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体有机磷含量在线自动滴定检测装置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进顺 袁东星 刘宝敏 《分析仪器》 CAS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采用TEFLON MICROPUMP恒量泵,研制了滴定法在线自动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剂的监测与控制。对水体中HEDP含量的分辨率可达0 .0 8mg L。改变滴定剂配方与检测波长,装置可应用于其他需要采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在线自动检测... 采用TEFLON MICROPUMP恒量泵,研制了滴定法在线自动检测装置,用于对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剂的监测与控制。对水体中HEDP含量的分辨率可达0 .0 8mg L。改变滴定剂配方与检测波长,装置可应用于其他需要采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在线自动检测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自动滴定 水体 工业循环冷却水 TEFLON 自动检测装置 在线自动检测 MICRO 水质稳定剂 滴定分析法 PUMP HEDP 检测波长 滴定法 分辨率 滴定剂
下载PDF
有机磷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玲 钱荣妹 朱兆淇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01年第3期31-32,共2页
在味精生产中,常遇到有机磷含量测定的问题,如加鲜剂(I+G)、处理废水,聚凝的菌体蛋白、及核酸等,都需要测定有机磷的含量,有的在质量指标中规定要测定有机磷含量项目;有的以测定有机磷的含量来换算出该物质的总含量,测定有机... 在味精生产中,常遇到有机磷含量测定的问题,如加鲜剂(I+G)、处理废水,聚凝的菌体蛋白、及核酸等,都需要测定有机磷的含量,有的在质量指标中规定要测定有机磷含量项目;有的以测定有机磷的含量来换算出该物质的总含量,测定有机磷含量方法,常用的有钼蓝比色法和喹钼柠酮重量法,这峡谷种方法,虽然各有其优点,但总的讲,测定手续较烦,食品设备较多,时间长、重现性不够满意,近来,我们试验了钼黄比色法,它要比以上两法有更多的优点,操作简便、时间短,结果稳定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测定方法 味精 钼黄比色法
下载PDF
萃取、富集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水中有机磷含量
3
作者 张波 陈爽 侯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0期198-198,共1页
由于农药残留的低含量,使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在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离子液体作为单液滴液相微萃取的萃取剂,直接用于水溶液中辛硫磷、对硫磷和甲拌磷3种农药的萃取、... 由于农药残留的低含量,使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在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离子液体作为单液滴液相微萃取的萃取剂,直接用于水溶液中辛硫磷、对硫磷和甲拌磷3种农药的萃取、富集,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高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萃取 富集
下载PDF
铁铝共聚物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总量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闫海丽 颜丽 +3 位作者 张璐 关连珠 耿阳 王硕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铁铝共聚物在不同培养时期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总量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向石灰性土壤中施入铁铝共聚物后,有机磷的总量在各培养时期内均显著下降,使其向无机磷方向转化,在培养的...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铁铝共聚物在不同培养时期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总量和各组分有机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向石灰性土壤中施入铁铝共聚物后,有机磷的总量在各培养时期内均显著下降,使其向无机磷方向转化,在培养的第10d最为显著,施入量越大下降数量越多。施入铁铝共聚物后石灰性土壤的各有机磷组分在各培养时期内发生了不同方向的变化,其中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均表现为增加,在第40d时达到增加的最大量;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均降低,分别在培养的第10d、20d和第60d、90d下降较大,仍为施入量越大下降数量越多。土壤有机磷中的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增加,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的减少,均表明铁铝共聚物可以提高石灰性土壤中有机磷的可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共聚物 石灰性土壤 有机磷总量 有机磷组分含量
下载PDF
测井资料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84
5
作者 许晓宏 黄海平 卢松年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由于受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和取样人为性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岩心取样分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常有一定的偏差。利用测井资料信息连续性的特点,通过建立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求取烃源岩有机碳含量... 由于受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和取样人为性等因素的影响,常规的岩心取样分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常有一定的偏差。利用测井资料信息连续性的特点,通过建立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求取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上的连续分布值,从而为正确评价烃源岩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生油层 烃源岩 测井资料
下载PDF
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世义 李桂云 +1 位作者 李伟 燕德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1-302,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作用。方法 选取AOPP患者 10 7例 ,治疗组72例 ,对照组 35例 ,分别留取置管后 1、2 4、4 8、72h的胃肠引流液及相同时间内的静脉血 ,做血清有机磷含量测定和血清胆碱酯酶活... 目的 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作用。方法 选取AOPP患者 10 7例 ,治疗组72例 ,对照组 35例 ,分别留取置管后 1、2 4、4 8、72h的胃肠引流液及相同时间内的静脉血 ,做血清有机磷含量测定和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 治疗组血清中有机磷农药含量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持续胃肠减压引流显著加快血清中有机磷农药的清除速度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有机磷农药 持续胃肠减压引流 血清有机磷含量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
下载PDF
持续胃肠减压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农药含量和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
7
作者 张爱兵 苑学 +2 位作者 赵清君 王东芹 周洪哲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500-2501,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OPP患者104例,洗胃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组73例,加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同步留取全血标本并同步测定,观察2组有机磷农药含...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OPP患者104例,洗胃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组73例,加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同步留取全血标本并同步测定,观察2组有机磷农药含量和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变化。结果 2组重症患者,72h血清有机磷农药含量(19.3±0.92)ng/mlvs(33.5±1.65)ng/ml,治疗组血清中有机磷农药含量下降明显,24h血清胆碱酯酶活力(4.231±0.330)U与(0.041±0.010)U,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加快了血清有机磷农药的清除速度,较快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胃肠减压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含量 血清胆碱酯酶类
下载PDF
有机碳测井评价方法及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运华云 项建新 刘子文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2-376,381,共6页
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盆地生油岩有机质丰度进行合理的定量估算。主要是利用法国石油研究院提出的生油岩岩石模型 [1 ] ,借助岩心、岩屑或井壁取心等样品的有机碳实验分析数据对常规测井曲线 (主要是声波、电阻率等 )... 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盆地生油岩有机质丰度进行合理的定量估算。主要是利用法国石油研究院提出的生油岩岩石模型 [1 ] ,借助岩心、岩屑或井壁取心等样品的有机碳实验分析数据对常规测井曲线 (主要是声波、电阻率等 )进行标定 ,初步实现了利用测井采集的电阻率和声波等大量连续数据直接估算总有机碳含量。这种方法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烃源岩地层得到了验证。对计算机测井分析结果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表明 ,用计算机处理测井资料所得的有机质含量与岩石样品分析结果同样可靠和精确。现有的资料表明 ,此方法适用于胜利油田生油凹陷非成熟至中等成熟的生油岩评价 ,这对今后盆地的资源评价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含量 有机质丰度 生油岩 油田 测井评价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法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振宇 王贵文 朱广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137-140,共4页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岩芯、岩屑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存在着昂贵、费时且不准确等问题 .利用测井方法的优点是经济、准确 .在测井评价中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本文结合Kohonen和BP网络方法 ,完成了塔里木台盆区...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岩芯、岩屑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存在着昂贵、费时且不准确等问题 .利用测井方法的优点是经济、准确 .在测井评价中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本文结合Kohonen和BP网络方法 ,完成了塔里木台盆区 19口井的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层段的识别与评价 .并通过测井资料处理成果和岩芯有机地化资料、地质录井情况的相互检验、证实 ,基本上能够满足评价烃源岩的需要 ,从而为利用测井资料进行烃源岩评价做出了新的尝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法 烃源岩 有机磷含量 评价 测井资料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娜 梁成华 +2 位作者 周云成 张恩平 潘大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242-244,共3页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长期施肥 积累 设施 有机磷含量 施肥处理 定位条件 释放特征 速效磷 有机 保护地 顺序 释放量 抛物线 磷肥 全磷 累积
下载PDF
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11
作者 熊飞 《科学种养》 2010年第9期30-30,共1页
近几年,食用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海南的“毒豇豆”、广西的“毒白菜”及不久前青岛发生的“毒韭菜”事件等,一度造成个别蔬菜滞销,消费者“谈菜色变”。韭菜有毒的原因是其有机磷含量超标,人食用后会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 近几年,食用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海南的“毒豇豆”、广西的“毒白菜”及不久前青岛发生的“毒韭菜”事件等,一度造成个别蔬菜滞销,消费者“谈菜色变”。韭菜有毒的原因是其有机磷含量超标,人食用后会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造成韭菜有机磷含量超标的原因是为了防治一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害虫——韭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技术 韭蛆 有机磷含量 食用蔬菜 中毒事件 韭菜 消费者 超标
下载PDF
食道胃联合洗胃对家兔农药中毒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军 周从阳 +4 位作者 郑晓丰 龚少锋 张富生 蒋珊 熊小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食道胃联合洗胃方法在家兔灌服乐果急性中毒(AOPP)中的价值。方法20只家兔经口一次性灌服乐果后(35 mg/kg),建立AOPP模型;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食道胃联合洗胃)和对照组(普通胃管洗胃),各10只;观察家兔的中毒症状(精神状... 目的探讨食道胃联合洗胃方法在家兔灌服乐果急性中毒(AOPP)中的价值。方法20只家兔经口一次性灌服乐果后(35 mg/kg),建立AOPP模型;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食道胃联合洗胃)和对照组(普通胃管洗胃),各10只;观察家兔的中毒症状(精神状态、分泌物、痰鸣、瞳孔变化)及其症状出现的时间;1 h后洗胃。分别于洗胃后24 h测定家兔血清中的乐果含量、心肌酶谱和胆碱脂酶。结果实验组家兔血中有机磷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32±0.52)vs(4.96±2.27)ng/mL,P<0.05];实验组家兔血中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a-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70±5.88)vs(70.90±34.98)、(1426.70±419.77)vs(2959.50±936.71)、(107.20±43.03)vs(506.60±268.96)、(122.80±71.50)vs(526.50±307.10)U/L,P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胆碱脂酶无显著差异[(0.40±0.51)vs(0.30±0.58)kU/L,P>0.05]。结论食道胃联合洗胃效果优于普通胃管洗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食道胃联合洗胃 血清残留有机磷含量 酶学分析 动物 实验 家兔
下载PDF
木薯渣固态发酵可生产植酸酶
13
《牧业资讯坊》 2005年第8期26-26,共1页
植酸梅能降解植酸,释放植酸中的磷分,解除其营养抗性,提高食物及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预防由磷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促进人、畜磷、钙、锌等营养水平的提高。因此植酸梅被广泛应用在饲料和粮食工业中,用于降... 植酸梅能降解植酸,释放植酸中的磷分,解除其营养抗性,提高食物及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预防由磷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促进人、畜磷、钙、锌等营养水平的提高。因此植酸梅被广泛应用在饲料和粮食工业中,用于降解饲料和食物中的植酸。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固态发酵 木薯渣 有机磷含量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营养水平 粮食工业 科研人员 植酸梅
下载PDF
Effects of Introduction of Two Kinds of Legume Species on Soil Quality in Semiarid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志彬 王道中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2期384-388,共5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find an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way to improve the degraded soil quality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Method] This study was done with three treatments: (1) the perennial legume ...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find an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way to improve the degraded soil quality i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Method] This study was done with three treatments: (1) the perennial legume species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AF) planted at a density of 22.5 kg/hm 2 ; (2) the biennial legume species sweetclover (Melilotus officinalis L.) (SF) planted at a density of 11.3 kg/hm 2 ; and (3) natural regeneration (NR). [Result] It is found that NR helped improve deep soil water but with the lowest aboveground biomass. In contrast, AF has the lowest soil water content but with the highest aboveground biomass. Furthermore, in contrast to SF, NR and AF have a higher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oil total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As the experiment lasts, A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treatme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initial valu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in 2003. [Conclusion] NR was the best way to restore the deep soil water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was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valuable example of soil quality restora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ALFA Sweetclover Soil total nitrogen Soil phosphoru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water content
下载PDF
Characterizing Constituents of Sediment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in a Freshwater Shallow Lake System
15
作者 Xiao PU Jing XIE +2 位作者 Hongguang CHENG Shengtian YANG Lu L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8期1380-1383,共4页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constituents of phosphorus (P) fractionation as wel as reciprocities among factors in sediments of a freshwater shal ow lake. [Method] Surface sediment was discretely sampled at 24 s...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constituents of phosphorus (P) fractionation as wel as reciprocities among factors in sediments of a freshwater shal ow lake. [Method] Surface sediment was discretely sampled at 24 sites through Van Veen grabs. Based on a modifi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P fractionation was determined as Fe/Al bound P (Fe/Al-P), Ca bound P (Ca-P), solute and re-ductive P (S/R-P) and organic P (OP). Curve estimation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ere employ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Total P (TP) content ranged from 443 to 774 mg/kg. Inorganic P (IP) w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P, of which Ca-P was dominated with an average of 51%±9.7%. Average contents of P fractionation were in the fol owing order: Ca-P(51%) 〉 OP(29%) 〉 S/R-P(8%) 〉Fe/Al-P(7%). The molar ratio of Fe to P was 11 - 20, close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P leaching. [Conclusion] In freshwater shal ow lakes, IP and Ca-P were prone to be relatively high, whereas Fe/Al-P was low compared with deep lakes. Occurrence of spatial y monotonic gradient indicated the primary causation of anthropogenic sources. Imminent sediment P liberation was also expected. Close associations a-mong TP, Fe/Al-P and Ca-P, implying that anthropogenic P was mainly bound to metals in particulate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f TOC and P fractionation highlighted endogenous mechanism and authigenic origin in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constituent characterization Surface sediment Freshwater shallow lake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黄腐酸和有机肥活化黑土磷素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晓乐 李兆君 +1 位作者 马岩 梁永超 《腐植酸》 2013年第4期42-42,共1页
采用恒温控湿培养法,研究了低温(培养温度10℃)条件下,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对黑土磷素有效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均能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磷(Olsen-P... 采用恒温控湿培养法,研究了低温(培养温度10℃)条件下,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对黑土磷素有效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FA)和有机肥(OM)均能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磷(Olsen-P)分别提高54.5%和111.5%,FA和OM对黑土磷素活化系数分别为40.6%和70.9%。在整个培养过程中,FA和OM处理土壤有机磷含量均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但是,与对照相比,FA和OM处理的有机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0.8%和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有效性 低温条件 磷素活化 有机 黄腐酸 黑土 酸性磷酸酶活性 有机磷含量
原文传递
Impact of Land Use and Soil Fertility on Distributions of Soil Aggregate Fractions and Some Nutrients 被引量:23
17
作者 LIU Xiao-Li HE Yuan-Qiu +4 位作者 H. L. ZHANG J. K. SCHRODER LI Cheng-Liang ZHOU Jing ZHANG Zhi-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66-673,共8页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nd the variability of organic C,N and P contents over aggregate size fractions were studied for orchard,upland,paddy,and grassland soils with high,medium,and low ferti...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and the variability of organic C,N and P contents over aggregate size fractions were studied for orchard,upland,paddy,and grassland soils with high,medium,and low fertility lev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5 mm aggregates in the cultivated upland and paddy soils were 44.0% and 32.0%,respectively,less than those in the un-tilled orchard soil.Organic C and soil N in different size aggregate fractions in orchard soil with high fert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land uses.However,the contents of soil P in different size aggregat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paddy soil as compared to the other land uses.Soil organic C,N and P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larger aggregates than those in smaller ones.The amount of water-stable aggregat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ir contribution to soil organic C,N and P.For orchard and grassland soils,the > 5 mm aggregates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soil nutrients,while for upland soil,the 0.25-0.053 mm aggregate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soil nutrients.Therefore,the land use with minimum disturbance was benefi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a better soil structure.The dominant soil aggregates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oil P could be improved by converting other land uses to the paddy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ty levels land use types red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