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永义先生的戏曲史研究——以戏曲的渊源与形成问题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9-182,189,共5页
曾永义先生对于戏曲史的研究大致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关注戏曲的形式演变;第二,以清晰的逻辑思维理性地认识戏曲史;第三,以有机综合和整体观照的立场来看待戏曲史。这些特点摆脱了以往机械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有助于让戏曲史呈现出... 曾永义先生对于戏曲史的研究大致体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关注戏曲的形式演变;第二,以清晰的逻辑思维理性地认识戏曲史;第三,以有机综合和整体观照的立场来看待戏曲史。这些特点摆脱了以往机械的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有助于让戏曲史呈现出更加清晰、更加富有逻辑、更加生动活泼的面貌。又因地域的限制,曾先生的戏曲史研究对大陆发现的活态性的与戏曲关联的民俗活动以及说唱艺术在戏曲渊源与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关注不足,从而忽略了"非代言体"的叙事行为在戏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曾永义 戏曲史研究 理念 方法 检讨
下载PDF
学术弘扬惟敬谨——曾永义先生戏曲研究的特点和贡献
2
作者 王安葵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4-178,共5页
曾永义先生对弘扬祖国的戏曲事业确实充满热情,而且抱着严肃认真虔诚敬谨的态度,因此其研究成果是扎实的,既有益于当代,亦足以传之后人。他的贡献在于:第一,抓住构成戏曲艺术的重要因素和戏曲艺术形成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 曾永义先生对弘扬祖国的戏曲事业确实充满热情,而且抱着严肃认真虔诚敬谨的态度,因此其研究成果是扎实的,既有益于当代,亦足以传之后人。他的贡献在于:第一,抓住构成戏曲艺术的重要因素和戏曲艺术形成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多个领域有所推进;第二,重视前人和同时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又力求超越前人,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第三,治史严谨,考证缜密,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曾永义 戏曲事业 严肃虔诚 戏曲研究
下载PDF
曾永义先生和他的俗文学研究
3
作者 苗怀明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1-35,50,共6页
曾永义先生在戏曲研究之外,对其他类型的俗文学也进行过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出版相关著述和提出许多有建树的新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俗文学文献的梳理和研究,二是对俗文学研究学科的整体建构。此外,曾永义先生还对俗文... 曾永义先生在戏曲研究之外,对其他类型的俗文学也进行过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出版相关著述和提出许多有建树的新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俗文学文献的梳理和研究,二是对俗文学研究学科的整体建构。此外,曾永义先生还对俗文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民族故事、戏曲与说唱文学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此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对此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永义 俗文学 学术史
下载PDF
明月正如霜——记和台湾学者曾永义交往的点滴
4
作者 黄天骥 《同舟共进》 2020年第11期82-85,共4页
【两岸同胞即兄弟】在台湾地区,有一批对中华文化研究有素,并且具有颇高水平的学者。其中,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世新大学客座教授曾永义先生,就是卓有成就的一位。他著作等身,在2018年荣膺“中研院”院士,在台湾,以中国戏曲研究为主获得... 【两岸同胞即兄弟】在台湾地区,有一批对中华文化研究有素,并且具有颇高水平的学者。其中,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世新大学客座教授曾永义先生,就是卓有成就的一位。他著作等身,在2018年荣膺“中研院”院士,在台湾,以中国戏曲研究为主获得“院士”名衔者,据知他还是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 曾永义 两岸同胞 中研院 台湾学者 台湾地区 中华文化 院士
下载PDF
以治学之法作一剧之本——论曾永义的戏曲剧本创作
5
作者 周南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中国台湾资深中文教授曾永义近四十年来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殷实的戏曲理论积淀反哺戏曲创作,站在治学者的角度“游戏笔墨”,为昆剧、京剧、豫剧、歌仔戏等多个剧种新编了二十余部戏曲剧本并先后公演,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迥异于当... 中国台湾资深中文教授曾永义近四十年来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殷实的戏曲理论积淀反哺戏曲创作,站在治学者的角度“游戏笔墨”,为昆剧、京剧、豫剧、歌仔戏等多个剧种新编了二十余部戏曲剧本并先后公演,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迥异于当下大多数的新编戏曲作品,曾编剧作在题材选取、关目结构、行当设置,尤其是曲词语言方面都谨遵古法传统,真正承袭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精妙内涵,同时在主题思想及舞台呈现上又不乏现代解读与形式探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用剧作生动诠释了其“扎根传统以创新”的戏曲创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永义 戏曲编剧 艺术特色 创作观念
下载PDF
学如海深 心似酒醇——《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甲编》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祯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389-394,共6页
曾永义先生是台湾中国戏曲、韵文学、俗文学和民俗技艺等研究领域的大家,著作等身,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近来北京中华书局将出版其三部著作《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之甲编"学术理念"、乙编"学术进程"、《戏曲源... 曾永义先生是台湾中国戏曲、韵文学、俗文学和民俗技艺等研究领域的大家,著作等身,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近来北京中华书局将出版其三部著作《曾永义学术论文自选集》之甲编"学术理念"、乙编"学术进程"、《戏曲源流新论》,闻之甚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永义 学术论文 自选集 戏曲创作 曾先生 中国戏曲 戏曲研究 研讨会论文集 海深 戏曲理论
原文传递
曾永义戏曲学术研究、编剧创作、教书育人和社会影响
7
作者 郭小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10,共7页
当代华人戏曲学界,曾永义先生堪称一位卓越的戏曲大家。半个世纪以来,曾先生专注于戏曲研究,成果丰硕,形成自己独特戏曲史观;他进行戏曲编剧创作实践,以民族故事和历史故事为主题,既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又赋予时代内涵,丰富了两岸戏曲艺... 当代华人戏曲学界,曾永义先生堪称一位卓越的戏曲大家。半个世纪以来,曾先生专注于戏曲研究,成果丰硕,形成自己独特戏曲史观;他进行戏曲编剧创作实践,以民族故事和历史故事为主题,既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又赋予时代内涵,丰富了两岸戏曲艺术曲库;曾先生作为戏曲教育家,在台湾大学建立了戏曲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戏曲学者;近30年来他还致力于两岸戏曲表演与学术交流,策划并组织两岸戏曲学界专家出版《国家戏曲研究丛书》,对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曾永义 艺术创作 学术贡献
原文传递
以戏曲为志业的曾永义教授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欣欣 《戏曲研究》 2006年第1期289-300,共12页
曾永义教授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获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71),任教于台大中文系三十四载,诲人不倦,育才无数,学术卓越,著作等身,曾荣获国家文艺奖(1982)、中山文艺奖(1993)、胡适讲座教授(1997)、台湾大学讲座教授(200... 曾永义教授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获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71),任教于台大中文系三十四载,诲人不倦,育才无数,学术卓越,著作等身,曾荣获国家文艺奖(1982)、中山文艺奖(1993)、胡适讲座教授(1997)、台湾大学讲座教授(2000-2002)、四度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988、1993、1995、1998)、国科会特约研究计划主持人(2001-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博士学位 曾永义 戏曲学 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研究 研究奖 研究计划 戏曲研究 台湾歌仔 论说戏曲
原文传递
曾永义教授为我院学生讲课
9
作者 陈晓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名称来源 戏曲角色 学术研究 实事求是 曾永义
原文传递
我院聘任曾永义王安祈为客座教授
10
作者 陈晓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客座教授 中国戏曲学院 著名学者 音乐系 曾永义 王安祈
原文传递
勠力以赴 形神相亲 深情缅怀曾永义教授
11
作者 刘祯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21,共3页
曾永义先生于2022年10月10日仙逝,曾教授的离开,是戏曲研究特别是两岸戏曲界难以弥补的损失!几日来,我依然沉浸在失去曾教授的悲痛中,难以缓释,想说的话也太多。曾教授1941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县,1971年在台湾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台湾... 曾永义先生于2022年10月10日仙逝,曾教授的离开,是戏曲研究特别是两岸戏曲界难以弥补的损失!几日来,我依然沉浸在失去曾教授的悲痛中,难以缓释,想说的话也太多。曾教授1941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县,1971年在台湾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台湾大学、世新大学教授,中华戏曲与文学推广协会理事长,历史文学学会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 文学博士学位 戏曲研究 文学学会 台南县 曾永义
原文传递
台湾著名学者曾永义教授在戏曲研究所做学术讲座
12
作者 王惟惟 《戏曲研究》 2004年第3期346-348,共3页
2004年7月26日,台湾大学中文系曾永义教授应邀在戏曲研究所举办学术讲座,主讲"戏曲研究的一些观念"。曾永义教授在台湾戏曲界很有影响,他的著作主要有《戏曲源流新论》《明杂剧概论》《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论说戏曲》... 2004年7月26日,台湾大学中文系曾永义教授应邀在戏曲研究所举办学术讲座,主讲"戏曲研究的一些观念"。曾永义教授在台湾戏曲界很有影响,他的著作主要有《戏曲源流新论》《明杂剧概论》《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论说戏曲》《戏曲源流新论》《从腔调说到昆剧》等二十余种。曾教授不但在学术上见解独到,对戏曲教育的贡献也十分突出,在台湾历年由曾教授直接指导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就达到120人之多。不仅如此,曾教授还亲自组织、改良台湾本土地方戏曲歌仔戏进行高质量的剧场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永义 学术讲座 剧场演出 昆山腔 演出过程 刘祯 纽元子 本土艺术 艺术歌曲 新营市
原文传递
古典戏曲目录编纂的重新定义--《清代杂剧叙录》读后
13
作者 李志远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304-311,M0012,共9页
20世纪60年代,傅惜华完成《清代杂剧全目》,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有关清代杂剧的研究当时似并未受到内地学界的重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期刊论文。相反,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陆续出现了曾永义《清代杂剧概论》、曾影靖... 20世纪60年代,傅惜华完成《清代杂剧全目》,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但有关清代杂剧的研究当时似并未受到内地学界的重视,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期刊论文。相反,台湾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陆续出现了曾永义《清代杂剧概论》、曾影靖《清人杂剧论略》、陈芳《清初杂剧研究》等学术成果。直至21世纪初,这一状况才得到改变,标志性成果是2003年杜桂萍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清初杂剧研究》,该成果对清初杂剧研究的深入推进得到了学界广泛认可,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当然,这一成果的取得并非易事,从所附的《清初杂剧作家作品综录》即可看出她做了大量的文献爬梳、考辨和编纂杂剧目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杂剧全目 古典戏曲 清初杂剧 清人杂剧 博士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内地学界 曾永义
下载PDF
论“昆曲”之称的晚出及其由来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莉莉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85-96,共12页
“昆曲”一词,向来指称明代以来用昆山腔演唱的戏曲剧种及散曲曲唱.关于它的所指,人们又知有“昆山腔”、“昆腔”、“吴歈”、“昆剧”等多种名称.不少学者对于这些名称的界定较为关心,辨析颇多,如胡忌、刘致中先生的《昆剧发展史》,... “昆曲”一词,向来指称明代以来用昆山腔演唱的戏曲剧种及散曲曲唱.关于它的所指,人们又知有“昆山腔”、“昆腔”、“吴歈”、“昆剧”等多种名称.不少学者对于这些名称的界定较为关心,辨析颇多,如胡忌、刘致中先生的《昆剧发展史》,曾永义先生的《从腔调说到昆剧》等.目前学界几成共识,即认为:“昆曲”之称明代已有之,它与“昆腔”的使用并行不悖,只是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且举几部最有影响的著述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昆曲 昆山腔 昆腔 腔调 曾永义 昆剧 发展史
下载PDF
一曲弦歌两岸唱——台湾解严后的闽台戏曲交流评述
15
作者 何绵山 《闽台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116-123,134,共9页
一、闽台戏剧的交流的形式(一)剧团演出。自1992年台湾开放大陆表演团体来台演出后,闽台两地各派剧团相互交流。如1992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福建泉州民俗文化交流团12人,应台湾彰化县民俗才艺活动推展委员会及鹿港天后宫管理委员会的邀... 一、闽台戏剧的交流的形式(一)剧团演出。自1992年台湾开放大陆表演团体来台演出后,闽台两地各派剧团相互交流。如1992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福建泉州民俗文化交流团12人,应台湾彰化县民俗才艺活动推展委员会及鹿港天后宫管理委员会的邀请,赴台湾彰化、嘉义、云林、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地进行木偶戏演出和交流,并与台湾布袋木偶前辈艺术家黄海岱进行了交流,台湾知名木偶艺术家李天禄、许王、童枝民等都观看了演出。1993年台湾一心歌仔戏剧团赴闽南参加"93海峡戏剧节暨福建省第十九届戏剧会演",于漳州人民大会堂演出《戏看生死关》,为保有野台风格,特于舞台上架牌楼演。同年9月至10月,泉州木偶戏剧团29人,应邀赴台作为期21天的演出。1994年3月28日至5月25日,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一行45人,赴台湾、金门演出,先后在基隆、台北、台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艺术家 泉州木偶 戏剧节 木偶剧团 音乐设计 云林 曾永义 布袋木偶 楼台会 实验剧团
下载PDF
王昭君和《汉宫秋》(下) 被引量:2
16
作者 瞿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15,共6页
台湾《幼狮学志》上刊登了曾永义先生撰写的《马致远杂剧的四种类型》一文。文中指出:马致远“写作汉宫秋时”,“取材著重在西京杂记和王昭君辞”。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从西京杂... 台湾《幼狮学志》上刊登了曾永义先生撰写的《马致远杂剧的四种类型》一文。文中指出:马致远“写作汉宫秋时”,“取材著重在西京杂记和王昭君辞”。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从西京杂记和明妃曲变到汉宫秋,这其间的连锁却要在这一部王昭君变文里得之。”将两者比较一下,笔者认为后面的一种说法更为妥贴。《西京杂记》的《画工图形》和《王明君辞》,固然在情节上、主题上比史实有大发展,但毕竟是两部作品,篇幅极短。将王昭君故事大部分内容融合在一个作品中,又有偌大规模的,还只有《王昭君变文》,此其一。《王昭君变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马致远 昭君辞 明妃曲 王明君辞 曾永义 《西京杂记》 中国俗文学史 戏剧冲突 紫芝路
下载PDF
英雄美人的美学况味——台湾现代版《霸王虞姬》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写时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8-19,共2页
一去年,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托人送我几篇他的近作,其中有歌剧《霸王虞姬》的片断,颇新颖,惜未见全文。今年五月下旬,我们应台湾大学和《联合报》社的邀请赴台访同。几乎开了十天会;5月20日,海峡两岸传统戏曲学术座谈会;21日至25日,关汉... 一去年,台湾大学曾永义教授托人送我几篇他的近作,其中有歌剧《霸王虞姬》的片断,颇新颖,惜未见全文。今年五月下旬,我们应台湾大学和《联合报》社的邀请赴台访同。几乎开了十天会;5月20日,海峡两岸传统戏曲学术座谈会;21日至25日,关汉卿学术研讨会并参观故宫博物院;26日至28日,连续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关渡艺术学院戏剧系、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曾永义 台湾大学 天会 《联合报》 才子佳人戏 戏剧文学 中央大学 关渡 日至
下载PDF
编剧寄语——在《西施·归越》于台北上演之际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怀臻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31,共2页
初次听到郭小庄的名字,是在三年前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先生应邀为上海的一批“高级编剧”作题为“台湾当代演剧状况”的演讲,当时我也端坐在聆听席上。曾先生特别介绍了台湾国剧界的郭小庄以及郭小庄所创立的“雅... 初次听到郭小庄的名字,是在三年前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先生应邀为上海的一批“高级编剧”作题为“台湾当代演剧状况”的演讲,当时我也端坐在聆听席上。曾先生特别介绍了台湾国剧界的郭小庄以及郭小庄所创立的“雅音小集”剧团;介绍郭小庄提出的“国剧应当属于当代国人”的改良主张。我听了不禁怦然一动!因为,我自从事职业戏曲编剧以来的整整10年间,所孜孜以求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线。我感到海峡两岸之间竟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永义 台湾大学 雅音 学术交流 海峡两岸 小集 曾先生 现代文明 一个女人 告诉我
下载PDF
文光焕八斗哲理通九州──两访台湾“中研院”文哲所
19
作者 孙崇涛 《文化艺术研究》 1998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中研院 文哲 明清戏曲 戏曲研究 叶长海 筹备处 曾永义 吴新雷 计镇华 张继青
下载PDF
昆曲在台湾
20
作者 汪世瑜 《文化艺术研究》 1995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曲社 王奉梅 中央大学 琴挑 洪惟助 计镇华 曾永义 红梨记 华文漪 曲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