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人文传统与伏牛山文化圈新文学作家群——以徐玉诺、曹靖华等为例
1
作者 秦方奇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初创期,地处中原大地西南部的伏牛山地区,曾诞生了一个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圈作家群。它由徐玉诺、曹靖华、于庚虞、冯沅君、姚雪垠领衔,引领河南现代文学新潮走向全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章节。从地域文化视角审...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初创期,地处中原大地西南部的伏牛山地区,曾诞生了一个独特的伏牛山文化圈作家群。它由徐玉诺、曹靖华、于庚虞、冯沅君、姚雪垠领衔,引领河南现代文学新潮走向全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章节。从地域文化视角审视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集成,既是该地域明清以降启蒙传统的现代延续,得益于此地积极吸纳"面海的中国""小传统"后所形成的"新传统";也与地域人文精神的驱动密不可分。惟其如此,才使徐玉诺、曹靖华等能在中国新文学产生初期即可大有作为,分别在新诗、小说创作、翻译文学和新诗批评等领域独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文化圈 人文传统 新文学 徐玉诺、曹靖华
下载PDF
鲁迅、曹靖华与《一月九日》
2
作者 张小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69,共6页
高尔基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而且还写下了《一月九日》、《列宁》等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苏联称“特写”)。其报告文学名作《一月九日》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一九零五年一月九Et彼得堡冬宫广场上,彼得堡工人为了反对开除工人及要... 高尔基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而且还写下了《一月九日》、《列宁》等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苏联称“特写”)。其报告文学名作《一月九日》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一九零五年一月九Et彼得堡冬宫广场上,彼得堡工人为了反对开除工人及要求改善待遇等,带着家属,到冬宫和平请愿,沙皇尼古拉二世命令士兵开枪,造成群众死亡一千余人,伤数干人的惨案。由于这天是星期日,史书上又称之为“流血星期日”。由于当时俄国国内环境的恶劣,直至高尔基流亡国外后,于一九零六年十二月该文才得以完成。一九零七年,《一月九日》在柏林开始出版单行本。不过,其在苏联国内发行,已是一九二零年后的事情。当时,旅苏的我国年轻的翻译家曹靖华先生,曾两次将《一月九日》译介回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报告文学作品 国内环境 尼古拉二世 翻译家 《一月九日》 曹靖华
下载PDF
“铁流经万里,无处不飞花”——祝贺曹靖华同志从教六十周年记盛
3
作者 展凡 岳凤麟 《中国俄语教学》 1984年第1期2-3,共2页
去年10日13日上午,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苍柏和翠竹交掩的临湖轩,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一簇簇秋菊,散发出沁人的清香;院子入口处悬挂着“庆祝曹靖华同志从事教学、文化工作六十年”红字条幅,被阳光辉照得更加鲜艳。签到桌旁一张铺着洁白台... 去年10日13日上午,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苍柏和翠竹交掩的临湖轩,金色的阳光,洒满庭院,一簇簇秋菊,散发出沁人的清香;院子入口处悬挂着“庆祝曹靖华同志从事教学、文化工作六十年”红字条幅,被阳光辉照得更加鲜艳。签到桌旁一张铺着洁白台布的长桌上,摆满了曹老六十年来的译本和著述。有的书页由于年代久远,微微发黄,那是曹老1923年的第一本译作——契诃夫的《蠢货》和早期翻译的《三姐妹》;有的书页经过辗转传阅,已经残损,那是“参加长征的老干部很少没有看过”(林伯渠语)的《铁流》;有的书页带着不同年代的标记,那是《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油船“德宾特”号》、《城与年》、《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文化工作 《虹》 三姐妹 俄罗斯语言 十年 关山复 杨尚昆 李伯钊 革命工作
下载PDF
曹靖华佚文《暑假讫赴汴入校途中记》
4
作者 侯超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暑假讫赴汴人校途中记》 曹靖华 评语 进取精神
下载PDF
曹靖华学术座谈会综述
5
作者 冷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1期302-305,共4页
今年5月7日,曹靖华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召开。有关专家、学者、作家9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邓颖超同志委派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同志到会祝贺曹靖华九十寿辰,并送一篮鲜花、一封贺信。杨尚昆致贺信并到医院看望了曹靖华同志。致贺信的... 今年5月7日,曹靖华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召开。有关专家、学者、作家9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邓颖超同志委派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同志到会祝贺曹靖华九十寿辰,并送一篮鲜花、一封贺信。杨尚昆致贺信并到医院看望了曹靖华同志。致贺信的还有邓力群、彭佩云、林默涵、黄树则,臧克家、陈冰夷、河南《中州学刊》编辑部等,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学术座谈会 邓力群 《中州学刊》 臧克家 杨尚昆 彭佩云 赵炜 南京大学 李何林
下载PDF
曹靖华散文的语言特色
6
作者 李长钦 《怀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0-44,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老教育家曹靖华同志在散文百花园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成果。他奉献给读者的散文集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曹靖华散文选》。他的散文,或漫忆往事,凝聚着对鲁迅、瞿秋白、周恩来、董必武、宋庆... 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老教育家曹靖华同志在散文百花园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成果。他奉献给读者的散文集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曹靖华散文选》。他的散文,或漫忆往事,凝聚着对鲁迅、瞿秋白、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等无限怀念;或写中苏人民友谊,热情洋溢地歌颂十月革命;或写地方风物人情,寄情于山水之间,展现祖国旖旎风光,赞美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他的散文,构思新颖,感情浓郁,特别注意锺炼语言,遣词造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一篇篇散文,如一束束清丽的鲜花,“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芬芳扑鼻,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就曹靖华同志散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写作 语言特色 曹靖华 飞花集 花园里 下字 一束束 旖旎风光 散文语言 珠落玉盘
下载PDF
一代名师——悼念著名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同志
7
作者 付克 《中国俄语教学》 1988年第5期3-6,共4页
我认识曹靖华同志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时值全国展开大规模学习俄语运动。为此,由教育部和中央编译局牵头创办了《俄语教学》杂志(《Русский яэык》)曹靖华同志和我都是这个杂志的编委,又都是热心的支持者。每次在编译局召开... 我认识曹靖华同志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时值全国展开大规模学习俄语运动。为此,由教育部和中央编译局牵头创办了《俄语教学》杂志(《Русский яэык》)曹靖华同志和我都是这个杂志的编委,又都是热心的支持者。每次在编译局召开编委会我们都去参加。编委三十余人多为兼职或者身在外地,其中大部分人是搞翻译工作的,搞教学的人较少。每次开会除了编辑部的人员外,编委中常参加会议的记得有师哲、张锡俦、刘泽荣、王之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著名翻译家 俄语教学 中央编译局 翻译经验 五十年代 俄语人才 俄语教育 俄语教师 中国外语教育
下载PDF
彩笔蕴秀 华章含香——读曹靖华散文
8
作者 靳景贤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9-13,共5页
在当代散文艺苑中,曹靖华先生是一位辛勤耕耘历久不辍成就卓著的业余作者。他的毕生精力虽然主要倾注在教学和翻译方面,但那些出自他锦心绣口的华彩文章,却为许多散文爱好者所倾心,所动情。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生于1897年二... 在当代散文艺苑中,曹靖华先生是一位辛勤耕耘历久不辍成就卓著的业余作者。他的毕生精力虽然主要倾注在教学和翻译方面,但那些出自他锦心绣口的华彩文章,却为许多散文爱好者所倾心,所动情。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生于1897年二十年代,曾两次赴苏,并任教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学院。三三年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建国前,曾先后在北平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大学等校任教,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和苏联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又任北大俄文系主任、教授,同时以更大的精力翻译出版了许多俄文书籍。契诃夫的《三姊妹》、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瓦西列夫斯基的《保卫察里津》、裴定的《城与年》、肖洛霍夫的《死敌》、《契诃夫戏剧集》、《盖达尔选集》等二十余部译著,皆出自他的手笔,他还编译了列宁的故事、传说,斯大林、夏伯阳的传说和苏联民间故事《魔戒指》、《蓝壁毯》等,被鲁迅称为“一声不响,不断的翻译”的翻译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绥拉菲摩维支 业余作者 盖达尔 苏联文学 肖洛霍夫 北平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列夫斯基 夏伯阳
下载PDF
瞿秋白与曹靖华
9
作者 丁言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19,共7页
曹靖华(1897—1987)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学家,他以翻译《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文学作品而享誉海内外。当初曹靖华学习俄文的老师就是比他小两岁的瞿秋白。以后由学习俄文发展到译介苏联文学作品的成长道路... 曹靖华(1897—1987)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学家,他以翻译《铁流》、《第四十一》、《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文学作品而享誉海内外。当初曹靖华学习俄文的老师就是比他小两岁的瞿秋白。以后由学习俄文发展到译介苏联文学作品的成长道路上.曹靖华一直把崔秋白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苏联文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成长道路 罗亦农 阿·托尔斯泰 革命斗争 英勇就义 英特纳雄耐尔 著名翻译家
下载PDF
曹靖华与丁玲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10
作者 彭龄 章谊 《中州今古》 2000年第6期7-8,共2页
关键词 丁玲 父亲 北平 国民党特务机关 曹靖华 王会悟 《魍魉世界》 姚蓬子 左联党团 延安 陕西 乾河
下载PDF
曹靖华:“磨道学堂”走出的“一代宗师”
11
作者 王永武 《中关村》 2024年第2期82-83,共2页
“品似春山蕴藉多,文如秋水波涛静。”在曹靖华故居大门两旁,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对联,也是对曹靖华一生光辉事迹的客观评价。蜿蜒盘旋的伏牛山腾似蛟龙,奔流不息的老鹳河缠如丝带。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五里川镇的路沟口村(亦称... “品似春山蕴藉多,文如秋水波涛静。”在曹靖华故居大门两旁,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副对联,也是对曹靖华一生光辉事迹的客观评价。蜿蜒盘旋的伏牛山腾似蛟龙,奔流不息的老鹳河缠如丝带。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五里川镇的路沟口村(亦称河南村),宛如一位恬静的少女,倚坐在大山的怀抱里。四围山势灵秀,北面背靠雄伟峻峭的熊耳岭,可远望青山千佛窑,西临九龙山,群山环水流清澈如明眸……这里恰好处于中国两大河流长江、黄河流域交汇之地,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曹靖华先生的出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交汇之地 河南村 五里川 九龙山 一代宗师 伏牛山 三门峡市
原文传递
新发现鲁迅致曹靖华书简及《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手稿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密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6,F0002,共11页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是鲁迅为曹靖华之父曹植甫撰写的一篇碑文,碑文原稿连同附带的一封书信一直没有被外界发现和披露。近日碑文和书信手稿首度现身公众视野,从其内容、特征和相关记载分析,可以确定为鲁迅手书原稿无疑。这两件... 《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是鲁迅为曹靖华之父曹植甫撰写的一篇碑文,碑文原稿连同附带的一封书信一直没有被外界发现和披露。近日碑文和书信手稿首度现身公众视野,从其内容、特征和相关记载分析,可以确定为鲁迅手书原稿无疑。这两件手稿的发现,为我们对比研究《教泽碑文》的原稿、清稿、初刊本、文集本、全集本等诸多版本提供了重要依据,解决了1986年所立碑文石刻文字的底本问题,同时也廓清了包括曹靖华本人在内对这篇碑文手稿回忆的不准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教泽碑文》手稿 书简 曹植甫 曹靖华
原文传递
洁比水仙幽比菊 梅香暗动骨弥坚——记老翻译家曹靖华教授
13
作者 岳凤麟 《中国翻译》 1984年第3期26-30,2,共6页
曹靖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提起曹老的名字,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他翻译的苏联长篇小说《铁流》及其他许多脍炙人口的苏联文学和俄罗斯进步文学作品。如今,曹老虽已年逾八旬,但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和教育事业而... 曹靖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提起曹老的名字,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他翻译的苏联长篇小说《铁流》及其他许多脍炙人口的苏联文学和俄罗斯进步文学作品。如今,曹老虽已年逾八旬,但仍以老骥伏枥的精神,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和教育事业而辛勤地工作着。(一)曹靖华原名曹联亚,1897年出生于河南省卢氏县的五里川村。他的家乡地处八百里伏牛山区。这一带山高岭大,林密沟深,曹靖华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北京大学 苏联文学 曹靖华 外国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工作者 水仙 翻译家
原文传递
齐赫文斯基与曹靖华——祝贺齐赫文斯基诞辰九十周年
14
作者 曹苏玲 《国际汉学》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齐赫文斯基院士(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的中文名字齐赫文)是俄罗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汉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杰出的外交家。但在这里我只想记述他和我父亲曹靖华近半个世界的交往和他们之间终生不渝的友情。齐赫文出生在彼得格勒,青年时代起... 齐赫文斯基院士(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的中文名字齐赫文)是俄罗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汉学家,国际知名学者、杰出的外交家。但在这里我只想记述他和我父亲曹靖华近半个世界的交往和他们之间终生不渝的友情。齐赫文出生在彼得格勒,青年时代起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35年他考入列宁格勒大学时,就毅然选择了汉学专业,立志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汉学家。二三十年代我父亲曾在列宁格勒大学执教6年,20世纪初当齐赫文入学时,我父亲已于两年前的1933年回国。因此,他们无缘在这所学校里相识。他们相识是1943年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早在1939年,在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支持下,在苏联驻重庆大使馆开办了中文学校,目的在于培养苏联在华工作的年轻外交官学汉语,提高汉语应用水平。我父亲1939年初自西安来到重庆后,即由周恩来同志安排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赫文斯基 列宁格勒大学 曹靖华 周恩来同志 彼得格勒 中苏文化 国际知名学者 中文名字 驻华大使 中国历史
原文传递
曹靖华与前苏联作家的通信[二]
15
作者 苏玲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1-198,213,共9页
鲍·拉夫列尼约夫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亲爱的曹同志: 寄上序、小传和相片。我写小传时,务求其简明翔实,因为一个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的人的小传,要翻译成中文,怕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总处处尽力免去繁琐。因此,这篇传在俄文上写得非... 鲍·拉夫列尼约夫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亲爱的曹同志: 寄上序、小传和相片。我写小传时,务求其简明翔实,因为一个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的人的小传,要翻译成中文,怕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总处处尽力免去繁琐。因此,这篇传在俄文上写得非常质朴无华,但我相信,这样比用乌烟瘴气的笔调写出来的好得多。致诚挚的问候。鲍里斯·拉夫列尼约夫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列宁格勒拉夫列尼约夫,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 (1895—1959),苏联作家,小说《第四十一》、剧本《决裂》等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作家 列尼 苏联文学 列昂诺夫 曹靖华 约夫 维奇 第四十一 鲍里斯 波列沃依
原文传递
曹靖华与前苏联作家的通信[三]
16
作者 苏玲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6-203,共8页
阿·托尔斯泰 (一九四一年六月七日)敬佩的曹靖华同志: 来信收悉,至感。倘我的作品能在伟大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斗争中起到一点作用,我就深感欣慰了。感谢您翻译我的作品。
关键词 苏联作家 阿·托尔斯泰 苏联文学 曹靖华 维奇 九四 潘诺娃 中国作家 亲爱的朋友 一九
原文传递
写在曹靖华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
17
作者 高莽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今年是曹靖华老先生(1897.8.11—1987.9.8)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也是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关键词 曹靖华 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俄罗斯文学研究 俄罗斯文学翻译 工作作风
原文传递
曹靖华与前苏联作家的通信[一]
18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0-198,共9页
阿先生大鉴: 奉读大札,深为欣幸。前奉上故乡土产少许,聊表久仰先生之区忱。赐言函谢,何克敢当。近复以居住琐事,又辱蒙眷顾,五内铭感,莫可言状。先生品学,夙所景仰。今蒙不弃,肯赐教言,实吾毕生之幸耳。来日倘有可效力之处,望示,极愿... 阿先生大鉴: 奉读大札,深为欣幸。前奉上故乡土产少许,聊表久仰先生之区忱。赐言函谢,何克敢当。近复以居住琐事,又辱蒙眷顾,五内铭感,莫可言状。先生品学,夙所景仰。今蒙不弃,肯赐教言,实吾毕生之幸耳。来日倘有可效力之处,望示,极愿遵命。刻因生活未安,心乱如麻,潦草之处,望祈海涵见谅!复函不敢用俄文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作家 苏联文学 曹靖华 戈尔巴托夫 大鉴 阿·托尔斯泰 维奇 左琴科 阿列克谢耶夫 瓦西列夫
原文传递
从师生到文艺上的知己——谈鲁迅与曹靖华的交往历程
19
作者 李海莅 《绍兴鲁迅研究》 2020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鲁迅和曹靖华之间友情一直为文界所关注,他们之间深切的情谊在《鲁迅日记》中可以得到印证。1925年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交往。经统计,在这十二年间《鲁迅日记》中提到曹靖华的次数就高达285次,鲁迅致曹靖华的信有130封(... 鲁迅和曹靖华之间友情一直为文界所关注,他们之间深切的情谊在《鲁迅日记》中可以得到印证。1925年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交往。经统计,在这十二年间《鲁迅日记》中提到曹靖华的次数就高达285次,鲁迅致曹靖华的信有130封(现存从1930年以后的八十五封半),记载收到曹靖华的信也有132封。关于他们二人的会面,在笔者能找到的资料中记载仅有三次,其余大部分时间是靠着书信文字来交往的。然而就是这种"文字之交"却促成了他们深厚的情谊。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从他们交往的四个阶段来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做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究,给读者一个更清晰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鲁迅日记》 情谊 交往 鲁迅 四个阶段 书信
原文传递
曹靖华在南京的一次奇遇
20
作者 许亚洲 《中华魂》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1958年的一天黄昏,一辆小汽车驶到南京汉中路牌楼巷旧51号门前。中等身材、两鬓霜自的全国人大代表曹靖华下车后,仔细打量了一番院门,确信无疑后,才进了门。他向房主人说明来意,并得到房主人允许后,他进了里屋,从墙脚处掀起一小块地板,... 1958年的一天黄昏,一辆小汽车驶到南京汉中路牌楼巷旧51号门前。中等身材、两鬓霜自的全国人大代表曹靖华下车后,仔细打量了一番院门,确信无疑后,才进了门。他向房主人说明来意,并得到房主人允许后,他进了里屋,从墙脚处掀起一小块地板,小心翼翼地从地板下取出一个已由白变黄的信封,他喜出望外,心情激动,感慨不已……这封带有神秘色彩的信,是曹靖华1948年撤离南京时放在这闭住室地板下面的,这里曾是曹靖华一家当年的住所。这封信为什么深藏又取出?待我慢慢道来。毛泽东在重庆见到曹靖华已故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革命文学前辈曹靖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靖华 梅园新村 中苏文化协会 中共代表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