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符合标准的40例行单侧THA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0~81(58.90±14.1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3~31.5(25.3±3.4)kg·m^(-2);左侧18例,右侧22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30例(FicatⅣ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TünnisⅢ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终末期骨关节炎2例(CroweⅢ期),股骨颈骨折6例(GardenⅣ期)。术前、术后拍摄骨盆CT三维重建,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在模型上对FO、RCH、LLD进行测量。结果:术后双侧FO差值与LLD呈正相关性(r=0.744,P<0.001);将FO重建组与偏心距未重建组进行卡方检验得出:FO重建组下肢等长率高于FO未重建组(χ^(2)=6.320,P=0.012)。术后双侧RCH差值与LLD呈负相关性(r=-0.877,P<0.001);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术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满足线性回归方程:术后LLD=0.038x-0.099y+0.257(x为术后双侧FO差值;y为术后双侧RCH差值;单位为cm),F=77.993,R2=0.808,P=0.009。结论:THA术后LLD随着F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CH增大而减小;重建FO更易获得下肢等长效果。THA术后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可为判断LLD提供一种理论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14岁。在股骨远端畸形处找出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以CORA为中点,行穹顶状截骨,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截断股骨远端,即时矫正股骨远端目测下外翻畸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长度结果,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5个月,带架时间12~17周。末次随访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11例双下肢长度均等长,畸形均矫正。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术中即时矫正目测下股骨外翻畸形,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正侧位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短缩程度,动态调整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损伤小,恢复快。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下颌骨旋转中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下颌骨长度、MP-SN角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平均位于髁突中点下方15.64 mm,后方0.82 mm处。ANS点和PNS点上抬量、下颌骨长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相关,MP-SN角度与下颌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相关。结论: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其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符合标准的40例行单侧THA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0~81(58.90±14.1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3~31.5(25.3±3.4)kg·m^(-2);左侧18例,右侧22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30例(FicatⅣ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TünnisⅢ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终末期骨关节炎2例(CroweⅢ期),股骨颈骨折6例(GardenⅣ期)。术前、术后拍摄骨盆CT三维重建,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在模型上对FO、RCH、LLD进行测量。结果:术后双侧FO差值与LLD呈正相关性(r=0.744,P<0.001);将FO重建组与偏心距未重建组进行卡方检验得出:FO重建组下肢等长率高于FO未重建组(χ^(2)=6.320,P=0.012)。术后双侧RCH差值与LLD呈负相关性(r=-0.877,P<0.001);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术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满足线性回归方程:术后LLD=0.038x-0.099y+0.257(x为术后双侧FO差值;y为术后双侧RCH差值;单位为cm),F=77.993,R2=0.808,P=0.009。结论:THA术后LLD随着F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CH增大而减小;重建FO更易获得下肢等长效果。THA术后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可为判断LLD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14岁。在股骨远端畸形处找出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以CORA为中点,行穹顶状截骨,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截断股骨远端,即时矫正股骨远端目测下外翻畸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长度结果,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5个月,带架时间12~17周。末次随访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11例双下肢长度均等长,畸形均矫正。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术中即时矫正目测下股骨外翻畸形,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正侧位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短缩程度,动态调整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损伤小,恢复快。
文摘目的:探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时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的位置,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其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Reuleaux法测量实际下颌骨旋转中心。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下颌骨长度、MP-SN角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平均位于髁突中点下方15.64 mm,后方0.82 mm处。ANS点和PNS点上抬量、下颌骨长度与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置相关,MP-SN角度与下颌骨旋转中心垂直向位置相关。结论:下颌骨自动旋转中心位于髁突外,其与上颌骨上抬量、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