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向与广度:时间知觉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1
作者 管健 周梦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通过操纵时间知觉取向和测量时间知觉广度探索时间知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族际感知相似性、族际接触意愿、政策支持态度和助人行为等的影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通过操纵时间知觉取向和测量时间知觉广度探索时间知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族际感知相似性、族际接触意愿、政策支持态度和助人行为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启动过去和未来取向的时间知觉均能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少数民族被试偏好过去时间取向,汉族被试偏好未来时间取向;自我连续性在时间知觉广度与族际接触意愿和助人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由此揭示了时间知觉的民族差异及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心理机制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知觉取向 时间知觉广度 自我连续性
下载PDF
孤独感压缩社会背景下的时间知觉
2
作者 吴春林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孤独感是一种由于感知到社会关系不足而产生的负性体验。以往的研究报告,孤独感会改变特殊时期(新冠疫情)的时间感知。但是,孤独感是否影响正常时期的时间知觉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经典的时间二分任务(400~1600 ms),比较高... 孤独感是一种由于感知到社会关系不足而产生的负性体验。以往的研究报告,孤独感会改变特殊时期(新冠疫情)的时间感知。但是,孤独感是否影响正常时期的时间知觉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经典的时间二分任务(400~1600 ms),比较高孤独组和低孤独组在社会背景和非社会背景中的时间行为表现。我们的结果显示,高孤独组在社会背景中的主观相等点大于低孤独组的主观相等点,但是在非社会背景中两组的主观相等点相似。这些结果表明高孤独组压缩了社会背景下的时间,由于孤独个体对社会信息有更多的注意。我们的研究阐明了孤独感如何影响正常时期的时间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时间知觉 社会信息 注意
下载PDF
时间知觉及其教育审视——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为例
3
作者 李心怡 杜学元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时间知觉作为对事件的客观感知与顺序性的反映,为学生的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学习工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对此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教科书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梳理了时间知觉在小... 时间知觉作为对事件的客观感知与顺序性的反映,为学生的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学习工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对此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教科书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梳理了时间知觉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呈现形式,包括家庭学习生活中交织的“时间”、四季动植景象表达的“时间”、国家发展进程呈现的“时间”;分析了时间知觉在该套教材中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通过具体的感官变化串联时间知觉,通过明确的时间词关联形成时间线,通过人物心理、空间、事物的形态变化反映时间知觉,通过同一事物、地域前后对比感知时间知觉;进而剖析时间知觉教育的价值,包括增强对时间的观念感、明了时间的价值感、领悟时间的历史感。培养学生时间知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时间三感”,营造良好的时间知觉培养环境并教会学生捕捉和串联时间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小学语文 部编版教材
下载PDF
时间知觉的进程与源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有国 袁宏 +1 位作者 黄希庭 刘光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90,共10页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进程 源定位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
下载PDF
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 被引量:6
5
作者 纪丽君 吴莹 杨宜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1-434,共14页
时间知觉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映射,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聚焦时间知觉广度这一概念,探讨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及其对自我连续性和社会变化观等心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讨论诸多实验发现提出,中国人具有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 时间知觉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映射,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聚焦时间知觉广度这一概念,探讨中国人的时间知觉广度及其对自我连续性和社会变化观等心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综合讨论诸多实验发现提出,中国人具有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包括具有显著的过去取向和未来取向。较大的时间知觉广度提升了中国人跨时间的自我连续性,并且影响着中国人看待世事变化的变化观,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影响到其它心理过程,例如对苦难和幸福的解读,在股票市场中的决策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特点可能是中国人在应对不确定性和重大危机时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和复原力的心理基础。本研究还指出中国人时间知觉广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包括整体性思维、过去现在未来互嵌互动和双向延展、与自我连续性和社会结构相关联以及具有道德属性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时间知觉广度的文化心理比较模型,并分析了时间知觉广度对自我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的影响结果。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国人应对历史危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广度 时间知觉 自我连续性 变化观
下载PDF
等待是一种折磨?等待时间知觉及其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爱梅 赵丹 +3 位作者 熊冠星 谭飞 王笑天 凌文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9-1690,共12页
等待时间知觉是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等待过程的填充物、等待时间的确定性、接受服务的阶段和等待的物理环境等;主观因素有负性情绪、自我控... 等待时间知觉是指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长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影响等待时间知觉的客观因素包括等待过程的填充物、等待时间的确定性、接受服务的阶段和等待的物理环境等;主观因素有负性情绪、自我控制和人格因素等。等待时间知觉导致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包括时间沉没成本效应、"延迟?提前"框架效应、峰?终效应、偏好反转等。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开展:(1)时间启动和金钱启动下等待时间知觉的差异;(2)基于时间心理账户视角研究等待时间知觉规律;(3)借鉴时间知觉理论探讨等待时间知觉影响决策行为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待时间知觉 时间沉没成本效应 “延迟-提前”框架效应 峰-终效应 偏好反转
下载PDF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有国 张志杰 +3 位作者 黄希庭 郭秀艳 袁宏 张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2-1011,共10页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注意 关联性负变 辅助运动区 顶下小叶
下载PDF
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有国 黄希庭 +1 位作者 尹天子 张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3,222,共8页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综合模型包括:层级周期振荡模型和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未来将在探明时间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扩展时间知觉的应用领域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方法结合探索机理上可能有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时距 时序 理论模型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
下载PDF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甘甜 罗跃嘉 张志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39,823,共5页
研究了情绪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为情绪诱发材料,使用时间两分法和泛化法考察唤醒和注意机制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距下,(1)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研究了情绪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以5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为情绪诱发材料,使用时间两分法和泛化法考察唤醒和注意机制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时距下,(1)唤醒度和愉悦度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可能是独立的,两个实验中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情绪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被试在高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显著长于在低唤醒情绪下知觉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唤醒度 愉悦度 时间两分法 时间泛化法
下载PDF
情绪性时间知觉:具身化视角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贾丽娜 王丽丽 +2 位作者 臧学莲 冯文锋 张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1339,共9页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具身化 时间知觉 模拟 运动
下载PDF
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 被引量:36
11
作者 凤四海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57-1160,共4页
回顾了时间知觉界定上的纷争 ,在分段综合的框架下考察了时间知觉的内涵 ,并基于生物模型、认知模型和综合模型对时间知觉的理论解释进行了讨论 ,还分析了时间知觉的实验范型 ,进一步指出分段综合取向对时间知觉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时间知觉理论 实验范型 生物模型 认知模型 综合模型 理论模型 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
下载PDF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鹏 王晓田 +2 位作者 高娟 黎夏岚 徐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1350,共10页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时间管理 死亡意识 时间知觉 跨期决策 延迟折扣
下载PDF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维聪 王铭维 +1 位作者 郑志伟 张志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毫秒和秒两种范围的时距,探究r DLPFC在不同范围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结果发现r TMS施加于r DLPFC导致对1.5 s高估,对600 ms的估计无显著影响,提示r DLPFC在涉及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的秒范围的时间知觉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华站 孙祖迪 +1 位作者 李丹 施建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时间知觉 时间辨别
下载PDF
时间知觉对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大伟 刘永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6-1108,1112,共4页
时间知觉、个性特征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引入时间知觉(知觉到时间压力、未知觉到时间压力)和个性特征(焦虑:高分组、低分组)变量,探讨了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结果表明:(1)个性、时间知觉和时间压力影响了决策制定的质量;(2... 时间知觉、个性特征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引入时间知觉(知觉到时间压力、未知觉到时间压力)和个性特征(焦虑:高分组、低分组)变量,探讨了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结果表明:(1)个性、时间知觉和时间压力影响了决策制定的质量;(2)高时间压力情境中,无论是高焦虑还是低焦虑个体,无论是知觉到还是未知觉到时间压力,决策质量都显著下降。而对于中等时间压力情境中的个体,除高焦虑状态下决策质量下降外,低焦虑状态下的决策质量要视情况而定。知觉到时间压力的个体要比未知觉到时间压力的个体决策质量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时间压力 决策 个性特征
下载PDF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尹华站 黄希庭 李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当前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出现了定位论和非定位论的研究趋向。支持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运动计时特异化作用及基底神经节分泌的多巴胺对时间知觉的作用;支持非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脑损伤、脑成像研究中关于... 当前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出现了定位论和非定位论的研究趋向。支持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运动计时特异化作用及基底神经节分泌的多巴胺对时间知觉的作用;支持非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脑损伤、脑成像研究中关于多个脑区整合作用机制以及多种神经递质在计时中的作用。上述两种趋向是基于时距长短不同所致,比如对秒以下计时加工的部位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而加工1秒及以上的时距则涉及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整合作用。时间知觉之脑机制研究正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计时 脑机制 定位论 非定位论
下载PDF
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一些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仲贤 刘颂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12,63,共7页
本文探讨了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1.7岁儿童的长、短时距再现的准确性明显低于中、青年及老年人;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时间知觉差异不明显;2.中青年和老年人能有效地运用时间标尺,7岁儿童大多数还不会使用时间标尺;3.对短时... 本文探讨了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因素,结果表明:1.7岁儿童的长、短时距再现的准确性明显低于中、青年及老年人;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时间知觉差异不明显;2.中青年和老年人能有效地运用时间标尺,7岁儿童大多数还不会使用时间标尺;3.对短时距的再现偏于高估多,而对长时距再现则偏于低估多;4.儿童和中、青年女性的时距再现优于男性,但老年男女的结果差别不大;5.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时间知觉 时距 实验研究 老年人 中青年 青年女性 儿童 时间标尺 再现
下载PDF
运动视觉信息中时间知觉线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瑞光 黄希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用两个实验考察在运动物体的时间知觉中影响TTC判断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物体视觉影像的扩张率不变(d/dt=0)的条件下,(1)时间知觉信息主要是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信息,高阶视觉信息在时间判断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时... 用两个实验考察在运动物体的时间知觉中影响TTC判断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物体视觉影像的扩张率不变(d/dt=0)的条件下,(1)时间知觉信息主要是距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信息,高阶视觉信息在时间判断中也起一定的作用,时间知觉线索是物理信息和视觉信息的统合。(2)时间判断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判断准确性普遍高于女性。(3)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判断TTC与实际TTC间的关系适合用线性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物理信息 运动视觉信息 心理学
下载PDF
时间知觉和关联负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志杰 尹华站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8-312,共5页
关联负变化(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CNV)被认为是与时间知觉过程有关的ERP成份。有关研究发现,CNV波幅会随着时间知觉到的长度和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而发生变化;CNV波幅的潜伏期与时间比较的判断决策过程有关;时间知觉中所诱发的CN... 关联负变化(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CNV)被认为是与时间知觉过程有关的ERP成份。有关研究发现,CNV波幅会随着时间知觉到的长度和时间知觉的准确性而发生变化;CNV波幅的潜伏期与时间比较的判断决策过程有关;时间知觉中所诱发的CNV的脑内源存在历时性激活的特点且存在半球效应。为了进一步揭示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还需要结合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事件相关电位(ERP) 关联负变化(CNV)
下载PDF
注意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及其理论模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苗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82,共8页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系统仿真模型和AUM模型。未来需关注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推动时间知觉脑机制和跨通道信息整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时间知觉 时距估计 时序知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