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S技术实时监测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长三角区域电离层TEC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虎 王解先 +3 位作者 白贵霞 王潜心 李浩军 朱卫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8-1726,共9页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其全食带覆盖了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为研究日全食对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本文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实时求解TEC和GPS系统硬件延迟,为实时监测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变化提供了绝对的电离层TEC.采用上海和浙江区域内GPS网的观测数据,建立了实时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而计算出了实时的VTEC和TEC变化率.同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参数,综合上述方法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在此次日全食期间的TEC变化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电离层 TEC VTEC GPS 卡尔曼滤波 GPS系统硬件延迟
下载PDF
1997-03-09日全食的甚低频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有田 陈建峰 +2 位作者 郝好贞 王海波 张中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4-66,69,共4页
在1997-03-09发生日全食期间,在河南省新乡市对Alpha甚低频(VLF)信号的观测试验发现,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明显引起VLF相位滞后.讨论了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影响的机理,并用"波导模"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 在1997-03-09发生日全食期间,在河南省新乡市对Alpha甚低频(VLF)信号的观测试验发现,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明显引起VLF相位滞后.讨论了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影响的机理,并用"波导模"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VLF传播路径穿越日全食主食带的情况下,VLF相速比正常情况减小的最大值约为0.101%-0.118%;VLF传播路径穿越80%日偏食带的情况下,该值约为0.064%-0.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甚低频 等效反射高度 相速
下载PDF
2009年日全食期间黄梅台的固体潮扰动 被引量:7
3
作者 吕品姬 赵斌 +2 位作者 陈志遥 李正媛 林穗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16-119,共4页
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黄梅固体潮观测台站3种固体潮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3种观测数据都存在小幅扰动现象。其中,洞体应变南北分量扰动幅度为27.6×10-10,东西分量幅度为9.52×10-10,水管与宽频带垂直摆北南... 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黄梅固体潮观测台站3种固体潮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3种观测数据都存在小幅扰动现象。其中,洞体应变南北分量扰动幅度为27.6×10-10,东西分量幅度为9.52×10-10,水管与宽频带垂直摆北南分量扰动幅度分别为0.88毫秒与1.84毫秒。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扰动与气温变化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固体潮 固体潮观测仪 扰动 气温变化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参量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丁宗华 孙树计 +2 位作者 陈春 李娜 许正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利用多个电离层垂测站的数据和IGS-TEC数据资料,结合日地空间环境指数,分析了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参量(反射回波最低频率f_(min)及f_0f_2和TE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后f_(min)迅速降低,日食结束后f_(min)迅... 利用多个电离层垂测站的数据和IGS-TEC数据资料,结合日地空间环境指数,分析了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参量(反射回波最低频率f_(min)及f_0f_2和TE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后f_(min)迅速降低,日食结束后f_(min)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在食甚时刻附近,F_0f_2和TEC出现明显的降低,显示了明显的光食效应.日食结束后5~6 h,f_0f_2和TEC出现不同程度的正扰动,在驼峰区更明显;日食结束后9~10 h,f_0f_2和TEC出现较显著的负扰动.由于此次日食发生时伴随着中等强度的磁暴和低纬电场穿透等空间天气事件,给此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深入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电离层 f(min)(反射回波最低频率) F0F2 TEC
下载PDF
日全食对地基GPS和微波辐射计气象观测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万蓉 李武阶 +2 位作者 陈波 徐桂荣 邹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1,共7页
利用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前后地基GPS/MET水汽监测和微波辐射计观测的资料,分析日全食对温度、相对湿度、液态水含量、水汽密度廓线、地面温度、气压、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云底高度、以及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汽总量等气象观测量的影... 利用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前后地基GPS/MET水汽监测和微波辐射计观测的资料,分析日全食对温度、相对湿度、液态水含量、水汽密度廓线、地面温度、气压、水汽总量、液态水总量、云底高度、以及GPS探测的大气可降水汽总量等气象观测量的影响.同一站点日全食发生前后资料对比、以及位于日全食带和非全食带不同站点的同时资料对比分析显示:在两种设备的气象观测中,日食最为直接影响的是200 m以下近地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1 000 m以下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形成明显的扰动;对于气压、水汽和液态水总量的影响较弱,对云底高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GPS/MET 微波辐射计 观测 影响
下载PDF
基于VLBI和GPS测量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舒逢春 郭丽 +6 位作者 刘敏 郑为民 王伟华 叶其欣 艾力.玉苏甫 近藤哲朗 市川隆一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24,共6页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 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全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跨越了中国北纬约30°的广大地区,为研究太阳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上海位于此次日全食带中心线附近,为此,上海佘山站、乌鲁木齐南山站和日本鹿岛站开展了VLBI联合观测实验。与此同时,TEC测量还配合使用了GPS观测站。本文介绍了此次日全食观测实验的背景、测量方案、观测实验详情和数据处理流程。根据相关处理结果,利用二维条纹搜索方法在上海-乌鲁木齐基线获得了优质干涉条纹,预示着VLBI测量取得成功。对单站GPS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日全食食甚时刻TEC值存在快速下降。此次观测实验预期将首次获得电离层TEC变化的VLBI实测结果,并开展VLBI与GPS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日全食
下载PDF
利用2009年日全食的精细重力观测探寻“引力异常”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武 汤克云 +2 位作者 王谦身 高玉文 华昌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0-782,共13页
日全食期间在是否存在"引力异常"现象是一个关系到引力本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近一个世纪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观测和实验,研究日全食期间的"引力异常"现象.肯定的、否定的结... 日全食期间在是否存在"引力异常"现象是一个关系到引力本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近一个世纪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观测和实验,研究日全食期间的"引力异常"现象.肯定的、否定的结果并存,更多的是难以确定的结果.在学习、总结和发展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本文利用7台LaCoste-Romberg重力仪和1台SG-053超导重力仪,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变化进行了精细的观测.研究利用了目前最好的观测环境和观测仪器,无论观测规模还是观测质量在近百年来日全食的重力观测研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经过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后,可以确定,日全食期间不存在现有观测能力之上的引力异常,以往发现的异常现象受剧烈的气象变化影响可能性极大.另外,在处理重力观测数据时,本文合理的利用了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法去除理论潮汐值,使计算得以简化,结论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oste-Romberg SG-053 超导重力仪 日全食 重力异常 多项式拟合 固体潮汐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武汉日全食重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垚 李辉 +1 位作者 韦进 杨光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0-22,共3页
为研究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处理和分析了武汉九峰国家重力基准点的GWR超导重力仪和gPhone弹簧重力仪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超导重力仪的观测数据与气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3台弹簧重力仪残差时间序... 为研究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处理和分析了武汉九峰国家重力基准点的GWR超导重力仪和gPhone弹簧重力仪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超导重力仪的观测数据与气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3台弹簧重力仪残差时间序列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噪声水平在其正常精度范围之内;超导重力仪和弹簧重力仪在日全食发生期间均未观测到重力场的异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重力仪 地球重力场 重力异常 负相关
下载PDF
1983年日全食闪光谱中氦D_3线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季海生 尤建圻 樊忠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3,共5页
我们对1983年日食闪光谱中的D3线进行了光度测量,加上比较可靠的定标系数,得到了氦D3线的绝对表面亮度分布,由此还求出了氦的密度随高度的分布.其结果与以前观测结果大体一致.Gulyaev由统计发现,D3线的绝对亮度有着随太阳黑子数... 我们对1983年日食闪光谱中的D3线进行了光度测量,加上比较可靠的定标系数,得到了氦D3线的绝对表面亮度分布,由此还求出了氦的密度随高度的分布.其结果与以前观测结果大体一致.Gulyaev由统计发现,D3线的绝对亮度有着随太阳黑子数增加而下降这一趋势.我们的结果符合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闪光谱 D3线 太阳光谱
下载PDF
日全食下城市热环境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军 陈士凌 +1 位作者 卜萃文 刘雨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1-914,共4页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能很好地观测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现象,且重庆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全食观测点。作者观测了重庆地区7月21日及22日两天的室外气象数据(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探讨了日全食对...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能很好地观测到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现象,且重庆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全食观测点。作者观测了重庆地区7月21日及22日两天的室外气象数据(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探讨了日全食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日全食当天,室外气温和地表温度随太阳辐射强度的减小而减小,空气温度降幅为2.4℃。对比两天的室外气温,日全食所引起的空气温降达到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日全食 太阳辐射 热环境
下载PDF
1991年日全食近红外光谱观测结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辉 尤建圻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5,共7页
介绍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的近红外光谱(10712-10972)观测资料和分析结果.从无缝谱得出的极边缘光球连续谱表面亮度曲线上发现在日面边缘之内210km处有一强度凹陷,由该曲线拐点定出色球底的温度为44... 介绍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的近红外光谱(10712-10972)观测资料和分析结果.从无缝谱得出的极边缘光球连续谱表面亮度曲线上发现在日面边缘之内210km处有一强度凹陷,由该曲线拐点定出色球底的温度为4425±26°K.无缝闪光谱资料显示Hel10830线在边缘外1200km附近发射达极大,其下降段的对数梯度β为0.633×10-8cm-1,与可见区Hel线相近.此外,东边大日珥的资料显示该日珥的强度很弱,仅为普通日珥强度的2%—5%,具有很大的湍流速度(约30km/sec)和视向蓝移运动(210±15km/sec).由于Pγ在光谱上没有显示,所以认为其激发程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红外光谱 日珥 观测结果
下载PDF
日全食期间武汉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德栗 陈正洪 向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0,共7页
根据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武汉市直接辐射、总辐射、气温、地表温度、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和云量等气象要素逐分钟资料以及日全食各个阶段发生时刻,对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1)日全食间,直接辐射量和总辐射量变... 根据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武汉市直接辐射、总辐射、气温、地表温度、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和云量等气象要素逐分钟资料以及日全食各个阶段发生时刻,对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1)日全食间,直接辐射量和总辐射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其中总辐射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气温、地表温度和地气温差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过程,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出现滞后现象。(3)相对湿度呈缓慢上升—维持—下降变化趋势,峰值持续时间达19 min。(4)初亏至食甚风速呈"W"型变化,而食甚至复圆风速则先下降后上升。(5)除风速和云量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可见大多数气象要素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T检验 气象要素变化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莫晓华 张东和 +2 位作者 覃健生 叶锦凤 萧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 利用中国区域内五个GPS台站(一个台站处于日全食区域、四个台站处于日偏食区域)观测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全食期间,电离层TEC值经历了下降和恢复的过程,最小TEC相对于最大食偏的时间延迟约为1~10 min;台站测得最小TEC的星下点(IPP)越靠近日全食带TEC下降量越大,在日食期间武汉站(114.35°E,30.53°N)TEC相对于各参考日期的TEC,其平均下降量最大,达到4.58T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GPS 总电子含量(TEC)
下载PDF
2006年3月29日日全食白光日冕偏振测量(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稚 张蜀新 +1 位作者 Sin Sun Ae Pak Hye yong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8-413,共6页
报告了在埃及赛路姆观测到的2006年3月29日日全食白光偏振测量的基本结果。我们使用的是一架便携式反射望远镜,焦距为640mm(F/D=8)。在物镜前方安置可旋转线偏振片,每次旋转角度45°,终端为尼康数码相机。观测过程中,改变曝光时间... 报告了在埃及赛路姆观测到的2006年3月29日日全食白光偏振测量的基本结果。我们使用的是一架便携式反射望远镜,焦距为640mm(F/D=8)。在物镜前方安置可旋转线偏振片,每次旋转角度45°,终端为尼康数码相机。观测过程中,改变曝光时间并旋转偏振片,总共获取20张数码照片。文中讨论并呈现了介于1.3 R⊙<r<3.0 R⊙范围内的白光偏振方向和偏振度的大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白光日冕 偏振
下载PDF
诠释日全食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青 朱宇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8,共1页
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了日全食天象。此次日食的食分为1.0799.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398.8秒,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幕,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 2009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了日全食天象。此次日食的食分为1.0799.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398.8秒,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幕,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掠过太平洋后从日本南侧列岛上空落幕,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达3小时25分.掩食带全长15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成为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诠释 中国境内 持续时间 地球表面 长江流域 平均宽度 尼泊尔
下载PDF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少峰 杜爱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4期89-101,共13页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分别在漠河地磁台、北京怀柔地磁脉动观测站和三亚地磁台开展了地磁脉动的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3月9日07∶00LT至11∶00LT日全食前后在漠河地区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并对...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分别在漠河地磁台、北京怀柔地磁脉动观测站和三亚地磁台开展了地磁脉动的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3月9日07∶00LT至11∶00LT日全食前后在漠河地区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并对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做了较深入的讨论.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日全食期间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河 日全食 地磁脉动 地磁观测
下载PDF
1999年8月11日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吸引效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少明 Michel van Ruymbeke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13-18,42,共7页
对 1999年 8月 11日日全食阴影扫过欧洲期间 ,设在Annelles ,Uccle,Walferdange和Bondy弹簧和超导重力仪的记录进行了分析。为了确定月亮对太阳万有引力可能的遮挡效应的极限 ,对超导和弹簧重力仪记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LCR和阿斯卡... 对 1999年 8月 11日日全食阴影扫过欧洲期间 ,设在Annelles ,Uccle,Walferdange和Bondy弹簧和超导重力仪的记录进行了分析。为了确定月亮对太阳万有引力可能的遮挡效应的极限 ,对超导和弹簧重力仪记录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LCR和阿斯卡尼亚重力仪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结论是如果日食重力吸引效应存在 ,它应在超导重力仪± 1nm/s2 (0 .1× 10 -8ms-2 )的观测精度范围之内。研究发现在以上情形下 ,弹簧和超导重力仪都在它们的精度范围内工作 ,并且日食引起的异常环境干扰可能使重力信号有重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日全食 日食 环境干扰 太阳 观测精度 月亮 力信号 阴影 遮挡
下载PDF
1991年7月11日墨西哥日全食红外光谱观测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尤建圻 陆静 +2 位作者 王传晋 卢保罗 明长荣 《天体物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77-283,T002,共8页
本文概述1991年7月11日日全食时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哥LaPaz所作的近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 本文概述1991年7月11日日全食时中国日食观测队在墨西哥LaPaz所作的近红外光谱观测情况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观测是用一强光力望远镜和一中小色散的光谱仪,配以CCD摄象机、图象处理器、微机等组成的探测系统进行的。日全食时,在λ10712-10972波区共摄得极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41帧。日面外约1.096R处的有缝光谱35帧。文中还介绍了拍得的色球、日珥资料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日全食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由公元1361年一次日全食的记载得到的高精度ΔT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延本 乔琪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本文在历书时系统下计算了发生在公元 136 1年 5月 5日的日全食的参数 ,分析了中国古代两地 ,即浙江的松江和天台对这次日全食观测到近中心日食食相的详细记载 ,并依计算结果和对记载的分析 ,采用移动中心食带的方法确定Δλ ,得到表示... 本文在历书时系统下计算了发生在公元 136 1年 5月 5日的日全食的参数 ,分析了中国古代两地 ,即浙江的松江和天台对这次日全食观测到近中心日食食相的详细记载 ,并依计算结果和对记载的分析 ,采用移动中心食带的方法确定Δλ ,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高精度ΔT值为 4 80s± 6 0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地球自转 日全食观测 精度 ΔT值
下载PDF
我国公共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初探——以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尚鸿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2,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用"科学传播"概念改造传统的科普观念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作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以"公众本位"导向的"公共科学传播"新理念,并结合发生在2009年7... 进入21世纪以来,用"科学传播"概念改造传统的科普观念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作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以"公众本位"导向的"公共科学传播"新理念,并结合发生在2009年7月22日的"长江大日食"公众观测案例,分析了"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不仅是一次全民科普的盛举,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尝试了当前我国科普事业中急需确立的公共科学传播模式,预示着我国科学传播将迈向公共科学传播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公众本位 公共科学传播 2009日全食多路联合直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