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惊·姿势·免疫:本雅明论“文明综合症”
1
作者 黄念然 王子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姿势。“震惊的姿势”实际上是真正姿势的丧失。面对“文明综合症”,本雅明不仅深入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体姿势所呈示出的身心困境,而且以其精准而独到的眼光发掘、展示了现代艺术中对病毒震惊具有抗体的“现代性英雄”图谱,并为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开出了免疫学药方:以“姿势的震惊”对抗“震惊的姿势”。他对“姿势的震惊”的解放潜力的发掘,以及对权力和资本侵袭下“文明综合症”的形成之因和治愈之路的思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震惊 姿势 免疫 文明综合症
下载PDF
本雅明关于遗产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赵晓梅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价值被广泛认可为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偏于实践操作而缺乏理论思考。通过细致解读20世纪上半叶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与展示价值的历时性分析,参照20世纪初李格尔以现代崇拜为名所提出的文物价值理论,以作品与受... 价值被广泛认可为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偏于实践操作而缺乏理论思考。通过细致解读20世纪上半叶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与展示价值的历时性分析,参照20世纪初李格尔以现代崇拜为名所提出的文物价值理论,以作品与受众之间专业权威的建构与消解为切入点,再现彼时被视为文化遗产的文物和艺术作品,如何在传统时代及现代发生价值状态的持续变化。伴随着20世纪晚期至今的全球化、晚期现代发展,遗产的展示价值同时包含信仰、教化和娱乐化的社会功能,形成传统、现代和晚期现代崇拜的并存景况。无论是重视历史见证的遗产保护管理,还是面向传承利用的遗产自觉继承,我们均需充分认识到遗产价值的多元现状及蕴含其中的历史动因和未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崇拜价值 展示价值 本雅明
下载PDF
质朴与回归:本雅明空间美学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启示
3
作者 李明炅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173-175,共3页
从本雅明的灵韵空间美学、空间体验美学和历史空间观三个维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历史和公共场域和谐共生。充分权衡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共享空间、日常生活机理等要素,使公共艺术发挥出更大的美学价... 从本雅明的灵韵空间美学、空间体验美学和历史空间观三个维度探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历史和公共场域和谐共生。充分权衡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共享空间、日常生活机理等要素,使公共艺术发挥出更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生活审美和优质环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空间美学 公共艺术 灵韵 体验美学
下载PDF
论本雅明的视觉现代性
4
作者 蔡熙 陈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明确地追寻视觉现代性理论的学者,闲逛者、光韵和摄影是其视觉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关注对象。城市现代性与观察者的重塑密不可分,闲逛者作为流动的观察者在城市空间中自由走动、感受与体验,是视觉现代性的实践者;... 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明确地追寻视觉现代性理论的学者,闲逛者、光韵和摄影是其视觉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关注对象。城市现代性与观察者的重塑密不可分,闲逛者作为流动的观察者在城市空间中自由走动、感受与体验,是视觉现代性的实践者;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但它首先是可视的,具有视觉性,凝神静观的视觉性是光韵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摄影的发明是19世纪最卓越的视觉技术创新,艺术的特征在摄影时代发生了变化,机械复制使得复本取代了孤本,导致图像从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转移。本雅明对19世纪观察者、光韵和摄影的独到考察,极大地丰富了视觉现代性的理论内涵,从而启示了后来者对视觉现代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视觉现代性 闲逛者 光韵 摄影
下载PDF
本雅明历史观的结构性及其道德维度
5
作者 蒋迪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现代历史观脱胎于古希腊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它分别继承了古希腊历史观的人义论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的线性时间观念。然而这也导致了现代历史观对于历史的道义问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康德将人类理性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能力从神... 现代历史观脱胎于古希腊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它分别继承了古希腊历史观的人义论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的线性时间观念。然而这也导致了现代历史观对于历史的道义问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康德将人类理性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能力从神学教条中解放出来,使人类从命运的枷锁中挣脱。然而这种旨在为人类争取自由的启蒙运动却反过来钳制了人类的自由。尼采认为这种缺乏“真诚性”的道德观念恰恰是现代社会虚无主义的根源。他用“超人”来代替旧有的道德秩序的维护者——上帝,但是这不过是用权力意志代替了旧有的价值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哲学的道德困境。本雅明的历史观切断了以往线性时间的连续性,赋予历史道德维度。他认为,历史的道德性在于对“客观谎言”的辨识与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历史观 结构性 客观谎言
下载PDF
“理念”与“理想”的张力:论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观念
6
作者 孙云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80,共11页
“理念”与“理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本雅明既注重这两个概念的传统,又对其予以创造性发展。它们在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文本《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与《评歌德的〈亲合力〉》中形成张力。浪漫派以“理念”为核心;歌德则... “理念”与“理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本雅明既注重这两个概念的传统,又对其予以创造性发展。它们在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文本《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与《评歌德的〈亲合力〉》中形成张力。浪漫派以“理念”为核心;歌德则以“理想”为核心。浪漫派以“反思”为方法;歌德则以“直观”为方法。浪漫派针对形式,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本身的显现之一,批评从单一作品入手展开艺术自身的反思,进而通向艺术理念;歌德则针对内容,认为艺术的纯粹内容或艺术理想即自然,但它无法完全表象于单一作品,只能在表象的中断处揭示。因此,对浪漫派来说批评是可能的,但对歌德来说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一定程度上陷入形式-内容的二分,本雅明在之后的艺术批评中发展出更为成熟的“寄喻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艺术批评 理念 理想
下载PDF
可分离与可传达的--本雅明广播实践中的声学考察与媒介反思
7
作者 王凡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自19世纪无线电发明以来,脱域化、远距离的声学传播带来了听觉感知上的媒介革命。对此,在无线电广播新媒介诞生之初就进行广播创作的本雅明,曾以不同的方式对德国早期无线电广播“可分离”与“可传达”的技术形态与声学特征展开讨论:前... 自19世纪无线电发明以来,脱域化、远距离的声学传播带来了听觉感知上的媒介革命。对此,在无线电广播新媒介诞生之初就进行广播创作的本雅明,曾以不同的方式对德国早期无线电广播“可分离”与“可传达”的技术形态与声学特征展开讨论:前者不仅关涉广播媒介在声源乃至视听联觉上的分离形式,也论及大众在现代媒介语境中的分心现实与感知训练;后者不仅指向听觉媒介技术革命下得以强化的声学效果、普及效力以及教育潜力,更指向魏玛时期无线电广播面向现代听众时所蕴含的政治美学潜力以及不容忽视的内在危机。因此,围绕被本雅明归纳为“可分离”与“可传达”这两条相异又互补的早期广播技术特征与媒介反思展开讨论,能够进一步考察在艺术的传播途径与文化的消费方式发生持续变化的技术革新时期,本雅明如何在听觉媒介领域阐释以及回应时代转型中的知识生产与知识实践、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广播 听觉媒介 大众文化
下载PDF
重获真实的“经验”——本雅明论“经验”与“非意愿记忆”的时间性关联
8
作者 周厚翼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在本雅明的晚期作品中,他试图通过哲学和文学两种途径重获“经验”的真实性,这两种路径最终都汇聚到了对记忆和时间的探究。本雅明借助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认为“经验”的本质归属于过去之“绵延”,“经验”的本质表现是“回忆”的“... 在本雅明的晚期作品中,他试图通过哲学和文学两种途径重获“经验”的真实性,这两种路径最终都汇聚到了对记忆和时间的探究。本雅明借助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认为“经验”的本质归属于过去之“绵延”,“经验”的本质表现是“回忆”的“影像”。虽然本雅明赞成柏格森的记忆理论,认为“回忆”的运作机制是从“过去”出发指向“当前”,但本雅明并不支持“经验”能够通过自觉性的“意愿记忆”召回。在波德莱尔、普鲁斯特等作家的文学作品里,本雅明揭示了“经验”与“非意愿记忆”的时间性关联。从记忆角度梳理本雅明对于真实经验的求索脉络,不仅能提供本雅明经验理论的一种进入方式,亦可以勾勒出本雅明时间性思想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 本雅明 非意愿记忆 普鲁斯特 柏格森
下载PDF
定位本雅明在批判理论内在批判思想史的贡献——兼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
9
作者 廖优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内在批判是批判理论的核心方法论。本雅明从德国浪漫主义(耶拿)的艺术批判概念中发展出自己的批判方法,并将其命名为内在批判。本雅明早年的内在批判与作为批判理论核心方法论的内在批判在缘起、致思路径、批判范式及最终旨趣上具有亲缘... 内在批判是批判理论的核心方法论。本雅明从德国浪漫主义(耶拿)的艺术批判概念中发展出自己的批判方法,并将其命名为内在批判。本雅明早年的内在批判与作为批判理论核心方法论的内在批判在缘起、致思路径、批判范式及最终旨趣上具有亲缘性,上述论证可确定本雅明的内在批判在整个批判理论内在批判发展史的位置。尽管由于各种因素本雅明博士论文的关注度低于他之后创作的作品,但实际上作为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在批判一直贯穿于本雅明的其他著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批判 本雅明 批判理论 亲缘性
下载PDF
回归姿势:技术图像时代的审美救赎之路——从本雅明、阿甘本到弗卢塞尔
10
作者 吕南南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随着摄影术的发明,人类由手工复制时代进入机械复制时代,依赖誊写的传统图像逐步让位于由算法构成的技术图像。世界由具体经验组成的三维结构进入无维的结构,人类的经验、思想和感情都面临着被技术化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并追寻人... 随着摄影术的发明,人类由手工复制时代进入机械复制时代,依赖誊写的传统图像逐步让位于由算法构成的技术图像。世界由具体经验组成的三维结构进入无维的结构,人类的经验、思想和感情都面临着被技术化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并追寻人类的自由,本雅明借鉴姿势中蕴含的非感知的相似性,以此回溯到人类的历史中寻回个体以及集体的历史经验;阿甘本赋予影像以动势,从而打破时空的连贯性,重新塑造新艺术的力量;弗卢塞尔则激活姿势的自由、情感和批判的力量,用以抵抗技术图像的无根基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 技术时代 审美救赎 本雅明 阿甘本 弗卢塞尔
下载PDF
本雅明“生产性”文学批评的建构与真理救赎
11
作者 蒋继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在20世纪文学批评史上,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极具思想性和创造性的批评家。面对人类经验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学批评在德国被忽视的窘状,本雅明通过对文学的关注与反思,将“有创见地评价”作为批评的任务,尤其通过对巴洛克悲悼剧的研究... 在20世纪文学批评史上,瓦尔特·本雅明是一位极具思想性和创造性的批评家。面对人类经验结构的变化以及文学批评在德国被忽视的窘状,本雅明通过对文学的关注与反思,将“有创见地评价”作为批评的任务,尤其通过对巴洛克悲悼剧的研究,将文学批评置于碎片的意义重构位置,提出批评不是对作品简单地发表意见,而是以一种辩证思维的方式洞悉其中深藏不露的内容,把为每一件艺术品提供的历史内容变成哲学真理,使批评成为意义阐释、价值重构和真理救赎的独特方式,彰显批评的“生产性”要义以及文本内在的生产机制。这一切意在打捞弥赛亚踪迹,拯救现象世界中的真理内容,即以神学的方式获得救赎并走向真理层面。由此,本雅明意义上的“艺术生产”不只是创作者一极对文学技术的重视,还是阅读者、批评者一极作为文本的生产者,实施作品的意义生成过程。这显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绝不是某种单向度的理论,而是充满着内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生产性” 文学批评 真理
下载PDF
寓言与救赎——从本雅明“废墟美学”看废土艺术
12
作者 牛甲怡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126-129,共4页
“废土”艺术作为“二战”后出现的新艺术题材,以末世废墟景观作为表现对象,在极端条件下拷问人类的生存问题。这一艺术形式暗合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中的“废墟”美学,即以“废墟”作为表现对象,以“寓言”作为表征形式,以获取救... “废土”艺术作为“二战”后出现的新艺术题材,以末世废墟景观作为表现对象,在极端条件下拷问人类的生存问题。这一艺术形式暗合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中的“废墟”美学,即以“废墟”作为表现对象,以“寓言”作为表征形式,以获取救赎为终极目的,通过碎片拆解现实,在废墟上重建自我认知,从而获得自我救赎。就美学而言,这一“废墟”式救赎寓言具备独特的世俗功能和人文关怀,拥有破碎、阴郁的美学特质,是对美学风格的现代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土艺术 本雅明 废墟美学 救赎
下载PDF
论本雅明的绘画视觉及其艺术意志
13
作者 徐锦辉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95-109,245,共16页
本雅明试图从视觉文化的辩证角度,介入艺术史的方法去拯救即将消逝的叙述意义,进而缓解现代艺术所面临的“存在危机”,这便形成了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图景,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家需要回应的时代问题。在本雅明看来,绘画艺术立于传统与... 本雅明试图从视觉文化的辩证角度,介入艺术史的方法去拯救即将消逝的叙述意义,进而缓解现代艺术所面临的“存在危机”,这便形成了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视觉图景,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家需要回应的时代问题。在本雅明看来,绘画艺术立于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上,其自身所承载的意义具有矛盾性,一方面无法在艺术作品形式中明确意义的生成逻辑,另一方面,关于意义的思考也显现了历史的缺席。本雅明正是在分析艺术的“技术复制性”过程中,揭示出三个重要的审美特征:本真性、现实性、历史性。因此,本雅明除了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之外,还在具体的艺术语境中明确“艺术意志”的审美价值以及潜藏在艺术作品背后的视觉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艺术意志 灵韵 视觉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波德莱尔——论本雅明《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
14
作者 康欣欣 李茂增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本雅明批判波德莱尔过分夸大了作者和作品独立性的革命力量:波德莱尔迷恋诗歌暴动和现代主义英雄对社会的破坏性,而不知革命的真正力量是无产阶级;闲逛拱廊街和移情人群,看似是对劳动异化的反抗,实际已沦为出卖劳... 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本雅明批判波德莱尔过分夸大了作者和作品独立性的革命力量:波德莱尔迷恋诗歌暴动和现代主义英雄对社会的破坏性,而不知革命的真正力量是无产阶级;闲逛拱廊街和移情人群,看似是对劳动异化的反抗,实际已沦为出卖劳动力的商品;为实现艺术自律而提出的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因生产脱离社会现实的虚假意象反而壮大了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声势。本雅明超越了波德莱尔,转变为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旨在发动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以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波德莱尔 历史唯物主义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下载PDF
“相似性”的发现与“主体性”的建构--本雅明的“思想图像”论对中国书画的观照
15
作者 李云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05-114,159,共11页
本雅明借助处在思想与图像之间的“思想图像”,觉察出书法在文人画中是作为中间性质元素的文人笔迹。中国文人画和书法成为本雅明思考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中介。本雅明在中国道家思想的生命观中进一步印证了自身的自然生命观念。本雅明... 本雅明借助处在思想与图像之间的“思想图像”,觉察出书法在文人画中是作为中间性质元素的文人笔迹。中国文人画和书法成为本雅明思考中国道家思想的重要中介。本雅明在中国道家思想的生命观中进一步印证了自身的自然生命观念。本雅明的“思想图像”与中国文人画、书籍誊写术之间的碰撞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文人画模仿自然多样化的特性,让本雅明找到了新的救赎空间,即突破法西斯“同一性”社会压抑的空间。二是在探讨文人画的摹本的基础上,本雅明认为中国的书籍誊写作为手工复制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三是在恢复西方工业文明被压制的主体性意识的尝试过程中,本雅明似乎在中国文人画和书籍誊写的笔迹中找到了一种跨越中西文化的宇宙生命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思想图像” 文人画 誊写 主体性
下载PDF
穿梭于文本之间——本雅明笔下的“闲荡者”意象探微
16
作者 万心瑶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44-47,共4页
“闲荡者”是本雅明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计划中的一个核心意象。爱伦·坡的小说、波德莱尔的诗歌,以及本雅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的19世纪巴黎城市建筑的资料,共同构成了本雅明书写闲荡者意象的关键性互文文本。闲荡者意象吸收了丹蒂... “闲荡者”是本雅明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计划中的一个核心意象。爱伦·坡的小说、波德莱尔的诗歌,以及本雅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阅的19世纪巴黎城市建筑的资料,共同构成了本雅明书写闲荡者意象的关键性互文文本。闲荡者意象吸收了丹蒂、拾荒者、妓女、波西米亚人等“类型人物”反主流的性格特征,却保留了其独有的闲散而抽离的步调,以冷静旁观的姿态抵御大都市的异化生活。现代性因其历史进步主义造成了个体自主性的失落。作为城市中的局外人,闲荡者是现代性的反抗者,他们高度注重每个瞬间的自我感受,用滞留抵抗消逝,从而让当下获得短暂的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闲荡者 爱伦·坡 波德莱尔 现代性
下载PDF
论本雅明文化工业批判中的技术思想
17
作者 孙怡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1期60-62,70,共4页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本雅明的思想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研究解读。在文学批评领域,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及艺术社会功能的研究是本雅明文艺理论的主要方面,技术则是本雅明文化工业批判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本雅明对技术...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本雅明的思想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研究解读。在文学批评领域,文化工业、大众文化及艺术社会功能的研究是本雅明文艺理论的主要方面,技术则是本雅明文化工业批判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本雅明对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技术推动艺术生产的变革,也导致光晕的消失;技术成为艺术政治化的工具,也会沦为法西斯宣扬意识形态的匕首;技术造成经验的贫乏,同时又为大众带来新的体验的转化。分析本雅明的技术思想,可以从中感受到他辩证理性的技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技术 文化工业
下载PDF
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变革与审美救赎——论本雅明的艺术观及其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雷 赵飞 《美育学刊》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技术理性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区别于其他成员,法兰克福学派的边缘人物本雅明游走于犹太神秘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指出进入技术复制时代之后,随着传统艺术中的“灵韵”逐渐黯淡,传统的感知方式趋向于失效,“震惊”成为... 技术理性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区别于其他成员,法兰克福学派的边缘人物本雅明游走于犹太神秘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指出进入技术复制时代之后,随着传统艺术中的“灵韵”逐渐黯淡,传统的感知方式趋向于失效,“震惊”成为经验日渐萎缩的现代社会中的基本感知体验。以艺术领域为中介,本雅明试图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都市的关系入手揭示媒介技术在个体经验层面的影响,为价值断裂的现代社会寻求一条审美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技术复制 艺术 现代性
下载PDF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之口头诗学发微 被引量:4
19
作者 朝戈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瓦尔特·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考察》(1936)生动描摹人类社会讲故事的古老传统濒临消亡的症状,进而揭櫫其缘由。本雅明是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开展讨论的,一个是古老的民众故事讲述传统是如何生成和运作的... 瓦尔特·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考察》(1936)生动描摹人类社会讲故事的古老传统濒临消亡的症状,进而揭櫫其缘由。本雅明是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开展讨论的,一个是古老的民众故事讲述传统是如何生成和运作的,再一个是当代的代表性作家列斯科夫是如何继承传统诗性智慧从而形成其叙事艺术的风格的。本雅明以其一贯的知微见著的风格,交错讨论了传统叙事智慧的本体论问题和对传统叙事智慧列斯科夫式利用的工具论问题,从而使其《讲故事的人》具有宽广的论域和巨大的张力——小说艺术、故事美学和口头诗学等领域,皆可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故事讲述人 口头诗学
下载PDF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从本雅明、德里达到韦努蒂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莉 曹子龙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48-54,共7页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德里达与韦努蒂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译者主体性的阐发一脉相承、不断深化。本雅明作为解构主义翻译学派的先驱,率先对翻译工具论提出质疑,为译者正名;德里达延伸了本雅明译文是原文“来世的生命”的思想,进一步解构了原文文本的权威,译者主体性得到昭彰;韦努蒂作为德里达作品的英译者,深受解构主义影响,以异化之“异”对抗翻译活动中的语言暴力,在后殖民的语境下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赋予译者更深刻的地位和意义,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 译者主体性 本雅明 德里达 韦努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