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土话日内时间表达及其来源
1
作者 黄希悦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在粤北土话韶州片和连州片13个方言点中,日内时间词核心构词语素“早”“朝”“昼”“晏”“夜”“晡”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差异。根据这些核心构词语素的分布,可以将粤北土话时间词分为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韶州片的昼夜系和主要分布在连... 在粤北土话韶州片和连州片13个方言点中,日内时间词核心构词语素“早”“朝”“昼”“晏”“夜”“晡”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差异。根据这些核心构词语素的分布,可以将粤北土话时间词分为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韶州片的昼夜系和主要分布在连州片的晏晡系。从汉语历代文献和现代方言的情况来看,构词语素“朝”“昼”“晏”“晡”均是古语词,并且是典型的南方方言语素。而特征构词方式“早/夜+经验性事件”和“方位义成分+方位义成分”在现代方言中比较罕见,应该是粤北土话的自主创新。从粤北土话日内时间表达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来看,粤北土话可能与客家话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土话 时间 时间表达系统 韶州片 连州片 客家话
下载PDF
逆境对大豆脱落纤维素酶基因时间表达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柴国华 王成社 +1 位作者 黄晓刚 刘永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用灵敏度较高的RT-PCR检测培养4周的大豆幼苗的5个不同组织:嫩叶、老叶、茎、离层和根,测得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量互不相同,离层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选取表达量最高的离层作为逆境处理材料,分别用高温(46℃)、干旱、盐(200... 用灵敏度较高的RT-PCR检测培养4周的大豆幼苗的5个不同组织:嫩叶、老叶、茎、离层和根,测得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量互不相同,离层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选取表达量最高的离层作为逆境处理材料,分别用高温(46℃)、干旱、盐(200 mm o l/L N aC l)处理不同时间后,检测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时间表达模式。结果表明:3种逆境条件下,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时间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高温能抑制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干旱和盐都能促进脱落纤维素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脱落纤维素酶基因 逆境 时间表达模式
下载PDF
话语中的时间、时间表达和时间连贯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建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时间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和宇宙特征 ,而且还是一种语言现象。话语中的时间表达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习语性。它们构成了指示话语时间性的习语资源。公共时间表达体现的是制度化的时间理解方式 ,个人时间表达体现出对时间的理解有时会因人而... 时间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和宇宙特征 ,而且还是一种语言现象。话语中的时间表达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习语性。它们构成了指示话语时间性的习语资源。公共时间表达体现的是制度化的时间理解方式 ,个人时间表达体现出对时间的理解有时会因人而异。时间表达为话语的衔接与连贯做出贡献 ,其重要性因语篇体裁类型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时间表达 时间连贯 话语的时间
下载PDF
从汉语史角度审视“来去”式时间表达的隐喻方式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亮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中古汉语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后”,有五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五种不同的形式背后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基础,但是与“来年”、“去年”、“未来”、“过去”等的认知方式不同。对汉语时间表达的认知分析应该兼顾古今。
关键词 隐喻方式 时间表达 以来 以去 以还
下载PDF
小说话语的时间表达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建安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18-27,共10页
小说话语的时间表达系统是小说语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作者根据某种需要在时间要素上做出的修辞选择。它是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故事、事件或现象发生的物理时间顺序,凭借时间表达的某种手段,按照一定的关联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时间要... 小说话语的时间表达系统是小说语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作者根据某种需要在时间要素上做出的修辞选择。它是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故事、事件或现象发生的物理时间顺序,凭借时间表达的某种手段,按照一定的关联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时间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构而成的。它的性能与功效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或修辞学范畴之内,更为重要的是还表现在对小说文本叙述结构以及文本之外作品内涵的解读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文体式 时间表达系统 修辞功能
下载PDF
汉语语言形式中的民族时空观——汉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燕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 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时间表达 自我在动/时间在动
下载PDF
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 被引量:2
7
作者 甄长慧 《平原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主要基于两个隐喻系统:“时间在动”隐喻系统和“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分析这两个隐喻系统在汉语“前”、“后”时间表达中的表现,发现汉语使用中“前”、“后”不对称,并做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后”时间表达 空间隐喻 时间在动 自我在动
下载PDF
从量化和时间表达的角度看DRT
8
作者 高芸 何向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32-36,52,共6页
话语表征理论是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它摆脱了一阶谓词逻辑的限制,将处理对象扩展到一个句子以上的话语,揭示名词与代词跨句子的指代照应关系,解决了"驴子句"的语义疑难问题。DRT对复数名词和数目词组进行了精确地刻画,并吸收... 话语表征理论是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它摆脱了一阶谓词逻辑的限制,将处理对象扩展到一个句子以上的话语,揭示名词与代词跨句子的指代照应关系,解决了"驴子句"的语义疑难问题。DRT对复数名词和数目词组进行了精确地刻画,并吸收了广义量词理论的长处,将广义量词看作是两个集合间的关系。DRT还能解释句子系列(即话语)在时间方面的复杂关系,精妙地刻画动词的时态、时体、时相等众多时间特征。DRT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句子的真值条件,还涉及到具体的语境,这符合人们理解语言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T DRS 量化表 时间表达
下载PDF
“こ-”与“这-”的比较研究——以人称指称、时间表达为例
9
作者 胡俊 邹菊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9-91,共3页
日汉指示词分别有一个中性词"この人"、"这"用来指人。"これ"、"这个"直接指人时受限制,原则上两者都不能用于指称上司、长辈,但可以指称亲属或关系亲密的人。"这个"的使用范围比&qu... 日汉指示词分别有一个中性词"この人"、"这"用来指人。"これ"、"这个"直接指人时受限制,原则上两者都不能用于指称上司、长辈,但可以指称亲属或关系亲密的人。"这个"的使用范围比"これ"广,在非正式场合,当关系亲密或带有调侃之意时,既使指称对象是上司或长辈也可使用"这个",但"これ"无此用法。"この方"、"こちら"为敬意表达,与"这位"对应。"‘こ-/这-’+时间语素"都可以表示以发话时间为基准的不远的过去或不久的将来,但汉语没有"这里+时间"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こ-” “这-” 人称指称 时间表达 日文 汉语
下载PDF
空间艺术中时间穿梭——詹建俊油画艺术中的时间表达
10
作者 刘正军 李娜 《美术大观》 2009年第2期49-49,共1页
当翻开詹建俊先生的个人画册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细看,发觉他的作品,都与时间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 时间表达 油画艺术 空间艺术 个人画册
下载PDF
对留学生在叙述语篇中时间表达方式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颖雯 《海外华文教育》 2004年第3期61-68,共8页
本文对36名学习者在叙述语篇中的时间表达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发现了学习者在叙述语篇中时间表达方式的一些特点和倾向,最后就有关汉语时间表达方式及其在叙述语篇中如何运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留学生 叙述语篇 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表达方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语体分布考察
12
作者 曾君 陆方喆 《学习月刊》 2014年第16期27-29,共3页
本文以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和语法手段这五类现代汉语时间表达方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考察发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方位短语多出现于日记、新闻等叙事体;语体典雅度影响介词短语使用率;语... 本文以时间名词、时间副词、介词短语、方位短语和语法手段这五类现代汉语时间表达方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考察发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方位短语多出现于日记、新闻等叙事体;语体典雅度影响介词短语使用率;语体通俗度则与"着"、"了"、"过"等语法手段的使用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表达 现代汉语 语体 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 介词短语 语法手段 方位短语
下载PDF
时间表达式“等明天”和“赶明儿”的认知解析
13
作者 刘瑾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111,共5页
"等明天"和"赶明儿"是汉语中两个表达将来时间的短语,二者可以指示相同的时间。本文根据Clark的时间认知模式,在对"等明天"和"赶明儿"进行认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等明天"属于"... "等明天"和"赶明儿"是汉语中两个表达将来时间的短语,二者可以指示相同的时间。本文根据Clark的时间认知模式,在对"等明天"和"赶明儿"进行认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等明天"属于"时间移动"的认知模式,"赶明儿"属于"自我移动"的认知模式。这两种认知模式是理解"等明天"和"赶明儿"关于时间意义表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明天 赶明儿 时间表达 认知模式
下载PDF
浅析for与since在时间表达中的用法
14
作者 赛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主要就for与since所引导的时间状语,在与完成体连用时的用法.常见的误用,以及它们所表的时间跨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正其用.
关键词 用法 完成体 连用 时间表达 时间状语 误用 引导 浅析
下载PDF
试论《吕氏春秋》的时间表达
15
作者 宋文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吕氏春秋》为我国杂家开山作和代表作,它涉及内容广泛,时间观在其中也得到全面系统的表达。《吕氏春秋》中的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书中的空间分为"天"、"地"、"人"三大空间。《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为我国杂家开山作和代表作,它涉及内容广泛,时间观在其中也得到全面系统的表达。《吕氏春秋》中的时间是"空间化"的时间,书中的空间分为"天"、"地"、"人"三大空间。《吕氏春秋》将时间分为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两类,这两种时间形式在"天"、"地"、"人"空间中都有体现。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又证明了时间的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时间表达 循环时间 线性时间 有限时间 无限时间
下载PDF
从心理学角度看汉英语言时间表达的差异
16
作者 单兴缘 徐志强 《林区教学》 2007年第Z1期111-112,共2页
语言反映特定民族中人们心理和思维的共同趋势。语言层面是心理层面的间接表达。试图用语言分析的方式对汉英语中的时间表达法和时间系统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找到汉英语表达差异的解释。
关键词 时间表达 汉英语言 心理差异
下载PDF
文学作品中时间表达的语用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伟明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7,73,共6页
本文把时间的表达依据所选参照点的不同分为统指时间和特表时间。以普遍事件发生为参照点确定的时间称作统指时间。以相对个别事件发生为参照点确定的时间称作特表时间。与此相应,文学作品中的时间表达分成:a.使用统指时间的;b.使用特... 本文把时间的表达依据所选参照点的不同分为统指时间和特表时间。以普遍事件发生为参照点确定的时间称作统指时间。以相对个别事件发生为参照点确定的时间称作特表时间。与此相应,文学作品中的时间表达分成:a.使用统指时间的;b.使用特表时间的;c.统指时间和特表时间合用的;d.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达的。选用不同的时间表达会牵涉到层次不同的外部世界。时间的表达还会使语言具有不同特色。本文对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中的时间使用和表达情况进行考察,探究作品中时间表达的法式及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时间表达 语言 统指时间 特表时间
下载PDF
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时间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群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才” 时间表达 副词 基本用法 语义分析 语义特点 义项 研究者 繁复
下载PDF
皖北方言时间表达探微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小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包括年月日和时段。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先从宏观的层面整体感知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再从微观的角度,逐步认识时段、年月日,再具体到时辰、钟点时间。以农事生产和人生礼仪为例,分析时间的表达与...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包括年月日和时段。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先从宏观的层面整体感知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再从微观的角度,逐步认识时段、年月日,再具体到时辰、钟点时间。以农事生产和人生礼仪为例,分析时间的表达与人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方言 时间表达 认知
下载PDF
“差+分钟(+到/是)+时点”类时间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20
作者 战音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93-95,共3页
这篇文章首先运用认知上的临近参照原则解释了"差+分钟(+到/是)+时点"类时间表达的合理性,然后运用"焦点—背景"理论并结合对表示主观上小量的词汇"就"和"还"的分析,以及"差+分钟(+到/是)... 这篇文章首先运用认知上的临近参照原则解释了"差+分钟(+到/是)+时点"类时间表达的合理性,然后运用"焦点—背景"理论并结合对表示主观上小量的词汇"就"和"还"的分析,以及"差+分钟(+到/是)+时点"和"时点+分钟"这两种时间表达方式意象图示的对比,阐述了"差+分钟(+到/是)+时点"类时间表达在语义方面具有凸显当下时间迫近下一时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表达 认知语言学 临近参照原则 语义凸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