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2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运筹对晚播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1
作者 王慧 张晓 +5 位作者 朱冬梅 刘大同 高致富 李曼 李东升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4-1302,共9页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在晚播条件下(较适播期推迟20 d播种),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材料,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两种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3种基追比(基肥∶分蘖肥...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在晚播条件下(较适播期推迟20 d播种),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材料,设置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两种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3种基追比(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对晚播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较优组合。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扬麦29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由210 kg·hm^(-2)增至270 kg·hm^(-2),扬麦29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增加;随氮肥后移,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基追比3∶3∶4处理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比5∶1∶4和7∶1∶2高2.27%和7.69%。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品质指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籽粒硬度、吸水率、水SRC和蔗糖SRC影响不显著。增加施氮量或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等指标,在270 kg·hm^(-2)施氮量或210 kg·hm^(-2)施氮量、基追比3∶3∶4运筹下的面包评分均大于80分,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扬麦29在施氮量27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3∶3∶4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强筋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极端涝害条件下晚播对超强筋小麦济麦44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雪燕 张荣亭 +6 位作者 程敦公 刘秀坤 单宝雪 蒲艳艳 刘国霞 刘建军 高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 2021年度,山东发生极端涝害,小麦播期整体延迟。本研究以超强筋小麦济麦44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分析极端涝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济麦44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分蘖随播期推迟而明显减少;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W_(1)处理(10月25日播种)的最高,为8359.05 kg/hm^(2);穗粒数随播期推迟整体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整体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W_(1)、W_(2)处理(11月5日播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W_(3)处理(11月15日播种)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整体较好;产量最高时(W_(1)),籽粒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最低;籽粒品质较好时(W_(3)),各矿质元素含量相对也较高,尤其是K、Na、Zn、Se、Cu的含量均最高。综上得出,如遇极端天气,鲁中地区超强筋小麦济麦44的播期控制在11月15日之前时,晚播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优质高产,并且对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济麦44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矿质元素
下载PDF
晚播冬小麦覆膜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热孜万古丽·艾则孜 西日盼·凯赛尔 +2 位作者 张卫东 艾尔肯·麦麦提 阿力木·麦麦提 《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增加的部分面积为棉花地倒茬播种的冬小麦地块。因棉花收获较晚,冬小麦播期也较晚,如按常规模式播种,因生育进程缓慢,冬前达不到冬小麦越冬指标,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地膜覆盖不失...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增加的部分面积为棉花地倒茬播种的冬小麦地块。因棉花收获较晚,冬小麦播期也较晚,如按常规模式播种,因生育进程缓慢,冬前达不到冬小麦越冬指标,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地膜覆盖不失为应对晚播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冬小麦覆膜栽培优势,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冬小麦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为确保阿克苏地区晚播冬小麦实现优质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冬小麦 覆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播量对超晚播冬小麦基部节间性状、机械强度及倒伏率的影响
4
作者 田文强 张强斌 +6 位作者 王泓懿 孙刚刚 聂凌帆 张君 连世昊 张金汕 石书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2-1494,共13页
为探究北疆超晚播栽培方式下小麦基部节间结构特点及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设D1(10月25日)、D2(11月4日)、D3(11月14日)3个超晚播期及M1(7.50×10^(6)粒·hm^(-2))、M2(1.00×10^(7)粒·hm^(-2))... 为探究北疆超晚播栽培方式下小麦基部节间结构特点及播期和播量的最佳组合,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设D1(10月25日)、D2(11月4日)、D3(11月14日)3个超晚播期及M1(7.50×10^(6)粒·hm^(-2))、M2(1.00×10^(7)粒·hm^(-2))、M3(1.25×10^(7)粒·hm^(-2))、M4(1.50×10^(7)粒·hm^(-2))4个播量,选择当地适宜播期和播量(9月25日、6.00×10^(6)粒·hm^(-2))为对照(CK),分析了播期和播量对开花期、乳熟期及蜡熟期超晚播小麦基部节间形态结构、3种力学特征及倒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开花后抗倒伏性能逐渐降低。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基部节间长度、直径、壁厚、干物质量、茎粗系数、充实度、压碎力、穿刺力及抗折力均减少,表观倒伏率、倒伏级别增加,抗倒伏能力降低。在超晚播条件下,播量相同时,基部节间长度表现为D1>D2>D3,基部节间直径和干物质量表现为D1>D3>D2,田间表观倒伏率和节间壁厚、茎粗系数、充实度以及3种力学指标均表现为D3>D1>D2;播期相同时,增加播量后,基部节间长度、直径、壁厚、干物质量、茎粗系数、充实度、压碎力、穿刺力及抗折力均减少,表观倒伏率、倒伏级别增加;播期与播量对各项指标均不存在互作效应。加大播量后,收获穗数增加,有利于超晚播小麦产量形成。本试验条件下,经综合抗倒伏相关指标和产量考虑,11月4日播种1.00×10^(7)粒·hm^(-2)是北疆超晚播小麦适宜的播期与播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冬小麦 基部节间 倒伏
下载PDF
稻茬晚播油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光 林国冰 +4 位作者 钱晨 李静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45-52,共8页
中国稻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近些年来稻茬油菜的单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升,为中国的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水稻中晚熟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推迟,导致油... 中国稻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近些年来稻茬油菜的单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升,为中国的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水稻中晚熟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推迟,导致油菜冬前生长时间进一步压缩,油菜晚播与过晚播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制约了油菜的生产潜力。在长江流域稻油两熟区,油菜晚播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诸多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以及相关高产限制因素的分析,致力于找出晚播油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的分析,提高稻油轮作区油菜籽粒质量和产量。提倡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减轻油菜晚播的影响,为促进未来油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油菜 晚播 高产栽培 冬前生长量 施肥量
下载PDF
晚播对江淮地区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雍玉东 李文阳 +4 位作者 张培文 李浩杰 张士雅 周文银 闫素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0-105,共6页
为明确晚播对江淮地区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以宁麦13、荃麦725等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适播(对照)和晚播2个处理,分析晚播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 为明确晚播对江淮地区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影响,以宁麦13、荃麦725等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适播(对照)和晚播2个处理,分析晚播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与黏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降低。播期推迟极显著降低穗数、穗粒数,但播期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播期推迟极显著降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沉降值,4个品种表现一致。与对照相比,晚播处理下4个小麦品种籽粒的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百分比均极显著下降,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百分比均极显著增加。B型淀粉粒中,推迟播期对<2.8μm淀粉粒组的影响较2.8~10.0μm淀粉粒组大;A型淀粉粒中,播期对>10~22μm淀粉粒组的影响较>22μm淀粉粒组大。晚播处理小麦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与回升值较对照均极显著降低。说明晚播不利于小麦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进而降低淀粉峰值黏度等黏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淀粉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下载PDF
豫北地区晚播冬油菜地膜覆盖技术
7
作者 艾堂顺 李芬 吴亚滨 《农技服务》 2024年第2期55-57,共3页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豫北地区冬季寒冷,冻害成为影响晚播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油菜安全越冬,结合豫北地区气候及冬油菜地膜覆盖经验,总结出适合豫北地区的油菜地膜覆盖技术,并从覆膜时间、覆膜期田间管理、揭...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豫北地区冬季寒冷,冻害成为影响晚播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油菜安全越冬,结合豫北地区气候及冬油菜地膜覆盖经验,总结出适合豫北地区的油菜地膜覆盖技术,并从覆膜时间、覆膜期田间管理、揭膜及揭膜后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豫北地区晚播冬油菜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合豫北地区小规模的油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晚播 冻害 地膜覆盖 豫北
下载PDF
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8
作者 杨杰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45-47,共3页
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讨了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了晚播小麦的播种育苗管理,重点分析了品种选择、拌种... 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探讨了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了晚播小麦的播种育苗管理,重点分析了品种选择、拌种、整地、施肥、播种的技术要点,同时介绍晚播小麦田间生长管理的主要技术节点如越冬浇水、早春镇压、控制春季分蘖、做好水肥管理、强化病虫害管理、防治倒春寒和热干风,以期进一步促进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超高产 栽培关键技术
下载PDF
晚播小麦栽培技术
9
作者 冀玉兰 朱海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72-174,共3页
小麦是鄄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晚播小麦栽培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标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效益。以鄄城县为例,在分析晚播小麦生育特... 小麦是鄄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晚播小麦栽培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标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效益。以鄄城县为例,在分析晚播小麦生育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晚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栽培技术 鄄城县
下载PDF
氮肥调控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慧 刘大同 +4 位作者 朱冬梅 张晓 李东升 高致富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3-882,共10页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组合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后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保持穗数稳定,降低减产幅度,与适播相比两个年度平均减产8.62%。增加施氮量能促进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量,但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且导致产量下降;增加追肥比例促进小麦拔节后氮素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但降低氮素生理效率。晚播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或提高追肥比例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对硬度无显著影响。在适播条件下,5∶1∶4氮肥运筹有利于协调穗数和粒重的关系,获得最高产量;在晚播条件下,3∶3∶4运筹通过降低基肥比例和提高分蘖肥比例,虽然使穗数略降,但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形成。综上所述,晚播条件下降低施氮量,减少基肥、增加分蘖肥比例即采用210 kg·hm^(-2)施氮量和3∶3∶4氮肥运筹最有利于促进小麦氮素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可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促进籽粒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产量 氮素积累 氮效率 品质
下载PDF
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东旭 胡丹珠 +5 位作者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杨斌 李岩华 张俊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7-1466,共10页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使用方法 晚播冬小麦 生长 光合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
12
作者 宋璐 王天舒 +3 位作者 杨美悦 刘喆 文娟 常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高产技术 抗淋抗湿
下载PDF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晚播小麦‘淮麦36’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冬冬 张军 +3 位作者 葛梦婕 刘忠红 朱晓欢 李春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江苏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适宜施肥方法,以‘淮麦36’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210、240、270 kg/hm2),氮肥运筹为裂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0:3:3:4、0:4:6:0、3:1:4:2、3:2:3:2和3:3... 为探究江苏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适宜施肥方法,以‘淮麦36’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210、240、270 kg/hm2),氮肥运筹为裂区(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0:3:3:4、0:4:6:0、3:1:4:2、3:2:3:2和3:3:3:1),分析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施氮量240 kg/hm2分别较210 kg/hm2和270 kg/hm2提高10.66%和14.22%、8.94%和13.11%、13.94%和0.89%;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氮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间均表现为3:1:4:2>3:2:3:2>3:3:3:1>0:3:3:4>0:4:6:0,产量最大增幅为15.22%。说明重施拔节孕穗肥有利于提高稻茬晚播小麦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氮肥适当后移和分施拔节肥与孕穗肥可提升稻茬晚播小麦的千粒重和籽粒品质。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1:4:2时,可实现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晚播小麦 施氮量 氮肥运筹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小麦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14
作者 沈煜洋 赖宁 +7 位作者 范贵强 崔燕华 杨红 来汉林 林敏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显著影响,5月19日至6月8日晚播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3.40、5.82、5.44、2.32和0.00,均显著低于正常播期处理。不同肥料处理和调查时间对AP值有显著影响,晚播小麦有机肥替代氮肥60%、40%和20%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4.83、4.70和4.11,均显著高于晚播无替代处理。【结论】与正常播期相比,小麦晚播可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有机肥替代氮肥有利于麦长管蚜取食为害,且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越高,麦长管蚜发生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有机肥 麦长管蚜 种群动态
下载PDF
超晚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田文强 郭飞 +7 位作者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史永清 尚艳明 吴利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平均出苗率减少57.22%,开花期晚8.2 d,成熟期晚6 d,灌浆时间短2.2 d,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D1,且D1进入开花期和成熟期最早,灌浆时间最长;花后0~14 d旗叶平均SPAD值降低,而花后21~28 d升高,灌浆期平均Pn增加1.92%,超晚播小麦花后0~28 d旗叶SPAD值D3最高D1最低,但灌浆期Pn D1最高,较D3增加11.25%;分蘖期-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减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增大,超晚播小麦孕穗期-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D3最高;平均穗数、产量分别减少19.33%、5.55%,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7.87%、4.64%,超晚播小麦穗数、千粒重及产量D1最高,较D3分别增加19.21%、2.85%、20.88%,穗粒数D3最高,较D1减少4.47%。【结论】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且播种后近期无明显降雪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 冬小麦 光合作用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寒区紫花苜蓿晚播对根系性状及越冬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莎莎 杨曌 +4 位作者 冯鹏 徐艳霞 王晓龙 柴华 吴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31-134,共4页
为了探索紫花苜蓿在齐齐哈尔地区的最晚播种期,试验以龙牧803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晚播期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的出苗天数、越冬率、根系生长发育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期的出苗天数不同,7月8日至7月29日播种的苜... 为了探索紫花苜蓿在齐齐哈尔地区的最晚播种期,试验以龙牧803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晚播期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的出苗天数、越冬率、根系生长发育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播种期的出苗天数不同,7月8日至7月29日播种的苜蓿出苗天数最短,为4 d。除在7月1日播种的T1外,紫花苜蓿的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主根直径、主根长度、须根数、分枝数与越冬率均随播种期的延后呈下降的趋势。7月8日播种的紫花苜蓿产草量最高,为11 302.79 kg/hm^(2)。播期越晚,产量越低。研究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紫花苜蓿能够安全越冬的最晚播期宜在7月22日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越冬率 根系特征 产草量 晚播
下载PDF
河南省新乡市小麦极限晚播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红灿 李好中 +1 位作者 郭文婵 刘晓宇 《中国种业》 2023年第3期80-84,90,共6页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个播期、9个播量。播期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2022年2月13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依... 为探讨晚播情况下对新乡市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半冬性品种新麦45和弱春性品种新麦29两种类型小麦,在获嘉县开展了极限晚播试验,设置9个播期、9个播量。播期从2021年11月10日开始,2022年2月13日结束,播量从16.5kg/667m^(2)依次递增至24.5kg/667m^(2)。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种类型小麦生育期、灌浆高峰有所推迟,成产要素及产量持续下降;生产上,11月份及之前播种选用半冬性小麦品种有利高产,12月份及之后播种应选用弱春性小麦;半冬性品种新麦45极限播期为次年1月底,弱春性品种新麦29极限播期为次年2月中旬。该试验结果对于新乡及豫北地区等同一生态类型区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极限晚播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豫北晚播冬小麦覆膜栽培技术浅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旭宁 田兰荣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9期48-49,共2页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一个突破口。国内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始于1980 年,以甘肃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地为先,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甘肃省的“小麦覆膜栽培技术”、山东省的“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和山西省的...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一个突破口。国内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始于1980 年,以甘肃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地为先,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甘肃省的“小麦覆膜栽培技术”、山东省的“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和山西省的“小麦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三大技术体系,以上覆膜技术均以节水增产为目标。河南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次试验示范是关于豫北晚播各小麦覆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机理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 节水增产 晚播 覆膜技术 粮食增产 豫北
下载PDF
江苏盐城市晚播稻茬小麦优质高效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九春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34期72-72,76,共2页
为保障晚播稻茬小麦高产丰产,该文总结了晚播稻茬小麦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包括播期准备、适时播种、田间各阶段管理等技术要点,以期为提升晚播倒茬小麦的种植效益,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晚播 稻茬小麦 优质 高产 种植技术
下载PDF
晚播对德州市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素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德州市迟播小麦面积逐渐扩大,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找准迟播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德州市济... 德州市迟播小麦面积逐渐扩大,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品种小麦生育期、茎蘖动态、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找准迟播小麦的适宜播期,为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特开展晚播小麦不同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德州市济麦22的产量潜能较济麦44高。济麦22推迟播种20 d种植效果最佳,产量较正常播期增产3.47%,且拔节期茎蘖数及叶片指数最大;推迟播种30 d种植效果最差,产量较正常播期降低20.83%,济麦44推迟播种20 d的种植效果最佳,产量较正常播期增加3.79%,且拔节期叶片指数及穗数最大;推迟播种30 d种植效果最差,产量较正常播期降低17.42%。这与2021-2022年度的冬前低温和灌浆期的多雨高温等极端气候有关。因此暖冬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不大,但遇寒冬则不建议推迟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产量 品质 德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