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维 吴智勇 +3 位作者 毛志福 丁良儒 高尚志 涂仲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对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将 6 0例冠脉搭桥病人按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以及手术方式分组 ,心律失常组 15例 (A组 )、非心律失常组 4 5例 (B组 ) ;常规搭桥组 39例 (Ⅰ组 ) ,非体外搭桥术组 ... 对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搭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将 6 0例冠脉搭桥病人按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以及手术方式分组 ,心律失常组 15例 (A组 )、非心律失常组 4 5例 (B组 ) ;常规搭桥组 39例 (Ⅰ组 ) ,非体外搭桥术组 2 1例 (Ⅱ组 )。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2 5 .0 %。A组病人的年龄、术前射血分数 (EF)、心胸比例、搭桥支数、呼吸辅助时间、心肌阻断时间、ICU滞留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 ,但血K+ 浓度则明显降低。Ⅱ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滞留时间均较Ⅰ组明显降低。结论 :患者术前心功能情况、手术方式及冠脉搭桥支数、心肌阻断时间等影响心脏状况的指标与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冠心病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方伶 宋青青 +2 位作者 王野峰 杨美玉 黄娟 《全科护理》 2021年第32期4578-4581,共4页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220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患儿140例设为建模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患儿220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患儿140例设为建模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患儿80例设为验证组,统计建模组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借助模型预测验证组患儿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风险,以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患儿共5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室间隔缺损直径、VSD上缘到主瓣距离、合并膜部瘤、封堵器直径、术前心律失常(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60 min、VSD直径≥5 mm、VSD上缘到主瓣距离<3 mm、合并膜部瘤、封堵器直径>6 mm、术前心律失常(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得到P=1/[1+exp(2.961-0.734×手术时间≥60 min-0.806×VSD直径≥5 mm-0.913×VSD上缘到主瓣距离<3 mm-0.846×合并膜部瘤-1.032×封堵器直径>6 mm-1.217×术前心律失常)]。结论:研究构建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所涉变量具有代表性,且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强,预测准确率高,能实现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并发早期心律失常风险的有效预测,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早期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肺癌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巫晓莉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5期2338-2338,共1页
手术疗法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胸部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病人又处于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心肌的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1.94%。为了... 手术疗法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胸部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病人又处于恐惧、焦虑的精神状态,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心肌的自律性和应激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1.94%。为了探讨肺癌病人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对我科2005年5月~2006年8月132例肺癌切除术病人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律失常 肺癌术后 护理对策 并发心律失常 术后心律失常 肺癌切除术 手术疗法 手术创伤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晓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重... 目的探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前、术后72 h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术前、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发生率分别为6.98%、13.95%、2.33%、0,均低于对照组的44.19%、51.16%、16.28%、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CK-MB、cTnT水平分别为(37.08±10.45)ng/ml、(6.31±1.46)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42.34±11.40)ng/ml、(7.27±1.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Dd(44.25±3.02)mm小于对照组的(46.10±3.27)mm,LVEF(47.94±4.78)%高于对照组的(44.79±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降低其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损伤,稳定心肌结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早期心律失常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下载PDF
关于口服胺碘酮预防血运重建、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PAPABEAR)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Mitchell L.B Exner D.V +1 位作者 Wyse D.G. 刘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7-8,共2页
Context: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after cardiac surgery ar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and increased costs. Previous trials of amiodarone prophylaxis, while promising, were relatively small and yielded conflictin... Context: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after cardiac surgery ar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and increased costs. Previous trials of amiodarone prophylaxis, while promising, were relatively small and yielded conflicting result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a brief perioperative course of oral amiodaron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prophylaxis for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after cardiac surgery overall and in important subgroups. Design, Setting, and Patients: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601 patients listed for nonemergen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 surgery and/or valve replacement/repair surgery between February 1, 1999, and September 26, 2003,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Intervention: Oral amiodarone(10 mg/kg daily) or placebo administered 6 days prior to surgery through 6 days after surgery(13 days). Randomization was stratified for subgroups defined by age, type of surgery, and use of preoperative β -blockers. Main Outcome Measure: Incidence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lasting 5 minutes or longer that prompted therapy by the sixth postoperative day. Results: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occurred in fewer amiodarone patients(48/299; 16.1% ) than in placebo patients(89/302; 29.5% ) overall(hazard ratio[HR], 0.5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0.34- 0.69; P< .001); in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19[11.2% ] vs 36[21.1% ]; HR, 0.51[95% CI, 0.28- 0.94]; P=.02); in patients aged 65 years or older(28[21.7% ] vs 54[41.2% ]; HR, 0.45[95% CI, 0.27- 0.75]; P< .001); in patients who had CABG surgery only(22[11.3% ] vs 46[23.6% ]; HR, 0.45[95% CI, 0.26- 0.79]; P=.002); in patients who had valve replacement/repair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CABG surgery(25[23.8% ] vs 44[44.1% ]; HR, 0.51[95% CI, 0.31- 0.84; P=.008);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eoperative β -blocker therapy(27[15.3% ] vs 42[25.0% ]; HR, 0.58[95% CI, 0.34- 0.99]; P=.03); and in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reoperative β -blocker therapy(20[16.3% ] vs 48[35.8% ]; HR, 0.40[95% CI, 0.22- 0.71]; P<.001), respectively. Postoperative 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occurred less frequently in amiodarone patients(1/299; 0.3% ) than in placebo patients(8/302; 2.6% )(P=.04). Dosage reductions of blinded therapy were more common in amiodarone patients(34/299; 11.4% ) than in placebo patients(16/302; 5.3% )(P=.008).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hospital mortality, or readmission to the hospital within 6 months of discharge or in 1-year mortality. Conclusion: Oral amiodarone prophylaxis of atrial tachyarrhythmias after cardiac surgery is effective and may be safe overall and in important patient sub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口服胺碘酮 预防性应用 修复术后 瓣膜置换 早期心律失常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血运重建 心脏外科手术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海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77-78,共2页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患者的年龄、血钾、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 I)、心功能Killip分级和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 目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患者的年龄、血钾、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 I)、心功能Killip分级和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等指标进行收集与分析,并根据上述指标进行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21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形成了MVA,并且有13例患者是死于MVA的。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引发MVA,并且MVA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所以应当对可能引发MVA的因素进行及时的了解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薛青慧 许国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35-35,共1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其肌钙蛋白Ⅰ(TnⅠ)、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血钾、心功能Killi...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其肌钙蛋白Ⅰ(TnⅠ)、心肌型肌酸激酶(CK-MB)、血钾、心功能Killip分级、年龄和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等资料,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76患者转变成MVA,有13例因MVA死亡.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MVA的可能非常大,且出现MVA症状的病死率很高,故应对MVA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远程实时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在胸痛患者院前救护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8
作者 阮艳 徐菊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35-0038,共4页
通过远程实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胸痛患者院前救护中的效果评估,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分别采用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种方法对90例胸痛患者进行监测,比较二者在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诊断... 通过远程实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胸痛患者院前救护中的效果评估,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分别采用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种方法对90例胸痛患者进行监测,比较二者在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诊断准确率等方面的表现。结果 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上的评分(分别为92.48±1.43和87.45±5.13分)均显著优于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为81.19±2.63和74.15±6.14分)(P<0.05)。更重要的是,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律失常早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常见心律失常98.20±1.43分,恶性心律失常97.41±1.96分,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的评分分别为76.28±1.34和71.05±2.14)(P<0.05)。结论 相较于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使用远程实时心电图技术在胸痛患者院前救护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远程动态心电图监测也能提高心律失常早期的诊断准确性,证实其在胸痛患者院前救护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实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胸痛患者院前救护 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早期诊断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9
作者 李增平 赵玉珍 李英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术后患者 手术前后 心电图 动态变化 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心律失常 长期随访 ST-T 动态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