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木薯淀粉/魔芋胶复配物理化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楚云 陈慧敏 +4 位作者 吴颖 徐梦蝶 李菁菁 李欣雨 张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 以木薯淀粉(cassava starch,CS)和魔芋胶(konjac gum,KGM)为原材料,以“临界熔融-冻融”(critical melting and freeze-thawing,CMFT)为主要手段制备CS/KGM复配物,研究了临界熔融协同冻融处理对CS/KGM复配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MFT有效促进了可溶性淀粉组分的释放,显著增加了其与KGM相互作用的位点。所制备的复配物耐热加工特性显著提升(溶解度、膨胀度显著降低),其中熔融起始温度从64.13℃(天然)增加至69.73℃(0.7%KGM,P<0.05)。CMFT还显著改善了复配物的糊化特性,其中崩解值从1246.00 mPa·s(天然)显著下降至949.12 mPa·s(0.7%KGM),而最终黏度从2182.00(天然)显著提高至2447.00 mPa·s(0.7%KGM,P<0.05)。此外,CMFT显著增加了复配物的相对结晶度(从22.19%增加到25.50%,P<0.05),表明复配物内部结构相对致密。较高浓度的KGM添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MFT处理中CS与KGM间的协同作用。综上,该研究证明CMFT可通过部分弱化淀粉颗粒结构和释放可溶性淀粉组分增强CS/KGM协同作用,使所制备的复配物具有显著提高的耐热加工特性及糊化特性,并有望作为功能性复配材料应用到食品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魔芋胶 理化特性 临界熔融 冻融
下载PDF
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混粉理化特性分析
2
作者 方东方 蔡芳 +6 位作者 李少斌 宦吉运 施建斌 隋勇 蔡沙 熊添 梅新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 以野葛淀粉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将木薯淀粉分别以10%、30%、50%和70%的质量分数掺入野葛淀粉。研究了原粉基本成分、原粉和混粉的结构、凝胶特性、抗氧化活性、热特性、冻融稳定性、消化特性、冲调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比例的增多,可以根据扫描电镜中的颗粒形状明显区别原粉及混粉,混粉平均粒径(10.68~13.05μm)均比野葛淀粉(9.47μm)高。野葛淀粉与木薯淀粉分别为C型及A型晶体结构,混粉后并未改变其结构及红外光谱图。混粉的糊化起始温度随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更难糊化。混粉抗氧化能力降低、多次冻融后趋于稳定、冲调黏度增大;混粉后硬度增大,最高达到2410.46 g,质地硬化,凝胶性能变差;混粉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0.37%~1.59%)相对野葛淀粉较低(5.65%)。木薯淀粉的掺入对混粉影响较大,有利于从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为鉴别野葛淀粉中是否掺有木薯淀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淀粉 木薯淀粉 混粉 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结构特性及其与粉圆品质的关系
3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肖更生 徐玉娟 余元善 陈晓维 钟思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 【目的】粉圆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探究不同淀粉对粉圆品质的影响,明确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品质的关系,为高品质粉圆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市售的3种木薯淀粉和2种木薯改性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为原料制作粉圆,分析淀粉的粒径、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度、溶解度、热力学特性和冻融稳定性差异,以及粉圆的质构特性,并对淀粉结构特性与粉圆的质构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木薯淀粉和改性淀粉的粒径、膨胀度和溶解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粒径离散度(1.17~1.27)、膨胀度(30.48%~30.91%)显著高于木薯淀粉(粒径离散度0.89~1.08、膨胀度24.60%~26.38%)。淀粉的离散度、膨胀度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淀粉的溶解度与粉圆的粘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5种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与冻融稳定性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性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55.45~59.90℃)和析水率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的初始凝胶温度(63.80~65.00℃)和析水率。淀粉的凝胶温度、焓变和析水率与粉圆的硬度、咀嚼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品牌木薯淀粉的粒度分布离散度、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显著相关性。3种木薯淀粉中,以TPK木薯淀粉制作的粉圆品质最好;改性淀粉具有较高的膨胀度和冻融稳定性,能降低粉圆的硬度和咀嚼性,具有抗老化效果,适合用于速冻粉圆和免煮速冻粉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淀粉 冻融稳定性 粉圆 质构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4
作者 蔡海鹏 汪进文 +3 位作者 董春雷 朱刚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消除传统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将木薯淀粉(CS)降解后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S-AAGC)胶黏剂,并对其外观、黏度、固含量等基本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固化性能,探究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AM)的物质的量比对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胶黏剂外观为乳白色均一液体,随着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黏度也随之增加;丙烯酰胺上的双键与淀粉中的羟基发生了反应;当n(淀粉基本单元)∶n(AM)=1∶5时,相应的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胶合性能相对最好,以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剪切强度为1.46 MPa、(23±2)℃冷水浸泡24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7 MPa、(63±1)℃热水浸泡3 h后的剪切强度为0.84 MPa,符合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丙烯酰胺 木材胶黏剂 接枝共聚 胶合板
下载PDF
木薯淀粉红糖发糕的工艺优化及品质特性研究
5
作者 徐艳 刘星雨 +3 位作者 何小龙 钱祥羽 朱文政 周晓燕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1期41-47,共7页
为了改善传统红糖发糕品质,以木薯淀粉、中筋面粉为原料,采用耐高糖酵母发酵,制作木薯淀粉红糖发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木薯淀粉红糖发糕的感官评价、比容和高径比指数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红糖发糕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木... 为了改善传统红糖发糕品质,以木薯淀粉、中筋面粉为原料,采用耐高糖酵母发酵,制作木薯淀粉红糖发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木薯淀粉红糖发糕的感官评价、比容和高径比指数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红糖发糕制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添加量10%,红糖添加量25%,水添加量100%,酵母添加量1.5%时制作的发糕品质最佳,该条件下制作得到的木薯淀粉红糖发糕口感上更加丰富,内部蜂窝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拓展了木薯淀粉在面制品中的加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木薯淀粉 发糕 比容 质构
下载PDF
OSA改性木薯淀粉基Pickering乳液制备及特性研究
6
作者 芒莱 范方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3-71,共9页
为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影响,以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Tapioca Starch,OSTS)为固体颗粒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以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为指标,探究了OSTS添加量(3.0%、3... 为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影响,以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Octenyl Succinic Tapioca Starch,OSTS)为固体颗粒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以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微观结构、贮藏稳定性为指标,探究了OSTS添加量(3.0%、3.5%、4.0%、4.5%、5.0%)及油相体积分数(40%、45%、50%、55%、60%)对乳液特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及pH(2、4、6、8、10)下乳液的粒径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STS添加量5%,油相体积分数50%时,乳液粒径最小,为3.59μm,乳液贮藏60 d后仍未出现分层。乳液内部形成了弹性凝胶网络结构,随OSTS添加量及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液黏度及凝胶强度增大,抵抗变形能力增强。高浓度盐离子(NaCl浓度≥500 mmol/L)及强碱(pH≥10)会显著增大乳液粒径(P<0.05),降低乳液稳定性。OSTS添加量5%,油相体积60%,NaCl浓度100 mmol/L及pH为6条件下形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 PICKERING 乳液 流变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改性木薯淀粉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小凤 谭佳妮 +5 位作者 李祥刚 仝婧婧 谢涛 黄煜琪 孙俊军 饶秋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含量的氧化剂、糊化剂以及交联剂对木薯淀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外、流变学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糊化剂(NaOH)和氧化剂(NaClO)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加入16%(相于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ClO作为氧化剂时,淀粉胶... 目的探究不同含量的氧化剂、糊化剂以及交联剂对木薯淀粉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红外、流变学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糊化剂(NaOH)和氧化剂(NaClO)用量对淀粉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加入16%(相于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ClO作为氧化剂时,淀粉胶黏剂的初黏力和黏度都达到最佳。当加入10%(相对干淀粉质量而言)的NaOH作为糊化剂时,淀粉在室温下就能发生糊化,形成黄色透明状胶黏剂,此时,胶黏剂有明显的触变性。结论NaClO的加入可以很好地改变淀粉胶黏剂的流动性,但过量的NaClO会使胶黏剂黏度过小,并致耐水性和黏结性不足。适量的NaOH加入可以使淀粉的黏度增加,但过量的NaOH会减弱重新缠结的淀粉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导致黏度下降。硼砂的加入能与淀粉分子形成络合物,使淀粉胶黏剂的黏度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胶黏剂 交联剂 氧化剂 糊化剂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木薯淀粉与交联甜菜果胶复配体系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研究
8
作者 闫璟圆 冯嘉庆 +3 位作者 王子成 黄琳茜 王晓乐 徐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在木薯淀粉(TS)和交联甜菜果胶(CSBP)复配体系(TCS)中分别添加氯化钠和尿素,考察了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对复配体系糊化、流变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TCS复配体系的黏度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添加尿素后... 在木薯淀粉(TS)和交联甜菜果胶(CSBP)复配体系(TCS)中分别添加氯化钠和尿素,考察了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对复配体系糊化、流变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TCS复配体系的黏度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添加尿素后峰值黏度未发生显著变化。添加氯化钠和尿素均可显著降低复配体系的膨胀势,而透光率在添加氯化钠后降低,添加尿素后升高。粒径分析表明,复配体系的D50随着氯化钠的添加从191.15μm逐渐降低到166.29μm,而添加尿素后未发生显著变化。复配体系的稠度指数K、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随着氯化钠和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此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氯化钠和尿素的加入均可使复配体系凝胶结构坍塌,孔径变得不均匀。静电相互作用是TS和CSBP之间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甜菜果胶 木薯淀粉 氯化钠 尿素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两亲性木薯淀粉的性质与洗涤应用研究
9
作者 韦爱芬 蔡烨玲 韦莉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改性剂,制备了两亲性木薯淀粉(ACS)。利用FT-IR、XRD、SEM表征了ACS的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探讨ACS在不同温度、不同盐环境及其与LAS、SDS、BS-12复配的表面活性;研究了ACS乳化性能和洗涤应用。结果...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烯基琥珀酸酐为改性剂,制备了两亲性木薯淀粉(ACS)。利用FT-IR、XRD、SEM表征了ACS的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探讨ACS在不同温度、不同盐环境及其与LAS、SDS、BS-12复配的表面活性;研究了ACS乳化性能和洗涤应用。结果表明,ACS的表面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机盐提高ACS表面活性的能力大小依次为:MgCl_(2)、NaCl、KCl、CaCl_(2),MgCl_(2)降低表面张力高达25.7%;LAS、SDS、BS-12与ACS复配具有协同增效提高表面活性的作用,增效能力大小依次为:BS-12、SDS、LAS。ACS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洗涤性能,与LAS、SDS协同洗涤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木薯淀粉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乳化性 洗涤应用
下载PDF
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生产乙醇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闫莹 杨瑞飞 +2 位作者 李莉 静巍 刘晓峰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32-34,43,共4页
以玉米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乙醇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淀粉的乙醇发酵效果,从而选出添加木薯淀粉适合的量,为玉米乙醇大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 以玉米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摇瓶发酵法,对玉米和木薯淀粉共发酵乙醇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添加不同比例木薯淀粉的乙醇发酵效果,从而选出添加木薯淀粉适合的量,为玉米乙醇大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小于15%的木薯淀粉,在不改变玉米乙醇生产工艺的条件下,对生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发酵 木薯淀粉 玉米
下载PDF
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对木薯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玉牛 蔡舒晴 +1 位作者 徐卓越 陈佩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9-215,共7页
为了研究三种羟丙基取代度相同、交联程度不同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对木薯淀粉(TS)特性的影响,本文测定了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交联度,进行了淀粉糊液状态观察,在木薯淀粉中分别添加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后,测定淀粉体系的... 为了研究三种羟丙基取代度相同、交联程度不同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DP)对木薯淀粉(TS)特性的影响,本文测定了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交联度,进行了淀粉糊液状态观察,在木薯淀粉中分别添加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后,测定淀粉体系的冻融稳定性,并通过透明度测定、质构分析(TP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添加对木薯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均降低了木薯淀粉的析水率;在4℃储存过程中,添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后,木薯原淀粉的硬度有所改善,其透明度下降速率变缓,熔融焓值(ΔH)降低。三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添加均改善了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抑制了木薯淀粉的老化,而交联度较高的两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木薯淀粉 交联度 冻融稳定性 老化
下载PDF
不同酶改性木薯淀粉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儒龙 刘钰馨 +2 位作者 梁泽升 廖梁燕 李媛媛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共7页
以木薯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酶的种类、用量和配比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L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的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 以木薯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酶的种类、用量和配比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L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的结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糖化酶配比增大和蛋白酶的添加,淀粉的颗粒尺寸减小,表面被侵蚀形成凹坑;淀粉的结晶区域也受到酶水解形成中空结构。淀粉球晶的十字消光现象减弱甚至消失;不同酶用量、不同酶配比和添加蛋白酶处理并未使淀粉分子形成新的官能团。天然木薯淀粉的衍射角2θ在5.6°、15°、17.2°、22°和24°处有衍射峰,说明为B晶型;酶改性后的淀粉显示为在15°、17.1°、18°和23°处有衍射峰的A晶型。酶改性延缓了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从65.43℃升高到69.1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酶用量、酶配比和酶种类会对木薯淀粉颗粒表面和内部进行酶解,并造成不同结构的变化,通过实验有助于揭示酶对木薯淀粉的改性机理,并为深入研究木薯淀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改性 结构
下载PDF
木薯淀粉硬脂酸复合纳米颗粒的表征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姚先超 钟庆旭 +4 位作者 刘鑫 梁玉石 焦思宇 许丁予 林日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1-70,共10页
为研究木薯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可行性,利用支链淀粉含量为78.65%的木薯淀粉溶液在95℃与硬脂酸复合,通过醇沉制备了复合指数分别为2.74%、9.17%、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3种复合物均呈现不规... 为研究木薯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可行性,利用支链淀粉含量为78.65%的木薯淀粉溶液在95℃与硬脂酸复合,通过醇沉制备了复合指数分别为2.74%、9.17%、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到3种复合物均呈现不规则的似球形形貌,激光粒度分析平均粒径分别为315.35、348.19、427.60 nm。3种复合纳米颗粒均在X射线衍射13°、21°处有V型结晶的特征峰,结晶含量随复合指数增大而增加。其去卷曲红外光谱在1 047、1 022、995 cm^(-1)表现出短程有序性变化趋势。复合指数最高的颗粒接触角达到60.30°。3种复合纳米颗粒均能使Pickering乳液稳定7 d以上,而淀粉纳米颗粒乳液稳定不足2 d。复合指数为27.66%的复合纳米颗粒比复合指数2.74%、9.17%的颗粒能更好地稳定乳液。添加量为0.1 g/100 mL以上的复合指数为27.66%的颗粒可以使油水比1∶9(V/V)形成乳液。当添加量增加至7 g/100 mL时,乳液放置60 d后没有发生乳析、相分离现象,液滴分布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乳液能够稳定在pH 5.6~9.0之间,能够抵抗0.01~0.1 mol/L NaCl离子强度的影响,加热到80℃仍然呈现出较好的乳液形态。木薯淀粉硬脂酸复合纳米颗粒具有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高含量支链淀粉 复合纳米颗粒 脂肪酸 Pickering乳液
下载PDF
不同冷冻策略下木薯淀粉对龙头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超 李铭傲 +3 位作者 赵钰莹 徐艺 邓尚贵 高元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3种冷冻策略下,即冷冻-预凝胶-熟化(freezing-setting-heating,FSH)、预凝胶-冷冻-熟化(setting-freezing-heating,SFH)、预凝胶-熟化-冷冻(setting-heating-freezing,SHF),木薯淀粉的添加对龙头鱼鱼糜凝胶性能及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究3种冷冻策略下,即冷冻-预凝胶-熟化(freezing-setting-heating,FSH)、预凝胶-冷冻-熟化(setting-freezing-heating,SFH)、预凝胶-熟化-冷冻(setting-heating-freezing,SHF),木薯淀粉的添加对龙头鱼鱼糜凝胶性能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龙头鱼为原料,通过冻藏期间的质构特性、水分含量、持水性和微观结构观察,阐明不同冷冻策略及木薯淀粉添加对其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鱼糜质构特性下降,水分含量减少。在相同冻藏时间下,淀粉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鱼糜凝胶的品质,其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持水性显著增强(P<0.05)。其中,经60 d冻藏后,SFHW(含淀粉)及SHFW(含淀粉)组样品剩余水分含量分别为48.60%和47.06%,较同一周期下未添加淀粉组及FSHW(含淀粉)组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经微观结构观察,木薯淀粉在加热糊化过程中吸水膨胀并起到一定填充作用,添加淀粉的鱼糜凝胶解冻及复热后较未添加淀粉的样品,均具有更小的孔隙,且孔隙大小趋势为FSHW>SFHW>SHFW。结论添加木薯淀粉并经预凝胶或熟化后冷冻对龙头鱼鱼糜凝胶品质起到积极作用,可为冷冻龙头鱼鱼糜制品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凝胶 冻藏 龙头鱼 木薯淀粉
下载PDF
乙酰化木薯淀粉的制备、表征及流变性能分析
15
作者 王创新 丁玲 +1 位作者 张继 曹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6-121,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乙酰化木薯淀粉的结构表征和流变性能,以便在食品加工中深入开发利用乙酰化木薯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乙酰化木薯淀粉和木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测定了乙酰化木薯淀粉的流... 为进一步探究乙酰化木薯淀粉的结构表征和流变性能,以便在食品加工中深入开发利用乙酰化木薯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乙酰化木薯淀粉和木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测定了乙酰化木薯淀粉的流动性、触变性和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在1730 cm^(-1)处出现了乙酰基团特征吸收峰;乙酰化反应并未改变木薯淀粉的晶型,但降低了其热稳定性。流变学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呈现有剪切变稀行为,其流动曲线符合Cross模型;触变环面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并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固体行为,模量与复合粘度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酰化木薯淀粉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能有效提高增稠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木薯淀粉 制备 结构表征 流变性能
下载PDF
PLA/PBAT/木薯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付倩 郑雨欣 黄兆阁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7,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AT/木薯淀粉生物基降解材料,分析了木薯淀粉、丙三醇和扩链剂含量对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比为80/20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加入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PBAT/木薯淀粉生物基降解材料,分析了木薯淀粉、丙三醇和扩链剂含量对聚乳酸(PLA)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比为80/20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当添加10份木薯淀粉时,结晶度为26.43%,与未添加时相比,提高了72.5%;丙三醇能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和韧性,当木薯淀粉为20份、丙三醇为2份时,材料的平衡扭矩下降27.3%,断裂伸长率由13.6%提高至30.4%,增大了123.5%;当扩链剂含量1.0份时,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91.4%和75.5%,并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45%,冲击强度为42.9 k J/m^(2),与未添加时相比,分别增大了48%、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木薯淀粉 流变性能 丙三醇
下载PDF
疏水改性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凤超 黄妍 +4 位作者 吴志玲 连敏 涂林英 卢勤 杨庆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123,共9页
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 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改性水平和取代度(DS值)的疏水改性木薯淀粉(octenyl succinate tapioca starch,OSTS),并利用OSTS与MP制备复合乳化液。通过XRD、FT-IR、SEM和PLM分析了OSTS的结构变化,并测定了乳化液的乳液指数(EI值)、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Zeta-电位、粒径分布、巯基含量和界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木薯淀粉分子中成功引入了疏水基团,疏水改性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随淀粉改性水平和DS值的增加OSTS-MP复合乳化液的EAI和ESI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3.0%OSTS-MP复合乳化液稳定性最好;淀粉与MP在复合乳化液中的相互作用对MP空间结构产生了影响,二者在乳化液滴界面存在竞争吸附作用,且改性水平和DS值越高,这种影响和作用越强。研究结果为OSTS在乳化肉糜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 木薯淀粉 肌原纤维蛋白 乳化特性
下载PDF
超声对不同粒径二氧化硅改性热塑性木薯淀粉的影响
18
作者 刘钰馨 吴儒龙 +3 位作者 梁泽升 廖梁燕 杨芳 李媛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12-1818,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模压法制得了热塑性木薯淀粉(TPS)/SiO_(2)复合材料。采用DSC、偏光(PLM)、水接触角、TG、SEM、FTIR、XRD考察了超声作用下不同粒径(0.02、0.2、23μm)SiO_(2)对热塑性木薯淀粉的回生熔融焓、回生速率、回生指数及球晶形态... 通过熔融共混模压法制得了热塑性木薯淀粉(TPS)/SiO_(2)复合材料。采用DSC、偏光(PLM)、水接触角、TG、SEM、FTIR、XRD考察了超声作用下不同粒径(0.02、0.2、23μm)SiO_(2)对热塑性木薯淀粉的回生熔融焓、回生速率、回生指数及球晶形态结构、水接触角、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作用使TPS/SiO_(2)复合材料的熔融焓增加、回生速率提高、回生指数降低,且添加粒径0.02μm SiO_(2)制得TPS/SiO_(2)复合材料的回生速率提升幅度最大;超声作用使TPS/SiO_(2)复合材料球晶变得明显、水接触角提高;超声作用使复合材料的水分容易挥发,甘油与淀粉的结合能力增强,淀粉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增加;超声作用使SiO_(2)粒子在基体中聚集减少、分散更好;复合材料的回生程度增加,双螺旋结构减少;复合材料呈现出A+V晶型,超声作用后,复合材料V晶型增加、A晶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木薯淀粉 SIO2 超声作用 回生行为 结构 食品化学品
下载PDF
不同木薯淀粉水平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刘建高 钟雷 +2 位作者 袁俊光 陈宇航 曹双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木薯淀粉水平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使用木薯淀粉8%、11%、15%制作3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250尾初始体重46 g的大口黑鲈按照木薯淀粉水平随机分为3组,饲养192 d,期间取样3次,养殖...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木薯淀粉水平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使用木薯淀粉8%、11%、15%制作3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250尾初始体重46 g的大口黑鲈按照木薯淀粉水平随机分为3组,饲养192 d,期间取样3次,养殖阶段分为63 d(D63)、134 d(D134)、192 d(D192)。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15%木薯淀粉组大口黑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低,其中在D63和D192养殖阶段,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11%木薯淀粉组在D63和D134养殖阶段,生长表现与8%木薯淀粉无显著差异(P>0.05),在D192养殖阶段,11%木薯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整个养殖周期,随着木薯淀粉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饲料系数升高,大口黑鲈脏体比、肝体比和白肝比例升高。综合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等指标,建议350 g以内和350 g以上的大口黑鲈饲料中木薯淀粉的使用量分别不超过11%(饲料淀粉含量11.48%)和8%(饲料淀粉含量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大口黑鲈 全养殖周期 生长性能 形体指标
下载PDF
CaCl_(2)改性木薯淀粉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李京桥 刘钰馨 +2 位作者 梁泽升 吴儒龙 盘清华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钙(CaCl_(2))制备物理交联的木薯淀粉水凝胶,并研究木薯淀粉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透光性、热性能、亲疏水性和溶胀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Cl_(2)与木薯淀粉质量比为4∶10、6∶10和8∶10时可制备物理交联... 以木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氯化钙(CaCl_(2))制备物理交联的木薯淀粉水凝胶,并研究木薯淀粉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透光性、热性能、亲疏水性和溶胀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Cl_(2)与木薯淀粉质量比为4∶10、6∶10和8∶10时可制备物理交联结构水凝胶,Ca^(2+)与淀粉分子的羟基作用形成氢键的交联结构,不同用量Ca^(2+)作用下淀粉水凝胶的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CaCl_(2)含量的增加,木薯淀粉凝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压缩强度降低,当CaCl_(2)与木薯淀粉质量比为4∶10时,淀粉水凝胶有较高的力学性能。随着CaCl_(2)含量的增加,木薯淀粉水凝胶的熔融焓降低、水分降低,接触角和透光性增加。木薯淀粉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时间和pH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木薯淀粉 CaCl_(2) 物理交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