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常语言创造性的生成与理解--以金庸小说关键词的微博使用为例 |
邵斌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里的“日常语言”问题 |
陈江鹭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3
|
改变于“教”和“谈”之间——用有价值的问题促幼儿日常语言学习 |
李乐平
|
《动漫界(幼教365)》
|
2024 |
0 |
|
4
|
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力——语言哲学与日常语言 |
李郁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5
|
日常语言视角的人类学本体论 |
朱晓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6
|
日常语言学派风味的逻辑分析──评黄展骥的“悖论研究” |
桂起权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7
|
|
7
|
日常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语用学 |
崔凤娟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5
|
|
8
|
论我国民商事立法语言风格的定位——立法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冲突与协调 |
王建文
宋世明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
2006 |
5
|
|
9
|
论日常语言与哲学语言的差异性 |
魏博辉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0
|
亚里士多德: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 |
张守夫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1
|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个人意向性和社会现象——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日常语言分析 |
尚晓明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9 |
2
|
|
12
|
芬格莱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立场中的孔子礼学研究 |
曹威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述评 |
梁景时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4
|
网络用词向日常语言的渗透 |
马静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5
|
日常语言哲学维度下的语言与世界关系——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语言哲学思想探索 |
卢汉阳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6
|
论日常语言的诗性 |
陈秀梅
魏海燕
赵善青
|
《文教资料》
|
2005 |
0 |
|
17
|
从实证主义走向日常语言哲学:美国哲学在二十世纪中期的转向——基于两部论文集的分析 |
陈四海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概念的哲学分析理论 |
黄根生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9
|
诗歌意象语言与日常语言 |
刘芳
|
《天中学刊》
|
2009 |
0 |
|
20
|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观——关于日常语言研究的反思 |
刘伟伟
|
《文教资料》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