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市旱作区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
1
作者 杨志奇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喜平 赵尚文 吕莉莉 周小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区域内化肥减施、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带膜翻压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7.96%、冬油菜籽粒产量9.91%,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53 g/kg、0.08 g/kg、10.93 mg/kg),缓冲土壤pH值,影响土壤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用 秸秆带膜翻压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旱作区 甘肃天水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2
作者 姬丽君 张永祥 +1 位作者 雷艳红 魏亚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7期1-4,14,共5页
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项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粮油供给。本文结合陇中旱作区生产实际,从种子选择、种植模式、起垄覆... 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项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粮油供给。本文结合陇中旱作区生产实际,从种子选择、种植模式、起垄覆膜、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总结了旱作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旱作区 大豆 玉米 复合种植
下载PDF
旱作区农田土壤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霞 王媛 +2 位作者 张雨 郭蓉 马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AM真菌群落动态变化对于长期有效的土壤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培肥管理的响应机制,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基于连续11年的定位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施肥(T0)、长期单... AM真菌群落动态变化对于长期有效的土壤生态系统管理非常重要。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期有机、无机培肥管理的响应机制,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基于连续11年的定位试验及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施肥(T0)、长期单施化肥(T1)、长期化肥与牛粪有机肥(T2)和长期化肥与羊粪有机肥(T3)对土壤的影响,比较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间的差异,探究了驱动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随培肥时间延长,与T0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H显著下降(P<0.05);与2018年相比,2021年的T0、T1和T3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是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从优势属变为非优势属。近明球囊霉属较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相对丰度而言,更容易受长期培肥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连续有机无机肥配施到2018年后,T2、T3处理的土壤近明球囊霉属和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的相对丰度与T0间有显著差异(P<0.05);培肥至2021年后,T2、T3处理土壤近明球囊霉属和两性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与T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培肥时间延长,不同处理间土壤AM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差异消失。NMDS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培肥改变了土壤AM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但T2与T3处理间土壤AM真菌群落相似性较一致。连续培肥改变了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由土壤全氮、pH转变为土壤全磷。长期有机无机培肥没有同步提升土壤全磷、速效钾等主要理化性状。随培肥年限增加,驱动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的土壤因子发生了显著改变,AM真菌群落会随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倾向于更加敏感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组成 有机无机肥配施 旱作区
下载PDF
天水旱作区胡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尚义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胡麻品种,以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对照,对17个参试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胡麻品种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差异不明显。陇亚14号、晋亚12号、0559、0523-2-13... 为了筛选出适合天水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胡麻品种,以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3号为对照,对17个参试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胡麻品种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差异不明显。陇亚14号、晋亚12号、0559、0523-2-13、09162、0354田间未发生白粉病,内亚9号、陇亚10号、陇亚杂1号、0818-6-13、0559和0354生长后期田间无倒伏现象。折合产量以晋亚12号最高,达2035.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增产63.36%;天亚9号次之,为1653.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增产32.73%;天亚11号、陇亚10号、0559、陇亚杂2号、陇亚14号较高,分别为1466.50、1450.33、1433.83、1402.92、1352.0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分别增产17.72%、16.42%、15.10%、12.62%、8.54%。综合考虑认为,晋亚12号、陇亚14号、陇亚杂1号、天亚9号主要农艺性状优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可作为天水旱作区胡麻种植的主推品种;0559折合产量较高,籽粒饱满且千粒重高,建议适当推广;09162、0523-2-13、0354、陇亚14号的株高均高于75 cm且工艺长度好,可在油纤兼用品种种植区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品种 引种比较试验 天水旱作区
下载PDF
旱作区全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水分及红花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朱真真 井双泉 +1 位作者 李冰洁 王盼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2-66,共5页
为促进旱地红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墨玉县开发区试验田进行全生物降解膜、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对红花地土壤含水量、生物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探明全生物降解膜对... 为促进旱地红花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墨玉县开发区试验田进行全生物降解膜、普通PE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通过对红花地土壤含水量、生物性状、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探明全生物降解膜对旱地条件下红花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在红花种植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墒、增产效果,全生物降解膜处理对水分、植株鲜重、干物质和产量的作用均低于普通PE膜处理,但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株高、茎粗、果球直径3个性状表现均处于普通PE膜和露地处理之间,且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处理花丝产量分别增加24.27%和29.12%,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7.19%和48.36%。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露地处理呈现显著差异。就0~1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而言,从出苗期到分枝期,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处理无显著差异,而全生物降解膜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全生物降解膜保墒作用处于普通PE膜和露地处理之间,保墒效果下降,在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物质方面,两者整体表现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普通PE膜>全生物降解膜>露地。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处理,含水量分别提高了5.97%和13.50%。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PE膜较露地均具有差异不显著的保墒、促生长和增产作用,在旱地红花绿色高效生产中可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全生物降解膜 红花 水分 产量
下载PDF
高寒旱作区莴笋双垄沟侧播四行高效栽培技术
6
作者 常鑫 胡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38,共3页
河西高寒旱作区传统平作覆膜栽培的莴笋出苗率低且易抽薹,采用双垄沟侧播四行栽培技术能够使抽薹率降低16百分点以上,有效提高雨水利用效率、莴笋出苗率和商品率,每667 m^(2)增产15%以上,增收约1091元。
关键词 旱作区 栽培技术 莴笋 双垄沟 出苗率 抽薹率 侧播 商品率
下载PDF
旱作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边金霞 王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_(1))、单施化肥(T_(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_(3)... 为了实现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的可行性,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以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金凯5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CK)、单施商品有机肥(T_(1))、单施化肥(T_(2)常规用量)、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T_(3))、化肥减量15%配施有机肥(T_(4))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T_(5))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2年各施肥处理与CK相比,施肥均能促进玉米生长,显著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量,提高玉米产量肥料农学效率与偏肥生产力,对生长与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T_(3)>T_(4)>T_(5)>T_(2)>T_(1)>CK。其中,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_(4)、T_(5))与单施化肥(T_(2))相比,增加玉米株高0.24%~3.12%,穗位高增加0.28%~3.27%,叶面积指数增加2.36%~8.91%,不同生育期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增加4.14%~24.40%,玉米产量增加4.38%~11.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6%~13.20%,氮、磷、钾肥力农学效率提高0.44%~24.80%。综上所述,商品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与提高玉米产量,即便化肥减量30%(T_(5))也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肥料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是旱作区玉米一种节肥增效的施肥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粮饲兼用玉米 化肥 有机肥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河西浅山旱作区莴笋新品种适应性评价
8
作者 常鑫 胡敏 +5 位作者 钟辉丽 刘兴成 于敏 王智鹏 方梦琦 赵钟华 《中国果菜》 2024年第9期64-67,71,共5页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草本植物,口感嫩脆,深受人们喜爱。天祝县隶属河西浅山旱作区,莴笋种植面积较稳定,莴笋产业已成为该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夏季干旱少雨,导致莴笋抽薹严重,严重影响了莴笋的产量和商品性。因此开展了6个莴笋品种...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草本植物,口感嫩脆,深受人们喜爱。天祝县隶属河西浅山旱作区,莴笋种植面积较稳定,莴笋产业已成为该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夏季干旱少雨,导致莴笋抽薹严重,严重影响了莴笋的产量和商品性。因此开展了6个莴笋品种的比较试验,对生育期、抗病性、抽薹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竹3号’抽薹率最小、株型紧凑、产量高、抗病性强,为优良的莴笋品种,其次为‘红金宝’,可将这两个品种在该区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山旱作区 莴笋 优良品种 适应性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区降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
9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首席专家樊廷录(1965—),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长期从事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西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在中国... 首席专家樊廷录(1965—),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长期从事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西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了6个五年计划的国家农业科技计划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出版《旱作覆盖集雨农业探索与实践》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士后研究 旱作节水农业 创新团队 旱作区 国家发明专利 水资源高效利用
下载PDF
临夏州旱作区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适应性评价
10
作者 李建国 张志伟 +11 位作者 冯坤蓉 李海娇 何小琴 朱琳花 丁国文 徐国平 夏正林 王慧莉 王玲琼 史旦旦 刘小琅 任佐录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86-90,共5页
为解决临夏州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国内外引进12个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对物候期、田间性状、抗病性、丰产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费乌瑞它和大西洋为中早熟品种,其余品种... 为解决临夏州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国内外引进12个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通过对物候期、田间性状、抗病性、丰产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费乌瑞它和大西洋为中早熟品种,其余品种为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品种陇薯23号和云薯401的抗病性较强;甘农薯7号、陇薯23号、定薯6号、陇薯17号和定薯9号的蒸煮食味为优,可作鲜食型品种;陇薯23号和费乌瑞它属于低还原糖型品种,定薯9号、陇薯17号、陇薯23号属于淀粉加工型品种;定薯9号、陇薯23号、宁薯19号的产量位居前三。综合分析,定薯9号、陇薯23号和宁薯19号的产量高、加工品质好,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加工专用品种 旱作区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探讨
11
作者 罗一飞 左辛 +1 位作者 刘清扬 李丹 《农家科技》 2024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东北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种植区,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而黑土地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长期以来因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黑土地的肥力下降。东北旱作地区对大豆、水稻等作物种植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是... 东北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种植区,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而黑土地是我国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长期以来因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黑土地的肥力下降。东北旱作地区对大豆、水稻等作物种植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是一种进行一年大豆和两年玉米轮作的种植制度,并且结合秸秆粉碎技术,有效保证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还能够减少玉米连作导致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秸秆还田来改良土壤,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平衡供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结合东北地区黑土特征提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希望对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旱作区 黑土保护 培育技术
下载PDF
河南洛阳 丘陵旱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12
作者 邢一进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1期30-31,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建设高标准农田,剩下的建设任务基本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丘陵旱作区高标准农田具有很大建设潜力。本文以豫西旱作农业区—洛阳市为例,在分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建设高标准农田,剩下的建设任务基本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中丘陵旱作区高标准农田具有很大建设潜力。本文以豫西旱作农业区—洛阳市为例,在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丘陵旱作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丘陵旱作区 河南省洛阳市
下载PDF
天水旱作区马铃薯氮磷钾效应模型构建及其施肥指标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颉炜清 郭华春 +5 位作者 方彦杰 徐银萍 佘永新 吕汰 李芳弟 王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68-1680,共13页
为研究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采用3年肥料试验,明确土壤基础养分状况、校正系数、养分利用率等参数,探索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相对产量及推荐施肥量,构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土壤有效养分校... 为研究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施肥指标,采用3年肥料试验,明确土壤基础养分状况、校正系数、养分利用率等参数,探索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和相对产量及推荐施肥量,构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与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推荐施肥量函数方程及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并研究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水旱作马铃薯主产区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低氮、中磷、高钾、低有机质,微偏碱。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显著幂指数负相关关系。试验区土壤地力贡献率均值为54.39%,氮、磷和钾肥相对产量分别为77.64%、87.57%、84.22%,氮、磷和钾养分增产率分别为30.74%、16.68%、23.08%,氮、磷和钾养分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2.58%、16.32%、45.40%,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氮0.56、磷0.48、钾0.35,100 kg块茎所吸收N、P_(2)O_(5)、K_(2)O养分的量分别为0.4、0.15、0.9 kg。本试验条件下,氮、磷和钾增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单因素及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以N_(2)P_(2)K_(2)氮磷钾配施组合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下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_(2)O_(5)∶K_(2)O=1∶0.97∶0.92(N:165 kg·hm^(-2)),产量为24860.32 kg·hm^(-2),施肥利润为34472元·hm^(-2);经济最佳产量下的氮磷钾施肥用量为N∶P_(2)O_(5)∶K_(2)O=1∶1.04∶0.79(N:154 kg·hm^(-2)),产量为24774 kg·hm^(-2),施肥利润为34603元·hm^(-2)。本研究结果可为天水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上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马铃薯 效应模型构建 施肥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适应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慧杰 霍利光 +3 位作者 南洋 李盛 梁素明 黄学芳 《中国马铃薯》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旱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山西省主推品种‘并薯26号’为对照品种,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薯... 山西省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及马铃薯产业发展。为筛选适宜山西省旱地种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山西省主推品种‘并薯26号’为对照品种,引进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薯块性状、产量及品质进行评价。试验品种(系)生育期为101~110 d,其中‘冀张薯14号’生育期最长,收获时仍有少部分花,生产中可适度控旺或育苗移栽延长生育期进行种植。‘141-2’‘141-3’和‘冀张薯14号’结实性比较好,可作为旱地马铃薯育种亲本利用。块茎产量最高的是‘冀张薯14号’为47968 kg/hm^(2),其次是‘141-4’,这两个品种(系)产量超过对照品种‘并薯26号’,但差异不显著。‘141-4’及‘京张薯1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综合营养较好。通过试验鉴定,筛选出一些可在山西省旱作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系),但还需要进一步种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山西省旱作区 新品种(系) 适应性 评价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姬丽君 席旭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不少农户一味追求产量,肥料滥用、乱用现象普遍,造成了化肥的过量使用,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产生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介绍了旱作区化肥施用现状和形势,分析了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的必要性,总结了适宜区域内推广的化肥...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不少农户一味追求产量,肥料滥用、乱用现象普遍,造成了化肥的过量使用,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产生了农业面源污染。本文介绍了旱作区化肥施用现状和形势,分析了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的必要性,总结了适宜区域内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应用新型肥料、开展农户施肥调查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旱作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化肥减量增效 技术模式
下载PDF
渭北旱作区春菜豆套种大蒜复种甘蓝高效集雨栽培模式
16
作者 王萍 李文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春菜豆套种大蒜复种甘蓝高效集雨栽培模式选用互补型作物,合理轮作倒茬,实现了两年三熟。前茬菜豆4月下旬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穴播,同时增施抗旱保水剂,生育期内最大限度接纳自然降水,春菜豆于7月中旬开始收获,越冬大蒜(蒜薹)翌年5月采收... 春菜豆套种大蒜复种甘蓝高效集雨栽培模式选用互补型作物,合理轮作倒茬,实现了两年三熟。前茬菜豆4月下旬采用秋季全膜双垄沟穴播,同时增施抗旱保水剂,生育期内最大限度接纳自然降水,春菜豆于7月中旬开始收获,越冬大蒜(蒜薹)翌年5月采收,后茬秋甘蓝9月份集中上市。据2020—2022年统计,该模式菜豆、大蒜(蒜薹)、甘蓝3种蔬菜作物667 m^(2)产量可达6000 kg,产值1.8万元左右,扣除直接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纯收益在1.2万元以上,适宜北方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作区 套种复种模式 集雨 两年三熟 全膜双垄沟 保水剂
下载PDF
临洮县旱作区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春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临洮县辛店镇对引进的21个马铃薯新品种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商品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0109-4、陇薯9号、川引2号、临薯18、京张薯1号6个品种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田间表现较为突出,能适应旱作区的生... 在临洮县辛店镇对引进的21个马铃薯新品种从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商品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0109-4、陇薯9号、川引2号、临薯18、京张薯1号6个品种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田间表现较为突出,能适应旱作区的生长环境,可在旱作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马铃薯 品种 对比 产量 适应性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娟 王平 +1 位作者 谢成俊 孙振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5,共8页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是限制陇中旱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配比的关系,以期为马铃薯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陇薯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311-A最优试验设计,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养分用量的回归...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是限制陇中旱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配比的关系,以期为马铃薯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陇薯10号为供试材料,采用311-A最优试验设计,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养分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养分的单因素效应、交互效应和边际效应,确定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增产作用显著,以N180P120K150处理马铃薯产量最大(44084.53 kg·hm^(-2)),过量施肥或者缺肥均会导致产量下降,肥料对影响马铃薯产量、纯收入与肥料贡献率的作用表现为N>K2O>P2O5,肥料农学效益为P2O5>K2O>N;氮、磷、钾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与单一施肥相比,养分两两配施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二元二次模型为最适模型。采用边际效应计算,基于该最适模型得出旱作区马铃薯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用量为236.05、70.06、113.62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29∶0.48。可为当地旱区马铃薯的施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马铃薯 氮磷钾 最佳施肥量
下载PDF
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永永 赵婧 +5 位作者 赵贵宾 李星 司怀军 谢奎忠 陈超 边彩燕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为进一步做好富锌马铃薯的示范推广工作,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转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作侧播栽培作为核心技术,综合配套富锌马铃... 为进一步做好富锌马铃薯的示范推广工作,增强甘肃省马铃薯市场竞争力,实现由马铃薯大省向强省转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的旱作区富锌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以黑色地膜全覆盖垄作侧播栽培作为核心技术,综合配套富锌马铃薯品种、锌肥基施与喷施、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富锌马铃薯生产中使用的所有废旧地膜进行全部回收再利用,以减少地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富锌马铃薯 高质高效 生产技术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志鹏 张成泽 +7 位作者 王富贵 王振 张悦忠 闫立伟 梁红伟 杨志红 高聚林 王志刚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22-3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及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旱作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秸秆覆盖条耕(RST)4个处理,于202... 【目的】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动态及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内蒙古旱作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秸秆覆盖条耕(RST)4个处理,于2021—2022年玉米各生育时期监测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测定各生育时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与CP相比,NT、RNT、RST降低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平均温度及0~5 cm土壤活动积温,其中,NT、RNT 0~5 cm土壤活动积温2年平均分别显著降低69.81、127.52℃(P<0.05),而RST仅降低18.94℃,差异不显著(P>0.05);RNT、RST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P<0.05),较CP、NT平均分别提高107.75、74.14 mm和71.50、37.89 mm。玉米出苗率RST较NT、CP、RNT平均分别提高1.58%、9.28%和9.11%;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2年均表现为RST>NT>CP>RNT,其中,RST较CP、NT、RNT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68%、4.47%和12.69%,产量分别提高6.06%、4.22%和7.21%,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63%、5.61%和6.52%。【结论】秸秆覆盖条耕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是实现内蒙古旱作区玉米增产增效的耕作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旱作区 秸秆覆盖条耕 土壤水热 玉米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