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2巨噬细胞来源的TNFSF13通过激活IRF8对胶质母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
1
作者 刘文辉 洪文明 +3 位作者 陈佳星 萨日娜 刘娟 张晓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1-1938,共8页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来源的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TNFSF13)通过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胶质母瘤(GBM)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正常脑组织和GBM组织中TNFSF13的表达,ELISA检测M0型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来源的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TNFSF13)通过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胶质母瘤(GBM)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正常脑组织和GBM组织中TNFSF13的表达,ELISA检测M0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中TNFSF13的表达。M0-CM和M2-CM用于培养U251敏感(U251/S)细胞和U251耐药(U251/R)细胞。TMZ处理组同时加入800μmol/L的TMZ。U251/R细胞分为如下组:con组、M2^(vector)-CM组、M2^(vector)-CM+TMZ组、M2^(TNFSF13)-CM组、M2^(TNFSF13)-CM+TMZ组、si-IRF8组、si-IRF8+M2^(TNFSF13)-CM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_(50)值,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RF8的表达。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且将裸鼠分为如下组:U251+M2^(si-NC)组、U251+M2^(si-TNFSF13)组、U251+M2^(si-NC+TMZ)组、U251+M2^(si-TNFSF13)+TMZ组。检测各组成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TNFSF13和CD206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以及M0-CM比较,癌组织以及M2-CM中TNFSF13的表达上调。与M0-CM组相比,M2-CM组中U251/S和U251/R细胞TMZ的IC 50值和细胞侵袭数目均显著上调(均P<0.05)。在M2巨噬细胞中过表达TNFSF13能够促进U251/R细胞TMZ的IC_(50)值,促进细胞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均P<0.05)。过表达TNFSF13促进IRF8的表达,敲低IRF8能够减弱过表达TNFSF13介导的U251/R对TMZ耐药。体内研究显示,敲低TNFSF13与TMZ单独或联合处理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降低TNFSF13和CD206的表达。结论M2巨噬细胞来源的TNFSF13通过激活IRF8促进GBM细胞TMZ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胶质母瘤 TNFSF13 IRF8 替莫唑胺 耐药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预后及术后残留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付琳 兰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0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117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然后行脱水治疗3~5 d;观察组患者加服替莫唑胺胶囊,治疗2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残留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联合治疗患者术后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1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55.56%比64.81%,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复发率为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74%(P<0.05)。患者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及次全切治疗均为影响术后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可进一步提升疗效,降低术后残留复发风险。患者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次全切治疗为患者术后残留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 高级别脑胶质瘤 术后残留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冰己抑瘤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研究
3
作者 马建功 王晓斌 +4 位作者 侯欣 李明轩 方树民 刘亚虎 何承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冰己抑瘤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3DCRT同步TMZ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冰... 目的:观察冰己抑瘤丸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替莫唑胺(TMZ)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3DCRT同步TMZ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冰己抑瘤丸治疗,均治疗42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死亡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EGFR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死亡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予以冰己抑瘤丸联合3DCRT同步TMZ化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胶质瘤 冰己抑瘤丸 三维适形放疗 替莫唑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崔娟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 观察本院的7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时间在2021年8月-2023年8月,随机分组,各37例。对照组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加用替莫唑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 观察本院的7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时间在2021年8月-2023年8月,随机分组,各37例。对照组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加用替莫唑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健康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 肺癌脑转移
下载PDF
柴胡皂苷D诱导内质网应激增强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梅 郑蕊 +6 位作者 刘晓斌 刘永仙 王亚萍 张玉富 张静 靳小燕 刘雨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4,共10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glioblastoma,GBM)的协同增敏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结合HE染色分析RG-2、U251、LN-4283种GBM细胞系对SSD、TMZ敏感性差异并筛选最佳配伍...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glioblastoma,GBM)的协同增敏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结合HE染色分析RG-2、U251、LN-4283种GBM细胞系对SSD、TMZ敏感性差异并筛选最佳配伍浓度。通过克隆形成实验、HE染色结合Hoechst荧光染色检测联合给药对GBM细胞增殖影响。单丹磺酰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观察GBM细胞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结合ICC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及凋亡、自噬蛋白表达与分布变化。结果GBM细胞对TMZ敏感性顺序为RG-2>U251>LN-428。SSD联合TMZ给药结果显示出对GBM细胞系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并经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证实。与TMZ组相比,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联合给药组细胞核亮染数目明显增加。MDC荧光染色发现SSD/TMZ组胞质出现致密浓染绿色颗粒,且较TMZ组相比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较TMZ组相比,SSD/TMZ组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CHOP、p-PERK、ATF6表达增高(P<0.05);凋亡蛋白caspase-12、caspase-9、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并经ICC实验验证。结论SSD可协同TMZ抑制GBM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发生凋亡与自噬,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提高GBM细胞对TMZ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增殖 凋亡 自噬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莫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经纬俊 彭苗苗 葛卫红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库中,以替莫唑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24 725份,共识别出300个ADE信号,共涉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惊厥发作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42个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这些在说明书中未有记录,如假单胞菌皮肤感染、疱疹性脑膜脑炎、舌下神经性瘫痪、汗孔角化病等。结论 替莫唑胺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被发现,临床使用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下载PDF
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张学文 王羽 +1 位作者 吴杰 王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3-2379,共7页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测序法测定IDH1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脑胶质瘤组织IDH1表达。脑胶质瘤患者均进行替莫唑胺化疗,分析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及预后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79例存在IDH1突变,突变位点多为R132,突变率为58.96%,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χ^(2)=48.066,P<0.05)。免疫组化显示,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56例IDH1强阳性表达。IDH1突变型组WHO分级Ⅳ级占比低于IDHI野生型组[11.39%(9/79) vs 63.64%(35/55),Z=41.020,P<0.05],IDH1突变型组低分化比例高于IDHI野生型组[50.63%(40/79) vs 20.00%(11/55),χ^(2)=12.907,P<0.05]。IDH1突变型组总有效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91.14%(72/79) vs 76.36%(42/55),χ^(2)=5.575,P<0.05]。IDH1突变型组IFN-γ、IL-2水平高于IDH1野生型组[(28.98±3.25) pg/ml vs (20.15±2.54) pg/ml、(33.42±4.25) pg/ml vs (25.23±3.52) pg/ml,t=16.870、11.750, P<0.05],IL-4、IL-10水平低于IDH1野生型组[(7.90±1.02) pg/ml vs(12.38±1.66) pg/ml、(8.79±1.00) pg/ml vs (15.26±1.23) pg/ml,t=19.330、33.500,P<0.05]。IDH1突变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FN-γ、IL-2水平呈正相关(r=0.845、0.772,P<0.05),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L-4、IL-10水平呈负相关(r=-0.786、-0.685,P<0.05)。IDH1突变型组替莫唑胺化疗后生存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89.87%(71/79) vs 72.70%(40/55),Log Rank检验χ^(2)=5.208,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WHO分级Ⅲ级(RR=1.342)、低分化(RR=1.783)、IFN-γ(RR=1.808)、IL-2(RR=2.112)、IL-4(RR=2.342)、IL-10(RR=1.342)为危险因素,替莫唑胺化疗有效(RR=0.653)、IDH1突变(RR=0.895)为保护因素,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化疗预后(P<0.05)。结论:IDH1突变与脑胶质瘤患者疾病分级、分化程度有关,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疗效、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是替莫唑胺化疗后预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IDH1突变 替莫唑胺化疗 免疫细胞因子 预后
下载PDF
hUMSCs外分泌上清联合替莫唑胺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协同增敏作用
8
作者 刘雨思 王明明 +5 位作者 张玉富 靳小燕 贺晶 史海燕 陈美霓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上清(hUMSC-CM)联合替莫唑胺(TMZ)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协同增敏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2种血清剥夺法(24和48 h分批次撤血清法)收集hUMSC-CM并制备成冻干粉,设置5种浓度(0、1、3、6和9 g/L)处...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上清(hUMSC-CM)联合替莫唑胺(TMZ)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协同增敏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2种血清剥夺法(24和48 h分批次撤血清法)收集hUMSC-CM并制备成冻干粉,设置5种浓度(0、1、3、6和9 g/L)处理大鼠恶性胶质瘤细胞系RG-2、人星形细胞瘤细胞系U251和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LN-428。通过CCK-8实验检测hUMSC-CM作用于胶质瘤细胞24、48和72 h后的肿瘤抑制可行性及敏感度。HE染色结合CCK-8法确定6种浓度(0、25、50、100、200和400µmol/L)的TMZ作用于胶质瘤细胞48 h后化疗敏感性的差异。筛选出低、高2种浓度(3和9 g/L)的hUMSC-CM和低、中、高3种浓度(50、100和200µmol/L)的TMZ配伍,作用于胶质瘤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和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PARP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变化,探讨hUMSC-CM与TMZ体外联合给药协同增敏的作用机制。结果:3种胶质瘤细胞系对hUMSC-CM和TMZ的敏感度为RG-2>U251>LN-428。hUMSC-CM(3和9 g/L)与TMZ(50、100和200µmol/L)配伍给药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单独给药组显著增强(P<0.05),且随着配伍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9 g/L hUMSC-CM(C9)与50µmol/L TMZ(T50)配伍可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与C9或T50组相比,CCK-8实验显示C9+T50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显示C9+T50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9+T50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周期发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9+T50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PARP1、beclin-1和LC3-II/LC3-I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1)hUMSC-CM与TMZ配伍给药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性,且两者之间存在增敏作用,在不同细胞系中呈现不同的增敏效果。(2)hUMSC-CM提高胶质瘤细胞对TMZ敏感度的机制可能与调节caspase-8/caspase-3/PARP1信号通路及自噬通路、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替莫唑胺 胶质瘤 细胞凋亡 自噬 caspase-8/caspase-3/PARP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微小RNA-15a-5p通过RUNX1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机制研究
9
作者 居来提·阿扎提 马涛 +1 位作者 王洋 张晶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0-15,21,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a-5p(miR-15a-5p)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MZ)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选取胶质瘤细胞H4、SHG-44、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及TMZ耐药H4细胞,将miR-NC、miR-15a-5p mimics质粒分别转染至H4... 目的探讨微小RNA-15a-5p(miR-15a-5p)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TMZ)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选取胶质瘤细胞H4、SHG-44、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及TMZ耐药H4细胞,将miR-NC、miR-15a-5p mimics质粒分别转染至H4细胞,记为miR-NC组、miR-15a-5p组;将Vector、OE-RUNX1质粒分别转染至miR-15a-5p组细胞,并分别用400μmoL/L TMZ处理,分别记为miR-15a-5p+Vector组、miR-15a-5p+RUNX1组、TMZ+Vector组及TMZ+RUNX1组。miR-NC组、miR-15a-5p组细胞用400μmoL/L TMZ处理,记为TMZ+miR-NC组、TMZ+miR-15a-5p组。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RUNX1 mRNA及miR-15a-5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UNX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5a-5p与RUNX1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a-5p与RUNX1的靶向关系。结果H4、SHG-44细胞的RUNX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A1800细胞,H4、SHG-44细胞miR-15a-5p表达水平低于HA1800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Control组比较,TMZ耐药H4细胞miR-15a-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9,P<0.0001);与Control组比较,TMZ耐药H4细胞RUNX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1、18.07,P<0.0001)。上调miR-15a-5p、TMZ均可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而上调miR-15a-5p联合TMZ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miR-15a-5p可负性调控RUNX1表达。RUNX1过表达可逆转上调miR-15a-5p、TMZ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5a-5p负性调控RUNX1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提高肿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5a-5p RUNX1基因 胶质瘤 替莫唑胺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替莫唑胺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体外抑制作用
10
作者 贾迪 林少辉 +6 位作者 袁颖 李晨龙 李莎莎 师岩 祝欣萍 彭瑶 李淑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4054-4061,共8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GBM耐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对耐药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二甲双胍治疗GBM耐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对耐药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耐药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裸鼠成瘤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神经球形成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对GBM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内成瘤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采用甘油三脂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亲代细胞及耐药细胞在二甲双胍给药前后的甘油三脂含量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亲代细胞及耐药细胞在二甲双胍给药前后的SREBP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及二甲双胍对敲减SREBP1的细胞系耐药性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处理可显著增强LN229-R、U251-R对TMZ的敏感性,并提高其对TMZ的凋亡率。二甲双胍可抑制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内成瘤能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干细胞特性和甘油三酯含量(P均<0.05)。二甲双胍降低耐药细胞内SRE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敲减SREBP1可部分逆转耐药性(P<0.05),二甲双胍对敲低SREBP1的耐药细胞无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降低GBM耐药细胞系的克隆形成、增殖、迁移、侵袭和肿瘤干细胞特性,提高耐药细胞对TMZ的凋亡率。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SREBP1降低GBM耐药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从而抑制GBM对TMZ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二甲双胍 替莫唑胺 耐药性
下载PDF
二维液相色谱检测脑胶质瘤患者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的血浆替莫唑胺峰浓度
11
作者 李琳琳 张升申 +5 位作者 马辉辉 张宁 蒿玉兴 王美伦 夏泉 宋帅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77-1582,共6页
目的 建立胶质瘤患者血浆替莫唑胺峰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分析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其血药浓度分布的特点。方法 血浆以盐酸酸化后加冰乙腈去蛋白处理,离心分取上清。样本经Aston SNCB一维色谱柱(4.6 mm×50 mm,5 μm)在线萃取... 目的 建立胶质瘤患者血浆替莫唑胺峰浓度的快速测定方法,并分析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其血药浓度分布的特点。方法 血浆以盐酸酸化后加冰乙腈去蛋白处理,离心分取上清。样本经Aston SNCB一维色谱柱(4.6 mm×50 mm,5 μm)在线萃取,在Aston SBR二维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色谱分离。一维流动相为 MVV-1C型样本萃取液,流速为0.8 mL·min^(-1);二维流动相由OPI-2A型、BPI-2C型、API-2C型、MPI-2A型样本萃取液组成,流速为1.2 mL·min^(-1);进样量200 μL,柱温40℃,检测波长330 nm。结果 血浆替莫唑胺在0.4~25.6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转移回收率大于96.50%,提取回收率大于95.72%,日内、日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测定53例患者血浆样本,同步放化疗期间患者替莫唑胺剂量标准化平均峰浓度明显大于其辅助化疗期间(8.25 μg·mL^(-1) vs 5.82 μg·mL^(-1));同步放化疗期间男性剂量标准化平均峰浓度低于女性(5.86 μg·mL^(-1) vs 12.33 μg·mL^(-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替莫唑胺血浆峰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峰浓度 血药浓度 二维液相色谱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后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高凯 刘常权 +2 位作者 杜蓓 范杰 邵连彬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 目的探讨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卡莫司汀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2周,随访3年。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经联合用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00%,疾病控制率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93%,78.57%(P<0.05)。观察组患者中生存64例(64.00%),死亡36例(36.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00%比10.7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病变面积[OR=36.000,95%CI(5.246,247.061),P<0.001]、相对脑血容量(rCBV)[OR=2.228,95%CI(1.282,3.871),P=0.004]、相对脑血流量(rCBF)[OR=1.713,95%CI(1.011,2.904),P=0.046]、相对通透性表面积乘积(rPS)[OR=1.524,95%CI(1.129,2.057),P=0.006]是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用替莫唑胺比较,加用卡莫司汀可进一步改善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最大病变面积、rCBV、rCBF及rPS是患者首次联用卡莫司汀和替莫唑胺治疗后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影响效果可能与各因素反映的患者肿瘤细胞侵袭性、肿瘤微环境和瘤区供血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 卡莫司汀 替莫唑胺 临床疗效 生存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用于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杨东艳 林华 +4 位作者 张宇箫 赵昆颖 向丽蓉 杨淑达 胡炜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单用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因素...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EV)单用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因素。方法按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评估(response assessment in neuro oncology,RANO)标准,以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指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31例复发性HGG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为对照组(BEV)和治疗组(BEV+TMZ),评价2组近期疗效。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组别(对照组与治疗组)、性别、年龄、疾病分级、入院评分、组织病理型分类等对31例复发性HGG患者OS的影响;通过χ^(2)检验比较2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ADR),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ORR=63.16%,对照组ORR=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9,P=0.011);治疗组DCR=89.47%,对照组DCR=75.00%,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P=0.57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mOS)为7个月(95%CI:3.605~10.39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mOS)为14个月(95%CI:3.853~24.147),2组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9,P=0.363)。31例复发性HGG患者Cox单因素分析入院评分和组织病理型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组织病理型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DR比较,恶心呕吐、乏力及腹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及白细胞降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的ADR对症处理后均得到了缓解。结论治疗组治疗复发性HGG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复发性HGG后的ADR可耐受,安全性良好。组织病理型分类可能是影响31例复发性HGG患者OS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瘤 贝伐珠单抗 替莫唑胺
下载PDF
靶向治疗耐替莫唑胺胶质瘤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书绮 滕登科 +1 位作者 谭诚 刘俊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9期1119-1123,共5页
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治疗现状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2]。目前,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约5~8/10万,大约相当于全部颅脑肿瘤的4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胶质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GBM)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治疗现状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2]。目前,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约5~8/10万,大约相当于全部颅脑肿瘤的4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GBM的预后仍普遍较差,长期生存率极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长期生存率 胶质瘤 替莫唑胺 靶向治疗 恶性脑肿瘤 综合治疗手段
下载PDF
2-脱氧葡萄糖修饰共载siPD-L1及替莫唑胺脂质纳米粒的脑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静远 杨静 +2 位作者 李雪 周四元 刘道洲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考察2脱氧葡萄糖(2-DG)修饰共载siPD-L1及替莫唑胺(TMZ)脂质纳米粒(TMZ/siPD-L1@GLPN)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脑内分布,阐明TMZ/siPD-L1@GLPN的脑靶向性,为脑靶向递药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活体成像仪考察游... 目的考察2脱氧葡萄糖(2-DG)修饰共载siPD-L1及替莫唑胺(TMZ)脂质纳米粒(TMZ/siPD-L1@GLPN)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脑内分布,阐明TMZ/siPD-L1@GLPN的脑靶向性,为脑靶向递药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活体成像仪考察游离TMZ、TMZ/siPD-L1@GLPN以及未经2-DG修饰共载siPD-L1及TMZ脂质纳米粒(TMZ/siPD-L1@LPN)小鼠尾静脉给药后,TMZ在血浆中的消除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动力学。结果与游离TMZ相比,TMZ/siPD-L1@GLPN在小鼠血浆中的消除速度明显减缓,TMZ/siPD-L1@GLPN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游离TMZ、TMZ/siPD-L1@GLPN以及TMZ/siPD-L1@LPN给药后,TMZ在血浆中的AUC 0~∞分别为(139.49±14.39)、(585.50±44.91)和(705.73±173.02)h/(mg·L),TMZ在脑组织中的AUC 0~∞分别为(32.39±3.12)、(532.89±46.44)和(162.79±18.38)h/(mg·kg)。活体成像仪观察结果显示,相较于TMZ/siPD-L1@LPN,TMZ/siPD-L1@GLPN在脑内的分布更多。结论2-DG修饰脂质纳米粒后能够显著提高脂质纳米粒的脑靶向性,显著延长TMZ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药代动力学 脑胶质瘤 高效液相色谱 活体成像
下载PDF
通用转录因子2I在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
16
作者 周建国 姜红建 +5 位作者 朱其辉 张耿强 邓琪琳 齐玲 李凯舒 于洪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7-464,共8页
目的:探讨通用转录因子2I(GTF2I)在胶质母细胞瘤(GBM)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转录因子预测网站(PROMO网站),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甲基转移酶1(DNMT1)、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染色盒同源物5(C... 目的:探讨通用转录因子2I(GTF2I)在胶质母细胞瘤(GBM)替莫唑胺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转录因子预测网站(PROMO网站),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甲基转移酶1(DNMT1)、损伤特异性DNA结合蛋白1(DDB1)、染色盒同源物5(CBX5)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C(XPC)的共同转录因子,并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DDB1、CBX5、XPC和DNMT1与GTF2I和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的相关性分析及生存分析。分别用小干扰序列(siRNA)转染并沉默人脑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T98细胞和人脑胶质瘤LN229细胞中MGMT及GTF2I的基因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沉默GTF2I基因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GBM组织中DDB1、CBX5、XPC和DNMT1表达水平与GTF2I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MGM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GTF2I表达水平与MGMT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剔除未接受替莫唑胺治疗的GBM患者的生存分析,GTF2I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降低。沉默MGMT基因后,人脑胶质瘤T98细胞中GTF2I、DDB1、CBX5和XP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1);沉默GTF2I基因后,人脑胶质瘤LN229细胞中MGM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DDB1、CBX5、XPC和DNM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沉默GTF2I基因前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录因子GTF2I可以调控MGMT、DDB1、CBX5和XPC等关键DNA损伤修复蛋白的mRNA表达,参与GBM细胞替莫唑胺化疗抵抗,可能是GBM潜在的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抵抗 通用转录因子2I 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 关键DNA损伤修复基因
下载PDF
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7
作者 周善炎 陈英耀 +2 位作者 徐子安 项予良 刘世蒙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 快速评估肿瘤电场治疗(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联合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医疗卫生相关决策提供可得的最佳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 目的 快速评估肿瘤电场治疗(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联合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医疗卫生相关决策提供可得的最佳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搜集TTields联合TMZ治疗GBM患者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系统评价/Meta分析、卫生经济学评价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5篇、回顾性研究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篇、卫生经济学评价3篇。证据质量参差不齐,多数证据支持TTFields联合TMZ对GBM患者治疗有利,但多数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认为该疗法不具有经济性。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相较于TMZ标准治疗,TTFields联合TMZ治疗GBM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关于其经济性的证据尚未形成统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电场治疗 替莫唑胺 胶质母细胞瘤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下载PDF
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18
作者 葛小琴 马瑞爽 +4 位作者 蔡赛红 朱挺 龚升平 谢荣容 陶庆松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评估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的42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 目的评估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在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与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的42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估其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42例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4级26例,WHO 3级16例。客观缓解率为38.1%,疾病控制率为81.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5.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8.6个月,6个月PFS率为38.1%,12个月OS率为14.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1~2级。结论替莫唑胺剂量密集方案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安罗替尼 替莫唑胺
下载PDF
华蟾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易 陈晓英 +2 位作者 喻国峰 顾文 刘学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n=48)和联合组(n=68)。患者采用... 目的观察华蟾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n=48)和联合组(n=68)。患者采用常规的基础性化疗方案,化疗结束后,单一组采取替莫唑胺胶囊治疗4周,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57.35%,较单一组的37.50%高(χ^(2)=4.437,P=0.035)。治疗4周后,2组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CD3^(+)、CD4^(+)高于单一组(P<0.01);2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1);2组身体功能,情感功能及其他领域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1%,与单一组的3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2)。结论华蟾素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恶性胶质瘤 华蟾素 替莫唑胺 常规化疗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川芎增强替莫唑胺对小鼠脑转移黑色素瘤脑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赵倩 张振 +7 位作者 周星琦 荣翔宇 刘雪柔 赵新丽 王豪杰 庞金龙 李姗姗 李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7,共10页
目的 探讨引经药川芎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方法 超声下左心室内注射黑色素瘤B16F10建立C57BL/6J鼠脑转移瘤动物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颅内荧光信号大小,当荧光信号强于5×106光子/s时,将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引经药川芎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方法 超声下左心室内注射黑色素瘤B16F10建立C57BL/6J鼠脑转移瘤动物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颅内荧光信号大小,当荧光信号强于5×106光子/s时,将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川芎组:每日灌胃给药,川芎饮片水提物以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1 mg/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考察川芎(1 mg/g)对黑色素瘤B16F10脑转移的影响。通过动物行为学立柱和粘签实验观察川芎对荷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免疫荧光法观察川芎对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蛋白(ZO-1、Claudin-5、Occludin、P-gp、 TNF-α、AQP4和PDGFRβ)、对神经元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凋亡和活化的作用。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监测小鼠脑部荧光信号强度,考察川芎联合化疗药替莫唑胺对B16F10脑转移瘤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川芎组小鼠脑转移瘤无明显进展,体质量下降减慢,血脑屏障相关指标ZO-1、Claudin-5、Occludin、P-gp、TNF-α、AQP4和PDGFRβ受体蛋白水平下降(P<0.05)。动物行为学实验表明,川芎组小鼠木棍停留时间更长(P<0.05),取下粘签时间更短(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脑部神经元细胞增殖增多(P<0.05),凋亡减少(P<0.05),小胶质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川芎组小鼠脑转移瘤微环境中CD86、CD206、IL-4、IL-10水平升高(P<0.05),CD163、IL-1β水平降低(P<0.05)。川芎(1 mg/g)联合替莫唑胺(25 mg/kg)组脑部荧光信号显著低于替莫唑胺单药组。结论 川芎作为引经药在开放血脑屏障的同时并未促进黑色素瘤脑转移,且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增强替莫唑胺对脑转移黑色素瘤B16F10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替莫唑胺 黑色素瘤 血脑屏障 脑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