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西早白垩世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飞行能力解析
2
作者 马雪 钱迈平 +3 位作者 蒋仁 刘凯 所颖萍 项红莉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发现于辽宁省西部的早白垩世湖相沉积岩地层的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骨架化石及其围绕的羽毛化石,呈现出鸟类飞行的早期演化特征:①圣贤孔子鸟的胸骨不发达,不发育龙骨突,标志着飞行能力弱,而现代善于飞行的鸟类的胸骨和... 发现于辽宁省西部的早白垩世湖相沉积岩地层的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骨架化石及其围绕的羽毛化石,呈现出鸟类飞行的早期演化特征:①圣贤孔子鸟的胸骨不发达,不发育龙骨突,标志着飞行能力弱,而现代善于飞行的鸟类的胸骨和龙骨突发达,附着的大块飞行肌肉可占体重20%以上。②圣贤孔子鸟的前肢具有3个灵活的手指,指爪大,呈镰刀状,更善于爬树,作为对比,现代善于飞行鸟类的前肢具有一组小翼羽,用于调节通过翅膀表面的气流,避免大攻角时发生失速,确保顺利起飞或降落。另一方面,圣贤孔子鸟也展现出某些进步的特征:①圣贤孔子鸟具有轻便而无牙齿的角质喙,用于啄食;仅有8节尾椎,末端有一个尾综骨,用于附着扇状尾羽,可提供关键的控制面,有利于随时控制飞行方向和速度(特别是在起飞和降落时);其明显膨大的肱骨近端具有一个卵形凹陷,推断是一种气囊系统构造,减轻了骨架的结构重量。②圣贤孔子鸟拥有发达的羽毛系统,几乎和现代飞行鸟类相同,十分有利于飞行。圣贤孔子鸟的翼形属于宽短形,与现代雉类相似,反映它们的飞行方式很可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孔子鸟 飞行能力 早白垩世 辽西
下载PDF
华北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及热河生物群东迁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双双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91,共20页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缺少对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描述。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古土壤风化指标(PWI、CFX_(Na))、碳酸盐同位素等数据库,重建了华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145 Ma)的古地形;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剥蚀厚度恢复、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利用Badlands软件定量化动态模拟了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期间,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变为“西高东低”的地形翘变和破坏过程,并伴随着自西向东的断陷盆地的迁移;大规模火山喷发与断陷盆地的出现共同控制了热河生物群的向东迁移,热河生物群在燕山地区的山间盆地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古地貌 热河生物群 断陷盆地
下载PDF
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变形: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与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的制约
4
作者 刘奎 陈宣华 +3 位作者 王德润 顾文沛 邵兆刚 张义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93,共17页
为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对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及早期挤压构造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一系列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造成下... 为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南缘晚中生代陆内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解释及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对北山东南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及早期挤压构造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一系列逆冲断层与褶皱构造造成下—中侏罗统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地震剖面揭示出2条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其中梭梭井断层为南东倾向的低角度铲式正断层,五道明断层为北西倾向的高角度正断层,二者共同切割了早期形成的褶皱-冲断系统,指示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梭梭井断层与五道明断层分别限定了早白垩世总口子盆地的北西和南东边界,使得其具有“地堑”样式,盆地内沉积的下白垩统生长地层发育,表明伸展正断层的活动时间为早白垩世晚期。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梭梭井断层下盘于132~110 Ma经历了快速冷却和剥露事件,该事件与其持续的正断层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北山东南部晚中生代挤压-伸展构造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133~129 Ma)。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与局部地幔上涌共同导致了中亚造山带南缘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 早白垩世 伸展构造变形 磷灰石裂变径迹 挤压-伸展构造转换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五莲地区早白垩世红层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鲍晶 胡羽 +4 位作者 栗兵帅 颜茂都 柳永清 许克民 崔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96,共16页
胶东半岛中生代以来的旋转变形对限定郯庐断裂的剪切走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胶莱盆地中生代旋转变形与否及其幅度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选择胶莱盆地南部五莲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红层开展系统古地磁学研究,共采集11个采... 胶东半岛中生代以来的旋转变形对限定郯庐断裂的剪切走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胶莱盆地中生代旋转变形与否及其幅度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选择胶莱盆地南部五莲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龙旺庄组红层开展系统古地磁学研究,共采集11个采点82个定向古地磁岩芯样品。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部分样品同时含有少量磁黄铁矿和磁铁矿;系统热退磁实验共分离出8个采点58个样品的稳定特征剩磁方向,并认为其可能代表岩石沉积时期的原生剩磁方向。8个采点的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s=169.5°、Is=33.2°、ks=40.9、α_(95)=8.8。相对于稳定东亚极,五莲地区发生了显著的(22.8°±8.8°)逆时针旋转变形。结合前人在胶莱盆地白垩纪沉积岩中获得的古地磁结果,指示胶莱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可能经历了整体的逆时针(10°~20°)旋转变形,而沿五莲断裂带向南西方向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幅度增大,表明受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的影响增强。此外,沿郯庐断裂带不同部位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方式和幅度的旋转变形,其不仅受郯庐断裂带左行剪切活动影响,还与断裂带周缘不同地体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早白垩世 五莲 郯庐断裂 古地磁旋转
下载PDF
内蒙古武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张椿林 曹花花 +2 位作者 邵恩庆 部雪娇 王越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以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内蒙古武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玄武粗安岩的形成年龄为(123±3)Ma(MSWD=2.63,n=16),时代为早白垩世;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121±3)Ma(MSWD=0.02,n=... 以华北克拉通北缘西部内蒙古武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玄武粗安岩的形成年龄为(123±3)Ma(MSWD=2.63,n=16),时代为早白垩世;流纹岩的形成年龄为(121±3)Ma(MSWD=0.02,n=13),时代为早白垩世。早白垩世玄武粗安岩和流纹岩形成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应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该构造环境主要是由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薄弱地带受到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造山后重力垮塌事件的远程作用而拉张,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并未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年代学 构造意义 早白垩世 武川地区
下载PDF
安徽巢湖地区早白垩世煌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陈泽雨 牛漫兰 +3 位作者 刘航 朱光 王磊 衡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2-1437,共26页
煌斑岩是一种典型的富含挥发分的超基性—中性岩,作为深部幔源岩石,能很好地反映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属性,为探究地球的深部构造和岩浆过程提供了有利窗口。本文以巢湖地区东南部的闪斜煌斑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研究的基... 煌斑岩是一种典型的富含挥发分的超基性—中性岩,作为深部幔源岩石,能很好地反映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属性,为探究地球的深部构造和岩浆过程提供了有利窗口。本文以巢湖地区东南部的闪斜煌斑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磷灰石年代学、Sr-Nd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通过数据定量模拟,剖析了岩浆过程和地幔源区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巢湖闪斜煌斑岩(22CH09、22CH14和22CH17)磷灰石LA-ICP-MS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9±18 Ma、116.4±7.5 Ma和114±13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巢湖闪斜煌斑岩SiO2含量为39.80%~43.52%,Mg^(#)值为63~70,K_(2)O的含量为1.60%~2.46%,为碱性煌斑岩,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Ba、K、C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Zr、Hf),类似于弧相关的岩浆岩。巢湖闪斜煌斑岩具有低的(Hf/Sm)_(N)和(Ta/La)_(N)比值(分别为0.60~0.67和0.27~0.38),指示其源区经历了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作用;其高的Zn/Fe(0.0012~0.0015)及Fe/Mn值(65.54~84.49)表明其源区主要为辉石岩。数值定量模拟表明,巢湖闪斜煌斑岩可能源于石榴辉石岩小比例部分熔融(<4%),原生岩浆经历了约3%的橄榄石分离结晶作用。煌斑岩磷灰石原位^(87)Sr/^(86)Sr(t)值为0.7069~0.7078,ε_(Nd)(t)值为−9.5~−6.8,与长江中下游带同期基性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二者起源于同位素组成相似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巢湖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与长江中下游带具有较高的亲缘性,长江中下游带与郯庐断裂带南段岩石圈地幔的分界可能介于巢湖闪斜煌斑岩与肥东杂岩之间。结合区域岩浆活动特点,本文认为巢湖闪斜煌斑岩为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后撤的产物,形成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闪斜煌斑岩 郯庐断裂带南段 早白垩世 辉石岩地幔源区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汤池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朱志鹏 王连训 +2 位作者 朱煜翔 李乐广 马昌前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28-55,共28页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北淮阳东段汤池地区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揭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该套岩石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斑岩组成,伴有辉绿玢岩发育。锆石U-Pb定...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北淮阳东段汤池地区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揭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该套岩石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斑岩组成,伴有辉绿玢岩发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绿玢岩、正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分别形成于130.3±1.7 Ma、128.4±1.7 Ma和122.3±1.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汤池辉绿玢岩相对贫硅(SiO_(2)=45.23~56.92 wt.%)和富碱(Na_(2)O+K_(2)O=5.24~8.04 wt.%),Mg#值较高(平均值为48);而其他岩类具有高硅(SiO_(2)=62.44~77.25 wt.%)、高碱(Na_(2)O+K_(2)O=7.97~10.35 wt.%)、低CaO含量以及较高的Ga/Al和FeOT/MgO比值,与典型的A型花岗岩化学特征相似。辉绿玢岩大多数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6.4~-2.9,全岩Nb/Ta比值17.1~22.0(接近地幔Nb/Ta值17.5),表明其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汤池A型花岗岩具有更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为-23.3~-3.5,以及更低的全岩Nb/Ta比值(11.2~22.7,平均值为16.5),暗示它们是由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经历分异演化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地区在早白垩世碰撞挤压作用结束,开始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汤池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辉绿玢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广东河源地区早白垩世径尾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胡飞 何翔 +5 位作者 李锐 叶升明 胡昆 黄蔚 张克信 肖唐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3-1766,共24页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等报道了分布于华南板块东南部河源地区径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探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径尾岩体岩性较为单...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等报道了分布于华南板块东南部河源地区径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探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学研究表明,径尾岩体岩性较为单一,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在143.2±1.3~145.4±1.1 Ma之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具有富SiO_(2)(71.15%~76.11%),富K_(2)O(4.68%~5.89%),贫Al_(2)O_(3)(12.58%~14.03%)的特点,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P、Ti、Ba、Sr等元素,稀土配分型式呈燕式分布,δEu值为0.11~0.26,负Eu异常明显,Y/Nb>1.2,锆石饱和温度较高,为791~829℃,属于高分异的A2型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低的εHf(t)值(-7.3~-0.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198~1632 Ma,指示其可能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及低压、高温条件下由古老壳源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并伴有少量幔源岩浆的加入,随后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径尾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俯冲古太平洋板块的后撤所导致的岩石圈伸展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A型花岗岩 早白垩世 板片回撤
下载PDF
广东珠海地区三灶断裂带早白垩世以来多期活动、古应力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令占 李响 +5 位作者 吴俊 贾小辉 王晶 张宗言 金巍 徐大良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323-342,共20页
广东珠海地区三灶断裂带为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延伸段,其空间分布、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对认识华南东南部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活动断裂填图、构造解析、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查明了三灶断裂带的空间分... 广东珠海地区三灶断裂带为莲花山断裂带的南西延伸段,其空间分布、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对认识华南东南部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活动断裂填图、构造解析、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查明了三灶断裂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期次变形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基于新获得的断层面与擦痕矢量数据反演了不同变形期次应力场及方向,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提出三灶断裂带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五期古构造应力场作用,表现为多阶段不同方向的挤压和伸展过程,分别响应了晚中生代以来的一系列构造事件,Ⅰ期NW-SE向伸展(D_(1))可能记录了早白垩世初期区域地壳伸展;Ⅱ期NW-SE向挤压(D_(2))可能与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早期造成华南地区断陷盆地反转及长乐南澳断裂带变形变质的挤压事件有关;Ⅲ期近SN向挤压(D_(3))可能与形成晚白垩世与古近纪地层之间区域性不整合的挤压事件有关;Ⅳ期近EW向挤压(D_(4))可能受控于渐新世-中新世南海洋盆的扩张;Ⅴ期NW-SE向伸展(D_(5))可能与上新世-第四纪菲律宾海板块的向西持续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灶断裂带 多期活动 古应力 早白垩世 广东珠海
下载PDF
辽东岫岩-凤城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1
作者 李海洋 闫伟 +4 位作者 吴文彬 王晓亮 王玉平 李超 徐杨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3期300-309,共10页
对辽东岫岩-凤城地区秦家岭花岗闪长岩和红旗岭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秦家岭花岗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7.5±0.9 Ma,红旗岭石英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6.5±0.8 Ma,均形成于早... 对辽东岫岩-凤城地区秦家岭花岗闪长岩和红旗岭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秦家岭花岗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7.5±0.9 Ma,红旗岭石英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6.5±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秦家岭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70.40%~72.28%,A/CNK和A/NK值分别为0.99~1.06和1.44~1.61,轻稀土相对富集,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Rb、Th、La、Nd、Hf等元素,锆石饱和温度变化区间为755~816℃,属于过铝质I型花岗岩,为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红旗岭石英闪长岩SiO_(2)含量56.42%~57.22%,A/CNK和A/NK值分别为1.04~1.09和1.70~1.83,Eu负异常明显,亏损Sr、Nb、Ta、Ti、P,富集Ba、Rb、K、Zr、Hf、Th等元素,物质来源为壳源并有少量幔源成分加入.秦家岭花岗闪长岩和红旗岭石英闪长岩形成于辽东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拉张环境,与华北克拉通遭受破坏、岩石圈减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 辽东地区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化石一新种
12
作者 姬书安 张立军 路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3-1740,共18页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龙类化石非常丰富,其上部的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以含有丰富的无齿的古神翼龙科、朝阳翼龙科等进步类型而与下部的义县组翼龙类组合相区别。本文描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一新的大型翼龙类化石,其以上下颌无... 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龙类化石非常丰富,其上部的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以含有丰富的无齿的古神翼龙科、朝阳翼龙科等进步类型而与下部的义县组翼龙类组合相区别。本文描述了辽宁西部建昌盆地九佛堂组一新的大型翼龙类化石,其以上下颌无齿、吻端指数为3.7、前颌骨背支细长且封闭鼻眶前孔背缘、很大的鼻眶前孔后端超过上下颌关节位置、轭骨的上颌骨突基部宽大而应被归入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神州翼龙属(Shenzhoupterus)。其以较大的体形(翼展2.05 m)、平直的上下颌咬合面、轭骨的眶后骨突较泪骨突长且基部略宽、第4~7颈椎长度依次减小等特征,区别于朝阳神州翼龙(Shenzhoupterus chaoyangensis),而被命名为三亚神州翼龙(新种)(Shenzhoupterus sanyainus sp.nov.)。这是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翼展最大且不具牙齿的翼龙类属种,它的发现丰富了九佛堂组翼龙类组合内容,对认识朝阳翼龙科的骨骼形态与生态习性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龙亚目 朝阳翼龙科 三亚神州翼龙(新种) 早白垩世 九佛堂组 辽宁西部
下载PDF
南昆仑结合带盲矿西沟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逯永卓 王泰山 +6 位作者 余福承 韩杰 林艳海 张鑫利 李积清 袁博武 徐贝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7,共15页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_(2)=72.03%~75.10%)、富碱(K_(2)O+Na_(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_(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SiO_(2)与TiO_(2)、Fe_(2)O_(3) T、MgO、Al_(2)O_(3)及Th与Rb元素均呈负相关,显现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岩浆源自局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加热引起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新特提斯班怒洋盆闭合在青藏高原北部引起的一种远程效应,并具有形成一期重要的钨锡成矿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仑 盲矿西沟 早白垩世 高分异S型花岗岩 新特提斯班怒洋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金成矿与地幔物质的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阳 张连昌 +4 位作者 朱明田 黄柯 高炳宇 李文君 王长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35,共19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早白垩世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成矿带的中-东段赤峰-朝阳矿集区、五龙-猫岭矿集区、夹皮沟矿集区、老岭矿集区及附近区域。本文综述了华北北缘早白垩世金矿床的地质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早白垩... 华北克拉通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带,早白垩世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成矿带的中-东段赤峰-朝阳矿集区、五龙-猫岭矿集区、夹皮沟矿集区、老岭矿集区及附近区域。本文综述了华北北缘早白垩世金矿床的地质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早白垩世地幔组分参与金成矿的证据和过程。研究表明,华北北缘早白垩世金矿床与矿区内中-基性岩脉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金矿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碳酸盐矿物碳同位素及含金黄铁矿氦-氩同位素组成揭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硫-铅-锶-钕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物质具有显著的上地幔贡献。个别金矿床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经历了强烈的水-岩反应,从围岩中萃取了部分硫等成矿组分。总体上,华北北缘早白垩世金矿具有基本一致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幔源岩浆对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具有重要贡献,其金成矿过程与早白垩世(140~120Ma)华北克拉通破坏及相关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早白垩世 地幔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 华北克拉通北缘
下载PDF
黑龙江依兰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希雯 王锶淼 +4 位作者 高妍 张彦龙 赵春晖 范颖鑫 杨浩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依兰地区花岗岩形成于(112±2)Ma,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研究区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_(2))(74.66%~75.60%)和w(Na_(2)O+K_(2)O)(8.32%~8.41%),属高钾钙碱性系列...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依兰地区花岗岩形成于(112±2)Ma,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研究区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_(2))(74.66%~75.60%)和w(Na_(2)O+K_(2)O)(8.32%~8.41%),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范围。此外,这些花岗岩样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亏损,同时表现出明显的铕负异常(Eu/Eu*=0.40~0.47)。结合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研究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来源于亏损地幔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龙江依兰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回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俯冲作用 依兰地区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早白垩世镁铁质岩墙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涛 牛漫兰 +4 位作者 李晨 吴齐 苑潇宇 李秀财 王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7-863,共27页
地壳再循环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不均质的地幔源区,其衍生的镁铁质岩浆岩为揭示地幔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内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地区镁铁质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获得年龄集中在127~122 Ma。镁... 地壳再循环物质交代岩石圈地幔形成不均质的地幔源区,其衍生的镁铁质岩浆岩为揭示地幔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内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地区镁铁质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获得年龄集中在127~122 Ma。镁铁质岩样品中SiO_(2)含量为51.33%~54.01%,Mg#值为52.6~70.0,并具有富钠、富碱(σ=2.46~4.22)的特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镁铁质岩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Ba、P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包括Nb、Ta、Ti等),表现为弧型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O同位素研究获得极负的εHf(t)值(-23.4~-21.2)和略高的δ18O值(5.49‰~6.01‰),与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同位素组成显示出一致的演化趋势和相似的分布特征。因此,早白垩世镁铁质岩墙富集的同位素特征主要继承于新元古代(~800 Ma)岩石圈地幔;在郯庐断裂带伸展背景下,由古老岩石圈地幔发生减压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镁铁质岩墙 岩石成因 地幔源区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松柏类植物Podozamites(苏铁杉属)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爱静 杜宝霞 +7 位作者 张明震 林少华 彭静 张静 刘国龙 交巴顿珠 马国蓉 惠建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496,共12页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ites bullus(美丽苏铁杉)3个种。基于Podozamites大化石记录和古地理分布特征,结合中生代古气候分区,对该属的古气候意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Podozamites数量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半球温暖湿润气候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随着干热气候带的扩张,Podozamites丰度下降,分布区域也随温热潮湿气候区变迁而发生迁移。推测Podozamites在中生代的古地理分布主要受到温暖潮湿气候带变迁的影响,其更加适宜生存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可作为温暖湿润气候的指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北山地区 Podozamites 古气候意义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8
作者 李金勇 翟庆国 +4 位作者 唐跃 胡培远 王伟 刘一鸣 杨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8-1433,共16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广泛分布早白垩世岩浆岩,它们是班公湖-怒江洋俯冲消减及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碰撞过程的直接响应,为研究特提斯大洋演化、青藏高原早期陆块聚合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报道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那曲地区黑...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广泛分布早白垩世岩浆岩,它们是班公湖-怒江洋俯冲消减及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碰撞过程的直接响应,为研究特提斯大洋演化、青藏高原早期陆块聚合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报道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那曲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14~113 Ma(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显示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同时具有高的Ga/Al×10000比值(介于2.02~3.15之间,平均为2.61)和Zr+Nb+Ce+Y含量(平均为524.87×10^(-6))。此外,锆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计共同指示岩浆形成于高温的环境(>800℃),这些特征与典型的A型花岗岩相一致。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低的ε_(Hf)(t)值(10.1~6.4),对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852~1547 Ma,指示其岩浆可能源自安多微陆块中下地壳古老结晶基底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那曲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早白垩世晚期伴随着拉萨和南羌塘地块的拼合,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中段地区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安多微陆块 后碰撞环境
下载PDF
冀北承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热河生物群时空演化的制约
19
作者 俞志强 贺怀宇 周忠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39-4653,共15页
热河生物群是世界闻名的陆相生物化石宝库,保存了大量特异埋藏化石,为研究早白垩世脊椎动物、昆虫和植物的演化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依据古生物组合的不同,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赋存于河北丰宁花吉营组、辽西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及其... 热河生物群是世界闻名的陆相生物化石宝库,保存了大量特异埋藏化石,为研究早白垩世脊椎动物、昆虫和植物的演化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依据古生物组合的不同,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赋存于河北丰宁花吉营组、辽西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及其周边地区相当层位.河北承德—围场地区处于早-中期热河生物群分布地区的过渡地带,近年来不断的化石发现为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关键证据.但由于缺乏准确的年龄约束,对于含化石层位的准确时代及其与邻区地层对比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来自于河北北部承德盆地袁家庄剖面的3个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化学熔蚀-离子探针(CA-SI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为129.6~128.7 Ma.结合前人发表的磁性地层学结果建立了新的磁性地层学对比方案和新的综合年代框架,揭示了该剖面火山-沉积序列记录了古地磁极性序列M8n-M7n,进一步证明了袁家庄剖面的陆相火山-沉积层序属于欧特里夫晚期.结合区域内前人年代学结果,将该区域热河生物群化石层时代限定为130~127 Ma.年代地层学对比结果显示,承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序列与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和森吉图—四岔口盆地花吉营组上部时代相当,明显老于辽西义县组时代,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陆相地层的自西向东逐渐年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热河生物群 早白垩世 承德盆地 地质年代学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L区块早白垩世Aptian期火山喷发旋回特征与Itapema组介壳灰岩沉积
20
作者 赵健 赵俊峰 +4 位作者 任康绪 王红平 王朝锋 阳孝法 杨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9-552,共14页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并指出介壳灰岩储层的分布特征。L区块内火成岩分属晚白垩世Santonian期—Campanian期和早白垩世Aptian两期岩浆活动产物,并以Aptian期为主,至少经历了7次不连续喷发和3次侵入过程,形成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玻基斑状玄武岩(含再沉积玻基斑状玄武岩)等喷发相火成岩和以辉绿岩(局部属粗玄岩)、煌斑岩形式产出的侵入相火成岩。Aptian期岩浆多期活动重塑了古地貌,形成了局部构造凸起,促成并控制了下白垩统Itapema组至少6期介壳灰岩沉积,最终形成了~620 m厚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介壳灰岩储层呈透镜体形状,以“散点式”不连续分布在Aptian期盆内古隆、古断阶(坡)等区域,横向连续性差,垂向连通性受限,其发育规模和质量受古地貌及水深条件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L区块 早白垩世Aptian期岩浆 岩浆活动期次 火山喷发旋回 介壳灰岩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