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春季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迎颖 闻学政 +4 位作者 宋雪飞 王岩 姜智绘 刘海琴 张志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7-906,共10页
为有效提高冬春季沟渠的净化效率,在原有土质沟渠中增设耐寒植物黑麦草浮毯与填料透水坝构建生态沟渠,分析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对比沿程不同处理段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估算植物吸收对于污染通量降低总量的贡献。结... 为有效提高冬春季沟渠的净化效率,在原有土质沟渠中增设耐寒植物黑麦草浮毯与填料透水坝构建生态沟渠,分析生态沟渠对农田径流中主要污染物的削减率,对比沿程不同处理段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估算植物吸收对于污染通量降低总量的贡献。结果显示:在冬春季节,生态沟渠对总氮(TN)、硝氮(NO_(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总削减率均值分别为29.06%、54.93%、20.76%、54.08%和49.85%。透水坝段的TN和NO_(3)^(-)-N沿程削减率最高;植物浮毯+透水坝段的TP和COD沿程削减率最高;植物浮毯段的SS沿程削减率最高,其对NO_(3)^(-)-N、TP和COD也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在降水量达到10 mm以上的9 d内,TN和TP的污染通量降低总量分别为11.43和0.27 kg;黑麦草吸收的氮、磷量分别约占污染通量降低总量的20.6%和55.6%。大雪融化后气温降至0℃以下,可能引起土壤冻融作用,雪水径流中的氮、磷浓度显著升高,此时生态沟渠对径流中氮、磷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可利用周边河塘暂存雪水径流,后续结合生态措施对污染物实施强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生态沟渠 农田径流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2
作者 韩俊杰 姜丽霞 +7 位作者 田宝星 初征 班晋 巩敬锦 于成龙 石红艳 嵇志华 庞云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干旱 变化特征 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环流因子 松嫩平原
下载PDF
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及产叶量构成的影响
3
作者 韩世玉 余文中 +2 位作者 邢丹 何静 韩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 [目的]分析不同剪梢程度对农桑14号春季经济性状和桑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为农桑14号的春季剪梢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桑树枝条进行1/4、1/3、1/2剪梢处理,调查不同处理的发育历期、止芯芽性状、生长芽性状、枝条长度及桑叶产量表现。[结果]在发育时间上,剪梢1/4、1/3与剪梢1/2的处理从膨芽期到雀口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开叶阶段,发育历期呈缩短趋势;到桑叶成熟期,发育历期呈增大趋势。在桑叶产量及其构成上,剪梢1/4处理平均产量2.413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068 kg/株,占85.70%,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4.30%;剪梢1/3处理平均产量3.04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2.612 kg/株,占85.86%,止芯芽叶重0.345 kg/株,占11.34%;剪梢1/2处理平均产量2.172 kg/株,其中生长芽叶重1.875 kg/株,占86.33%,止芯芽叶重0.297 kg/株,占13.67%。[结论]采用1/4或1/3剪梢处理,大蚕用叶可提前到4月28日,且桑叶产量高于1/2剪梢处理,对全年多批次养蚕的时间调控和桑叶保障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桑14号 剪梢程度 春季 经济性状 桑叶产量
下载PDF
民勤县石羊河湿地公园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4
作者 申海香 马尚盛 +3 位作者 蔡海 龚建军 赵晓丽 马正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2023年3-5月,对甘肃民勤石羊河公园4个功能区5个植被型组7个不同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土壤动物46个类群1488头,隶属于3门5纲13目25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占97.38%和2.62%,线虫在群... 2023年3-5月,对甘肃民勤石羊河公园4个功能区5个植被型组7个不同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土壤动物46个类群1488头,隶属于3门5纲13目25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占97.38%和2.62%,线虫在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为头叶属、真头叶属、臭蚁属;占总捕获量的48.58%;常见类群为丽突属、拟丽突属、短体属、鞘属、半懒甲螨属等16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7.13%;稀有类群有椎实螺属、耳萝卜螺属、两坑螺属、虹蛹螺属、逍遥蛛属等14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29%。大型土壤动物主要为拟步甲科和叩甲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琵琶甲属、蒙小鳖甲和尖尾东鳌甲,均为荒漠草原沙地种类。沙枣群系和油蒿群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植物群系,优势度指数则较低。7个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沙枣群系、白刺群系、多枝柽柳群系的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而油蒿群系、芨芨草群系和芦苇群系中的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公园 植物群系 春季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春季调肝正当时
5
作者 刘向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2期43-43,共1页
立春节气已至,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来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健康做打算。春季与肝在五行中通属木,春季万物复苏,草木萌芽,肝气也顺应春季生发的特点,就像是树木的枝条,以舒畅、条达为宜。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养... 立春节气已至,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来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健康做打算。春季与肝在五行中通属木,春季万物复苏,草木萌芽,肝气也顺应春季生发的特点,就像是树木的枝条,以舒畅、条达为宜。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养肝调肝的最好时机。有慢性肝胆系统疾病的患者,随着春季肝气的升发容易旧病复发。此外,“女子以肝为先天”,女性朋友更应该注意肝脏调护,这两类人群把握好春季这个调肝的好时机,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朋友 调肝 事半功倍 春季
下载PDF
春季猪疫病的防治要点与措施
6
作者 韦景平 《畜牧业环境》 2024年第2期99-100,共2页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猪群面临着各种疫病的威胁。猪疫病防治工作应从疫病的监测与诊断、科学使用疫苗、饲养管理的优化、环境消毒的严格执行以及隔离检疫多个方面入手。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春季猪疫病的防治要点、措施...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猪群面临着各种疫病的威胁。猪疫病防治工作应从疫病的监测与诊断、科学使用疫苗、饲养管理的优化、环境消毒的严格执行以及隔离检疫多个方面入手。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春季猪疫病的防治要点、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全面、系统的防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猪疫病 监测与诊断 疫苗使用 饲养管理
下载PDF
春季露地蔬菜生产管理技术
7
作者 孙锦 《农家致富》 2024年第7期24-24,共1页
春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乍暖还寒,偶有“倒春寒”来袭,但总体气温回升,雨量增多,蔬菜生产管理措施要及时跟进。露地在园蔬菜以喜冷凉的十字花科叶菜和葱蒜类为主,此时采收逐步结束、进入换茬期,应有针对性地及时加强在园蔬菜管理,确保春... 春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乍暖还寒,偶有“倒春寒”来袭,但总体气温回升,雨量增多,蔬菜生产管理措施要及时跟进。露地在园蔬菜以喜冷凉的十字花科叶菜和葱蒜类为主,此时采收逐步结束、进入换茬期,应有针对性地及时加强在园蔬菜管理,确保春夏蔬菜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蒜类 冷凉 叶菜 倒春寒 蔬菜管理 春季露地 有效供给 蔬菜生产管理
下载PDF
河蟹春季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8
作者 周春霞 翟双且 《渔业致富指南》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河蟹养殖生产进入新一轮周期。根据本地区河蟹生产实际和春季气候特征,当前河蟹春放春管工作中,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六个关键技术措施方面抓好落实,仅供河蟹养殖户参考。一、选放好种苗。
关键词 关键技术措施 河蟹养殖 春季气温 养殖户 抓好落实 春季养殖 河蟹生产
下载PDF
欧亚大陆春季融雪异常10-30天季节内变化主要特征及其环流异常演变分析
9
作者 陆聪 陈海山 孙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7-1443,共17页
欧亚大陆积雪是影响中高纬气候的重要因子,深入理解该区域积雪异常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气候研究和预测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积雪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效应,而有关积雪季节内变化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本文基于观测和再... 欧亚大陆积雪是影响中高纬气候的重要因子,深入理解该区域积雪异常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对于气候研究和预测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大多关注积雪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效应,而有关积雪季节内变化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诊断探讨了欧亚大陆不同区域春季融雪的季节内变化及其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地表能量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春季融雪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其主导周期为10~30 d,且季节内变化的信号主要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三个区域。进一步分析表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融雪季节内变化可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遥相关型负位相(SCA−)有关,东欧平原融雪季节内变化可能和欧亚遥相关型负位相(EU−)有关,西西伯利亚地区融雪季节内变化可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遥相关型正位相(SCA+)有关。不同区域导致融雪异常的原因存在明显差异,长波辐射增加可能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开始发生融雪异常的主要原因;而在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区域,感热通量异常可能是开始发生融雪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融雪 季节内变化 大气遥相关 地表能量通量
下载PDF
云南春季典型冰雹天气的云微物理特征
10
作者 郑皎 郭欣 +2 位作者 付丹红 李英发 郭学良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5,共14页
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 冰雹形成的天气和云微物理机制是人工防雹的基础。采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2023年3月28日云南南部红河州典型冰雹过程的天气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与青藏高原南支西风槽波动和南亚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输送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地面降雹以小于10 mm的小冰雹粒子为主,最大冰雹尺度达到20 mm;冰雹云微物理结构显示为暖底云,暖雨过程活跃;双偏振雷达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和相关系数显示,冰雹初始形成区存在接近球形的冰雹和过冷雨滴,说明冰雹胚胎的形成与过冷雨滴冻结有关;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雷达回波增强,偏振雷达参数显示冰雹的水平取向显著增加,形状由球状向盘状转变,冰雹在下落过程得到进一步增长,形状也发生变化。这些观测宏微观特征与数值模拟的冰雹形成机制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春季 形成过程 双偏振雷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春季不同时期休牧对高寒草甸珠芽蓼繁殖策略的影响
11
作者 白梅梅 徐晶晶 +6 位作者 史志翯 徐长林 魏孔涛 鱼小军 戚新和 瞿丹 金辉亮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时期休牧对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繁殖的影响,确定最佳休牧期,为高寒草甸春季更合理的休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了分别从土壤解冻临界期、土壤解冻后期、牧草返青初期、牧草返青后期、当地传统休牧期...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时期休牧对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繁殖的影响,确定最佳休牧期,为高寒草甸春季更合理的休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了分别从土壤解冻临界期、土壤解冻后期、牧草返青初期、牧草返青后期、当地传统休牧期到牧草枯黄期5个不同休牧时期的样地(T1、T2、T3、T4、T5),测定不同样地中珠芽蓼生长与繁殖的相关指标。【结果】T1珠芽蓼株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地上生物量高于T5,其中株高与叶面积对繁殖特性的影响大于其他生长指标。随着休牧时间的推迟,珠芽蓼植株对繁殖器官的投入越少。花序轴长占比、花数量占比、花大小、花生物量占比随休牧推迟也呈下降趋势。不同样地内珠芽蓼的珠芽轴长占比大于花序轴长占比、珠芽数量占比大于花数量占比、珠芽生物量占比大于花生物量占比。【结论】珠芽蓼以营养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在土壤解冻临界期休牧可促进其有性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芽蓼 春季休牧 有性繁殖 营养繁殖 高寒草甸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与积雪的年际变化关系
12
作者 田凤云 林朝晖 +1 位作者 张贺 杨传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604,共17页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受春季雪深影响最大,其中4月、5月流量受雪深、积雪覆盖率、前期累积降水的影响显著,且流量与雪深的正相关性最强,5月流量与雪深相关系数可达0.7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随源区不同流域、春季不同月份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黄河源区4月、5月流量受4月雪深影响最明显,澜沧江源区4月、5月流量与2~5月的雪深均存在较好关系,而长江源区5月流量则主要与4~5月雪深显著正相关。源区积雪对春季流量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其中低海拔区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春季前期,而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长江源区巴颜喀拉山脉及唐古拉山脉等高海拔区域的积雪对流量的影响可以持续到5月。气温作为春季融雪径流的关键因子,主要是通过影响源区前期积雪量、融雪产流过程,进而影响春季流量的异常。本研究结果在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的影响及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春季流量 年际变化 积雪深度 最高气温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植被春季光合物候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13
作者 刘彬 罗青红 +1 位作者 丰德恩 李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究植被春季光合物候(SOS)的时空变化趋势,揭示气候因素对其影响贡献,为区域植被固碳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地区为例,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反演的总初级生产力数据(GOSIF-GPP)、气象数据等分析了该地区2001—... [目的]探究植被春季光合物候(SOS)的时空变化趋势,揭示气候因素对其影响贡献,为区域植被固碳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地区为例,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反演的总初级生产力数据(GOSIF-GPP)、气象数据等分析了该地区2001—2020年SOS的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对不同气候因素(如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的响应差异。[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SOS的平均值主要出现在第105~150天,较晚的SOS主要分布在青海和内蒙古中东部。(2)2001—2020年区域年平均SOS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变化幅度为-0.31 d/a,且不同植被类型的SOS均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3)SOS对4个气候因素呈负敏感性,特别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影响SOS变化的重要气候因素,反映了气温升高有利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SOS提前。[结论]中国北方地区SOS变化具有异质性,且气温是影响SOS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春季光合物候 时空变化 气候因素 中国北方地区
下载PDF
春季土壤温度在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年际分量预测中的关键作用
14
作者 杨占梅 张井勇 杜振彩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9-1391,共1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夏季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对人类和自然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目前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水平较低,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中国东北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7~8月),其年际变率与年代际变率相当。本文聚焦在...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夏季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对人类和自然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目前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水平较低,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中国东北汛期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7~8月),其年际变率与年代际变率相当。本文聚焦在分析春季土壤温度在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年际分量预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年际分量与欧洲中东部春季土壤温度年际分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青藏高原东部和西亚东北部春季土壤温度年际分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春季关键区土壤温度异常对应下游地区盛夏土壤温度异常,从而引起东亚盛夏大气环流异常,高空西风急流偏强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进而造成中国东北水汽辐合与上升增强,引起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增强。进一步采用欧洲中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西亚东北部春季土壤温度年际分量建立了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年际分量的季节预测模型,1979~2021年留一法交叉检验时间相关系数在GLDAS-Noah、ERA5和CRA/Land三套数据中最高可达0.64,2012~2021年的后报试验时间相关系数在三套数据中最高可达0.78,表明春季土壤温度在中国东北盛夏降水年际分量预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成果能够为提高中国东北夏季降水预测提供科学基础,并易于应用到实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降水异常 春季土壤温度 年际分量 季节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24年春季中国东部降水季节内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吕卓卓 赵俊虎 +1 位作者 贾小龙 柯宗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8-1280,共13页
2024年春季(3—5月)我国平均降水量为163 mm,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六多,4—5月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并重,华南和江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尤其是华南大部降水偏多5成以上,多次暴雨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发生洪涝;而黄淮、江淮北部降水显著偏... 2024年春季(3—5月)我国平均降水量为163 mm,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六多,4—5月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并重,华南和江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尤其是华南大部降水偏多5成以上,多次暴雨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发生洪涝;而黄淮、江淮北部降水显著偏少,春季后期干旱迅速发展。春季“华南涝、黄淮旱”的形成与东亚大气环流关键系统异常及其季节内阶段性变化密切相关。4月异常偏强、偏南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850 hPa偏强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为华南和江南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导致南方地区发生多次强降水过程;而黄淮干旱主要受4—5月持续偏强的朝鲜半岛-日本海高压(小笠原高压)和偏南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此外,春季El Ni o衰减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有助于激发异常偏强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是我国南方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海洋外强迫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候异常 东部降水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小笠原高压 EL NI o 热带印度洋
下载PDF
春季开花植物膜苞鸢尾的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16
作者 李琪 马菡泽 吉乃提汗·马木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6-765,共10页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为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春季开花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为了探究该物种的花部综合征和繁育系统特性,促进其杂交选育和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该研究以膜苞鸢尾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为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春季开花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为了探究该物种的花部综合征和繁育系统特性,促进其杂交选育和种质资源挖掘利用,该研究以膜苞鸢尾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观测和控制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综合征、繁育系统及传粉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物种于5月初进入始花期,5月中旬进入盛花期,5月下旬进入末花期,开花持续时间为16 d。(2)花为蓝紫色,具有特殊气味和少量花蜜,单花花期为2.5~3.0 d。(3)人工授粉实验结果表明,该物种属于专性异交的繁育系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主自交能力。(4)该物种属于泛化传粉系统,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隧蜂是主要传粉者,访花频率分别为(0.57±0.05)、(0.42±0.04)、(0.19±0.03)times·flower^(-1)·h^(-1)。膜苞鸢尾花具有的艳丽颜色、较大的花展示、昆虫访花高峰期与花粉活力最高时期及柱头最佳授粉期相吻合,外花被片中脉上的黄色须毛状附属物等特征对保证其传粉过程的顺利完成并促进异交繁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为膜苞鸢尾的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苞鸢尾 春季开花植物 花部综合征 繁育系统 异交
下载PDF
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绮婷 张朝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84-1087,共4页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眼表疾病,容易出现角膜并发症如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局部圆锥样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角膜病变。既往研究分别提出了春季角结膜炎及圆锥角膜的发病... 春季角结膜炎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眼表疾病,容易出现角膜并发症如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局部圆锥样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角膜病变。既往研究分别提出了春季角结膜炎及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及前者进展为后者的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回顾文献发现二者有共同的发生机制及类似的细胞因子表达,包括Ⅰ型及Ⅳ型超敏反应、炎症反应、酶学变化、氧化应激、机械性损伤等方面。文章旨在概述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机制及可能涉及的细胞因子,以期为春季角结膜炎发生圆锥角膜的预防和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角结膜炎 圆锥角膜 细胞因子 过敏反应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河南冬小麦春季冻害识别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模拟
18
作者 黄睿茜 赵俊芳 +2 位作者 杨嘉琪 彭慧文 秦曦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9期1041-1052,共12页
采用深度学习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基于中国重要冬小麦种植区河南省的99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的气象、作物、灾情等多源数据,识别河南冬小麦春季冻害发生情况,探讨冬小麦春季冻害时空分布规律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LST... 采用深度学习长短时记忆模型LSTM,基于中国重要冬小麦种植区河南省的99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的气象、作物、灾情等多源数据,识别河南冬小麦春季冻害发生情况,探讨冬小麦春季冻害时空分布规律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LSTM模型可较好实现冬小麦春季冻害的识别。2017-2020年LSTM模型模拟日最低气温结果与实际最低气温相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73%,拟合优度R^(2)为0.90。结合冬小麦春季冻害指标和灾情资料,2017-2020年实际受灾情况与本研究模型模拟结果相符。(2)1981-2020年河南冬小麦春季轻度冻害危害在逐渐减弱,轻度冻害发生频率高值区由东北部南移至东部。1981-2020年河南冬小麦春季轻度冻害的整体分布情况呈东北部高,西南部和东南部低,40a平均发生频率为0~1.75次·10a^(-1)。轻度冻害发生频率由0.843次·10a^(-1)逐步降至0.157次·10a^(-1),其高值区由东北部南移至东部。(3)1981-2020年河南冬小麦春季重度冻害发生频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发生频率高值区由东北部南移至东部。重度冻害40a整体分布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40a平均发生频率为0~2.75次·10a^(-1)。冬小麦春季重度冻害的发生频率由0.508次·10a^(-1)增至0.857次·10a^(-1),后减至0.289次·10a^(-1),重度冻害发生频率高值区由东北部南移至东部。河南冬小麦春季冻害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气候变暖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态势,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各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仍然是今后研究重点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LSTM的冬小麦春季冻害识别模型,对各精度评价指标均有提升,冻害识别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面积冬小麦冻害识别提供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农业气象灾害识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冬小麦 春季冻害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癸卯年春季五运六气对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影响初探
19
作者 高畅 蔡婷婷 +2 位作者 王昭倩 陈铚晗 刘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癸卯年春季运气特点对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方法]根据癸卯年春季立春至立夏期间运气消长变化,分析癸卯年岁火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的运气分布,与春季北京地区的气候和以风媒花粉为...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癸卯年春季运气特点对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方法]根据癸卯年春季立春至立夏期间运气消长变化,分析癸卯年岁火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的运气分布,与春季北京地区的气候和以风媒花粉为主的季节性变应原播散情况之间的关联,总结这一时段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人群发病特点,进而探析诊治方法。[结果]变应性鼻炎的季节性发作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癸卯年春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整体较往年存在过敏季提前且跨度广、鼻部症状更重、鼻腔黏膜充血明显三大差异。这与癸卯年水湿偏重,春分后主客运之火运与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加临,三火相叠,导致人群机体郁火内盛存在潜在关联。变应性鼻炎的发作离不开郁火病机,不单纯由肺脾肾三脏虚损引起。癸卯年春季的运气特点使得变应性鼻炎患者整体郁火更甚,郁火上犯鼻窍,故这一阶段鼻部症状较往年更为明显、特殊。因此,针对存在郁火辨证要素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酌情泻南补北、清上温下,可获满意疗效。[结论]癸卯年春季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有更为突出的火热征象,借助五运六气理论,可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癸卯 变应性鼻炎 北京 春季 郁火
下载PDF
2018-2022年枣庄市小麦黄花叶病发生规律及春季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20
作者 种冬冬 杨宁 +4 位作者 赵士花 刘树艳 董艳 李瑞 王保刚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6-1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麦苗期黄花叶病的发生规律,并评估春季药剂防治的效果。从2018年起,在枣庄市进行了田间调查,以系统分析小麦黄花叶病发生情况。2022-2023年,选取3个地块开展苗期药剂防治试验。防治措施包括在小麦起身期每公顷喷施2次20...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麦苗期黄花叶病的发生规律,并评估春季药剂防治的效果。从2018年起,在枣庄市进行了田间调查,以系统分析小麦黄花叶病发生情况。2022-2023年,选取3个地块开展苗期药剂防治试验。防治措施包括在小麦起身期每公顷喷施2次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2250 g+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750 g+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225 mL+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200 g+98%磷酸二氢钾2250 g+含氨基酸水溶肥料750 g,面积分别为1333.4、666.7、666.7 m^(2),对照均喷施清水,面积分别为1333.4、666.7、666.7 m^(2)。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上述药剂可以减轻小麦黄花叶病病情严重度,2次喷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29.6%、42.46%。与对照相比,喷药处理的小麦株高平均增加5.27 cm,单株鲜重平均增加0.44 g,单株次生根条数平均增加3.17条。3个试验地块的产量分别达到了5657.85、6777.12、7868.37 kg/hm2,而对照地块的产量分别为4776.52、5435.58、7223.63 kg/hm^(2)。因此,喷药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881.32、1341.54、644.75 kg/hm^(2),平均增产955.87 kg,平均增产幅度为17.35%。综上所述,小麦苗期通过喷施特定混合药剂,可以有效减低黄花叶病的危害,实现减损和增产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为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 小麦黄花叶病 发生规律 调查 春季 药剂防治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