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3月新疆大范围暴雨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春艳 秦贺 +1 位作者 唐冶 赵凤环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2期12-18,共7页
2012年3月18—22日新疆出现了春季寒潮、大范围雨雪风沙天气,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X1°格点资料,从南北疆暴雨雪落区预报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乌鲁木齐周围暴雪、南疆西部山区持续暴雪和南疆西部多次明显降雨的高低空... 2012年3月18—22日新疆出现了春季寒潮、大范围雨雪风沙天气,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1°X1°格点资料,从南北疆暴雨雪落区预报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乌鲁木齐周围暴雪、南疆西部山区持续暴雪和南疆西部多次明显降雨的高低空环流配置、热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初步归纳了上述雨雪落区的预报思路及其相应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雪 南疆西部 急流 水汽条件
下载PDF
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湾风暴基本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边巴卓嘎 黄沛宇 何晓红 《西藏科技》 2014年第8期69-72,共4页
利用2000~2013年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北印度洋孟湾热带风暴资料及西藏地面降水资料等。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2000年以来造成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加拉湾风暴生成时间、源地、移动路径、中心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影响西藏... 利用2000~2013年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北印度洋孟湾热带风暴资料及西藏地面降水资料等。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2000年以来造成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加拉湾风暴生成时间、源地、移动路径、中心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湾风暴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在5月和10月,影响区域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一线和藏东地区;风暴最大风速10级以上;主要生成于10~150N,85~950E;移动路径偏北或西北;150N以北、80~950E是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关键区。孟湾风暴特征与西藏暴雨雪天气的范围和强度有关,当风暴中心位于900E及以东时,主要带来藏东的暴雨,中心位于900E以西时,造成喜马拉雅山脉一线的特大暴雪;其次风暴强度越强降水越大;风暴移动越偏北降水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移动路径 关键区 暴雨雪
下载PDF
一场暴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勇 孟卫东 许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00-300,302,共2页
通过分析2009年5月25~26日吉木萨尔县出现的一场暴雨雪天气,阐述了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此探讨了农作物在灾后的恢复情况,并提出应对灾害天气的建议等,为降低灾害天气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雪天气 农业生产 影响 启示 新疆吉木萨尔
下载PDF
白山暴雨(雪)天气灾害影响评估分析
4
作者 关志宇 丑士连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170-172,共3页
普查分析了民政部门提供的1980—2010年白山地区逐年暴雨、暴雪天气过程的详细灾情数据,根据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结合具体降水量级和强度等特征,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人为将暴雨(雪)灾害分为5级14类,明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分类标... 普查分析了民政部门提供的1980—2010年白山地区逐年暴雨、暴雪天气过程的详细灾情数据,根据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结合具体降水量级和强度等特征,并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人为将暴雨(雪)灾害分为5级14类,明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分类标准。同时对比历史灾情数据,确定了不同类别灾害天气可能出现的对农业、水利、交通、地质、市民等不同方面的灾情损失和相关影响,量化影响程度。结合预报情况将灾害性降雨(雪)天气分为7种类型,分别提出灾害预防相关建议词条。建立白山市暴雨(雪)天气灾情评估数据库,开发相应的灾情评估软件,具备查看历史资料、提取灾情建议、预估灾害损失等功能,并实现了对暴雨(雪)灾害天气的灾前、灾中、灾后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灾害评估,以此生成评估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情 数据库 分类 评估系统
下载PDF
一次暴雨与特大暴雪并存的华北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杨晓亮 王咏青 +3 位作者 杨敏 李江波 张叶 田雨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6-1454,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使得暴雨雪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远高于当月平均值;低涡和气旋等低层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持久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暴雪区分别为对流不稳定、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而锋生作用更有利于暴雪产生;雪花形成和增长的环境条件与雪花下降过程是否融化在判断降水相态方面同等重要,二者兼具才能保证地面降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雪 降水相态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洪水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及应用——以阿克苏河流域新大河暴雨融雪型洪水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雷晓云 何春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针对新疆一些河流实测洪水系列较短、传统的统计模型进行风险估计难以胜任的特点,引入了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洪水风险评估的实用模型,并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新大河暴雨融雪型洪水为例,进行洪水风险估计,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信息扩散理论 洪水风险评估模型 暴雨型洪水
下载PDF
低纬高原一次冬季暴雨转雪成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金少华 邹阳 +2 位作者 周泓 艾永智 李艳平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年第2期8-16,共9页
应用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5—16日云南暴雨转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前西南急流、切变线和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本次暴雨转雪天气。... 应用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和美国NCEP/NCAR的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5—16日云南暴雨转雪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槽前西南急流、切变线和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本次暴雨转雪天气。来自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急流形成的能量积集和强烈的水汽辐合,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耦合作用下,形成强烈的对流上升运动,为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700hPa等熵温度梯度能量聚集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强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参考作用。云南冬季雨转雪相态变化过程中除0℃层高度降到3000m以下和700hPa温度低于0℃外,地面气温需低于2℃。雨转雪相态变化时,低层都有明显锋生,锋生函数变化主要来自水平变形项和垂直运动倾斜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暴雨 高空槽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山东一次冬季极端江淮气旋暴雨(雪)的观测分析
8
作者 徐文翰 周筠珺 王维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第15期110-113,共4页
本文利用常规自动站、风廓线雷达、雨滴谱仪、温度廓线仪等综合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2月12~13日山东一次罕见暴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强降水的极端性成因及降水相态变化。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低槽、低... 本文利用常规自动站、风廓线雷达、雨滴谱仪、温度廓线仪等综合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2月12~13日山东一次罕见暴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强降水的极端性成因及降水相态变化。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低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江淮气旋等天气系统共同造成的;水汽条件极为有利,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持续输送充沛的水汽,极高的整层可降水量和低层比湿导致罕见强降水产生;对流层中层的西南风风速辐合、低层低涡较强,东北风和东南风切变和地面气旋的东北风与西北风之间的风向风速辐合导致淄博一带产生强上升运动,强降水落区位于最大垂直运动中心值的偏南一侧;对流层低层强冷平流使得边界层内大气温度持续下降,降水性质由雨转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相态转换 江淮气旋 风廓线雷达 温度廓线仪
下载PDF
一次冬季暴雨转雪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欢欢 袁春 黄绍文 《江西科学》 2014年第6期811-814,共4页
利用NCEP1°×1°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5日新余市一次寒潮过程中暴雨转雪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 利用NCEP1°×1°资料和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5日新余市一次寒潮过程中暴雨转雪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横槽转竖,低层及地面的冷高压南移,使得冷空气侵入江南地区,是造成此次江南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2)华南准静止锋的长期维持且坡度小、湿层和辐合区较薄且辐合强度较弱,导致本次降水的强度不大,但较长的持续时间使降水达到暴雨量级;3)寒潮带来的降温形成了降雪有利的温度条件,当测站上空整层温度均在0℃以下,925 h Pa温度≤-3℃,地面气温≤1℃时,降水将从雨转变为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华南准静止锋 相态转变
下载PDF
一次江淮气旋极端雨雪过程的云系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宇 蓝欣 杨成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5-1340,共16页
201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影响,山东出现了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全省48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和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降水云系的演变特征、风场的中... 201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白天,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影响,山东出现了一次极端雨雪天气过程,全省48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和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降水云系的演变特征、风场的中尺度特征和降水成因。结果表明:(1)雨雪过程不断有β中尺度云团从苏皖移入山东,降水主要由4个β中尺度云团造成;江淮气旋逗点头云系由4条带状回波发展形成,暖锋云系以层状云为主,其间有零散的对流云,逗点云尾部的冷锋云系形成初期多为对流性,入海后对流性减弱;气旋形成后雷达回波发生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雨带。(2)水汽条件极为有利,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低空急流持续输送充沛的水汽,降雨阶段还有来自东南方向超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降雪阶段边界层水汽输送微弱。(3)降雨阶段,低层为浅薄的东北风冷垫;降雪阶段,东北风冷垫较降雨阶段深厚得多。东北风冷垫上东南风层变薄直至减弱消失是雨雪相态转换的标志,强雨雪都发生在偏南低空急流最强盛时段。(4)低层低涡前部东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辐合、暖平流、暖锋锋生以及条件性不稳定能量释放强迫上升运动造成强雨雪。风廓线雷达和激光雨滴谱仪的观测是降水相态短时临近预报的有益判别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暴雨() 云系 水汽 锋生
下载PDF
2021年11月6~7日京津冀一次极端雨雪过程分析
11
作者 王誉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159-165,共7页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RA5的2.5。×2.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6-7日,京津冀一次极端雨雪过程的成因以及雨雪相态的转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层冷涡,低层低涡切变、地面倒槽共同导致本次过程,后倾的天气形势使得京津冀地...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ERA5的2.5。×2.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1月6-7日,京津冀一次极端雨雪过程的成因以及雨雪相态的转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层冷涡,低层低涡切变、地面倒槽共同导致本次过程,后倾的天气形势使得京津冀地区先后受低层、中层系统影响,持续时间较长。水汽输送来源多、比湿达6-7g/kg,具有一定极端性。(2)京津冀地区中部雨带主要受850hPa低涡移动过程中受强烈辐合产生,出现短时强降水。京津冀地区东部雨带先后受850hPa低涡和700hPa急流和切变线影响,出现两个降水峰值。(3)本次过程预报预警的难点在于复杂的相态转换。雨滴谱、风廓线等资料对相态的转变有较好的体现。通过对客观产品的检验和多源观测资料的应用,可对相态预报做出及时的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雪 降水相态 极端降水
下载PDF
MIKE21模型在精河防洪保护区避洪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岭 盖永岗 +1 位作者 李荣容 雷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86,共7页
新疆北部地区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突发性强、流速大,严重威胁下游山前平原河段防洪保护区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避洪应急转移工作效率,将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以典型的山前平原河流精河为例,基于MIKE 21建立河... 新疆北部地区暴雨融雪混合型洪水突发性强、流速大,严重威胁下游山前平原河段防洪保护区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避洪应急转移工作效率,将洪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以典型的山前平原河流精河为例,基于MIKE 21建立河道及防洪保护区内的整体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时的风险情况,在分析防洪保护区淹没水深、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的基础上,给出了防洪保护区内的需转移单元、可安置区域和转移人口等信息,为防汛指挥部门在实际避洪转移安置工作中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模型 山前平原河流 暴雨混合型洪水 避洪转移
下载PDF
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的雷达回波和气流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宇 蓝欣 杨成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41,共16页
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模拟的热力学变量,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气旋逗点... 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模拟的热力学变量,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气旋逗点云区云系的演变特征、降水不同阶段气旋逗点云区气流结构和轨迹特征。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由4条带状回波合并发展形成,气旋形成后降水回波呈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降水带。(2)降雨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来自东海、黄海、日本海或内陆的边界层气团,来自中国南海和中南半岛的暖湿气团以及来自西亚和东欧的干冷气团组成。气旋逗点头内有3个降水区:北部和南部暖湿气团浅薄、层结稳定,为层状云降水区;中部暖湿气团深厚,中高层有条件性不稳定发展,为深厚的对流云降水区。气旋逗点头中南部的干冷空气来自高层的西亚气团,而剖面北部有来自中层(即青藏高原东部气团)的干冷空气,气团明显变性,对降水贡献大。(3)降雪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西伯利亚气团、东海气团、南海气团和孟加拉湾气团叠置而成。气旋逗点头西部层状降水区分两部分:北部为降雪区,南部为降雨区。降雪与降雨阶段的明显差别是冷湿的东海气团下面是否有西伯利亚冷气团。降雪区西伯利亚气团上空东海气团深厚,南海气团浅薄;降雨区南海气团深厚,东海气团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暴雨() 气旋逗点头 拉格朗日轨迹
下载PDF
基于探空资料的1961-2018年新疆高空大气比湿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涛 杨莲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
利用1961-2018年新疆12个探空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对流层850、700和500 hPa比湿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大气比湿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且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新疆比湿远小于东亚季风区;夏季比湿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 利用1961-2018年新疆12个探空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新疆对流层850、700和500 hPa比湿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大气比湿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且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新疆比湿远小于东亚季风区;夏季比湿最大,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小,850和500 hPa各站之间比湿差异较大,而700 hPa各站比湿差异较小;850、700和500 hPa比湿均表现为线性增加趋势,并表现为1967-1986年偏干、1987-2005年偏湿,1987年为突变点;850、700和500 h Pa比湿与降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夏季暴雨天气对流层中低层比湿最大,发生暴雨时比湿约为气候平均1~2倍,夏季暴雨的动力和不稳定条件更关键,新疆暴雨天气时比湿比东亚季风区显著偏小;冬季暴雪天气比湿是一年中最小的,春、秋季强降水比湿介于夏、冬季之间,但可达气候平均的2~3倍,春、秋季需要更多的水汽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对流层 比湿 气候变化 暴雨/
下载PDF
2013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赖芬芬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2013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极圈内,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80°E附近,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 2013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极圈内,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80°E附近,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2.5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多19.7%。全国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月内,我国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和6次较强降水过程。东北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雪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到大暴雪;台风海燕给华南地区带来较大风雨影响;北方冬麦区及江南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干旱缓解;由于冷空气势力弱,中东部地区雾疆天气频发,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暴雨() 冷空气 雾霾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a Freezing Rain and Snow Storm Event over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 Using RIEMS 2.0 被引量:1
16
作者 XIONG Z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 System (RIEMS 2.0) with NCEP Reanalysis II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sever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storm event over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 which caused severe d...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 System (RIEMS 2.0) with NCEP Reanalysis II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severe freezing rain and snow storm event over southern China in January 2008, which caused severe damage in the reg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reezing rain process and the large-scale cir- culation, in terms of the westerly and low-level jets,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northerly wind area/intensity indices, were analyzed to tm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freezing rain occurre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 lowing: (1) RIEMS 2.0 reproduced the pattern of precipi- tation in January 2008 well, especially for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daily precipitation averaged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southern China; (2) RIEMS 2.0 repro- duced the persistent trough in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westerlies, of which the southwesterly currents trans- ported abundant moisture into southern China; (3) RIEMS 2.0 reasonably reproduced the pattern of frequencies of light and moderate rain, although it overestimated the frequency of rain in southern China. This study shows that RIEMS 2.0 can be feasibly applied to study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in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MS 2.0 climate extremes freezing rain snow storm
下载PDF
滇西北2013年4月11-12日局地暴雨、暴雪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建全 赵进 +1 位作者 魏懿 冯国兵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5年第4期169-171,共3页
本研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地形影响等方面对2013年4月11-12日发生在滇西北局地的暴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切变线是主... 本研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地形影响等方面对2013年4月11-12日发生在滇西北局地的暴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切变线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沿着西南气流建立的孟加拉湾、缅甸至滇西北的水汽输送带,从孟加拉湾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条件引起上升运动,从而使对流强烈发展;滇西北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横断山脉迎风坡的特殊地形不仅对气流扰动的作用十分明显,也对暴雨的产生具有特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暴雨 影响系统 物理量特征 地形影响
原文传递
浅析一次寒潮影响下的初雪即暴雪的强降水过程
18
作者 田雪珊 《区域治理》 2023年第36期64-66,共3页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s 波段雷达数据、卫星数据、温度廓线仪和 ERA5 逐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 2021 年 11 月 7 日山东西部地区寒潮影响下的强降水过程,此次雨雪过程是山东 1961 年以来最早的一次初雪且范围大、强度强。研究表明:受...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s 波段雷达数据、卫星数据、温度廓线仪和 ERA5 逐小时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 2021 年 11 月 7 日山东西部地区寒潮影响下的强降水过程,此次雨雪过程是山东 1961 年以来最早的一次初雪且范围大、强度强。研究表明:受寒潮天气过程影响,在鲁中与鲁西北的大部地区产生了大雨-暴雨,后期转大暴雪-特大暴雪,该过程也是 61 年以来的最早初雪,此次天气主要受 5 冷涡、高空槽、切变线及 700 hPa 西南急流共同影响;而 700 hPa 暖湿气流与 850 hPa 不断增强的东北气流又为此次雨转雪天气过程提供了上暖下冷的有利层结条件。此次过程的水汽来源比较充足,在降雨阶段,水汽来源于对流层中低层,850 hPa 的东南气流与 700 hPa 的西南气流。在降雪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 700 hPa 及以上西南气流的输送。该次过程出现“雷打雪”现象,主要是因为前期暖湿舌深厚,形成下冷上暖的不稳定层结,随着冷空气入侵对流触发形成雷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特大暴 暴雨转暴 雷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