虫病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无法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多是在屠宰检疫时发现。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来防控猪旋毛虫病。在屠宰环节,特别注重对旋毛虫的肉眼检查和显微镜检查,严格遵守无害化处理规定进行屠宰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检疫 显微镜检查 检疫检验 旋毛虫 肉眼检查 旋毛虫 症状表现 无害化处理
下载PDF
旋毛虫钙网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和大鼠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朝莹 文兆海 +6 位作者 张玥 李嫄 徐立新 陆明敏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旋毛虫钙网蛋白(rTsCRT)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将rTsCRT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NO释放和凋亡的影响;将rTsCRT与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共孵育,检测该蛋白对大鼠PBMC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TsCRT可以被感染旋毛虫的大鼠血清所识别;rTsCRT可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和NO的分泌,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rTsCRT下调大鼠PBMC转录因子T-bet、Gata-3和PU.1的转录水平,上调Foxp3、Ahr、RORγt和Bcl-6的转录水平;rTsCRT上调大鼠PBMC细胞因子IFN-γ、IL-17、IL-10、TGF-β、Il-9和IL-22的转录水平,下调IL-4和IL-21的转录水平。[结论]旋毛虫钙网蛋白可刺激宿主产生Th1、Th17、Treg、Th9和Th22等多种类型的免疫反应,抑制Th2和Tfh免疫,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钙网蛋白 巨噬细胞 PBMC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旋毛虫在感染肠道期诱导宿主免疫排虫反应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祉聿 王楠 杨桂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旋毛虫病是一种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为病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主要侵袭宿主的肠道和肌肉组织,其中旋毛虫感染肠道期指旋毛虫成虫期,该期是旋毛虫侵袭宿主的关键阶段,决定了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的完整性。旋毛虫... 旋毛虫病是一种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为病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主要侵袭宿主的肠道和肌肉组织,其中旋毛虫感染肠道期指旋毛虫成虫期,该期是旋毛虫侵袭宿主的关键阶段,决定了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的完整性。旋毛虫在宿主肠道的寄生会引发机体肠道损伤,机体通过排虫反应将其排出体外。排虫反应是多种因素相互调节的结果,即通过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和增加肠道平滑肌蠕动收缩能力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中旋毛虫的排出,二者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调节。笔者从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发生的肠道病变、分泌黏蛋白、肠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增强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旋毛虫感染肠道期的排虫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肠道期 排虫反应 黏蛋白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缓解慢性炎症性肠病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吴安琪 骆泽妮 +3 位作者 江垚 汪志锴 诸欣平 孙希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89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Ts Pmy)对于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Ts Pmy蛋白,并通过初始T细胞诱导的方法在Rag1 KO小鼠中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随后将Rag1 K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旋毛虫副肌球蛋白(Trichinella spiralis paramyosin,Ts Pmy)对于慢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首先制备Ts Pmy蛋白,并通过初始T细胞诱导的方法在Rag1 KO小鼠中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随后将Rag1 KO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接受CD4^(+)Foxp3^(-)CD45RB hi T细胞与Ts Pmy共处理的小鼠组、接受CD4^(+)Foxp3^(-)CD45RB hi T细胞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共处理的对照组,以及未经处理的Rag1 KO小鼠组。对小鼠进行腹腔内Ts Pmy预处理,并对其临床症状以及结肠缩短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观察结肠组织以评估炎症情况。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结肠固有层免疫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1 cell,Th1)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细胞比例,以及肠道中特异性CD10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比例。结果Ts Pmy能显著减轻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的病理损害以及结肠固有层中炎性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能增加耐受性CD103^(+)DC的丰度。结论Ts Pmy可能通过增加CD103^(+)DC的数量并减少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来缓解慢性结肠炎,显示其具有作为潜在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候选分子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副肌球蛋白 免疫机制 慢性结肠炎 CD103^(+)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钱艳红 宋帅 +4 位作者 温肖会 贾春玲 吕殿红 袁子国 罗胜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全球分布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动物生产和人兽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旋毛虫发育史复杂,整个生命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为了能与宿主相互共存,其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避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从而建立长期的慢性感染。本研究从旋毛虫抗原变异、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和通过形成包囊产生免疫隔离3个方面,对其免疫逃避机制进行阐述,将为深入了解旋毛虫的致病机制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感染 免疫逃避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成龙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46-48,共3页
生猪养殖工作进行时,极易高发各种寄生虫病。其中,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疾病的高发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旋毛虫病在养猪生产中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疾病... 生猪养殖工作进行时,极易高发各种寄生虫病。其中,猪旋毛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猪体内的旋毛虫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疾病的高发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旋毛虫病在养猪生产中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疾病的发生,还需做好诊断与防控工作,降低疾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猪旋毛虫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控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饲养管理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发生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1
8
作者 温颖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快,感染后会出现生长缓慢、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也存在威胁。随着广西陆川县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当地猪旋... 猪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快,感染后会出现生长缓慢、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也存在威胁。随着广西陆川县猪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当地猪旋毛虫病发生率逐渐升高。该文阐述了此病的病原特征、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提出针对性治疗与防控措施,以期降低该病在陆川县的发生率,确保当地猪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病原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泽秀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9期89-90,共2页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猪、野猪、犬、猫、鼠类、狐狸以及人体内而引起的传染病。旋毛虫病分布范围广,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不仅影响畜产品的安全,还会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猪对旋毛虫易感性强,发病率高...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猪、野猪、犬、猫、鼠类、狐狸以及人体内而引起的传染病。旋毛虫病分布范围广,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不仅影响畜产品的安全,还会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猪对旋毛虫易感性强,发病率高,对养猪业威胁很大。本文根据当地的发生情况,详细阐述了猪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生活史 诊断 防控
下载PDF
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研究
10
作者 尹雪宇 张珊珊 +2 位作者 张莉 李海龙 董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7,563,共5页
目的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 目的了解旋毛虫粪口传播途径的可行性及粪便中旋毛虫幼虫的感染力。方法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感染4000条旋毛虫幼虫,于0、4、8、12、16、24和48 h收集3只大鼠(A组)粪便,分别分成4份于室温下保存0、24、48和72 h,显微镜下计数粪便中幼虫数量,将每份含有旋毛虫幼虫的粪便喂给5只昆明小鼠,42 d后处死小鼠,计数幼虫数并计算生殖力指数(RCI);另外3只大鼠(B组)在感染后1~23 d收集粪便,提取DNA,通过PCR扩增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果A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幼虫后4~16 h排出幼虫,8 h排虫量达高峰,24 h及以后粪便中无旋毛虫幼虫。大鼠感染4、8、12、16 h后粪便中旋毛虫幼虫总数分别为350、400、145、40条。感染后4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24、48 h后RCI分别为112.5、20.5、2;8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24 h后RCI为66.7、9;12 h采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和24 h后RCI为13.3和5;16 h收集的大鼠粪便室温保存0 h后RCI为10。B组大鼠中2只连续18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1只连续20 d扩增出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结论一次性大量食入旋毛虫幼虫后,可排出具有感染力的旋毛虫幼虫,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PCR可以检测粪便中的旋毛虫线粒体atp6基因,但不能确定旋毛虫是否具有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粪口途径 传播 感染力 ATP6
下载PDF
猪旋毛虫的检验与防控
11
作者 袁传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1期81-83,共3页
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为旋毛虫,其成虫在生猪的肠道内寄生,幼虫则寄生于生猪的肌肉组织中,患病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临床表现轻微,人类食用含有旋毛虫的猪肉后会严重威胁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综述猪旋毛虫的生活... 猪旋毛虫病的病原为旋毛虫,其成虫在生猪的肠道内寄生,幼虫则寄生于生猪的肌肉组织中,患病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临床表现轻微,人类食用含有旋毛虫的猪肉后会严重威胁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综述猪旋毛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验和防控技术,旨在降低旋毛虫的发生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检验 防治
下载PDF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洁 崔晶 +2 位作者 王中全 来利红 秦银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3-397,共5页
为了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每只分别感染300条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幼虫,感染后2~6周每组每周随... 为了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肉汁抗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将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0只),每只分别感染300条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幼虫,感染后2~6周每组每周随机剖杀10只小鼠,收集血清及肉汁,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中抗体水平;另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每只分别感染500条T2、T3、T4、T7幼虫,感染后6周剖杀,制备肉样,用ELISA检测4℃及-20℃保存不同时间后的肉汁抗旋毛虫抗体动态。T2、T3、T4、T7感染小鼠后的肉汁抗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均是在感染后第3周检测出肉汁特异性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30%、30%、30%,至感染后第4周肉汁抗体阳性率均升至100%。4组小鼠感染后2~6周的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T2、T3、T4、T7感染小鼠肌肉4℃保存7d与1d的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的感染小鼠肌肉-20℃保存2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保存3个月的肉汁抗体水平与保存1个月的相比均已有显著性差异,但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时的4个月保存期。结果表明,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乡土旋毛虫 布氏旋毛虫 旋毛虫 纳氏旋毛虫 ELISA 肉汁
下载PDF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洁 崔晶 王中全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乡土旋毛虫 布氏旋毛虫 旋毛虫 纳氏旋毛虫 ELISA 排泄分泌抗原 小鼠
下载PDF
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对旋毛虫抗酸能力调控的研究
14
作者 侯嘉茗 杨啸 +7 位作者 王雪莹 薄禄琪 王爽 张博涵 张鉴慧 阮入琳 宋铭忻 白志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为探究旋毛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性抗酸系统(AR5)及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TsODC)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p H1.5、p H2.5、p H4.5、p H6.6的培养液以及PBS(pH7.4)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0.5 h、1 h和2 h后,通过统计旋... 为探究旋毛虫体内是否存在鸟氨酸依赖性抗酸系统(AR5)及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TsODC)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p H1.5、p H2.5、p H4.5、p H6.6的培养液以及PBS(pH7.4)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0.5 h、1 h和2 h后,通过统计旋毛虫肌幼虫的存活率、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筛选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适酸处理条件。结果显示,在酸度为p H2.5培养2 h时,肌幼虫的存活率为51%(此时死亡数与存活数基本相等)及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最高。因此,p H2.5培养2 h为旋毛虫肌幼虫体外最佳酸处理条件。于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氨酸、Ts ODC多抗血清、姜黄素和雷帕霉素,以PBS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12 h、24 h和48 h后,采用上述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后,通过计算肌幼虫存活率,采用q PCR检测Ts ODC基因的转录水平并初步筛选不同制剂的最佳培养浓度及时间,并在各最佳浓度和时间培养后,再经最佳酸处理条件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 ODC蛋白的表达,分析各制剂对旋毛虫抗酸能力的调控作用;从旋毛虫感染42 d的小鼠中收集肌幼虫并采集小鼠的膈肌,分别制备冰冻切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Ts ODC蛋白在肌幼虫中的分布。存活率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当添加浓度为10μg/mL的精氨酸培养24 h时,肌幼虫存活率提高27%,Ts ODC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提高83.3%和68%(P<0.01);当添加浓度为1 mg/mL的Ts ODC多抗血清、20μmol/L的姜黄素和2μmol/L的雷帕霉素均培养48 h时,肌幼虫存活率分别下降13%、18%和26%,Ts ODC基因转录水平分别降低24.1%、27.1%和37.7%(P<0.01)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降低11.6%、25.8%(P<0.05)和47.8%(P<0.01)。IFA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出现在肌幼虫的表皮层、头部的唇乳突及尾部的生殖原基。上述结果表明,精氨酸可以通过上调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提高旋毛虫的抗酸能力,而Ts ODC多抗血清、姜黄素和雷帕霉素则通过降低Ts OD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消弱旋毛虫的抗酸能力;Ts ODC可能是分泌蛋白且与旋毛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在旋毛虫肌幼虫中存在AR5,且其中的Ts ODC能够正调控旋毛虫的抗酸作用,为深入研究旋毛虫抗酸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鸟氨酸脱羧酶 抗酸性 精氨酸 姜黄素 雷帕霉素
下载PDF
肌幼虫期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
15
作者 康杰 仝明薇 杨勇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肌幼虫期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变化。选取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感染组(Ts35),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对照组口服等量PBS。收集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35 d的盲肠内容... 本研究旨在分析肌幼虫期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变化。选取1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K)和感染组(Ts35),感染组小鼠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对照组口服等量PBS。收集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第35 d的盲肠内容物,提取DNA,并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小鼠和感染组小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而β多样性发生变化,表明两组的菌群结构不同。Metastats分析发现,与CK组相比,旋毛虫感染35 d后的小鼠肠道中产丁酸的罗斯拜瑞氏菌(Roseburia)和抗炎及组织修复相关的梭菌属(Clostridium)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拟杆菌(Bacteroides)(P<0.01)、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Ralstonia(P<0.05)的丰度显著下降。同样地,LEfSe分析发现罗斯拜瑞氏菌的丰度明显升高(P<0.05)。综上表明,肌幼虫期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肌幼虫 肠道菌群 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旋毛虫原肌球蛋白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灏轩 朱莹莹 +2 位作者 程露阳 郭文平 杜娈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8-765,共8页
目的研究旋毛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s,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旋毛虫Tm过表达对NCI-H446细胞... 目的研究旋毛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s,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旋毛虫Tm过表达对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比较旋毛虫Tm(Tm-pcDNA3.1)过表达和转染空载体(pcDNA3.1)48 h后NCI-H446细胞的蛋白组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检索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DEPs)并对所得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从STRING数据库获得DEPs相互作用数据,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中心节点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对随机选取的中心节点蛋白NDRG1进行验证。结果旋毛虫Tm转染NCI-H446细胞48 h后,筛选出DEPs 70个,其中34个上调,36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涉及转录后的调控、免疫应答的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分析蛋白互作网络获得5个下调的中心节点蛋白:细胞周期蛋白G相关激酶(GAK)、组蛋白H3-7(H3-7)、辛普勒金Symplekin(SYMPK)、N-myc下游调节因子1(NDRG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N2(PKN2);Westrne 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Tm降低NCI-H446细胞中NDRG1的表达。结论旋毛虫TM能引起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显著变化;旋毛虫Tm可能通过下调NCI-H446细胞中GAK、H3-7、SYMPK、NDRG1、PKN2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原肌球蛋白 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 蛋白组学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检疫与处置措施
17
作者 张明成 《中国畜牧业》 2023年第7期121-122,共2页
当生猪感染旋毛虫、木霉菌科旋毛虫时引发旋毛虫病,此病不光感染生猪,还会感染其他动物,也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进行寄生,从而引起人类患病,所以对于此病的检疫与防治,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降低猪旋毛虫的发病。旋毛虫的寄生宿主类... 当生猪感染旋毛虫、木霉菌科旋毛虫时引发旋毛虫病,此病不光感染生猪,还会感染其他动物,也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进行寄生,从而引起人类患病,所以对于此病的检疫与防治,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降低猪旋毛虫的发病。旋毛虫的寄生宿主类型较多且猪对旋毛虫的耐受力较强,因此,生猪感染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但是对于生猪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还会引发其他疾病,给生猪的养殖业带来很大的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木霉菌 耐受力 旋毛虫 检疫与防治 生猪 生长发育 处置措施
下载PDF
旋毛虫在小鼠先天性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中全 韩化敏 崔晶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旋毛虫在小鼠的先天性传播并观察母鼠抗旋毛虫抗体对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受孕后感染组和感染后受孕组,子鼠出生后1d内剖杀,检查旋毛虫幼虫;将正常母鼠所产子鼠由感染旋毛虫的母鼠喂养,21d后宰杀,检查旋毛虫... 目的研究旋毛虫在小鼠的先天性传播并观察母鼠抗旋毛虫抗体对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分为受孕后感染组和感染后受孕组,子鼠出生后1d内剖杀,检查旋毛虫幼虫;将正常母鼠所产子鼠由感染旋毛虫的母鼠喂养,21d后宰杀,检查旋毛虫幼虫。用间接ELISA检测感染母鼠所产子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旋毛虫抗体,观察母鼠抗旋毛虫抗体对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结果受孕后7d感染旋毛虫的母鼠所产的6只子鼠中有2只感染旋毛虫;感染旋毛虫后8d和22d受孕雌鼠所产子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0%(2/10)和25%(2/8),从子鼠检获的旋毛虫均是未成囊的幼虫。交叉哺乳实验表明正常母鼠所产的30只子鼠未见旋毛虫感染。感染母鼠所产27只子鼠出生后1、7、24及40d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7.8%及14.8%,子鼠出生后40d攻击感染的减虫率为62.0%;感染母鼠所产子鼠血清被动转移小鼠的减虫率5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旋毛虫在小鼠可经胎盘传播,母鼠的抗旋毛虫抗体对子鼠抗攻击感染可能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传播 旋毛虫抗体 步研究 间接ELISA检测 旋毛虫幼虫 攻击感染 血清被动转移 部分保护作用 旋毛虫感染 抗体阳性率 经胎盘传播 出生后 昆明小鼠 不同时间 免疫保护 减虫率 母鼠 子鼠 感染后 感染率 显著性 对照组
下载PDF
我国猪、猫旋毛虫的繁殖力指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春 何忠平 +1 位作者 王凤芸 黄松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共2页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猫旋毛虫分别接种小鼠。结果表明,二者对小鼠均易感,猪旋毛虫对小鼠更易感。猪旋毛虫在小鼠的繁殖力指数(RCI)为37758±29483,与旋毛形线虫的RCI相符;猫旋毛虫的RCI为11906&...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猫旋毛虫分别接种小鼠。结果表明,二者对小鼠均易感,猪旋毛虫对小鼠更易感。猪旋毛虫在小鼠的繁殖力指数(RCI)为37758±29483,与旋毛形线虫的RCI相符;猫旋毛虫的RCI为11906±79542,与土著毛形线虫的RCI相符。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旋毛虫可能存在两个群;此外,RCI可做为虫种鉴别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 繁殖力指数 病原体 旋毛虫
下载PDF
感染旋毛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光玉 王云甫 +3 位作者 黄朝芬 钟萍 王珏 张幼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 目的: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感染旋毛虫后的1~6周,CD4+T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幼虫移行寄生使受累的横纹肌发生变性、肿胀,横纹肌消失,虫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旋毛虫感染造成宿主以横纹肌损害为主的病理过程。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免疫学 旋毛虫病/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2/分析 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小鼠 . 旋毛虫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