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细时程积分的饱和两相介质波动问题时域解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段雪铭 李亮 +1 位作者 杜修力 宋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02-2707,2715,共7页
针对u-p形式的饱和两相介质的波动方程,采用精细时程积分方法计算固相位移u,采用向后差分算法求解流体压力p,建立了基于精细时程积分技术的饱和两相介质波动问题的时域求解方法。针对标准算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可视为标准结果的Zien... 针对u-p形式的饱和两相介质的波动方程,采用精细时程积分方法计算固相位移u,采用向后差分算法求解流体压力p,建立了基于精细时程积分技术的饱和两相介质波动问题的时域求解方法。针对标准算例,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可视为标准结果的Zienkiewicz隐式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符合较好,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同时,该方法的计算过程为交替迭代求解,避免了在每个时间分析步上求解耦联方程组,因而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具有时域显式计算方法的基本特点,是进行饱和两相介质动力问题计算与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两相介质 u-p形式波动方程 精细时程积分 时域解法 向后差分
下载PDF
关于LTI系统完全响应的时域解法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江云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经典解法中,由于输入的加入引起输出跳变问题是计算难点,而主流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说明不清。本文对基于冲激函数平衡法的导出0+状态和代入法分别进行说明,并将其应用到求解系统的完全响应,使得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经典解法中,由于输入的加入引起输出跳变问题是计算难点,而主流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说明不清。本文对基于冲激函数平衡法的导出0+状态和代入法分别进行说明,并将其应用到求解系统的完全响应,使得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更加完整。通过比较,代入法计算更加简单,容易理解,便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时不变系统 冲击函数平衡法 时域解法 响应
下载PDF
二维大浮体大幅运动的时域解法
3
作者 王芝英 周树信 《上海工业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589-592,共4页
关键词 浮体 运动 大幅运动 时域解法
下载PDF
关于LSI系统时域解法的讨论
4
作者 陈绍荣 田莉 +1 位作者 胡绍兵 廖小军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8-44,共7页
本文在引入原序列概念的基础上,采用降阶法导出了LSI系统模型的解,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LSI系统 时域解法 原序列 降阶法 系统模型 微分方程
原文传递
关于LTI系统响应时域解法的讨论
5
作者 陈绍荣 胡绍兵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1-44,共4页
本文基于两个不定积分式,采用降阶法给出了LTI系统模型的解,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 降阶法 系统模型 系统响应 线性时不变系统 时域解法
原文传递
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频域联合解法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海平 廖振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提出一种线性土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 -频域联合解法 .首先 ,用近场波动数值模拟解耦技术求得在短时脉冲作用下采用 Rayleigh阻尼系统的时域解 ;再对时域解进行富立叶变换得到相应频域解 ;然后根据阻尼与系统动力反应结果的关系 ,利... 提出一种线性土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域 -频域联合解法 .首先 ,用近场波动数值模拟解耦技术求得在短时脉冲作用下采用 Rayleigh阻尼系统的时域解 ;再对时域解进行富立叶变换得到相应频域解 ;然后根据阻尼与系统动力反应结果的关系 ,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技术得到具有复阻尼系统的频域解 .这一方法充分利用了时域解耦显式算法的优点 ,提高了线性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时域-频域联合解法 Rayleigh阻尼 复阻尼 脉冲作用
下载PDF
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理论与数值解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茂松 李进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51-856,共6页
总结和评价了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理论与数值解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着重讨论了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的基本方程、饱和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以及饱和土体动力分析的时域数值解及地震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 饱和土 饱和多孔介质 动力方程 弹性波 时域数值解法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关于LTI系统冲激函数平衡法的教学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小方 白炳良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在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中,冲激函数平衡法是求解各种响应问题的普适方法,但目前主流教材对该方法的阐述存在论证不详、符号混乱等问题,导致该方法的教学存在较大困难.本文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对冲激函数平衡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述... 在LTI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中,冲激函数平衡法是求解各种响应问题的普适方法,但目前主流教材对该方法的阐述存在论证不详、符号混乱等问题,导致该方法的教学存在较大困难.本文提出一种教学方法,对冲激函数平衡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推导,该方法概念清晰、符号规范、逻辑严谨,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I系统 响应 时域解法 冲激函数平衡法
下载PDF
网络状态方程研究
9
作者 张雪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1-76,共6页
状态变量法分析电路网络的动态过程,关键是网络状态方程的求解。本文根据电路特点和计算误差的要求,介绍了网络状态方程的时域解法、频域解法、数值解法和精细积分解法。结合具体算例综合比较几种解法的特点。
关键词 状态方程 时域解法 频域解法 数值解法 精细积分解法
下载PDF
An Explicit-Implicit Predictor-Corrector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Time Dependent Multi-Dimensional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Liyong Zhu Guangwei Yuan Qiang Du 《Numerical Mathematics(Theo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SCIE 2009年第3期301-325,共25页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large scale multi-dimensional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often requires efficient parallel algorithms.In this work,we consider the extension of a recently proposed non-overlapping domain ...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large scale multi-dimensional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often requires efficient parallel algorithms.In this work,we consider the extension of a recently proposed non-overlapping domain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two dimensional time dependent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By combining predictor-corrector technique,modified upwind differences with explicitimplicit coupling,the method under consideration provides intrinsic parallelism while maintaining good stability and accuracy.Moreover,for multi-dimensional problems, the method can be readily implemented on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and does not have the limitation on the choice of subdomains required by some other similar predictor-corrector or stabilized schemes.These properties of the method are demonstrated in this work through both rigorous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 parallel algorithm domain decomposition modifiedupwind differences PREDICTOR-CORRECTOR explicit-implicit scheme convergenc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