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6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知知识观:教学认识的新视角
1
作者 魏同玉 徐文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知与无知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话题,但无知在认识活动中却常常被刻板化为不知、偏见和误解。无知因整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知识要素而具有多层内涵:一是指分立的个人知识和理性不及之下“知道那个”的“一般无... 知与无知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话题,但无知在认识活动中却常常被刻板化为不知、偏见和误解。无知因整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知识要素而具有多层内涵:一是指分立的个人知识和理性不及之下“知道那个”的“一般无知”,二是指“知道如何”的“默会无知”,三是指只能应对不能克服或避免的“必然无知”,由此超越了对无知的单向度认识,使无知本身具有的逻辑品格和情境特质得以澄清。无知知识观为诠释当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教学的本质在于开智启慧,教学的价值诉求在于学生主体性在场的显现,教学的发生过程在于实施无知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知识观 教学认识 无知之教 默会无知 必然无知
下载PDF
孕妇环境暴露致使胎儿出生缺陷的无知责任审视
2
作者 梁璐 张欣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共6页
环境暴露是造成胎儿出生缺陷的重要生殖风险,无知通常是孕妇环境暴露无责的借口。无知能否免责,则需要在知识论的立场上审视无知的责任归属问题。标准观点主张无知是知识的缺乏或缺失,蕴含着真值无知、信念无知和正当性无知三种可能。... 环境暴露是造成胎儿出生缺陷的重要生殖风险,无知通常是孕妇环境暴露无责的借口。无知能否免责,则需要在知识论的立场上审视无知的责任归属问题。标准观点主张无知是知识的缺乏或缺失,蕴含着真值无知、信念无知和正当性无知三种可能。对等论认为仅当主体存在疏忽、故意、偏见、鲁莽、轻信或消极态度等理智恶习时,所造成的无知才是有责的。修正出于理智恶习的无知需要主体自我改善,通过个人自主原因和关系自主原因的动机干预,能够为维护母胎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行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无知责任 环境暴露 出生缺陷 理智恶习
下载PDF
“无知”、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克尔凯郭尔死亡观的伦理立场
3
作者 严家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多源于对他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果进行形而上学的追问,又多趋向于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而克尔凯郭尔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则把思考的方向侧重于伦理的面向。在厘清死亡的主语之后,克尔凯郭尔站在对死亡“无知”... 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多源于对他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如果进行形而上学的追问,又多趋向于对经验的抽象概括。而克尔凯郭尔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则把思考的方向侧重于伦理的面向。在厘清死亡的主语之后,克尔凯郭尔站在对死亡“无知”的立场,把对死亡的形而上学追问转向了“死亡意味着什么”的伦理追问。克尔凯郭尔对死亡的“无知”是一种关切的无知,进而推动个体反思死亡在自身生存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死亡的确定性包含了结果的确定性以及精神不朽的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是死亡时间和精神不朽的不确定性。个体在面对死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中,将重新去思考死亡对于生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无知 确定性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无知之幕与社会公平:从罗尔斯到《美丽新世界》
4
作者 徐楚楚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2期785-789,共5页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 在政治哲学领域,罗尔斯以其创新性地提出的“无知之幕”理念,为探索社会正义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霍布斯和洛克等前辈不同,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假设:在制定社会规则时,个体不知道自身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这有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规则和资源分配。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并探讨其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潜在贡献。尽管罗尔斯的理念在现实中可能被视为理想化且难以实现,但它在哲学理论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反乌托邦文学作品中,如《美丽新世界》,无知之幕的概念被用来描绘一个不公平和极权控制的社会,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本文通过将罗尔斯的理论与《美丽新世界》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理解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幕 罗布斯 《美丽新世界》
下载PDF
重思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5
作者 杨伟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9,共9页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社会契约理论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对其加以证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仔细研读罗尔斯的文本,可以清理和区分出六条主要的证成理由:达成实质性的共识、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公共理性之诉求、平等对... 无知之幕是罗尔斯社会契约理论的标志性特征,如何对其加以证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仔细研读罗尔斯的文本,可以清理和区分出六条主要的证成理由:达成实质性的共识、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公共理性之诉求、平等对待以及公平的立约环境。就这六条理由来说,前五条理由各有其问题。达成实质性的共识与公共理性之诉求虽可以解释无知之幕中被遮蔽的所有信息,但它们自身得不到证成;限制自利追求、消除自然和社会偶然性的影响这两个理由可以成立,但无法解释为何要遮蔽立约人的善观念;平等对待作为一个理念过于抽象,可以有很多解释,无知之幕只是其中一种有争议的解释。相较而言,公平的立约环境可能是对无知之幕的最好证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无知之幕 无知之幕的证成
下载PDF
论无知的本质与规范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4,98,共10页
人类对知识的研究已然精深,但是对无知的关注还未深入。就无知的本质问题来看,无知是知识的缺乏。随着当代知识论对知识概念的深入分析,作为缺乏呈现的无知也展现出多种样态。这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雾,进一步刻画无知的种类。就无知的规范... 人类对知识的研究已然精深,但是对无知的关注还未深入。就无知的本质问题来看,无知是知识的缺乏。随着当代知识论对知识概念的深入分析,作为缺乏呈现的无知也展现出多种样态。这有助于我们拨开迷雾,进一步刻画无知的种类。就无知的规范性问题来看,我们在谈论无知时往往带有规范性层面的意蕴。这种意蕴可以是责备的,也可以是赞扬的。责备或赞扬的根源并非只是由认知活动的最后结果决定,还取决于认知主体是否对规范性理由给予了合适的回应,以及认知主体是否遵循了来自不同层面的义务。从行动结果向行动者的进一步溯源,可以揭示出认知主体的美德与恶习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规范性 理智恶习 知识 责备
下载PDF
无知与道德责任 被引量:2
7
作者 虞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8,共9页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 常言道:不知者无罪。很多情况下无知的确可以成为开脱责任的理由,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什么条件的无知可以(或不可以)开脱责任?为什么?这是有关道德责任的知识条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将对当前两种主流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各自理论的优缺点来揭示人们在面对某些无知情形时进行责任判断的深层困境。然后通过引入道德责任的两面观来解释这一困境的产生,并为如何应对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无知 明知而为(akrasia) 境遇性无知 道德性无知 可归属性 可问责性
下载PDF
整全性教学的内涵阐释、生成逻辑与实践方略--基于“有知与无知”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唐青才 何梦洁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共8页
受西方近代“主智主义”的影响,教育的总过程被界定在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忽略了知识形成于“无知—有知(得知)—无知(真知)”的动态循环中。基于“有知与无知”的视角,整全性教学强调有知与无知互融共生,以双循环学习同时... 受西方近代“主智主义”的影响,教育的总过程被界定在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忽略了知识形成于“无知—有知(得知)—无知(真知)”的动态循环中。基于“有知与无知”的视角,整全性教学强调有知与无知互融共生,以双循环学习同时观照有知和无知,在“从无知求知”与“从知求无知”的循环转化中,彰显出知识的动态属性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意涵。整全性教学的生成逻辑以无知为驱动力,历经有知与无知相生过程,最终复归无知,使教学臻至有知与无知并生为一,浑然一体境界。整全性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内容是深度挖掘“无知”要素,过程是逐层提升学生转化能力,评价是全息观照个人化知识生成过程。整全性教学旨在阐明无知在教学上的积极意义,还原教学过程的整全本质,培养学生驾驭瞬变不定、复杂暧昧世界的能力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全性教学 有知 无知 认识论
下载PDF
《老子》作为一种共生哲学——为共生而承认无知,为共生而承担柔软 被引量:2
9
作者 赖锡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23,共23页
“共生”是自然界的存有实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说,“共生”乃“天理”运行与彰显之所在。人作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在世存有者”,参赞天地生生之化育,承担万物共生之道义,本是分内... “共生”是自然界的存有实情,也是生物界演化不歇的基本道理。用中国古典哲学的概念来说,“共生”乃“天理”运行与彰显之所在。人作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在世存有者”,参赞天地生生之化育,承担万物共生之道义,本是分内事。无奈“人之道”经常异化为“损不足以奉有余”,背离“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造成“人道”支离“天道”。人“自是/自见/自明/自伐/自有功”之私我欲望,无以节制而一味刚强、无限扩张,让共生的双赢场域(win-win situation),堕化为赢者全拿的生杀战场(winner takes all)。这种“刚强斗刚强”的剧目,在人类历史不断上演出各种意识形态之争,乃至规模不一的杀伤性战争。眼下时局,在在呈现人类刚强手段下的失控景观:生物灭绝,温室效应,环境荒芜,种族冲突,地区冲突,大国对抗……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严峻挑战。凡此种种,让我们对人类未来充满忧患而不能不急迫呼吁“共生”。《老子》有言“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当今时局如何可能从“柔弱”思维中,思考人类的“共生”之道?笔者将拣择《老子》若干章句,从释“非常道”、释“象帝之先”、释“得一”、释“天之道”、释“人之道”、释“损”、释“柔”、释“反”、释“玄德”、释“下”、释“不得已用兵”等角度,一者尝试描绘《老子》共生之道的多元面貌,二者试图挖掘《老子》对共生哲学所能提供的思想资源。最后结穴在“无知”与“幽默”对终极解决与敌对思维的去毒化,由此搭建厚实的共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共生 天之道 柔弱 玄德 和光同尘 无知 幽默
下载PDF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无知与有知
10
作者 耿敬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8期4370-4374,共5页
通过对戏剧《俄狄浦斯王》的分析得出人的自我认知会经历虚假的无知、虚假的有知、真正的“无知”三个阶段。虚假的无知体现了人虽处于无知无欲状态,但不自知,此时也并未与外在产生联系;虚假的有知体现了人在追寻自认为更好的生活中却... 通过对戏剧《俄狄浦斯王》的分析得出人的自我认知会经历虚假的无知、虚假的有知、真正的“无知”三个阶段。虚假的无知体现了人虽处于无知无欲状态,但不自知,此时也并未与外在产生联系;虚假的有知体现了人在追寻自认为更好的生活中却无知善恶、向外追寻物欲,最后自愿沦为物质的奴隶;真正的“无知”体现了人对未来的无知,一生将在自由选择中去探寻以怎样的方式能达到更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无知 有知
下载PDF
《般若无知论》体用关系新释——《梦庵和尚节释肇论》研究
11
作者 明月 代晓媛 《中国佛学》 2023年第1期244-256,共13页
《般若无知论》是僧肇从“空观”立场出发,对“般若”“无知”及二者之间关系进行阐释的一部论。僧肇所述“般若”“无知”之间是“用寂体一”的关系。《梦庵和尚节释肇论》是梦庵在遵式《注肇论疏》依用基础上,对《肇论》所做的新释。... 《般若无知论》是僧肇从“空观”立场出发,对“般若”“无知”及二者之间关系进行阐释的一部论。僧肇所述“般若”“无知”之间是“用寂体一”的关系。《梦庵和尚节释肇论》是梦庵在遵式《注肇论疏》依用基础上,对《肇论》所做的新释。他在宗密“禅教融合”思想的指导下,节释《般若无知论》的体用关系。梦庵疏中对天台、华严等宗观念均有所融摄,并对禅宗立场有所突出,他立足“心本体”立场,主张“无知”为“体”,“般若智”为“用”,“无知体”与“般若用”是“体用不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庵普信 《肇论》 《般若无知论》
下载PDF
灾难报道中隐私权与知情权平衡策略探析--基于罗尔斯“无知之幕”
12
作者 方凯莉 《传播力研究》 2023年第12期34-36,共3页
如何平衡灾难报道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关系,是媒体一直以来面临的媒介伦理难题。当下,私人领域向公共空间的靠拢导致“隐私”模糊界定,以及新闻工作者与受众对灾难报道中隐私问题的认知分歧,导致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面临困局。作为能平... 如何平衡灾难报道中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关系,是媒体一直以来面临的媒介伦理难题。当下,私人领域向公共空间的靠拢导致“隐私”模糊界定,以及新闻工作者与受众对灾难报道中隐私问题的认知分歧,导致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面临困局。作为能平衡各方的伦理原则,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假设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平衡提供了启发。在灾难报道中,记者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尊重遇难者家属关于是否公开遇难者信息的决定,并要衡量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价值比重,进一步反思灾难事件人物报道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报道 隐私权 知情权 平衡策略 无知之幕
下载PDF
无知不是违法行为的挡箭牌--探讨某涂料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与法律判决
13
作者 袁杨彬 蔡清玄 徐晓刚 《江苏应急管理》 2023年第8期37-38,共2页
在法律问题中,常常有人以无知为借口来规避责任,然而,无知并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挡箭牌。本文将以南京漂水区某涂料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与诉讼案为例,探讨其违规行为、诉讼判决(结果)和法律观点,旨在展现合规意识的重要性和法律对于保护公... 在法律问题中,常常有人以无知为借口来规避责任,然而,无知并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挡箭牌。本文将以南京漂水区某涂料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与诉讼案为例,探讨其违规行为、诉讼判决(结果)和法律观点,旨在展现合规意识的重要性和法律对于保护公众安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公众安全 无知 违规行为 违法行为 诉讼案 规避责任 法律判决
下载PDF
数智时代认知加速中面向未来的无知与生命绵延 被引量:3
14
作者 师曾志 《台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2-53,共12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生态与机制的改变,日益加速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进行着变革,其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需要重新思考交流对话中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审视线性时间与生命时间的区别,传播在跨越时空中生命绵延与实在、真理等的...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生态与机制的改变,日益加速的反馈机制对社会制度、社会结构进行着变革,其中所带来的诸多变化需要重新思考交流对话中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审视线性时间与生命时间的区别,传播在跨越时空中生命绵延与实在、真理等的关系。认知加速中显现出从相对确定性的已知到面向未知的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转变,考验着人们对作为认知与思维前提的无知的重新认识,在理解无知学建立的同时,强调人存在于未知世界中理解无知中的理解的重要性,将无知作为媒介进行自我探索时,生命时间的绵延让人们对自我及生命本身都有了新的理解的视域,认识到传播中主体本位与关系本位的共在,也在启蒙叙事中找到自我微小叙事即生命叙事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时间 无知 无知 认知加速 生命绵延
下载PDF
“无知”与平等:布尔迪厄与朗西埃教育学思想解读 被引量:7
15
作者 修树新 郭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6,共6页
"无知"与平等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布尔迪厄和朗西埃教育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指出"无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掩盖了其实质上与学生间的不平等。两位学者的不同点在于布尔迪厄主张这种不平等是由不同社... "无知"与平等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布尔迪厄和朗西埃教育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指出"无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掩盖了其实质上与学生间的不平等。两位学者的不同点在于布尔迪厄主张这种不平等是由不同社会团体在场域中的位置和掌握的资本不同所引起的,而朗西埃则认为弱势群体无法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资本不被强势群体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平等 朗西埃 布尔迪厄
下载PDF
“白骨精”与“无知少女”:托形格略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池昌海 钟舟海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白骨精” 无知少女” 汉语词汇 缩略语 词义
下载PDF
“理性无知”抑或“路径闭锁”: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欠缺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27
17
作者 邓念国 翁胜杨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农民需求的充分有效表达是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存在无表达、被动表达、表达无效、表达不充分以及制度外表达等表达欠缺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剧了供需矛盾。农民需求表达欠缺存在"理性无... 农民需求的充分有效表达是缓解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存在无表达、被动表达、表达无效、表达不充分以及制度外表达等表达欠缺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剧了供需矛盾。农民需求表达欠缺存在"理性无知"和"路径闭锁"的双重原因,具体包括意愿不强、缺乏有效代理人、渠道不畅、决策机制不合理等。培育表达主体、增强表达能力、畅通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聚合、完善决策机制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无知 “路径闭锁” 公共服务 农民需求表达
下载PDF
选民无知能否影响美国民主运行的理论纷争——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说起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乃礼 吕文增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0-67,共8页
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大大出乎学者们的意料,甚至有人说他打破了美国选举的传统,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注意到美国选民长期以来“无知”的现象。学者们对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多数美国选民对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就理论层面来说,政治知识的不... 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大大出乎学者们的意料,甚至有人说他打破了美国选举的传统,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注意到美国选民长期以来“无知”的现象。学者们对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多数美国选民对政治知识了解不多。就理论层面来说,政治知识的不足会导致选举的错误;但实证研究发现,美国的公众舆论是稳定的,选举的结果基本是正确的。如何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学者们分别从理性、有限理性和情感的视角给出了理性的无知、启发和情智三种解释。三种解释各有其合理性,民众的无知之所以能够保证代议制的运行,这与政治系统的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二战以后意识形态的终结也为其提供了基础。特朗普提出的口号并没有挑战美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没有偏离基本的意识形态,选民因其“无知”,容易被特朗普看似夸张的口号所吸引,但这种“无知”并没有偏离美国选举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民无知 理性 非理性 情感
下载PDF
“无知者”的美德——评教师教育的一个偏见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永国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24,30,共6页
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但追求知识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更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理性之思。追求知识的根基是知"无知",是对作为"无知者"存在的知识。"无知者"是"有知者"的勇敢反叛者,是平... 知识的时代追求知识,但追求知识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能力和条件,更不代表有追求知识的理性之思。追求知识的根基是知"无知",是对作为"无知者"存在的知识。"无知者"是"有知者"的勇敢反叛者,是平等观念的忠实贯彻者,是真理和知识的理性探索者,是自身的恰切自识者。"无知者"的知识是师者思忖的知识。"无知者"的美德在于,忽视甚至遗忘了"无知者"的存在,追求知识、教育他人,可能会"南辕北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有知者 教育 教师
下载PDF
无知、自由与法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云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哈耶克从对无知的顿悟中洞见了自由特别是个人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要性。而法律则构成了实现和保证这种自由的充要条件。因此,法律与自由具有同等价值。哈耶克对自由与法治的价值的注重和执着,既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与进... 哈耶克从对无知的顿悟中洞见了自由特别是个人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要性。而法律则构成了实现和保证这种自由的充要条件。因此,法律与自由具有同等价值。哈耶克对自由与法治的价值的注重和执着,既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给那些正在实践或追求自由与法治的社会留下警省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 自由 法律 哈耶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