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OPARC和行为地图的澄江老街居民日常交往行为研究
1
作者 陈晓卫 刘俊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文章以澄江老街为研究对象,基于SOPARC和行为地图法,分析街道空间访问者行为特征和空间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访问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层次单一,以退休的中老年为主;人群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一天内人数呈现“M”形走势,偏好早饭后采买... 文章以澄江老街为研究对象,基于SOPARC和行为地图法,分析街道空间访问者行为特征和空间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访问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层次单一,以退休的中老年为主;人群时间分布特征表明,一天内人数呈现“M”形走势,偏好早饭后采买时段和午休后外出交往;活动类型受年龄影响,偏好喝茶聊天、棋牌娱乐和散步等静态活动;人群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茶室和棋牌室周边、临街商业前区、可达性高的遮蔽空间等是人群交往集聚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老街 日常交往行为 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 行为地图法
下载PDF
浅析日常交往
2
作者 张欣宇 《西部学刊》 2023年第8期53-56,共4页
数千年来,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日常交往系统,日常交往问题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日常性、封闭性、重复性和自在性。这种特性和含义,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中的交往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是,对... 数千年来,我们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日常交往系统,日常交往问题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日常性、封闭性、重复性和自在性。这种特性和含义,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中的交往活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是,对人的生存有很大帮助,也是实现人类繁衍的需要,并为人们带来安全感。消极作用是,日常交往的范围狭小,交流内容单一,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生成和自由发展,由于具有地域的局限性,社会化大生产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交往 重复性 创造性 平等 异化
下载PDF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建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7,共5页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 人的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交往领域,也就是人的教育领域。将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引进教育学之中,在分析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涵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从日常交往到非日常交往的演变过程的阶段,指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上的断裂,呼唤着二者的整合,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日常交往 日常交往 社会生活
下载PDF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民族群体心态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进 武晓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都由两个"自我"构成,一个是民族共同体的"自我",一个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在民族共同体的"自我"里机械团结导致的"客我"支配的同质交往占主导地位,在民族群体的&q... 任何一个民族共同体都由两个"自我"构成,一个是民族共同体的"自我",一个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在民族共同体的"自我"里机械团结导致的"客我"支配的同质交往占主导地位,在民族群体的"自我"里有机团结导致的"主我"支配的异质交往占主导地位,本文中的民族群体的"自我"是西北少数民族的各个民族共同体"人群聚集"的"杂处"的结果。民族群体的"自我"的日常交往心态表现为:民族性与宗教性结合之外的中立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结合之外的超脱性、民族心理倾向性之外的混杂性。群众的作用,直接性、分化性、传递性的作用,实践逻辑的作用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及其心态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群体心态中,可以看到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品格和个人自主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 日常交往 群体心态 客我与主我
下载PDF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进 武晓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8,共6页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源于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地域环境、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其最鲜明的特色是民族性与宗教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心理倾向性的结合。在内容方面显示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源于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地域环境、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其最鲜明的特色是民族性与宗教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心理倾向性的结合。在内容方面显示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习俗底蕴。在形式方面具有规则性、活泼性与包容性结合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定位、定情、定向的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了融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意识、民族思想感情、民族日常交往仪式为一体的"善行",这个善行把对宗教的敬仰从神坛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来,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的客观实用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交往 社会心态 西北少数民族 特点功能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师幼日常交往与师幼教学交往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三元 殷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0,111,共5页
师幼日常交往和师幼教学交往是同为交往主体的教师与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存在方式,宣示着彼此之间独特的依存关系。受具体情境的影响,师幼日常交往具有遭遇性、生活性和非正式性特点,因而使师幼双方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 师幼日常交往和师幼教学交往是同为交往主体的教师与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存在方式,宣示着彼此之间独特的依存关系。受具体情境的影响,师幼日常交往具有遭遇性、生活性和非正式性特点,因而使师幼双方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敞亮,并将其作为生活的"调剂"。师幼教学交往则具有正式性、事务性和规范性特点,使师幼关系符号化,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反映。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的师幼交往相互关联,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幼日常交往 师幼教学交往 特点
下载PDF
从日常交往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晓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8,共7页
文章立足现代化语境,以实证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对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使用、礼尚往来、节庆参与、交友情况等私人领域的交往与互动日... 文章立足现代化语境,以实证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对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使用、礼尚往来、节庆参与、交友情况等私人领域的交往与互动日益频繁,关系日益融洽。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等现代性因素的推进。交往的互动和关系的良性发展代表了未来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人 日常交往 族群关系
下载PDF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法制心态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晓红 马进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既具有一般法制心态的普遍性、共同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法制心态与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的结合是这个特殊性最鲜明的特色,由此形成了日常交往中的法制心态的开放与封闭的结合、遵法与感情用事的结合、权利与义... 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既具有一般法制心态的普遍性、共同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法制心态与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的结合是这个特殊性最鲜明的特色,由此形成了日常交往中的法制心态的开放与封闭的结合、遵法与感情用事的结合、权利与义务不合比例的结合等表现形式。这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经历的家庭法阶段、社会法阶段、国家法阶段相关,尤其是国家法阶段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时间短相关。为此,应该加强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 日常交往 法制心态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宗教心态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0,共5页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宗教心态指以宗教信仰构筑的对日常交往的反应方式和反应态度,由宗教的价值取向心态、宗教的思维方式心态、宗教的行为模式心态构成,具体表现为:与人交往的虔诚心态、与人交往的严肃心态、与人交往的健全心态、...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宗教心态指以宗教信仰构筑的对日常交往的反应方式和反应态度,由宗教的价值取向心态、宗教的思维方式心态、宗教的行为模式心态构成,具体表现为:与人交往的虔诚心态、与人交往的严肃心态、与人交往的健全心态、与人交往的礼仪心态。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宗教心态的形成源于宗教环境、宗教信仰、宗教社会功能的影响,其中宗教信仰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帮助西北少数民族形成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来自宗教,但是一旦与日常交往的心态相结合,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宗教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宗教心态 日常交往 宗教信仰 宗教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中国传统日常交往礼俗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涵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3,共5页
具有自发性和重复性特点的日常交往礼俗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前现代文化模式,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因此,中国日常交往礼俗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具有历史必然性。关于中国日常交往礼俗的重建机制,我们应考虑两方面因素:对待... 具有自发性和重复性特点的日常交往礼俗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前现代文化模式,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因此,中国日常交往礼俗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具有历史必然性。关于中国日常交往礼俗的重建机制,我们应考虑两方面因素:对待传统交往礼俗,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兼收并蓄,而应采取扬弃的方式,使其"脱域"出来形成一种理性化的交往规则;西方文化模式与现代性批判理论虽不能照抄照搬,但对中国日常交往礼俗的重建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日常交往礼俗的重建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日常交往 礼俗 日常生活批判 文化模式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日常交往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国昌 赵凯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2,共10页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外,还进行着广泛的日常交往。因主体的不同,交往可分为师生交往、学生交往和社会交往三种;因为内容的不同,交往可分学业交流、休闲娱乐、参与校务、服务社会等多类。各类交往活动加强师生的日常...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之外,还进行着广泛的日常交往。因主体的不同,交往可分为师生交往、学生交往和社会交往三种;因为内容的不同,交往可分学业交流、休闲娱乐、参与校务、服务社会等多类。各类交往活动加强师生的日常联系,熔铸同学的深厚情谊,增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现青年的责任担当。立足新时代,学校教育应拓宽学生的课余交往范围,开辟多样化的日常交往路径,引导学生合理参与各类交往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国全面发展培育更多的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学校 日常交往 师生交往 生生交往 社会交往 综合素养 责任担当
下载PDF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4-28,92,共6页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指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构成的心理反应机制对日常交往所做出的反应,所表现的态度。认知心态是以信念为核心的心态,情感心态是以爱憎为核心的心态,意志心态是以尊重准则为核心的心态,行为心态是以表现得...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指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构成的心理反应机制对日常交往所做出的反应,所表现的态度。认知心态是以信念为核心的心态,情感心态是以爱憎为核心的心态,意志心态是以尊重准则为核心的心态,行为心态是以表现得体为核心的心态。贯穿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心态的是以"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善"的影响下,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以善为本、以情为本、以诚为本的日常交往心态。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是非功利的心态,是希望表达真情实感的心态,也是利他主义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 日常交往 心态
下载PDF
论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即:无意健全的宗教心态和有意健全的生活心态,分别是回族对其族源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回应和适应,对其族体发展的客观现实性的回应和适应.就宗教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认主独一为本,表现了健全的宗教心态... 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即:无意健全的宗教心态和有意健全的生活心态,分别是回族对其族源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回应和适应,对其族体发展的客观现实性的回应和适应.就宗教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认主独一为本,表现了健全的宗教心态.就生活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真诚为本,表现了健全的生活心态.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是回族对善的独特建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信仰 日常交往 二元建构
下载PDF
日常交往与日常思维的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人与人的主体间关系上,人们基本上遵循世代相承的各种风俗、习俗、礼俗等进行日常交往活动。正是在日常交往活动和生平情境中,人们积淀起一种礼俗化的、习俗化的、情感性的日常思维类型。从日常交往的内在机理和思维运行方式来看,它... 在人与人的主体间关系上,人们基本上遵循世代相承的各种风俗、习俗、礼俗等进行日常交往活动。正是在日常交往活动和生平情境中,人们积淀起一种礼俗化的、习俗化的、情感性的日常思维类型。从日常交往的内在机理和思维运行方式来看,它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表现为传统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道德规范、自在的活动规则等等,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族、村落、社会环境的熏陶而内化于人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中,从而形成日常交往的习俗性思维类型;二是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天然情感,即日常交往的情感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交往 日常思维
下载PDF
论日常交往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6,共5页
为推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分支--日常交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我们主张以日常与非日常相关联的范式对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进行比较性与关联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力图实现历史哲学范式、发展哲学范式和文化哲学范式、价值哲学范... 为推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分支--日常交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我们主张以日常与非日常相关联的范式对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进行比较性与关联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力图实现历史哲学范式、发展哲学范式和文化哲学范式、价值哲学范式的整合性运用,凸显宏观审视和微观透视、实证方式和哲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这种研究在背景上与现代西方哲学和我国当代哲学中凸显的两个重要的理论领域--日常生活理论和交往理论的发展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交往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哲学范式 交往理论 关联性 比较性 主张 价值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日常交往关系论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威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传统家庭中的日常交往关系不仅具有等级性、狭隘性、人情化及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还具有与之相应的复杂关系。并且,中国传统日常交往活动亦有其大致的活动阈限和交往原则,即富于传统特色的血缘家庭和家庭伦理规范。
关键词 传统家庭 日常交往 宗法等级 家庭伦理
下载PDF
日常交往视角下我国发达地区农村阶层关系的建构——以浙北D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姣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99-109,共11页
文章是对阶层关系研究传统的延续,基于对浙北D村的个案调查,引入村庄内部的社会性机制来透视阶层之间的关系,着重从村民日常交往的角度切入,研究村庄阶层关系的生成机制,动态地呈现阶层关系的建构逻辑,以此实现对相对静态的阶层结构研... 文章是对阶层关系研究传统的延续,基于对浙北D村的个案调查,引入村庄内部的社会性机制来透视阶层之间的关系,着重从村民日常交往的角度切入,研究村庄阶层关系的生成机制,动态地呈现阶层关系的建构逻辑,以此实现对相对静态的阶层结构研究的突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村庄阶层分化的凸显,村民日常交往实践规则的个人化,处于不同阶层的成员往往是根据自己现实的需要及喜好自由选择特定的对象进行交往,交往活动高度理性化,个人的主体性意识凸现出来。不同阶层的成员因职业、经济收入等原因,在交往意愿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富人阶层交往意愿上的强动力、中间阶层交往意愿上的次强动力以及底层交往意愿上的弱动力。此种内涵于心理的交往意愿,在日常生活的交往实践中,借由交往活动专门化所导致的对时间的要求和交往规则及内容的消费化这两种社会机制型构了该村的阶层关系类型,主要体现为富人阶层、中间阶层对底层的排斥关系以及中间阶层对富人阶层的依附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交往 社会分层 阶层关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日常交往机制构建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迎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0-84,共5页
日常交往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和发展方式,自身就包含了价值意蕴,为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主观和必要条件,实现了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日常交往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表明,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必须将其融入日常交往活动之中。目前... 日常交往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和发展方式,自身就包含了价值意蕴,为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主观和必要条件,实现了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日常交往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表明,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必须将其融入日常交往活动之中。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交往活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阻隔,致使在日常交往中出现了交往目的的功利主义、交往主体的非主体间性、交往物质媒介货币化及交往内容表面化等种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因此,必须从日常“生活小节”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交往活动,营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日常交往环境,提升公民素质,规范日常交往行为,重构日常交往活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交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
下载PDF
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
19
作者 康春英 马芝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 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常交往保持着民族性与宗教性相结合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既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一面,更有保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一面。这就促进了回族文化的新发展、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日常交往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日常交往变革与人的现代化
20
作者 刘小红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6-18,共3页
日常交往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自在性、重复性、缺乏创造性等特征限制了人的发展.我国当前存在着庞大的日常交往体系,严重阻碍了人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走向日常交往的变革和重建成为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日常交往 日常交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