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与P300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丁 张杨骏 纪家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根据其既往个人史及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根据其既往个人史及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评分划分暴力攻击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对比2组一般资料、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与MO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暴力攻击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诱发的P300成分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暴力攻击组其P300成分波幅降低(2.818±0.643)μV,潜伏期延长(335.530±20.664)ms。经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诱发的P300成分潜伏期与MOAS评分呈正相关(r=0.580,P<0.05),而其所诱发的P300成分波幅与MOAS评分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具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脑认知功能损伤。本研究推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可作为预测及评估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MOAS评分 事件相关电位 P300成分 振幅 潜伏期
下载PDF
不同IFNγ水平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患者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的差异
2
作者 王冲 陈邦涛 邓红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目的 比较不同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患者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差异。方法 纳入IFNγ≥2 pg·mL-1的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的18例住院患者(IFNγhi组)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IFNγ<2 pg·mL-... 目的 比较不同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患者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差异。方法 纳入IFNγ≥2 pg·mL-1的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的18例住院患者(IFNγhi组)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IFNγ<2 pg·mL-1的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的18例住院患者(IFNγlow组),分别采用修改版显性攻击行为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精神病症状;收集两组患者的新鲜粪便,分别采用细菌16 s RNA测序技术与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细菌组成与各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IFNγhi组修改版显性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显著低于IFNγlow组(P<0.01),粪便丁酸及戊酸含量显著高于IFNγlow组(P<0.05);两组粪便菌群的β多样性而非α多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03,P<0.01);在“科”水平,IFNγhi组粪便毛螺旋菌科、拟杆菌科及瘤胃球菌科丰度显著高于IFNγlow组(P<0.01),而其普雷沃氏菌科及肠杆菌科丰度均显著低于IFNγlow组(P<0.01);在“属”水平,IFNγhi组普雷沃菌属、埃希氏杆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及克雷伯氏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IFNγlow组(P<0.01)。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伴暴力攻击行为患者中,血清IFNγ水平的不同伴随着肠道菌群、粪便短链脂肪酸及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的显著差异,揭示了进一步探究“肠道菌群-IFNγ”调控网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防治中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干扰素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张燕 孙宁 +1 位作者 邹海英 普金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58-60,共3页
本研究对我院精神康复科在2021年至2022年间发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进行调查,以对患者发生暴力攻击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在2021年至2022年间我院精神康复科发生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的8例精神分裂症患... 本研究对我院精神康复科在2021年至2022年间发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进行调查,以对患者发生暴力攻击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在2021年至2022年间我院精神康复科发生暴力攻击医务人员事件的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由科室内的护士长带领科室内3名护士通过医院护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查阅,收集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分裂症类型、暴力行为形式等。结果 经调查可见,在本研究8例暴力事件中的心理暴力中以侮辱行为为主,共3例,占比为37.50%,其次为辱骂行为和威胁行为,分别为2例,占比为25%;躯体暴力中以踢、打行为为主,共4例,占比为50.00%,其次为咬行为,共3例,占比为37.5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自身原因中以“因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为主,共4例,占比为50.00%;而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医护人员原因中以“无相关评估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主,共6例,占比为75.00%,其中2例因保护性用具单一,无高风险醒目标识为主,占比为25%。结论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详细病史的采集,明确患者既往的暴力行为情况,做好暴力风险评估的同时,提前设置预防措施。在防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工作中,应重点做好医务人员防暴技能及暴力行为,相关评估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及醒目标识使用、多种约束用具的培训及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调查分析
下载PDF
5-HT基因多态性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华锋 刘丽丽 +4 位作者 李波 李为群 史杰萍 陈兆杰 刘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92名某监狱服刑人员(攻击组)和10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5-HT基因家族中的5-HT1B基因rs6296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T)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92名某监狱服刑人员(攻击组)和10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5-HT基因家族中的5-HT1B基因rs6296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3.0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性。结果:攻击组与对照组人群2个SPNs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5-HT1B基因rs6296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在攻击组和对照组中的频数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5-HT1B基因rs6296位点和5-HT2A基因的rs631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5-HT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暴力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旭荣 林振强 +2 位作者 曹莉萍 张韩军 范碧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03-2305,共3页
目的探讨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纳入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70例和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52例,采用外显攻击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三维人格问卷对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纳入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70例和无暴力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52例,采用外显攻击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三维人格问卷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评定。结果暴力组的NS1(寻求刺激-刻板僵化)、RD3(依恋)因子分数比对照组低(P<0.05),RD2(持之以恒)分数比对照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有NS1、RD2和RD3,方程能正确估计81.3%。结论暴力攻击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无暴力攻击行为者比较,人格特征有默守陈规、有恒心,显得比较刻板僵化,同时不容易依恋,比较实际,又能期望最后的奖偿而延迟欲望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人格特征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钦廷 蔡伟雄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司法精神病学 神经内分泌 病理机制
下载PDF
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脑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卞茜 薛伟 +4 位作者 马金芸 张明岛 谢斌 楼翡璎 陈兴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部分神经电生理学基础。方法以47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16-20岁)为研究组,无暴力攻击行为的职业高中学生41例为对照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P300测验,比较两组间... 目的探索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部分神经电生理学基础。方法以47例有官方暴力型违法乱纪记录的青少年(16-20岁)为研究组,无暴力攻击行为的职业高中学生41例为对照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P300测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暴力攻击行为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V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Ⅲ波幅显著降低(P〈0.01),提示外周听觉刺激被过度过滤;P300的靶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提示认知信息加工过程速度减慢;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2波波幅显著增高(P〈0.01),提示体感刺激皮层反应增强。结论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脑诱发电位异常,提示大脑皮层唤醒水平低下,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对体感刺激的感觉搜寻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脑诱发电位 唤醒
下载PDF
暴力攻击行为的生化、遗传学相关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卞茜 薛伟 张明岛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生化因素 遗传因素 相关因素 五-羟色胺 胆固醇 脂肪酸
下载PDF
暴力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勇 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本文综述了孕期影响因素、营养不良和金属毒性、脑损伤、遗传及神经生化内分泌因素对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暴力攻击行为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暴力攻击 生物因素
下载PDF
精神科急诊绿色通道在暴力攻击行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芸凌 卢小明 +5 位作者 余敏 江妙玲 陈翠薇 戴莲娣 黄雄 林建葵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0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急诊绿色通道在暴力攻击行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9月收治的170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精神科急诊护理流程;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70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为研究组,接受精神科急... 目的探讨精神科急诊绿色通道在暴力攻击行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9月收治的170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精神科急诊护理流程;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70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患者为研究组,接受精神科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为0.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9%(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3%(P<0.05)。结论精神科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可缩短暴力攻击行为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降低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满意度 精神科急诊 绿色通道
下载PDF
暴力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卞茜 薛伟 郑瞻培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神经生物学基础 癫痫 额叶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红梅 白爱萍 王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1周联用药组较单用组的MOAS评分显著降低(P<0.01),疗效显著而快,不良反应少。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镁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下载PDF
Omega-3脂肪酸对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乔屹 谢斌 张明岛 《上海精神医学》 2008年第5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暴力攻击行为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暴力行为 二十碳五烯酸 早期干预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男性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丽 乔屹 +3 位作者 禹顺英 邵阳 张燃 谢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AVPR1A、AVPR1B)和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多态性在青少年男性暴力攻击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基因与基因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SNa 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138名暴力攻击行为男性少教人员(暴力组)、98名非暴力男性少教人员(非暴力组)以及153名正常成年男性(正常组)的AVPR1A(rs1042615)、AVPR1B(rs28632197)、OXTR(rs13316193、rs2254298、rs53576、rs2268498、rs237885)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分析3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构建影响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模型。结果:暴力组AVPR1B基因rs2863219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均〈0.017),OR值分别为2.24及2.63,95%CI分别为(1.45~3.47)和(1.78~3.88);暴力组与非暴力组及正常组在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组含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AA/AG)明显高于非暴力组和正常组(P〈0.017);其余位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PR1B(rs28632197)与OXTR(rs53576)在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存在基因间交互作用。结论:AVPR1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AVPR1B与OXTR基因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 催产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暴力攻击行为 交互作用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 被引量:20
15
作者 宋建鹏 刘传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常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给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护理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基因、内分泌、脑神经电生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常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给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护理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基因、内分泌、脑神经电生理是导致暴力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因素。暴力攻击行为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及行为特点。精神检查评估和量表评估是目前常见风险评估措施。目前心理干预、躯体干预逐渐用于临床干预暴力攻击行为,有效地推动暴力攻击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忠海 王洪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6期2149-2151,共3页
精神疾病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给患者的家庭和整个社会系统都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下载PDF
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36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雪飞 成孝军 刘桂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7期248-249,共2页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的行为特征,预测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对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鉴定案例239例,其中暴力攻击案例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攻击对象死亡17例,重伤9例,轻伤10例。结论精...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的行为特征,预测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对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鉴定案例239例,其中暴力攻击案例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攻击对象死亡17例,重伤9例,轻伤10例。结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特征具有突然性、冲动性、残忍性,多以家属和熟人为攻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暴力攻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景国建 安士阳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7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为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按照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比较活动前后精神科护...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为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按照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比较活动前后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结果: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由活动前的12.33次/月降低至活动后的5次/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97.21%,进步率为59.45%;圈员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及团队精神进一步加强。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攻击频次,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同时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精神科护士 暴力攻击
下载PDF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措施 被引量:11
19
作者 穆殿萍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20-121,共2页
通过对30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诱发原因、暴力攻击前的征兆表现及攻击对象进行分析,通过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临床观察记录,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暴力攻击的危害... 通过对30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诱发原因、暴力攻击前的征兆表现及攻击对象进行分析,通过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临床观察记录,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暴力攻击的危害性,并针对临床中原因不同的暴力攻击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保障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 暴力攻击行为 护理防范
下载PDF
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校明 程勇鹏 +4 位作者 杨鹏 时亚杰 董再全 胡峻梅 郑重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异性,为预测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客观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 目的探讨伴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电位P50的特异性,为预测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客观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攻击组(n=70)和非攻击组(n=65)。按年龄、性别等匹配原则招募健康对照组(n=60)。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MEB-9200诱发电位仪对所有受试者行感觉门控电位P50测试。结果攻击组波幅S2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6±6.04)μV vs.(7.06±3.88)μV,P=0.004;(9.86±6.04)μV vs.(7.82±3.87)μV,P=0.031]。攻击组、非攻击组及健康组中,波幅S2/S1≥0.5者占比分别为72.88%、43.86%和30.00%,攻击组高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攻击组波幅差(S1-S2)低于非攻击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5±9.39)μV vs.(9.89±8.48)μV,P=0.001;(4.35±9.39)μV vs.(13.42±9.81)μV,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其特异性的感觉门控功能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感觉门控电位 P5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