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北油田切12区E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伶 牟中海 +2 位作者 马达德 寇福德 景海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6-29,136,共4页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其中沉积相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预测工区储层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下干柴沟组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延丽 王爱萍 +2 位作者 郑红军 陈更新 苟迎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2,共6页
开发实践证明,厚油层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单砂体注采关系及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A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发育厚油层,厚油层内部泥质隔夹层发育,在岩芯标定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隔夹层识别模... 开发实践证明,厚油层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油田开发中后期单砂体注采关系及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A区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发育厚油层,厚油层内部泥质隔夹层发育,在岩芯标定测井的基础上,建立了泥质隔夹层识别模式,并以此模式为标准开展了全区隔夹层的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根据隔夹层的纵向分布、平面展布特征将区内隔夹层分为稳定型隔夹层、次稳定型隔夹层和不稳定型隔夹层等3种类型。水动力条件及基准面旋回是控制隔夹层厚度变化及分布规模的主要因素。在分析3种隔夹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泥质含量参数下限值为约束条件利用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井间隔夹层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研究区隔夹层的三维展布模型,为油藏注采关系调整、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隔夹层 识别模式 随机建模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畅 何辉 +4 位作者 王友净 胡亚斐 李积永 谢琳 李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3,共9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丰富,以含砾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低,结构成熟度中—差,主要发育水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2类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及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席状砂及河道间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2类5种"叠置模式,包括堆叠型、拼接型、决口型、溢岸型及孤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切6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乐 牟中海 +2 位作者 李积永 由超 王哲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对切16井区E1+2油藏各主要含油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非均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昆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切16井区各小层...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对切16井区E1+2油藏各主要含油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和非均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合昆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切16井区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方法——参数差值平面分布法,对切16井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方面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16井区储层非均质性整体上较强,其中,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微相和胶结作用是制约本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可以为昆北油田下一步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参数差值 控制因素 沉积相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付玲 张子亚 +2 位作者 付锁堂 宫清顺 黄革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4-500,共7页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的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是该油田重要的产油层系。通过对路乐河组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重矿物和测井相研究,认为路乐河组是一套退积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微相类型包括(水下...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的昆北断阶带,路乐河组是该油田重要的产油层系。通过对路乐河组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重矿物和测井相研究,认为路乐河组是一套退积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泛滥平原、分流间湾等;沉积相平面展布呈自南西向北东的扇形,平面上发育两期分支体系;储层岩性包括砾状砂岩、中粗砂岩及细砂岩等,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见少量次生溶孔、成岩粒内缝;储层物性整体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相带、杂基含量和成岩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储层 路乐河组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_(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乐 牟中海 +1 位作者 汪立群 徐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 根据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E1+2碎屑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和结构成熟度中—好的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长石岩屑砂岩;砂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孔隙结构具有高排驱压力、细喉道、连通差、分选差的特点;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在一定深度以下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物性 切6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6井区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文龙 牟中海 +2 位作者 屈信忠 滕贤清 黄婧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切6井区 昆北油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昆北油田优势通道成因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亚斐 吴峙颖 +2 位作者 李佳鸿 刘岩 谢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针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中油井含水高、动用程度低、优势通道发育等问题,运用地层沉积学、岩心分析、动静态资料等方法得到优势通道的形成原因。通过优选动静态参数,利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优势通道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 针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中油井含水高、动用程度低、优势通道发育等问题,运用地层沉积学、岩心分析、动静态资料等方法得到优势通道的形成原因。通过优选动静态参数,利用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优势通道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冲积扇沉积的低渗透砂砾岩储层中,优势通道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储层改造及注水冲刷的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可以实时对储层优势通道进行定量评价。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昆北油田切12区块14口水井,计算结果与示踪剂的解释结果符合率达到86%。研究成果对水驱油田调整开发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砂砾岩 灰色理论 模糊数学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管道腐蚀穿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雨 冯昕媛 +2 位作者 昝英 李本全 罗小虎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5期88-92,共5页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系统于2012年投入使用,集输干线于2015年开始出现腐蚀穿孔泄漏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正常生产运行。对Q12区块集输干线外腐蚀环境和防腐层状况、内腐蚀环境和腐蚀产物以及酸化返排等腐蚀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了... 昆北油田Q12区块集输系统于2012年投入使用,集输干线于2015年开始出现腐蚀穿孔泄漏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正常生产运行。对Q12区块集输干线外腐蚀环境和防腐层状况、内腐蚀环境和腐蚀产物以及酸化返排等腐蚀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究了Q12区块管线腐蚀穿孔原因和机制。经过分析发现,油井酸化后返排残酸与集输系统中含有的S2-是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因素,集输系统含SRB,流速低,水和氯离子含量高也是Q12集输干线腐蚀穿孔的重要辅助因素。针对腐蚀原因提出腐蚀控制措施和建议,对该油区管道的进一步维修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集输管道 腐蚀穿孔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昆北油田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有余 张玉香 +3 位作者 王国庆 林海 熊廷松 张成娟 《青海石油》 201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昆北油田于2008年取得勘探突破,是青海油田原油生产的最主要接替区块之一。本文通过对昆北油田岩石力学试验和地应力分析,建立了岩石力学、地应力参数计算模型,确定了昆北油田主要井区最大主应力方位,为昆北油田井网部署、水力压裂选井... 昆北油田于2008年取得勘探突破,是青海油田原油生产的最主要接替区块之一。本文通过对昆北油田岩石力学试验和地应力分析,建立了岩石力学、地应力参数计算模型,确定了昆北油田主要井区最大主应力方位,为昆北油田井网部署、水力压裂选井选层、压裂方案优化设计、压裂支撑剂优选、压裂诊断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岩石力学参数 地应力大小 地应力方向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2井区E_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龙 牟中海 +1 位作者 黄婧 火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29-32,78,共4页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2井区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结合切12井区储层埋深、古地温以及黏土矿物混层比变化特征等资料,确定E31...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2井区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结合切12井区储层埋深、古地温以及黏土矿物混层比变化特征等资料,确定E31储层的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B亚期,并总结出本区成岩演化序列的特点。中等压实作用、较强的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颗粒、变质岩岩屑颗粒、方解石胶结物等溶蚀作用和强烈的破裂作用使砂岩储渗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切12井区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块E_(3)^(1)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12
作者 王峰 熊廷松 +4 位作者 何金鹏 张勇 赵恩东 李崇喜 刘洪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89,共7页
昆北油田切12区块E_(3)^(1)层为典型的砂砾岩储层,压裂提产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岩心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切12区块E_(3)^(1)层砂砾岩储层脆性特征和天然裂缝开启压力,应用数值模拟优化了排量和液量等关键施工参数... 昆北油田切12区块E_(3)^(1)层为典型的砂砾岩储层,压裂提产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岩心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切12区块E_(3)^(1)层砂砾岩储层脆性特征和天然裂缝开启压力,应用数值模拟优化了排量和液量等关键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切12区块E_(3)^(1)层厚度大,基质孔发育,储层脆性强,地层破裂压力大于天然裂缝开启压力;对于25~40 m厚度储层压裂施工时裂缝转向临界排量为9~16 m^(3)/min、单段液量下限为7 000 m^(3)、砂量为100~120 m^(3),现场微地震监测显示E_(3)^(1)储层压裂形成较大范围较多条的复杂人工裂缝网络,储层渗流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为昆北油田砂砾岩储层高效改造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压裂 施工参数 昆北油田 天然裂缝 破裂压力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昆北油田水平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震涛 《国外测井技术》 2011年第4期51-52,9,共2页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提供了及时的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LWD) 昆北油田 水平井钻井 应用
下载PDF
昆北油田原油性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耀 刘斌 《青海石油》 2012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收集整理了昆北油田各构造原油分析资料,对该油田的原油凝固点、蜡含量、析蜡温度、胶质沥青质含量以及部分原油高压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原油为普通轻质原油,具有低饱和压力和低气油比的特点;该油田原油中蜡含... 本文收集整理了昆北油田各构造原油分析资料,对该油田的原油凝固点、蜡含量、析蜡温度、胶质沥青质含量以及部分原油高压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原油为普通轻质原油,具有低饱和压力和低气油比的特点;该油田原油中蜡含量和重质组分沥青质含量相对较高,析蜡温度和凝固点均较高,易形成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原油性质 蜡沉积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LWD)在昆北油田水平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震涛 《石油仪器》 2011年第4期47-48,9,共2页
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 随钻测井技术在钻井进行的同时实时采集、测取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了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提供了及时的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LWD) 昆北油田 水平井钻井 应用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6、切12井区采油方式优选及工艺研究
16
作者 贾碧霞 孙刚 +2 位作者 徐海涛 庞兴梅 李小平 《青海石油》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昆北油田分为2大区块进行开采,分别是切6井区(E3^1,E1+2)和切12井区。此文主要依据试采资料及相渗曲线进行了产液指数计算、产能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及开发配产方案,进行了适应的采油方式优选,最终优选出适应于昆北油田的举升方式... 昆北油田分为2大区块进行开采,分别是切6井区(E3^1,E1+2)和切12井区。此文主要依据试采资料及相渗曲线进行了产液指数计算、产能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及开发配产方案,进行了适应的采油方式优选,最终优选出适应于昆北油田的举升方式——抽油机生产。针对油稠的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电加热杆是该油藏最经济、有效、易于实施的井筒降粘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升工艺 抽油机 电加热 采油方式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储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建洪 牟中海 +8 位作者 魏成章 李晓茹 李鹏真 丁扬 陈袁 苏秋 徐乐 赵文凯 贾风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 以测井、储层物性、三维地质模型的渗透率属性资料以及实际注采资料为基础,分别从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储层构型特征、注采信息3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六区路乐河组的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井测井曲线呈箱型,井间储层连通性较好;测井曲线呈指状,连通性变化较大;测井曲线呈钟型,下部连通性较好,上部较差;测井曲线呈漏斗型,上部连通性较好,下部较差;测井曲线呈齿型,连通性较差;两口井曲线特征差异较大,储层连通性较差;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自然伽马值较低时,曲线越光滑则连通性越好。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一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席状砂构型单元连通性有好有差,其他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复合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加积型叠置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好,其他叠置类型的构型单元连通性较差。产液井的产液量增长比例越大,表明其与注水井井间储层的连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储层连通性 测井曲线特征 储层构型 注采关系
下载PDF
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莫冯阳 牟中海 +2 位作者 常琳 由超 徐乐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14-19,共6页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特征、测井资料等为依据,通过系统分析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及测井解释结果,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井区路乐河组下段(Ⅰ-6—Ⅱ-2小层)沉积相进行了研究,认为目的层段发育冲积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扇根、扇中2个亚相及泥石流、流沟、沟间滩、辫流线、辫流砂岛及漫流带6个微相。通过编绘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揭示了沉积相纵向及平面的展布特征,认为目的层段表现出退积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式,对有利微相带展开了评价,为切16井区目的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微相 退积式 切16井区 昆北油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鹏 蒋建勤 +2 位作者 袁海莉 申磊军 周刚 《青海国土经略》 2013年第6期60-62,共3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该区石油勘探实践经验,总结出其油气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①紧邻主力生烃凹陷;②持续隆起的古构造背景;③断裂-不整合良好的输导体系;④广泛发育各类优...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该区石油勘探实践经验,总结出其油气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①紧邻主力生烃凹陷;②持续隆起的古构造背景;③断裂-不整合良好的输导体系;④广泛发育各类优质储层;⑤储盖组合配置良好;⑥发育多种类型圈闭。这六种主控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利匹配,共同决定了昆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北油田 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随钻测井技术在昆北油田水平钻井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震涛 《油气地球物理》 2011年第3期45-47,共3页
随钻测井技术(LWD)能够在进行钻井的同时实时地测量、采集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的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的问题,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 随钻测井技术(LWD)能够在进行钻井的同时实时地测量、采集能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并按需绘制成测井曲线,实现初步的地质导向。在昆北油田水平井钻井的应用中,较好地解决了卡准层位的问题,及时调整井眼轨迹,瞄准目的层中最佳部位钻进,为水平井钻井规避风险、降低投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技术 水平井钻井 昆北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